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吊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853
颗粒名称: 陈吊眼
其他题名: 宋末元初闽西、闽南畲汉农民起义的领袖
分类号: K827
页数: 9
页码: 44-52
摘要: 本文介绍了陈吊眼是闽西南和闽粤边境畲汉农民起义的领袖,他领导起义军响应文天祥号召,抗击元军,但最终遭到失败。
关键词: 诏安县 陈吊眼 农民起义

内容

(一)
  陈吊眼,诏安白叶峒人,是宋末元初闽西南和闽粤边境畲汉农民起义的领袖。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家中只有双亲和一个小妹妹。12岁时,瘟疫即夺走了他慈爱的母亲。5、6年后,父亲陈文桂因为率众抗粮,击杀衙役,痛打贪官,闯下了一场大祸,官府派兵抄了他的家。迫得他爹撇下儿女,只身逃难在外,不知去向。这样,他那破了产的家便只留下了他和一个小妹妹。他兄妹两人当牛作马,历尽了人间的辛酸。在苦水里泡大的陈吊眼,年青时代早就练就了一身好本领,成为乡中一个顶天立地的硬骨头。他牢记阶级仇,痛恨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他性情刚直,力大如牛,尝只身入山猎虎,勇武过人。他学习他爹的好榜样,平常为人勤劳朴实,处事公正不阿,遇有不平事即挺身而出,扶弱抗强。县乡官绅无不视为眼中钉。他们忧虑“孽种”不断,后患无穷。但是苦难的穷人家却无不衷心爱戴,视为知己,寄予厚望。由于他在青年时代曾在农闲季节跟随父亲陈文桂和叔父陈桂龙跋涉闽赣山区,贩过几次盐,因而也结交一些江湖俊杰,如黄华、许夫人、陈云官、罗半天、李国祥和王猛虎等。他们人穷志坚,肝胆相照。时有音讯往来,保持着一定的联系。
  他的妹妹名叫陈吊花(人多爱称为陈吊妹),母亲死时她才5岁,由于苦难生活的磨炼,吃大苦,耐大劳。她懂得爱和恨,秉性刚强矜淑,为人机警敏慧。在乡里女辈中,她既是一位敢顶风浪,敢抗强暴的野女子,又是一位聪明敏慧,精明能干的巧姑娘。她针黹农事莫不在行。狩猎武艺也颇精通。在哥哥的帮助和群众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陈吊眼看到妹妹崛强英俊,精明能干,心中着实高兴,暗暗敬她三分。而陈吊妹对哥哥的肝胆义性,豪侠为人,也深为赞许,敬重有加。兄妹俩起早摸黑,和衷共济,辛勤劳动,在高租重税的盘剥之下,含辛茹苦,战斗生活。
  那时候,正是南宋末年,政治异常腐败。朝庭对外屈辱求和,对内加紧压榨。反动官绅,草菅人命,地主土霸敲膏吸髓。劳动群众不胜租赋重压,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在封建统治阶级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之下,广大的劳动群众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人心所在思变,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1271年,忽必略称帝建立元朝以后,元兵不断侵掠。1274年元朝丞相伯颜统帅大兵,大举南下攻宋。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临安陷落以后,丞相陈宜中同朝内文武大臣陆秀夫、张世杰等拥护益王赵是,广王赵昺退入福建,继续抗元。元兵紧追不放,尾随着大举攻入福建。于是福建便出现了拉锯的局面。战火所及,一片废墟。元兵到处烧杀抢掠。南宋朝庭,赋役倍增,豪绅显贵,乘机勒索。这样民族的和阶级的双重压迫,直迫得人民走投无路。
  陈吊眼兄妹两人,由于阶级仇和民族恨,早已蕴蓄着反抗的怒火,很想寻找机会举义反抗。这时正是灶热薪干,时机成熟。于是便在1277年夏初,假借“天意”作号召,领导闽西南一带的农民举起反宋抗元的旗帜,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
  (二)
  当时,漳属各县和闽粤边境一带,畲汉杂居,彼此互通婚娶,相亲如兄弟。由于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因此也都有反宋抗元的共同要求。在这一基础上,陈吊眼为了增加起义军的力量,曾对人说:“穷苦人同命苦,那分畲与汉。”召唤各地农民,不分畲汉,共同起来铲除残暴,荡尽不平。陈吊妹崛强英俊,她蔑视孔孟之道,英勇地冲决了“男尊女卑”和“三从四德”的封建罗网的束缚,也及时地发出了“女流杀敌赛男子”的豪言壮语,鼓舞和唤起苦难的姐妹们起来积极参加起义军。这样因为号召有力,动员广泛而深入,因此,在短短时间内,闽西南一带的贫苦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便纷纷起来响应,起义军迅速发展。
  不久,闽西汀属一带的畲汉人民在他们的领袖许夫人的领导下,也纷纷起义。许夫人和陈吊眼早已互相结识,在各自领导起义以后,他们便彼此互通信使。后来又进步歃血立盟。这样一来,起义军军威大振,势力遍及漳、汀、潮一带,号十万众,连营数百里②。起义军所到之处,严惩贪官,诛杀残暴,破仓散谷,深得群众的拥护。
  这时候民族英雄文天祥已由元营亡归。他以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兵马,聚兵南剑(即今福建南平市)③号召天下俊杰起兵勤王,共抗元番,陈吊眼得讯之后,经过一番商议,决定助宋抗元。
  1278年夏,陈吊眼亲率大军积极帮助文天祥击退元军。进取赣南,不久,他又亲自带领起义军与张世杰的王师配合,围攻泉州④。泉州守将阿拉伯大商人蒲寿庚因为已经暗通元军,因此据城顽抗。他看到起义军攻势猛烈,企图贿买陈吊眼,瓦解起义军。但是陈吊眼坚决粉碎了他的贿买阴谋,命令义军加紧攻城。
  由于起义军与王师会合,军威大振,元朝统治者大为惊慌。他们立即飞调前线精锐,任命元将唆都为统帅,四面包围,军事进攻与政治诱降双管齐下,企图一举扑灭这一抗元怒火。1278年夏秋之间,经过一番激烈的苦战之后,文天祥和张世杰的王师先后失利,起义军也受到了挫折。文天祥由赣南经汀州、龙岩,退守广东的循州(今广东龙川县),移兵岭南,退据潮州⑤,张世杰也从泉州撤围退入广东。这时,南宋帝是巳经病逝(1278年四月病逝)⑥,由弟弟赵昺继位。由于元军追击,张世杰和陆秀夫拥护帝昺由海路退守广东崖山。
  南宋军队主力退守广东以后,元兵乘胜在福建又大肆烧杀抢掠,福建人民又一次遭到严重的灾难,陈吊眼领导的起义军因为王师败退,势孤力弱,因此,也退回山寨固守。
  文天祥和张世杰退守广东以后,元世祖任命张弘范(原是南宋叛将)为蒙古汉军都元帅,统率两万精兵,水陆并进,大举攻入广东⑦。因为潮州海盗陈懿兄弟等背叛宋朝,替元兵作向导,因此,潮州不守,文天祥败退海陆丰。1278年12月20日,文天祥在海丰五陂岭遭到元军轻骑兵的突袭,不幸被俘⑧。被俘以后,张弘范在潮州接见了他,劝他降元。他申明大义严词拒绝。并且当面怒斥张弘范叛国投敌,辱没正气。张弘范明知理屈,忍气吞声。但是他叛国到底,一意孤行。不久,他又派人逼文天祥修书劝张世杰投降。文天祥被逼得紧了,便在北上写了他的“过零丁洋”诗给张世杰。诗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勉励张世杰应该坚持到底,报国尽忠⑨。1279年2月,张弘范发兵猛攻崖山。张世杰因为寡不敌众,兵败身死,崖山陷落。陆秀夫看到大势已去,背负帝昺投海殉国。至此,南宋灭亡。
  当元军大举攻入广东以后,福建兵力便显空虚状态。这时候,由于元兵到处烧杀抢掠,民怨沸腾。据《元通鉴》记载:“唆都军士扰民,故南剑等路民复叛。”南剑(即今南平市)和建宁等各地的百姓又重新举起抗元的旗帜。就在这一元军力量空虚,“义民蜂起”的时候,陈吊眼领导的起义军又乘机出击,他们如猛虎下山,在各地义民的配合下,所向披靡,常常杀得元兵叛将丢盔弃甲。1280年8月再度围攻漳州。由于漳州民心反元和陈吊眼进兵神速,再加上陈吊妹事先已率领一支队伍乔装平民混入城中作好内应。因此,内外夹击,百姓响应,一鼓便攻下了漳州。攻下漳州以后,陈吊眼立即下令诛杀元朝漳州守将傅全,万户府知事阚文兴和一批罪大恶极的贪残官绅,为民除害⑩。另一方面又下令开仓散谷,拯救穷苦百姓,出榜安民。同时起义军还驻军孔庙,发动妇女参军,大破封建礼教。这样经过一番整顿,军民相得,民心大悦。
  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出击作战,起义军迅速发展起来了。兵力达到10多万,势力又遍及漳州、汀州一带。控制了整个闽西和闽南。
  这时帝昺已死,南宋已亡,为了图谋大计,便于号召,陈吊眼在漳以“复宋”为名。封王自立,年号“昌太”,“藉大宋之名鼓舞人心”,号召人民起来进行抗元斗争(11)。(因为陈吊眼曾封王自立,因此,诏安和漳属一带人民都称陈吊眼为陈吊王),在陈吊王的号召下,各地农民起义依附的日益增多。
  当陈吊王的起义军乘机出击,重新发展的时候,1279-1280年间,闽北也爆发了由黄华领导的畲汉人民的反元大起义(12),他们与闽西的许夫人取得联系,有力地配合着陈吊王的起义军。这样,元朝在福建的统治又被根本动摇了。在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役中,陈吊妹指挥的女义军,起着重要的作用。她们常常神出鬼没,突然出现在敌人的背侧或插入敌人的腹地,有力地配合着男义军打败敌人。1280年冬,元将唆都亲率两千亲兵,长驱直入,进到诏安乌山南麓的湖内乡一带,向起义军的营寨猛攻。起义军据寨固守。两军相持了好几天,正在两军相持不下的时候,有一天,忽然在左右两边的山坳里出现了三五成群的村妇。她们有的挑柴背草,有的带篓提壶,慢慢地向元军的营地和元营的后方移动。元军以为是普通的村妇,毫不介意。留守营地的元兵,为了掠夺柴草,乘机污辱,不但不予提防,反而四处招徕,拦引入营,村妇们乘势而入。过了片刻,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元军退路中的桥梁被炸毁了。接着,元军营地留守的哨兵纷纷被刺杀。元营也起火了。前线元兵听到爆炸声,又看到自己营地起火,登时都慌乱起来。这时,集中在山寨里的起义军看到陈吊妹率领的姐妹们已经行动起来了。于是鼓角齐鸣,喊杀声震天,勇士们打开寨门,汹涌地向元军杀过去,元军被这一突然袭击,都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但是终逃不出陈吊眼兄妹布下的天罗地网了。他们分别在巨石下,在溪涧边,在丛林中,在小巷里,被预先埋伏好的天兵女将一一消灭掉。元将唆都负伤涉水逃脱,仅以身免(13)。
  (注:1962年诏安湖内乡,岩子头村的牧童们在乌山脚下,土名石股坑,在嬉戏中拾得一枚铜印,印背有至元十七年行中书省”等汉文字样。印的正面,印文如下图。系蒙古八思巴文。经北京中国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翻译出来是“管领官军之印”考至元十七年正是公元1280年,和这次战役时间相同,很可能是这次战役中元军所丢弃的印信。这枚印章现存诏安档案馆)。这一仗打得很漂亮,陈吊妹的女义军立了首功,元将唆都因败绩而被元廷罢官革职(14)。
  由于陈吊妹用兵灵活果断,常常率领女义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因此后人传说中便把陈吊妹神化了。说她是传得仙人之法,能点“阴兵”(即阴间神兵,这是迷信的说法。但实际上她所指挥的就是英勇善战的女义军)。
  后人为了歌颂这位巾帼英雄,还曾编歌传唱。下面这首民歌就是流传下来的一首:
  畲家有个好阿妹,
  针黹农事样样行。
  精通武艺谙韬略,
  善点“阴兵”(即女义军)杀番兵。
  女义军除了有力地配合着男义军作战外,还利用战斗空隙,替义军缝制军衣,又经常抽出一部份较有才干的女战士深入群众,组织妇女支援抗元战争。
  (三)
  1279-1280年间,陈吊眼起义军的乘机出击和闽北黄华的举义反元,特别是陈吊眼一鼓攻下漳州,这又大大地震动了元廷。为了压平陈、黄的反抗,元世祖加封完者都为镇国上将军,征闽都元帅。高兴为副帅(15)急速统兵人闽。他们采取了剿抚兼施和各个击破的策略。例如据《世祖本纪》的记载:1279年冬,元世祖曾下令,“诏谕漳、泉、汀和邵武等处八十四畲官吏军民,若能举众来降,官吏例加迁赏,军民安堵如故。以泉州经世杰兵,减今天租赋之半。”但是接着又于1280年冬下令勒泉州行者“所辖州县山寨,即未归附者率兵拔之,已拔复叛者,屠之。”完者都严厉地执行这一毒辣的策略。他首先集中力量压平了闽北黄华的反扰,接着就移兵南下,全力围攻漳州,由于元军的策略险毒,攻势凶猛,加上各地地主武装配合行动,陈吊王的起义军陷入困难的境地。为了缩短战线,保存实力,陈吊王接受他妹妹的建议:放弃漳州,退守各营寨。各营寨的险要程度各有不同,陈吊王分兵把守。其中在战略上较为重要的即配备较为雄厚的兵力,并由亲信将领指挥把守。例如:九层漈由陈吊王的叔父陈桂龙把守;漳浦峰山寨由陈吊王亲自坐镇;水篆、长窖和客寨等分别由陈吊王的亲信将领陈三官、陈大妇、罗半天和梅龙等防卫(16)。据《铁函心史》记载都是“地通诸山洞,山寨八十余所,据险相维,内可出,外不可入,以一当百”的险要战略据点。元军在攻陷漳州以后,即进兵围攻各营寨。义军依靠熟悉的地形、险要的地势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奋勇作战。“官军讨之,久不下,”由于他们坚守阵地,痛击犯敌,元朝统治者虽然一再增兵,但结果仍是“十攻九败”。
  后来,元兵采取更加残酷的焦土政策:一方面焚毁靠山的全部村庄。企图用这来断绝义军的接济;一方面集中优势兵力声东击西,企图各个击破。并且还改变了攻寨战术,采取了消耗起义军的矢石,然后纵火烧山的办法。据《福建通志》记载:元军的副帅高兴“命人挟束薪,蔽身至半山,弃薪退。相继六月,诱其矢石殆尽,乃热薪焚棚。”经过元军这一极端残酷的焦土政策和改变战略战术以后,原来起义军守卫的五十多个较大的营寨中,便有十五个营寨遭到了摧毁。其他地方也受到了摧毁。其他地方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起义军也相应地改变了防守战术,即一方面仍死守营垒,“据高瞰下,矢石如雨。”继续迎头痛击进犯的元军,一面乘敌之虚,主动绕道出击,给予敌人措手不及的杀伤。这样一来,元军的攻势被缓和下来了。但是由于元军源源增援,采取了长期围困的方针,因此,起义军始终不能解围。
  起义军被围困日久,粮食问题越来越严重。陈吊王日夜苦思,束手无策。陈吊妹智慧过人,她认为天无绝人之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她一方面发动战士,依山傍水,开荒种地,且耕且守。(现在诏安县官陂公社和秀篆公社一带的高山上仍有畦垅耕作的痕迹),另一方面她不避险,四出探访,到处求粮。她跑遍了深山幽谷,穷乡僻壤,最后,终于得到群众的帮助。山区农民义献藏粮,接济义军,这样由于她一方面依靠自己,自力更生,一方面依靠群众,得到群众的支援,粮食问题便勉强得到了解决。
  起义军的粮食问题勉强得到解决以后,斗争便坚持下去了。一个月又一个月地支撑着,不觉又一年过去了。陈吊王日夜揣摩,他认为营寨正被逐个攻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日有所思,夜有所梦。”1282年10月初的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突围胜利,顺展宏图的美梦。由于迷信思想的影响,他认为这是“吉兆”。他把这一“吉兆”告诉叔父陈桂龙。这时陈桂龙因为忍受不了艰苦,已经动摇变节,暗通了元营。因此,他别有用心地满口赞成,而且胡说什么这是“天意”。立即替他请来了一位知己的巫师。扶乩问卜的结果,证实了他的想法,得出了“十月满月红花开”的乩词。根据这一乩词,陈吊王决定农历十月十五日(刚好月满圆)作为大举突围反攻的时间。密令全军积极做好准备。但是,他这一决定却遭到陈吊妹的坚决反对。因为陈吊妹深知军情,她看到当时在军事失利和元军剿抚兼施,双管齐下的威胁下,根据地内畲汉人中的豪富,暗通敌人,谣言四起,军心动摇。起义军中也已经有了一些变节分子先后投敌。由于敌人的离间,各寨将领也不象刚起义时那样的合力同心。在这内部不稳,危机四伏的情况下,要冒险全力突围,势必招致最后的失败。因此,她向哥哥提出了一个积极的建议:立即肃清内奸,清除心腹之患,增强内部团结。经过一番整顿和做好充分准备以后,再联络许、黄(即闽西的许夫人和闽北的黄华)等待有利时机,才发兵突围。另外,她对“十月满月红花开”的乩词也持有异议。她认为事在人为,乩词未必可信。为了说服哥哥,她对乩词作了新的解释,指出乩词的意思是必须做满十个月的整顿和准备工作以后,才能旗开得胜,胜利突围。尽管陈吊妹这一建议和她对乩词这一解释是合情合理,切中时艰的。但是,陈吊王却认为这是妇孺之见,畏首畏尾。认为照这样行事,便会坐失“天机”贻患将来。因此,坚决拒绝了他妹妹的建议。
  陈吊妹深知他哥哥秉性刚强,令出难收,但是她又认定哥哥突围的计划是轻举妄动,必然会招致最后失败。为了避免失败,拯救全军,陈吊妹一再冒死力谏。但是,叔父陈桂龙因为两年前(即1280年)起义军攻下漳州时陈吊妹曾当众揭发他贪污受贿,违犯军纪的行为,以致受了惩罚。因此,对陈吊妹怀恨在心,时时想伺机报复。又因为这时候,他已暗通元朝,准备为元朝立功,希望降元受赏,于是便乘机挑拨,说什么;“自古王者之师,令出必行,严令之下,骨肉无亲。”陈吊王为了表明突围反攻的决心。在叔父陈桂龙的挑唆之下,最后竟以违反军令罪把陈吊妹斩杀了。(17)(注:相传陈吊妹被杀的地点在诏安县的点灯山上,被杀时她正坐在一块大青石上梳妆。这块大青石,后人称为“梳妆台”现在仍在点灯山上,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聪明智慧的女英雄,还建庙崇拜。现在诏安太平官陂一带的人民有称为“陈妈姑”者就是陈吊妹)。
  杀陈吊妹以后,大规模的突围战便开始了。除了李国祥,王猛虎等率领一支义军留守根据地之外,其余的全部突围。元军虽然早已知情,且有准备,但迅雷不及掩耳,阵地全被突破,损失惨重。他们随即调配力量,大量增兵,围追堵截。这时起义军尽管勇猛异常,给予敌人以很大的杀伤。而陈吊王又身先士卒,选定敌阵中的弱点,突围而出,冲杀过去了。其余诸将率大军紧紧跟上。但是因为陈吊妹死后,诸将离心,各路义军不能很好地互相配合,互相支援,有的亲将如陈桂龙等,甚至乘机投敌去了。于是,又被逐步地分割成几支孤军。这时各地元军倾尽全力,四面合围,乘势猛扑,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各路义军先后失败了。陈吊王由于他的骁勇善战,他亲自率领的一支兵马,左右冲杀突出了重围,杀开了一条血路。但是后面元军死追不放,前面又有元军堵截,因此,又陷入了重围。他们再次突出了重围,沿着溪涧一直冲到了一座陡峭的山岭下面。高大的山岭挡住了去路,后面元军又蜂涌而至。陈吊王料难脱身,便回过头来向战士们大声喊道;“兄弟们!现在只和敌人决一死战了,有骨头的跟我来!”他身先士卒带领勇士们回头与元军血战。战士们人人视死如归,奋勇冲杀,真是杀得尘蔽天,山岳失色。终因寡不敌众。结果起义军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陈吊王自己也壮烈地牺牲在这座高大的山岭上。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骁勇的起义英雄,把这座山岭称“陈吊岭”(在诏安县太平公社境内)。同时还编了一些民歌在民间传唱。这些民歌有的是在叹惜,也有的是在怀念。比较流行的有如下两首:
  畲歌畲映映!
  忠言不听听谗言。
  六年业绩一旦毁,
  错杀妹妹众心伤。
  畲歌畲哀哀!
  “陈吊岭”上红花开。
  人来人往抬头望,
  望着红花吊英才。
  陈吊王突围进军失败以后,留在原来山区根据地的部将李国祥、王猛虎等仍然坚持斗争,后来并曾一度出击,攻陷南诏屯(即未筑城前的诏安县城区)。他们继续斗争,前后达60余年之久(18)。
  (四)
  宋末元初以陈吊眼为首的闽西南和闽粤边境一带的畲汉农民反宋抗元的起义斗争,和全国各地的武装抗元斗争一样,给予元朝统治者和封建地主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从而一定程度地解放了生产力。元朝初期社会情况比较稳定,农业经济得到了恢复,工商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闽粤地区,畲汉人民,远自两晋、隋、唐以来,即已长期地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向大自然作斗争,逐步地开发了祖国的这一东南地区。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畲汉人民彼此互通婚娶,互相学习,相亲如兄弟。上述这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正说明了“畲汉一家亲”的道理,说明了被压迫的畲汉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是同命运共呼吸的。闽粤一带的畲汉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在野蛮残暴的封建统治者面前是英勇不屈的,是具有热爱自由反对压迫的光荣革命传统的。他们不但在改造穷山恶水,开发祖国东南地区的共同斗争中是兄弟,而且在反对残暴的封建统治者,推动社会前进的共同斗争中也是亲密的战友。
  这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还说明了男女平等的道理。以陈吊妹为首的女义军,大破孔孟之道,冲决封建罗网的束缚,积极参加了武装抗元斗争,在抗元斗争中立下丰功伟绩。说明了女人的智慧和才能并不亚于男人。妇女能顶“半边天”,确实如此,因此,动员和组织妇女参加革命和建设,是革命和建设能够胜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之一。
  另外,这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还雄辩地说明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畲族人民和祖国各族其他人民一样,在祖国的历史上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最后,这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还说明了在斗争中能否坚持革命立场,始终团结一致,这是革命成败的决定因素。证明了农民阶级没有先进的工人阶级领导,本身的弱点是无法克服的,斗争是很难取得胜利的,胜利了也是不会巩固的。
  总之,以陈吊眼为首的闽西南和闽粤边境地区的畲汉农民起义,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的。它在祖国的光辉的史册上占有重要的一页。“畲汉一家亲,英名史册传”,他们的斗争有力推动了祖国历史的发展。这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附注

参考文献: ①《诏安县志》(明末丁丑志)。 ②《元史·世祖本纪》。 ③《福建通纪》卷二。 ④《通鉴续编》《三朝政要》附录。 ⑤《元史·世祖本纪》 ⑥《宋史新编》 ⑦《通鉴续编》 ⑧《元史·世祖本纪》 ⑨《文山全集》 ⑩《漳州府志》卷四十二。 (11)《铁函心史·元鞑攻日本败北歌》 (12)《元史·本纪》卷十。 (13)《元史·本纪》 (14)《元史·本纪》 (15)《福建通纪》卷七。 (16)《元经世大典序录·政典》(见四部丛刊国朝文类卷41) (17)《南诏拾遗》(谢光斗) (18)《诏安县志·大事志》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本书收集了有关诏安的革命斗争、历史人物、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包括沈亚练革命斗争事迹、五先烈悼词、丹诏小学简史等。此外,还介绍了诏安县概况、解放诏安城等历史事件,以及一些文化考据和人物传记。

阅读

相关人物

谢绍美
责任者
陈吊眼
相关人物
陈文桂
相关人物
陈桂龙
相关人物
陈云官
相关人物
罗半天
相关人物
李国祥
相关人物
王猛虎
相关人物
陈吊花
相关人物
陈吊妹
相关人物
陈宜中
相关人物
陆秀夫
相关人物
张世杰
相关人物
益王赵
相关人物
王赵昺
相关人物
王自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