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紫云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821
颗粒名称: 南靖紫云寺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95-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紫云寺位于南靖县山城南郊的紫荆山北面山中,是供奉释迦弁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的寺庙。始建于北宋年代,历经多次重建和修缮。现住持为界象法师,致力于扩建道场,广结善缘。紫云寺每天举行晨钟暮鼓、供佛、施食等宗教活动,并举办法会、念佛、念经等消灾祈福活动。住持倡导慈善、助弱,支持居士创办图书馆,方便信众学习、阅读,提高对佛法的认识。
关键词: 南靖县 紫云寺

内容

紫云寺位于南靖县山城南郊的紫荆山北面山中,主供奉释迦弁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
  据漳州府《南山寺资料》和《南靖县志》记载,北宋年代,有方士结庐,炼丹修道,时有紫色云气缭绕云谷,故曰紫云山,亦称紫荆山。北宋年间,地方人士辟地建紫云寺,供奉释迦弁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在民间,人们通常称他们为“三宝佛”)等佛像。明代善士续修通往寺院的道路。清初,有僧人进驻紫云寺,他们募捐重修寺院,香火日盛。20世纪初叶,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寺庙失管,倒塌,三尊石雕佛像由信士收藏。
  1997年在县领导的重视下,经有关部门批准,由信士筹集资金,重建紫云寺,收回三尊石雕佛像。1998年5月23日(农历四月初七),举行隆重的三尊佛祖进殿庆典活动。1999年5月,紫云寺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
  2008年7月1日(农历五月廿八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紫云寺礼请界象法师为住持。紫云寺从此佛、法、僧三宝具足。并在南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南靖紫云寺成为爱国、重教、弘法利生的道场,而且进行规范化管理。2008年8月,四川汶川大地震,紫云寺当即组织募捐,支援灾区。紫云寺重视消防工作。殿堂、厨房、斋堂、图书馆、综合楼等都配有消防灭火器并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记录。同时组织发愿居士在寺院轮流值班做义工,护持三宝。
  紫云寺每天晨钟暮鼓,供佛、施食。年初、年末供天;初一、十五以及佛菩萨圣诞、出家、成道日;七月超度等都有举办法会,由法师带领居士、信众念佛、念经。而且不定期地安排放生,救护生命活动。消灾祈福、临终关怀、助念等等。以此祈愿世界和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逢此中华盛世,人心向善,民间乐闻佛法,南靖土楼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扬名海内外,来南靖观光旅游的诸多善信也会来紫云寺进香礼佛,而紫云寺目前的规模已不能满足需求。界象法师乃发宏愿,立志扩建道场,广结善缘。
  扩建工程用地面积为1049亩,整个工程分为四期:
  第一期:大雄宝殿、山门、天王殿、观音殿、僧舍、斋堂、宾客寮。
  第二期:普贤殿、文殊殿、方丈楼、念佛堂、禅堂。
  第三期:佛教文化公园、莲花广场、法堂、藏经阁。
  第四期:禅修中心、药师殿、云水寮、钟鼓楼等。
  2009年5月13日(农历四月十九日)举行盛大的大雄宝殿奠基仪式。2016年,庄严的、建筑面积一千多平方米的大雄宝殿落成并交付使用。同时加快紫云寺扩建工程建设,山门、紫云大道、钟楼、鼓楼、天王殿、观音殿、莲花广场等前期工程进展顺利,文殊殿、普贤殿也开工建设等等。
  在扩建中,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法师以身作则,组织居士、信众做义工。如:砖、瓦卸车、搬运;钢架构件点油维护等等。大家在义务劳动中,法喜充满。
  根据信众本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意愿,自2008年第一届皈依至2017年已办十三届,皈依居士达1010人,现还陆续报名皈依。
  为弘扬佛法,法师支持居士创办图书馆,并在场所、资金、用具、佛教典籍等方面给予支持。现图书馆有佛教经典、佛教故事等资料约3000册,方便居士、信众学习、阅读,提高对佛法的认识。并且信众经登记即可将图书请回家阅读,学习后请回即可。同时利用星期六组织信众共修,采用念佛、阅读、法师开示等方式,使大家加深对佛法的理解,并信、愿、行。
  住持倡导慈善、扶贫助弱。自2008年以来,厦门南普陀慈善会、南靖紫云寺慈善机构联合,每年春节及有时老年节对山城地区的孤寡老人、残疾困难户并专题到南靖聋哑学校等弱势群体进行慰问、资助,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生活的信心。至2017年慰问、资助人数达1350人次,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本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峥嵘岁月,讲述南靖县的抗灾和革命历史; 第二部分史海钩沉,探讨南靖县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部分本地风情,介绍南靖县的茶业、土楼和民俗风情; 第四部分家风家训,讲述南靖县的传统家风家训; 第五部分靖商风采,介绍南靖县的商业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应洲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