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侯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866
颗粒名称: 九侯山
分类号: K928.7
页数: 10
页码: 109-118
摘要: 本文介绍了九侯山是诏安县著名的游览区和佛教胜地,风光秀丽,题刻颇多。名称来历有多种说法。
关键词: 诏安县 游览区 佛教胜地

内容

一、九侯山概况
  九侯山是诏安县著名游览区和佛教胜地,也是福建省南部的著名风景区,“前人誉为‘南闽第一峰’”(《中国名胜词典》福建分册)。全国性地理书籍《舆地广记》《一统志》和《闽书》《福建通志》《漳州府志》等方志,都有记载。
  九侯山在福建省诏安县东北角,距诏安县城约三十华里,座标位置为东经117°11',北纬23°48'。与乌山相连,是乌山山脉的支脉。黄昌《九侯岩指南传》开头即说:“诏邑之北,有乌山九侯岩胜境。”《福建通志》也说:“乌山在县北三十里,《闽书》云:‘与九侯山相连,……’《道光志》云:‘有岩曰九侯岩,有石曰鲤鱼,昂首数十丈,飞泉涌浪在其下’。”又说:“九侯山在县北二十五里……。山九峰并列。上有石门可通车马,顶上可坐数十人。中有棋盘石、天然桥、香炉石、风动石、观音三宝石、云根石,又有飞来佛、罗汉洞、玉泉水。”《诏安县志》也说:“九峰并列,至高者为天柱峰,又有大伯山,俱见《府志》。”九个山峰的名称,除上述天柱峰、大伯山外,尚有狮子峰、香炉峰、花瓶峰(见戴冠《九侯山记》)。
  九侯山的名称来历,大体上有四种说法。《福建通志》指出:郡志谓九侯传夏后之绪,似指夏之子孙”。按宋朝吴与《漳州图经》说:夏禹“庶子封于会稽,其后子孙九人入闽,没而为神,各主一山”。《闽书》也说:“《史记》:‘无疆为楚所灭,子孙散海上。’今龙岩、诏安各有九侯山,或当时所居也。”这是一种说法。《福建通志》又说:“而蔡如松辩云:‘九峰之神,各主一山。’其说不同。”这又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九峰列峙,尊若公侯,故名。”(据《诏安县志》)第四种说法,认为“九侯岩三字,乃西北隅乾方室火危月交辉分度”(清黄昌《九侯岩指南传》)。说得玄之又玄。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九侯山方圆10余里,层峦耸翠,怪石嶙峋,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为历代人们游览的处所。从宋朝以来,有许多学者、志士在这里栖隐寄跻。如南宋初年的陈景肃、吴大成、郑柔、薛京等渐山七贤,宋朝宁宗禁“伪学”时,金陵赵嘉客等五儒,以及宋朝末年抗元志士陈植、沈子真等人。
  陈景肃等渐山七贤都是本地儒士,陈景肃等人在朝廷时支持抗战,反对投降,受到大奸贼秦桧的罢黜,归乡隐居于渐山、九侯山等处。稍后,丞相陈俊卿、梁克家和学者林择之等都来探访,和陈景肃等人欢聚赋诗,至今留下佳话。
  宋宁宗禁“伪学”时,被列入“伪学”名单的学者纷纷外逃。其中有5人逃来九侯山,居住在天然石室里。这间石室后来被称为“五儒书室”。根据《诏安县志》收录的佚名古诗,知道5个儒者为:金陵赵嘉客,洛阳周直言,临汀伍仲求,大林飞仙者和石屏翁。“伪学”之禁解除后,五个儒者便离开九侯山他去了。
  陈植是陈景肃的孙子,官郡马都尉,提督岭南海路兵马,佐帝昺于崖山。“帝昺浮海,植领海舟,见事急,断维出港,自以六舟泊梅岭,收亡命,驰檄诸蛮,图立宋。后闻世杰舟覆,元人索捕,变姓名,隐大芹、白叶、九侯间。临终命葬南望崖山,不北面胡元。”(《诏安县志》本传)
  沈子真系本地儒士,见元兵压境,上疏建言,为当道者所阻。“即弃官归,挈家隐侯山,语及国事,辄流涕不食,宋祚沦亡,但书甲子,不用元年号。”(《诏安县志》本传)
  按沈子真栖隐处,在今九侯山福胜岩石室,《福建通志》说:“福胜岩石室在九侯山顶,宋末沈子真义不仕元,隐居于此。”
  九侯山又称九侯岩,是闽南著名佛教胜地之一,主要佛教建置有九侯禅寺、福胜岩和飞来佛等。九侯禅寺又称“九侯庵,……相传建自唐代,宋淳祐五年乙巳(1245年)僧思济等有碑。清乾隆九年(1744年)及光绪间俱重建”(《诏安县志》)。寺中有佛像及十八罗汉。前殿有楼,凭窗远眺,烟波云树,历历在目,故名望海楼。福胜岩系天然石室,前厅砌墙设龛祀佛,后进作居室。戴冠《九侯山记》说:“循云根磴道五、六十层,折而上,始为福胜岩。岩中气候,又与下方院殊绝,袖烟幂风,须臾不可认识。石齿龈立,类当年编覆,今已颓落,省架梁劈柱之烦,全展嵌崖,现此龛胎骨耳。”石室前平坦如台,小立竚望,千山万壑,远村近水,尽入眼底,是九侯山览胜最佳处所之一。飞来佛像系就天然石笋雕刻而成,周围覆以八角亭,小巧玲珑,另是一番景象。
  九侯山上历代题刻颇多,但因年湮代远,大多数汗漫不可考。清朝康熙间,本县贡生戴冠写《九侯山记》时,已慨叹“前人志咏,半没苔藓或磨崖”,300年后的今天,能看到的更寥寥无几了。
  至今可以看到的题刻,主要有以下几处:
  九侯名山 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季春,三阳云游僧无碍题刻于天开门附近。《福建通志·福建金石志》引《访碑录》说:“僧无碍正书在诏安九侯山石”。又《诏安县志·方外列传》说:“元僧无碍者,为九侯得道士。修养岩栖,有种蕉学书态度,笔画凝重。衣钵极盛。当今九侯山倚壁悬崖,镌‘九侯名山’四大字,游人到此望之,犹嶙峋光烁亘古不磨,即其所手书遗跻也。”
  天开 明朝万历己卯年(1579年),云南参政罗汝芳(号近溪)书写,诏安知县邓于蕃刻石,在九侯山天然石门顶上。
  洗心之藏 明朝末年著名学者黄道周题刻木匾,挂在九侯禅寺正殿。按《诏安县志·名胜志》载:黄道周“洗心之藏”木匾,原置于二都龙山岩,系书赠我县学者林迈佳者。今龙山岩已废,此匾是否由彼移置九侯,待考。
  天竺行踪 明朝万历进士沈鈇题刻木匾,挂在九侯禅寺正殿。
  万山第一 清朝本县举人林天翔集宋朝王梅溪(十朋)笔迹刻于悬崖峭壁上。
  五儒书室、试剑、群峰独秀、巨岩洞天、爱此奇岩等石刻 因落款字迹模糊,辨认不易,据戴冠《九侯山记》所说,内有“近代沈心泉、周本卓诸人所题”。沈心泉、周本卓名讳爵里未详。
  云根 明朝万历庚子(1600年)本县进士胡士鳌、沈鈇、蔡肇庆等人共游云梯后,题刻于近旁石壁上。
  涤尽烦襟 清朝道光举人沈钦文题刻于松涧泉内石壁。
  大名山 为九侯禅寺外门横匾石刻,作者未详。
  重建九侯禅寺石碑 宋朝淳祐五年(1245年)僧思济撰刻。
  “九侯岩指南传”石碑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楚北汉阳黄昌撰勒。
  风动石诗刻 清朝光绪翰林、本县人林壬题刻。
  二、九侯山风景简介
  九侯山寺古泉清,山苍石怪,而且名题芳躅,遍布岩阿,在在使人流连忘返,是一个颇具规模的综合风景区。历代文人学士和游客,给予部分具有一定游览价值的景致命名,这就是所谓十八景和二十四景的由来。以下就十八景、二十四景两种说法和现在实存景致情况,作简单介绍。
  (一)十八景
  现存提到九侯山十八景名称的材料,有明朝天启进士沈起津和清朝嘉庆岁贡生谢声鹤的两首诗。二诗都用景名联缀而成,抄录如下:
  沈起津的诗:
  风动花瓶月案开,天门罗汉佛飞来。
  五儒人去棋盘古,三宝殿空松涧洄。
  瀑布泉中鲤跃浪,天然桥畔牛眠苔。
  香炉烟透云根里,雾锁茶园望海台。
  谢声鹤的诗:
  仙棋局散迹犹存,松涧添新试剑痕。
  鲤跃天开登月案,牛眠石室破云根。
  五儒去后香炉冷,罗汉飞来瀑布喧。
  谁向高楼凭望海,花瓶风动过茶园。
  二诗共同提到的景名为:风动石,花瓶石,月案,天开门,罗汉洞,飞来佛,五儒书室,棋盘石,松涧泉,瀑布泉,鲤鱼石,牛眠石,香炉石,云根石,茶园,望海台(楼);
  仅沈诗提到的景名有:三宝石,天然桥;
  仅谢诗提到的景名有:试剑石,小石室。
  合共二十景。
  此外,最近从新加坡寄来的一套佚名诗《九侯山胜跻十八景》,所列举的十八景名称为:天开门,试剑石,望海楼,云根石,月眉案,天然桥,牛眠石,鲤鱼石,香炉石,观音石,风动石,棋盘石,五儒室,飞来佛,松涧,樵径,石室,云梯。
  其中观音石,樵径,云梯三景为沈,谢二诗所无,所以连同二诗提到的二十景,共达二十三景。
  (二)二十四景
  《诏安县志》说:“后人好事者,列九侯二十四景,曰:九侯拱北,三极撑天,琼冈紫雾,炉石清烟,天然桥上,风动石边,日巅见海,云室观泉,黄禾滚浪,青犊眠田,云缠樵路,日照僧砖,玉泉垂虹,太极洞渊,观音洞口,石佛飞仙,石门天设,钟磬禅轩,桃源深处,罗汉旧扁,宋儒书室,仙子棋盘,浣心泉石,洗耳澄川。”
  以上所谓二十四景,文字上过于牵强附会,个别甚至莫明所指,所以这套名称实际上并未通行。
  (三)现存景致简介
  根据实地考察,前人所谓十八景或二十四景,至今可见的有以下各处:
  天开门为九侯山天然石门,由两巨石架叠而成,中为通道,上刻“天开”二字,《福建通志》所谓“上有石门,可通车马”即指此。戴冠《九侯山记》说:“山门两大石,初无阑钥,客至,辄有风,如千队万骑,自堂奥间放出,游人巾裙与崖壁藤萝花草,相摩戛而鸣。”“九侯名山”“万山第一”“群峰独秀”等石刻就在近旁。
  棋盘石 在天开门顶端,相传有仙人弈棋于此,石面尚留模糊痕迹。
  五儒书室 《诏安县志》称“九侯石室”,系巨石叠架而成,室内可坐数十人。入口处有石刻榜书“五儒书室”四字。
  望海楼 在九侯禅寺前殿。凭栏远眺,近树远村,尽收眼底。闻清晨澄明时,可望见诏安湾海面。
  牛眠石 在九侯禅寺左旁田边,形状如耕牛伏地而眠。戴冠《九侯山记》说:“门左西北,有石牛,极净澈,目民香稻中”。
  天然桥 在九侯禅寺前,系一巨石,径通禅寺。石下流水潺湲,天然成桥。
  鲤鱼石 在九侯禅寺左旁。《诏安县志》说:“昂首仰天,高数丈,飞泉涌浪在其下。”戴冠《九侯山记》说:“鲤鱼石濆薄淋漓,有东临碣石之意”。
  松涧泉 在九侯禅寺左旁。泉水清澈,远近穿引,终年不竭。其清流激湍,如飞珠喷玉,蔚成壮观。壁上镌“松涧”,泉内侧刻“涤尽烦襟”。但名为松涧,周围并无松树,是何取义,历来存疑。戴冠《九侯山记》说:“舍旁注水荡激,是涧非松,终古疑义。然而霆雨钟梵交作之中,直有一缕静晰可辨,老衲不厌也”。
  云根石 在九侯禅寺左侧,上镌“云根”二字及题跋。
  云梯 在云根石左,砌石为磴,整齐如梯,拾级可上,其下烟云缭绕,故名云梯。
  飞来佛 在九侯禅寺左后。有石佛,为天然石笋雕成。外建亭阁,门口有对联曰:“飞来迦叶经千劫,坐对莲花第一峰”。
  福胜岩 在花瓶石旁。戴冠《九侯山记》说:“循云根磴道五、六十层,折而上,始为福胜岩’。为巨石嵌崖的天然石室。前厅砌块石为墙,为门,榜书“福胜岩”,旁有对联:“福份占名山,僧原傍佛;胜游来净域,人似登仙。”所祀佛像,俗称“遁地佛”,后进为巨大石室,可居住多人。
  花瓶石 紧接福胜岩石屋。石形如巨瓶,高数丈,凌霄插汉,香树蓊郁,如瓶插春兰,故名。
  三宝石 戴冠《九侯山记》说:“福胜岩……西檐之高接三宝石。”又说:“瓶、钵、趺坐,是名三宝。”《福建通志》说:山“中有棋盘石,天然桥、香炉石、风动石,观音三宝石、云根石……。”既然把“观音三宝石”合起来,可知三宝石或许包括观音石在内?三宝石中的“趺坐”或许就是观音石吧?
  风动石 峭影摇空,讬地巍然。闻从前风吹可动,故名。上有林壬诗刻。
  香炉石 在九侯岩右后,一石凌空,状如宣德香炉。云雾繁迥,炉腾清烟,十分雄秀,
  罗汉洞 在九侯禅寺左旁,两石斜拱成洞。
  月案 站立在九侯禅寺前望,有一泓池水,称月案池。据说,中秋夜月,从对面山隙处徐徐升起,映照月案池中,景色十分雅致。
  瀑布泉 山泉冲泻,如珠飞玉溅。
  石室 又称小石室,以别于五儒书室。
  三、前人有关九侯山题咏举隅
  下面抄录前人有关九侯山题咏中,能正面或侧面反映名山景色的部分诗篇,以帮助读者对九侯山胜迹的进一步了解。
  五儒书室
  作者未详。《诏安县志》:“宋禁伪学时,有五儒隐姓名远来就此讲学,期年归。后人有诗云。”
  奎缠焕五曜,高照东南方。
  风韵远相闻,琴书来徜徉。
  掬彼九侯水,就尔五儒肠。
  金陵赵嘉客,诗古凌秋霜。
  洛阳周直言,笑语含德芳。
  临汀伍仲求,冰壶莹瑶光。
  大林飞仙者,吸露寿而臧。
  中有石屏翁,岩凄无炎凉。
  同跻名山顶,流饮北斗浆。
  玉皇吹铁笛,玉女制霓裳。
  皆云五儒者,百岁陟帝乡。
  共弄风尘表,悠悠天地长。
  游九侯
  作者叶叠,本县人,明朝正德进士,历官河南按察司佥事、广西参议。
  逼人野兴故难任,此日侯山一再吟。
  花坞春残黄乌乱,洞门昼永白云深。
  菩提无树空中相,葵蔔闻香觉后心。
  解缓来从闲处老,那堪华发不胜簪!
  同叶龟峰游九侯岩
  作者许判,本县人,明朝正德举人,历官湖广辰州府同知。
  子真山癖相招引,兴逐秋风屐几双。
  天倚侯山擎九柱,崖悬古木倒千章。
  乌邀夕照藤萝外,龙护金书弥勒傍。
  欲濯尘缨何处水,夜深觉海雨滂滂。
  石室
  作者沈水,本县人,明朝隆庆举人,临江府同知。
  驱石何年一洞开,幕天席地坐蓬莱。
  碧波微渺凌虚逈,远岫参差涌翠来。
  胜迹静看先哲意,大观哪得史公才!
  只因城市醺醺醉,此日登临绝点埃。
  石室依韵
  作者张仲观,本县人,明朝秀才。
  柱客岩游一席开,轻风携我上蓬莱,
  洞门落落苍苔古,海外层层暖浪来。
  杯倒岂胜金谷数,赋成还见玉堂才。
  墨池更喜浮春藻,袖入龙蛇洒宿埃。
  咏风动石
  作者沈锐,钱塘人,明朝同知。
  奎璧何年谪此来?灵根动处亦奇哉!
  孤标不与凡峰并,夜有祥光烛上台。
  风动石赞
  作者宗孟,太仓人,明朝南路参将。
  补天剩丸,柱海余粟。何处蜚来?荆南济北。岂守砼砼,岂随禄禄。顽然自完,人争推毂。安不忘危,终鲜倾覆。静极而动,吾观其复。吁嗟乎!谁夸古有凌云台,敢与子较坚脆,论久速。
  九侯山
  作者戴廷槐,长泰县人,明朝知县。
  京会名胜半行踪,又蹑南闽第一峰。
  山径如梯同鸟上。洞门不钥倩云封。
  从僧分得高舂饭,作客兼闻定夜钟。
  身在九霄志是逈,那知下界有〓嵸。(《府志》注:地名,在山麓)
  陪郑使君游九侯
  作者郑爵魁,龙溪县人,明朝知州。
  倒屐逢知己,花封选胜来。
  寺经千佛劫,山自九侯开。
  洪露平郊满,慈云片石迴,
  从今题詠处,仰止有春台。
  九侯山
  作者崔道融,明朝人。爵里不详。
  春天万象生明媚,莫说九侯好风致。
  鸟声唤我催诗成,花气薰人忽如醉。
  日高烟散开鸿濛,仙人惊出胡卢峰。
  未审烧丹更何处,时有僧谈九练功。
  飞来佛
  作者卢洪声,晋江人,明朝本县教谕。
  水到渠成未偶然,庄严定与碧云连。
  年年飞锡黄金在,谁识双峰不住禅。
  福胜岩
  作者卢洪声。
  正想禅龛力,悬崖撒手时。
  定光开石眼,法雨净天池。
  月到山门古,风侵鸟道悲。
  此中真实义,燕子近来知。
  登九侯岩诗四首,有序
  作者张燮,龙溪人,明朝征君。
  紫幔亭垂,溪纡九曲之胜,珠帘湖畔,漈著九仙之踪:是皆震旦之多奇,并乃炎方之信美。若夫漳水南下,闽山尽头,壁岫争霞,遥连齐帝之石,星缠变野,渐近尉佗之邦,攀岩得九侯之称,拔地有千仞之势,远企则朝青满眼,躬涉则散綵同心。王孙能来,各主一峰之秀;儒硎未劣,翻传五老之游。固已诧异事于《图经》,扶灵根于纬牒矣。尔其天门乍辟,丹梯徐凌。宝地梵钟,如临霄汉之表;化成慧矩,细分星宿之芒。羌望牒以如归,乃悬崖乎直上。泉吼涧门而停屐,挹山水之清音;瀑翻叶隙以湿衣,娱枕漱之余事。高低洞穴,开似假于五丁;参错藤萝,步疑穷夫章亥。竟登高邱而望远海,恍接浮袖而拍崖肩。久戾神游,兹焉观止。属孟秋之将半,野性御风,值清夜之微昏,山装逗月。幽禽宵语,堪代九成;残英晓开,还缠四照。峰腰文经之塍埒,满布线云;寺杪蓊蔚之林峦,平蒸翠浪。渴而命吸,无烦松叶之烧,倦乃藉筇,时复草间之卧。山泽癯而属我,邱壑置谓胜人。惊坐既偕乎孟公,遂望期会;思元宜抽乎平子,爰托篇章。
  石门天半启,兰若岭头悬。
  有地聊堪隐,诸峰尽欲仙。
  穿云微见树,坐月屡闻泉。
  夏绪传何处?山僧已杳然。
  远海浮三岛,前峦署九侯。
  层梯朝丽瞩,复涧递清流。
  洞穴烟催霁,凤林鸟报秋。
  拍肩贪久驻,枕漱不能休。
  寻常开石室,绝顶挂香炉。
  涛气青能入,岚光翠乱铺。
  奇当容客试,险即倩人扶。
  乞作苏门啸,长披阮籍图。
  溃石时添水,诛茅更拓峰。
  涧痕余古篆,谷响问疎钟。
  未信畿分雉,从教杖化龙。
  行厨休进酒,沆瀣已先供。
  九侯山
  作者沈起津,本县人,明朝天启进士,历官池州推官。
  九柱巍巍土伯临,为询帝裔恣幽寻,
  昔人何处堠虚峙,此地而今鼎尚浔。
  支自天开山带远,碑因神护坦衣参。
  一钟可是钓台响,呼取山罍满满斟。
  九侯天门
  作者张廷范,本县人,明朝万历举人。
  冒雨攀跻最上头,九峰岈立建鍪侯。
  噌訇泉舞飞龙跃,鳞鱲石攒化鲤游。
  佛自有灵将谷劈,天容一罅借云修。
  扶摇大块雄风壮,万里朋昆振快游。
  九侯山纪游
  作者戴冠,本县人,清朝顺治岁贡生。历官训导。
  同志在名山,鸣榔乃得路。
  溯洄练光平,流连峦壑故。
  不能狎鱼鸟,何以随烟雾。
  振策望岩扃,上有三株树。
  素风犹未湮,玉颜不可驻。
  如闻讲学钟,一步一回顾。
  邀友人游九侯山
  作者谢声鹤,本县人,清朝嘉庆岁贡生。历官训导。
  有寺在云间,往来溪一湾。
  风船无用桨,花港自通山。
  不放余生醉,难消整日闲,
  何时携酒榼,结伴叩禅关。
  风动石二首
  作者林壬,本县人,清朝光绪丁丑翰林,历官山西乡试正考官。
  讬地何巍然,不受藤萝绊。
  峭影摇秋空,白云皆惊散。
  小别倏八年,重来蹑绝险。
  问君识我不?无言头自点。
  游九侯岩
  作者张绳武,本县人,清朝光绪举人。
  松环古刹暮鸦边,欲与名山话旧缘。
  怒发岩腰旁出笋,高飞屋角引来泉。
  桥通人踏天然石,地僻僧参杜撰禅。
  百尺楼倾难望海(原注:旧有望海楼,今废),短筇扶我上峰巅。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本书收集了有关诏安的革命斗争、历史人物、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包括沈亚练革命斗争事迹、五先烈悼词、丹诏小学简史等。此外,还介绍了诏安县概况、解放诏安城等历史事件,以及一些文化考据和人物传记。

阅读

相关人物

谢继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