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与台湾 源远缘更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879
颗粒名称: 诏安与台湾 源远缘更亲
分类号: K827
页数: 2
页码: 168-169
摘要: 本文介绍了诏安与台湾有着悠久的血缘、亲缘与地缘关系,自南宋年间已有诏安人到台湾定居,并在那里开辟繁衍。
关键词: 诏安县 台湾 血缘关系

内容

诏安与台湾、有着悠久的血缘、亲缘与地缘等的关系。据现有可查资料,自南宋年间,我县即有人远渡重洋,定居台湾,并在那里开辟繁衍。
  据《诏安县志》和郑所南《铁函心史》记载: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元军攻打崖山,张世杰寡不敌众,兵败殉国,崖山沦陷,陆秀夫背负帝昺投海,南宋灭亡,当时在崖山护驾的张达、陈格(均诏安人)同时殉难。其残部大部份由郡马都尉陈植率领回诏安梅岭一带继续抗元。有一部份诏安籍义军,远涉重洋到澎湖、台湾、交趾、占城等处安身,现台湾桃源县中坜市还有陈格的子孙。足证南宋时,诏安已有人到台湾创业开宗了。
  到了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郑经在福建领导人民进行抗清斗争时,富有革命斗争精神的诏安人民,纷纷揭竿而起,离乡背井,在郑成功麾下竭力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并随郑成功到台湾去。据秀篆《王氏族谱》记载:
  “八世祖讳廷院,字翰伯,文庠生。康熙甲寅年,郑经踞台湾,起兵应于漳、泉,公与侄一江聚数百人投其麾下,绶骑都尉,隶虎卫之职,自成一军。至丙辰年,公拒兵于兴化,国朝(即清朝)大兵至,兵溃,投乌龙江而死,寿四十岁。八世祖妣李氏,生一男,名一涵,字养成,尝之台湾,起家数千银,身绶宾带大宾,生五男。”
  据秀篆《游氏族谱》载:明嘉靖年间,游姓的二世祖(佚名)与其妻杜氏即到台湾诸罗县荷包莲乡从事耕作,清朝康熙、乾隆时代,秀篆游姓有更多的人到台湾北路去定居。
  与此同时,我县名贤林迈佳先生的后裔,为抵抗清兵入侵,最后随郑成功到台湾嘉义县一带落户。到1949年大陆解放前,他们的子孙繁衍已达万余人。
  清初,秀篆黄姓到台湾桃园县的更寮下和南兴庄,太平大布的胡姓到台北,四都盐仓宋代名贤翁待举的子孙翁应瑞等到嘉义县叶仔林,秀篆邱姓到桃园县八德乡等处定居落户。他们的后代,与大陆族亲常年互相往来会亲、祭祖、扫墓,直到大陆解放前夕才中断。
  据《沈氏宗谱》有关部分记载,诏安300年前,沈姓即有人到台湾落户,发展到解放前已达六万多人,遍布台南、台北、台中各县市乡村,他们逢年过节,香火奉祀,民情风俗与大陆无异。
  由于诏安人很早就到台湾去,两地人民往返亲密,民情风俗,相同之处甚多,并交流了两地土特产的种植经验,如秀篆过去就有人从台湾带回了甘蔗、香蕉、乌龙茶等品种。在秀篆溪唇村,有一棵高达十多公尺,腰可合抱的花树,据说,这棵树身高大的台湾罗汉松,已有二百多年的树龄,是秀篆到台湾访亲的人从那边移来种植的。该树枝干屈曲壮粗树叶葱茂,令人喜爱,人们每逢喜庆婚事,都到树下采摘几枝绿叶插在花瓶里,寄托对在台湾海峡彼岸的亲人们的思念。秀篆乡亲们对它起个新名字为“相思树”。
  从地缘方面看,台湾有许多县份的市、乡、村都冠以“诏安”的名,如:台湾彰化县有个村叫“诏安厝”;嘉义县有个小村叫“诏安寮”;台南县有个叫“诏安厝”的乡村。至于小地名就更多了。如官陂新坎大队有个寨叫“井头楼”,该寨的先人到台湾定居,在台湾也建起一个寨与井头楼规模相似,并以“井头楼”命名,作为纪念。
  从血缘、亲缘、地缘看,诏安与台湾是源远流长,台湾有好多人虽身处台湾海峡彼岸,他们的“根”却在大陆,尽管姓氏族属不同,大家都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儿女。

附注

本文参考文献: 郑所南《铁函心史》《台湾史话》 《龙溪风物志》 《诏安县志》 诏安秀篆《王氏族谱》 诏安秀篆《游氏族谱》 诏安秀篆《邱氏族谱》 诏安《沈氏族谱》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本书收集了有关诏安的革命斗争、历史人物、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包括沈亚练革命斗争事迹、五先烈悼词、丹诏小学简史等。此外,还介绍了诏安县概况、解放诏安城等历史事件,以及一些文化考据和人物传记。

阅读

相关人物

伍绍明
责任者
郑所南
相关人物
张世杰
相关人物
陆秀夫
相关人物
张达
相关人物
陈格
相关人物
陈植
相关人物
郑成功
相关人物
郑经
相关人物
林迈佳
相关人物
叶仔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