1944年诏安特大风水灾追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892
颗粒名称: 1944年诏安特大风水灾追记
分类号: P426.616
页数: 2
页码: 206-207
摘要: 本文介绍了诏安县1944年一次特大的风水灾,导致房屋倒塌、田园荒芜等严重后果。解放后,政府采取措施加强防洪工作,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 诏安县 风水灾 防洪工作

内容

1944年诏安发生了一次特大的风水灾,灾情严重,实为我县近百年来所罕见。
  9月24四日(农历八月初八日)上午,晴空万里,阳光炙人,天气闷热。下午3时许,突然一阵狂风,蓦地把人家晒在溪边沙堆上的衣服、被席飞卷天空,接着,乌云四涌,如黑幕骤然拉合笼罩。顷刻间,台风大作,来势凶猛,一阵紧过一阵,雷电交加,狂风夹着暴雨,倾盆而下。
  翌日上午,洪水暴涨,街道水沟,地面缝隙,不断冒出水泡,涌上黑泥水,不久,洪水分三路袭击县城,一从北门城口冲入,一从东门城口冲入,一从南门城口冲入。三股洪流在南门内王庙埕大涵口汇聚后,漫过环城路,咆哮奔腾,朝许厝田扑去,顿时,城内成泽国,街道变河流。东关一带地势低洼的民房店铺,水满及檐,不少人为了活命,掀屋瓦,拆椽檩,循屋脊逃难,间也有人被洪水冲漂而去,财物牲畜损失,无法估计。
  下午1时左右,海水回潮,溪洪乘势猛涨,越过通济桥(当时桥位较低),浊浪排空,势不可挡。人们面对滚滚洪流,眼睁睁地看着水面漂浮的木料、农作物、牲畜、农具、家具等给洪水冲走。
  洪水离东溪后园岸顶已不到1市尺了,形势万分危急,当地群众不惜毁屋搬瓦,移墙运土,填固堤岸,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后园村溪堤“天一地六”(地名,靠近桥头街)地段,不幸被冲崩数丈,汹涌洪流从缺口而入,横冲直撞,朝村民的住房猛扑。只见水流到处,一幢幢房屋在激流中打转,随即墙壁崩颓,屋顶下陷,椽檩、家具、牲畜皆冒出水面,随波漂流,翻滚东逝。不少人在屋顶呼救,不少人在水中挣扎,惊叫声,号哭声,呼儿唤娘声,使人目不忍睹,耳不忍闻。有一妇女为了逃命,背负小孩,挟持竹梯,急窜屋顶,盘越13道街巷,始得脱险。全村淹死9人,其中林老养一家4人,仅他幸存,倒屋334间,三纲祠堂、水仙王庙也被冲掉,密集的居民点,立刻变成一个面积约有5000多平方米,深约8、9米的大水潭。林家洋3000多亩地尽遭水淹沙压。
  台风回南后,风力渐渐减弱。傍晚,洪水开始慢慢退落,这场浩劫,灾遍全县:高坑村沉船6艘,其中“老枧号”渔船遭台风击沉,全船11人,只有黄其然随波漂流到广东省柘林海面遇救,其余10人俱被淹死。此外,据《诏安大事记》记载,“东湖地区的上营,涵头也被洪水冲决,倒厝六间,冲压田园200多亩;西潭地区的甘蔗,多为风雨折断,损失严重;港头、仕江、岸屿一带低水农田,水浸6、7日,严重失收;走马塘、北坑、龙过岗、彩山等村倒厝170多间,田园被水冲压30多亩;林头、山后、西张、港口等盐埕、海岸崩决多处,近海田园遭海水淹没。”不少人房屋倒塌,田园荒芜,家产丧失净尽,离乡别井,流离失所。可是当时执政者对这次持大风水灾,漠不关心,不顾人民死活,甚至趁火打劫,侵吞群众给灾民的救济款。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防洪工作,兴水利,建水库、开凿三姑娘渠道,沿东溪加固堤岸,修筑防洪石堤。自1958年三姑娘渠道建成以来,我县尽管多次台风肆虐,山洪猖獗,不但城关的民房店铺免遭水患,而且沿东溪两岸的房舍农田也安如泰山。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千。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本书收集了有关诏安的革命斗争、历史人物、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包括沈亚练革命斗争事迹、五先烈悼词、丹诏小学简史等。此外,还介绍了诏安县概况、解放诏安城等历史事件,以及一些文化考据和人物传记。

阅读

相关人物

许延嗣
责任者
许厝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