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僊校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849
颗粒名称: 竹僊校长
分类号: K825.46
页数: 2
页码: 30-31
摘要: 该文回忆了诏安初级中学的创办历程,重点介绍了吴竹筠先生对学校的贡献。文章还提到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理念,以及先生离开诏安后的情况。
关键词: 诏安县 初级中学 吴竹筠

内容

诏安初级中学从创办到1949年有30多年的历史,历任校长时间较长,办学较有成绩的,要算吴〓竹僊先生。现在我把在学校读书时所见所闻的点滴情况,回忆一下。
  诏中原来都是秋季始业,为了缩短学生留级或因故停学时间,于1930年春开设春季始业班,我是春季始业的第1班,按排列为第8组。全校连同5、6、7三个秋季始业的,一共有4个班。以后逐年春秋季都招生,每次招生也由1个班扩展为2个班,学生人数逐渐增加。
  随着班级的增加,原有的校舍已显得不够。考棚楼原为县国民党的办公处,虽然不久国民党办公处外迁,楼房归学校使用,但还不能解决问题,于是相继接收了“得胜庙”“中军府”(即现在的广播站)两处。前者是一所神庙,略加改建,做为教职员的宿舍,叫做“东斋”,后者是一个荒芜多年的衙门,经过修葺,做为体育场。这两处虽与原校舍没接连在一块,且面积也有限,不能和现在的诏安一中规模相比,但在当时可说是略具规模的了。
  “中军府”门口有人开设了一间什货店,“中军府”既由政府拨归诏中掌管,屋子就要拆毁,不能营业,那店主虽不敢公然抗拒,却采用了一种原始的诛心的报复方法:一个老妇人满头乱发,半蹲半跪地在门口西侧,一手拿着一把刀,嘴里叫着先生的名,“你破人财产,不得好死!”念一句,刀便向放在面前的木板一剁,估准咒骂得久了,声音有些嘶哑。那天下午,先生也要到“中军府”去,走在我们前面,走到那儿,他头略偏西一转,便跨进门去。我看了,不知怎么,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
  他严格要求学生,要一个毕业生掌握初中各科的科学文化水平,无论投考哪一所高一级的学校都能考得上,这样才算真的毕了业。因而,升留级相当严格。以我们第8组而言,第一年学生数有五、六十人,到毕业时只有13个。当然那些不能念完初中课程的同学,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各科程度跟不上,应是主要的一个方面。
  先生曾亲自教第7组的国文课。每期作文批改后,当堂一个个的分发、指点,好的,表扬;差的,指责。我曾听这班个别同学说过,写文章,怕;分发文章,更怕,那挖苦,嘲弄的味道,真使人无地自容。
  不但要办好初中,还要创办高中。办好初中,经过先生几年的努力,学校的确有了起色。创办高中,却只是愿望。“高中不创办,到外地读高中,一个人一年要花两三百块大洋。试问诏安有几家供得起?而供得起念大学的,更不消说是少而又少的了。诏安不办高中,就不能多出人才!我不实现创办高中的愿望,决不离开诏安!”这意思,先生不少次谈过。可惜创办高中终归是个愿望,不但在他离开诏安之前不能实现,就是他离开若干年之后,依然是个画饼,直至解放后1953年这个愿望才得实现!
  先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又是县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校长,论资格,论职位,无疑是属于社会上的知名人士,可是,先生好象和当时的社会名流不大合得来,这可从他在我们毕业前的一次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和嘲弄的语气中体味出来:“……在诏安要找到一个小职业,假如你和绅士先生们没有沾亲带故,得到他们的推荐,那是不容易的。要是我兼任什么长,还可以推荐推荐,偏偏我只是一个中学校长!你们缺少社会经验,不要把事情看得太简单!”所以,校长位置一丢掉,先生就不能在诏安当绅士,只好到厦门教书去了。
  以上记的是1930年至1932年三年中所看到,听到的点滴事实,时隔半个世纪,加上记忆力的衰退,虽然想尽量保持真实,但难免有失误之处。先生去国四十多年,弃世也有若干年,现在认得的人已不多。我觉得有必要把所知道的一些情况提一提,既是纪念先生,也为编写诏安一中校史提供点素材。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本书收集了有关诏安的革命斗争、历史人物、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包括沈亚练革命斗争事迹、五先烈悼词、丹诏小学简史等。此外,还介绍了诏安县概况、解放诏安城等历史事件,以及一些文化考据和人物传记。

阅读

相关人物

秋燕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