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宝善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885
颗粒名称: 沈宝善的故事
分类号: K827
页数: 4
页码: 181-18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沈宝善是一位聪明有才的官员,通过观察和分析判断出了鸡蛋被吃的事实。他在新会县成功地解决了一起涉讼历数任官而多年未结的民事案件,并因此被召到揭阳县当知县。在揭阳县,他微服私访,查访民瘼,成功地解决了一起谋杀案。
关键词: 诏安县 人物传 沈宝善

内容

沈宝善字石楼,诏安山宝雷村人。天赋聪颖,才思敏捷。乾隆壬子举人,时年仅20左右岁。吏部铨选,派为广东省新会县知县。
  宝善家本富裕,生母叶氏,系出名门,知书识礼。看到儿子少年即擢高第,又膺重任,欢喜之余,考虑其少不经事,难免偾事。因此,为了考验她的儿子,一日,她煮熟了1个鸡蛋,叫1个婢女吃了。随即令宝善在4、5个婢仆中,判断出一个吃鸡蛋的人。宝善察颜观色,找不出破绽。突然灵机一动,马上叫人端来一盆清水,叫每个人都嗽口,将嗽口水吐在盆内清水里,看看有无蛋黄粉搀在里面。终于用这办法查出了吃鸡蛋的人。
  在新会任上,他断结了一起涉讼历数任官,而多年未结的民事案件。
  案情的经过是这样:新会县有个富豪之家,兄弟二人分家产,因意气之争,对共有的1只大几桌,各不相让。兄以让长为理,弟以恤幼为由,相持不下,涉讼多年,经过几个知县都无法判结。
  沈宝善到任后,查阅了案情,作深入细致的调查,明确问题不在几桌本身,而是面子、意气之争。于是分别对双方说:“将几桌搬到县衙,各交手续费银20两,2月内作出判决。”双方都认为对己有利,分别交款,将几桌搬来县衙。
  沈宝善叫来木匠,按照这几桌大小模样,复制1只,又叫来油漆工人,照原样设色烫金。2只几桌,一模一样,谁也辨不出是新是旧,是原来的还是仿制的。
  开庭时间到了,两告到齐后,分开两处开庭。前庭判决几桌归兄方所有,叫他搬去;后庭判决几桌归弟方所有,叫他搬去。同时嘱令双方不准再生是非,挑起争端。兄弟二人分别叩头道谢,各扬扬得意去了。
  由于沈宝善机智灵巧,明察秋毫,在判结了几起疑难悬案后,廉明刚正,政声鹊起,渐渐被上宪知道。在任满后,就被召到潮属辖区最大、人口最多的揭阳县当知县了。
  到任后,他常常偕同一、二丁役,微服私访,细察民瘼。一天,他从城郊返回县城时,在城门口碰到一行送葬的人,棺木后边,跟着一露天小轿,擦肩而过。他定睛一看,轿里坐着1个尚未30岁的妇女,头罩白纱,刘海虽乱而两鬓油光可鉴,微风吹过,衰衣丧服微露红裙一角。沈宝善看这情状,疑窦滋生:这死者何人?何病而亡?送葬者何人?为甚号而不哀?哭而无泪?他马上吩咐二个丁役,一个去看他的葬处;一个去查问其家世、死因。
  很快就得了回报:女子名陈惜官,嫁夫商人子,“商人重利轻离别”,陈惜官难免春花苦寂,秋月伤怀。又是出墙红杏,容易招蜂引蝶。
  当地有个武秀才,名叫谢天启,有财有势,又是猎艳名手,看了陈惜官之后,随即下钓,马上上钩。
  前天,这个商人子久客回家,夫妇畅叙久别之情,饮酒过度,天明就听说暴病而亡了。
  沈宝善沉思:这个商人子的死亡,显系被人谋杀,不是毒死,便是勒毙。他一再访问四邻,又都吱唔其词。研究结果,只有开棺验尸。
  于是召集一应执事人等,带同仵作,并通知陈惜官到场,挖墓验尸。清朝律例:毁墓暴尸,律有明禁。沈宝善自信判断正确,遂立字负责。
  开棺后,遍验尸身,没有一处疑迹,发髻、脚底,隐私各处都正常。这下,沈宝善有点慌了。
  陈惜官捶胸躃踊,装模作样,连号带哭,死不干休。沈宝善一时无计可施,只有向她道歉,愿意偿银三百两给她立嗣为继。
  这事,谢秀才心中有数,原以得休且休暗告陈惜官。但陈惜官却提出要沈宝善披麻带孝,为死者重新扶榇出殡。这种不合情理的要求,沈宝善一口就拒绝了。
  上控到了督署,总督接阅状词,心中不觉一怔。素闻沈宝善操守廉明,办事公正,为什么出现这桩事?于是,即日通知沈宝善赴省候询。
  沈宝善接通知后。随即赴督署。总督即命进见,并问审讯该案始末,沈宝善详述经过情况。总督听后说:“判断虽属有理,但证据未备,又无邻右揭发,凭主观行事,打草惊蛇,反落口实。”接着,又加重语气:要求縗絰送葬,吓!太放肆了!”座中一个幕僚,窥知总督对沈宝善有意开脱,便进言道:“依愚意,处以撤职留任,继续侦查。”总督点头。临走,幕僚又嘱咐沈宝善:“要谨慎从事!”
  沈宝善撤职留任,此案遂寝。回到揭阳,深入调查,连日进行暗访。
  不久揭阳县出现了一个卜卦的人,自称“云梦山人”。看相,算命,拆字,占卜件件通晓。倒也不少人找他,卜卜吉凶,禳灾祈福。奇怪的是,县城业务正好,他却转向乡村去了。
  一天,这位云梦山人正绕着一条山径走去,崎岖小路,荆棘满地,藤萝遍生,正思转回,蓦然瞥见丛林深处,一缕炊烟。于是缓步徐行,果见二间草屋,倚山结构。屋里正好走出一个老妪,见了山人,叩问何来?山人一一具告。因邀请入内,顺便询凶问吉。山人也就滔滔不绝,谈论一番。不觉已是落日衔山,倦鸟归林了。
  山人因前无去处,后无村落,向老妪借歇一宵。老妪颇有难色,说他儿子李老三,性情粗暴,见有生人来此,辄不放过,因他不在,故敢邀入坐谈,若要留宿,恐有不便。山人固请,老妪因出一法:承认姐弟关系。
  薄暮时分,李老三挑了一小担食物贸贸而来,入屋见了山人,不觉怒形于色。母乃介绍,此系你的母舅,多年流落江湖,今幸相访,切勿失礼。李老三看见这山人面目纯正,量无妨事,也就以甥舅相称了。
  原来这个担子,是李老三在一家富豪家里偷来的,里面都是准备祭祖先的牲醴。
  晚饭开始,话匣打开了。
  山人道:“听说吾甥事母很孝顺,我非常欢喜!”
  “噢!父母是生身之本,孝顺父母是应该的。”
  “贤甥没有固定职业,何不作些小本生意?”
  穷人哪来本钱?穷得无奈,只好作些偷偷摸摸的勾当。”李老三边谈边摇头叹息。
  两人话越谈越投机,李老三连偷窃的事情也说了。山人又进一步问:吾姐年已老了,贤甥也已30多岁了,何不找一个好女子,建小家庭。
  “哎!哟!哟!”李老三听了这话,连连说道:“此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山人觉得有异,注视李老三:“这是为什么?”。
  “实不相瞒,告诉你,那是在数月前的一个夜晚,我潜入陈惜官家里行窃。谁知陈惜官丈夫久客方归,准备饮宴。我不能动手,只好蛰伏楼上,暗窥动静。谁知陈惜官殷勤劝酒,将丈夫灌得酩酊大醉,卧倒床上。陈惜官随到灶下取一吹火竹筒,将竹筒一端放入他丈夫的口内,谢秀才又随即取出一个内装毒蛇青竹丝的瓶子。将瓶盖打开,把蛇倒入竹筒,用火一灼,蛇就冲入嘴内了。只见陈惜官的丈夫连声呼痛,挣扎几下,就不动弹了。当时,我蛰伏楼上,看得一清二楚,怕得连连颤抖,险些跌落下来。最后,连东西也不敢偷,俟机溜脱。今日重提,心中还是怦怦作跳呢!”
  “贤甥有此经历,怪不得以此为戒。”山人说后,见月光入窗,晚饭毕,大家都睡着了。
  晨曦初露,老妪正拟造饭款待客人,柴扉一启,兵勇密布,心知有异,急找山人,山人早已不知去向,欲告老三,谁知兵勇随到榻前,出示拘票,将李老三拘捕而去了。
  一到县衙,立即开庭审理,又听堂上大喝一声“李老三一贯偷窃为生,扰乱闾里,律犯明禁,重责二十大板示儆,”李老三被打得屁股剧痛难忍,在痛楚之余,又突闻“抬起头来”的喊声,李老三遵命抬头,向堂上一看,不禁愣住了。坐在堂上的命官,就是“母舅”正是卜卦的山人。
  陈惜官毒害丈夫的经过情况,李老三供述得很清楚,划押后,立成案卷。即传陈惜官、谢天启到庭对质。在人证面前,陈、谢两人还是强词狡辩,坚不认罪。于是再次开棺验尸。
  果然,腹内有条毒蛇青竹丝,鳞片依然,骨骼宛在。陈、谢两犯在人证、物证俱在的情况下,只好低头认罪。
  案报上宪,依法从严,砾尸示众。
  事后,沈宝善拿出俸银三百两,赏给这个帮他破案的“贤甥”李老三去安家立业,去孝养他那年将六十的“姐姐”。
  这案一经审结,轰动粤省,有口皆碑,咸颂神明。因其案情曲折离奇,好事者加以渲染,在潮剧中编了一出《揭阳案》,又名《审蛇案》,作为一个精彩的剧目到处演出。
  沈宝善后来又召任河源、香山两县。都有政声。晚年回来家乡,为其生母建一宗祠(叶太恭人祠)于山宝雷村。乡人多称为“石脚祠堂”,祠址尚在,匾额犹存。闻其裔系多在广东香山县,衍成巨族;在诏则为数不多。
  沈宝善擅长书法,公余常临池,其笔法出神入化。尤擅长指头书,独树一格,远近驰名,时人视为珍品。因此,书法家之名掩盖了他的政绩,原《诏安县志》归入“方伎”,不入“文苑”“名宦”即此之故。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本书收集了有关诏安的革命斗争、历史人物、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包括沈亚练革命斗争事迹、五先烈悼词、丹诏小学简史等。此外,还介绍了诏安县概况、解放诏安城等历史事件,以及一些文化考据和人物传记。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学师
责任者
陈惜官
相关人物
沈宝善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