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独特民俗风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820
颗粒名称: 南靖独特民俗风情
分类号: K892.457
页数: 6
页码: 89-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靖县的工夫茶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是当地人热情好客的体现。在茶道中,人们通过严格的操作程序和优雅的茶具,享受着清香的茶汤,展现了南靖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南靖县还有许多有趣的民俗风情,如妇女戴花、婚俗等。在婚俗中,新娘出嫁时要手捧鲜花遮脸,寓意着“人面桃花”的美好祝福。
关键词: 南靖县 民俗风情

内容

凡到过闽南南靖县的人,无不称赞这里花园般的秀丽:那几株龙眼树、一片香蕉林;那幽篁与兰花掩映的村庄,坚固庞大的土楼、红砖黑瓦的农舍,错落有致;还有那一抹绿绿的山,那蓝蓝的龙江流水,构成一幅独特南国风景画。
  南靖的民俗风情,更别具有特色,此地的茶道、戴花风俗、婚俗、闽南方言尤为奇特,名播海内外。
  南靖工夫茶
  到南靖,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工夫茶道。它那精巧玲珑的茶具,那讲究入微的烹茶功夫,那酽厚浓郁的茶汤,都会使每个品尝的人久久难忘。
  文人书房有“文房四宝”,闽南工夫茶具则是一套古色古香的“烹茶四宝”:一是玉书碨,即烧水壶,仅十几厘米高,大如拳头;二是风炉,用以烧开水,小巧精致;三是孟臣罐,即茶壶,多以宜兴紫砂制成,或江西景德镇茶壶,大如鹅蛋;四是若深瓯,即小茶杯,其薄如纸,其白如雪,通常只有四个,每个仅有半个乒乓球那么大,“装机容量”够不上一口。这种茶具,本身就是一种美妙艺术品,犹如清代诗人袁枚《隋园食单》所咏的:“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令人为之一醉。
  南靖人热情好客,每逢家里来了客人,便端出茶具,别的不说,先来一段工夫茶。他们喜欢喝当地盛产的名茶“乌龙茶”,尤以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誉的铁观音、南靖丹桂为珍品。沏茶时最讲究冲茶“功夫”,冲茶程序大致是“烫杯热罐,高冲低筛,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烫壶杯时,将沸水注入茶壶茶杯,使之达到一定温度,以便泡发新茶。然后,在壶里装上七八成茶叶,少了就不够味,这正是工夫茶的一大特点。接着将玉书□拿高,让开水成条状冲入壶内,但又切忌直冲壶心,以防冲破“茶胆”,因而须沿壶口圆圆地筛入,水湿了周围的一圈茶叶,而中心的茶叶则呈将湿未湿状态,这就是所谓的“高冲”功夫。开水冲入壶后,壶口浮现一层泡沫,须用手捏壶盖一刮,泡沫全沾在盖上,又不沾半点茶末,如此功夫实堪叫绝。再用开水连盖带壶淋一下,就把杂质清除了;再冲入开水但不要沸滚的,这便是第一泡茶。斟茶时,将四个茶杯并拢,运壶贴近杯子绕圈斟茶,这叫“低斟”;“高冲低斟”,这便是工夫茶的要领。“低斟”绝不能第一杯斟满再斟第二杯,而应四杯轮斟,务使各杯茶色、香味均匀,雅号为“关公巡城”;壶内残存的点点茶滴,也应逐杯轮滴,美名曰“韩信点兵”,据说蕴含主人深情,若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之意。此刻,只见杯中之茶,其色泽或碧绿,或呈褐色,令人未饮先爱。
  沏好茶,香气缭绕。随着主人一声“请!”人们就可端茶饮了。饮茶也很讲究,举杯到唇边轻闻一下,再小呷一口含在嘴里,细细品味。初入口有点苦涩,稍后,渐渐觉得甘醇芳香,回味无究,难怪有文人饮后赞叹不已:“品罢工夫茶几盏,只羡人间不羡仙”。
  南靖人喝茶,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早在明清时代,南靖就开始种茶、品茶。茶对于南靖人的生活来说至关重要,有“饭前饭后喝一杯,大人小孩走如飞”的民谣。家家户户都以茶待客,以茶助兴,以茶消遣,以茶娱乐。
  无花不成礼
  在南靖民间,妇女们爱用鲜花打扮自己,就连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妪,出门时,也常在脑后圆髻上插几朵时令鲜花。南靖流传一句俗谚:“无花不成礼”,足见花在南靖人生活中至关重要。
  妇女戴花之俗,源远流长。早在晋代,妇女就喜欢把花簪在发髻上,《晋书》就有“都人簪茉莉”记载。到了唐代,妇女簪花之俗也传入南靖县一带,沿袭至今。南靖四季如春,是我国著名花果之乡,兰花、水仙、玉兰、茉莉、含笑、紫丁香、海棠、杜鹃……姹紫嫣红,不少在北方难见的花,这里随处可见。南靖人爱花成癖,从出生到去世,都与鲜花结缘,婴儿呱呱坠地,长辈就摘来石榴,切开用盘子盛着,供在祖宗牌位上,喻指“十房同膜、千子如一”,向祖宗报家族繁衍喜讯,祝福孩子健康成长。
  南靖人迎娶新娘时,有鲜花迎面之俗。姑娘出嫁前夕,亲友们为她采来石榴花、桂花等十二种鲜花,扎成一个大花束。出嫁时,新娘手捧鲜花遮脸,“人面桃花”,交相辉映,娇羞俊美。据说这十二种花,意为每年十二个月,月月生活美满,随着季节不同,所采鲜花也有不同,但石榴花、桂花、茉莉、美人蕉是必不可少。南靖人以多子石榴祝福早生贵子,茉莉花是传说中避邪之花,表现新人平安、家庭和睦,而美人蕉是对新人美貌的祝愿。
  第二天,小舅子用写“喜”字的红漆木盒或花篮,装上鲜花,代表父母前去“探房”,俗称“换花”,以示吉祥。如在秋天,则多用菊花,表示祝福新人长寿、白头偕老。
  在南靖,姑娘们爱在髻边、辫梢戴上几朵小花,更楚楚动人。姑娘出嫁后,仍喜欢在头发上插戴三四串鲜花,色彩搭配有致、层次分明,尤其是走亲访友,就刻意打扮,梳头戴花,格外俏丽,还用花篮装上礼物去作客。至于年纪大的老妪,簪花兴趣不亚于少妇,逢年过节,或出门赶集,都要插戴鲜花,以示“福气”,正如宋人苏东坡所写的“年老簪花不知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有趣的婚俗
  南靖民间婚嫁喜事还保留敦厚古朴、独特风俗。
  带路鸡 新娘出嫁这天,必须随带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俗称“带路鸡”。娘家用一条长九尺的红色带子绑住鸡脚,放于花篮中,由伴娘带到新娘家。进洞房后,让鸡躲在床下,看热闹的人等着瞧,如果公鸡先出来,人们就说:“恭喜新娘早得贵子”。闽南话“鸡”与“佳”谐音,寓意女儿嫁出去后与女婿和好好相处,白头偕老,还要像鸡一样,子孙满堂,俗称“好命”,又因“九”与“久”音同,红带子九尺寓“长久”之意。
  头遮竹笠 南靖一带婚礼中还有头戴竹笠风俗,当新娘坐轿(或车)到达新郎家门槛外,新郎侄儿手捧两粒柑桔(谐音“甘吉”)引出新娘。伴娘或长辈用竹笠(或米筛)遮在新娘头上,俗称“过米筛”。伴娘要高声诵唱:“新娘请出轿,生子哈哈笑!”然后新娘才跨入门槛进夫家。新娘为何要用竹笠遮头?相传这和明末名臣洪承畴的母亲有关,洪承畴(闽南南安县人)投降满清后,洪母发誓说:“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并要求洪承畴和清廷交涉三件事:一、男降女不降;二、生降死不降;三、儒降僧道尼不降。结果清廷同意了,所以清朝南靖等地闽南女子出嫁至死穿明朝服装,表示不降;男子死后祭礼沿用明制,表示死不降。后人为纪念洪母,即在女子出嫁时采用竹笠或米筛遮头,以示承其遗志:“头不戴清朝天”。
  带尾蔗 新娘出嫁第一次回娘家俗称做“头次客”,时间多在新婚的第二天;新郎也同行,须在黄昏才回去,俗称“暗暗摸、生查埔(即男孩)”,女家会送新婚夫妻两棵带尾甘蔗。带尾甘蔗的头尾用九尺长红带子绑住,回到新房时,将蔗搁在婚床上,或竖在房门后,寓意新婚夫妻相亲相爱,“有头有尾,百年和好”,并像甘蔗一样,青春永葆。绑蔗九尺红带子,与绑“带路鸡”一样,象征长久恩爱、美满幸福。
  闽南话一中原古汉语活化石
  闽南话是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闽南南靖、漳州、厦门、泉州和台湾,还有广东潮汕、海南及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海内外讲闽南话人口达五千万,成为世界60种主要语言之一,1977年,科学家把闽南语录制在美国“旅行者二号”宇宙飞船的那张可保持10亿年之久镀金唱片上,到广袤无垠的星河寻觅外星知音。
  汉代以前,住在福建的人被称为闽越的少数民族。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河南中州人民为了避乱而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到闽南泉州等地,乾隆《福州府志》卷75《外记》一引路振《九国志》记载:“永嘉二年(公元308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西晋中原古汉语因而播入闽南,与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及周边地区闽方言融合,逐渐演化形成闽南话;闽南话又称河洛话,说明其源头在中原河洛地区(河南省洛河流域)。今天的闽南话还神奇般保留大量隋唐以前中原古汉语的面目,堪称古汉语的“活化石”,能启开古音和韵律的语言宝库,因而引起中外学者的普遍重视。据学者考证,如今在闽南话当中,留有许多古汉语辞语,如鼎(锅)、面(脸)、伊(她)、莫(不要)、日头(太阳)、暗冥(夜晚)、滚水(开水)、老伙(老头)等等,还可举出大量古诗文例子为证:
  闽南话:假使叫“设使”。曹操《自明本志令》:“设使天下无孤”。
  闽南话“好势”是好的意思,江淹《云山赞序》:“壁上有杂画,皆作山水好势”。闽南话把费用、盘缠叫“所费”,《世说外》:“所费诚复小小”。
  到了唐代,闽南九龙江流域为“蛮獠”、“土黎”所据,唐代中央政令未到得到真正实施,因而唐高宗在公元669年派中州固始县人陈政、陈元光父子为首123个将领率兵坐镇漳州,后来,这批将士在漳州、南靖等地定居下来并且开发了美丽富饶的漳州、南靖,他们带来七世纪中原话对闽南方言产生巨大影响,试举几例:
  闽南话:步行叫“步辇”,这是唐代中州话。《唐语林》:“上令左右以步辇召之”。
  闽南话“古意”,即殷勤待客的意思。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随着闽南人民移居开发台湾,闽南话就成了台湾最主要的语言。早在宋代,就有泉州、漳州人前去台湾开发,特别是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到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之前和抗战胜利后这两个时期,都有大批漳州、南靖、泉州人移居台湾。据1984年台湾人口普查,当时台湾1800万人口中,祖籍闽南的占82%。台湾话是近于漳州音的闽南话,台湾人民与闽南人民语言相通、血缘相亲、风俗相近、姓氏相同,真是骨肉情深。
  闽南话还流播广东的潮州、汕头、普宁、海陆丰,这里潮州话与闽南话大同小异。国内还有许多地方讲闽南话,最多在浙江东部,包括平阳、玉环、苍南、洞头县的一大部分,还有舟山群岛的一小部分。海南省一大部分和江西东北部的铅山、广丰、玉山、上饶等地,也是闽南话区。闽南还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数千万闽南儿女分布在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据统计,海外华人讲闽南话的约2000多万人,其中印尼440万人,马来西亚340万人,新加坡150万人;泰国600万人,菲律宾120万人,分别占当地华人90%。
  南靖,这个广袤而美丽的地方,只有浪迹于讲闽南话人群中,只要你徜徉于大街小巷,吃着那香喷喷金山拉面、船场健美鸭、金山香饼、山城“米香”、土鸡虎尾轮汤、金线莲炖猪骨、巴戟天炖肉,还有那南靖五香、烧肉棕、油葱□、面煎、麻糍、蚝仔煎、炒□条、芋□炸、烧豆花等,或品尝那晶莹甜美的荔枝、龙眼、芒果,沉醉于亚热带水果的浓香中,你才会感受到那多姿多彩的南靖魅力。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本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峥嵘岁月,讲述南靖县的抗灾和革命历史; 第二部分史海钩沉,探讨南靖县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部分本地风情,介绍南靖县的茶业、土楼和民俗风情; 第四部分家风家训,讲述南靖县的传统家风家训; 第五部分靖商风采,介绍南靖县的商业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韩士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