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县茶业历史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816
颗粒名称: 南靖县茶业历史沿革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7
页码: 59-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靖县是位于福建省南部的一个县,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如大型土楼、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等。境内交通方便,公路、铁路和水路等交通网络发达。农业优势突出,主要产品有稻谷、茶叶、香蕉、麻竹、兰花、金线莲等。境内山岭连绵,千米以上的高山有67座,其中茶区书洋镇有33座。茶区南坑镇有9座,梅林镇有8座,船场镇有4座。海拔最高的是书洋镇的蛟塘冻,高1390.9米。
关键词: 南靖县 茶业 历史沿革

内容

地理自然环境
  一、概述
  南靖县属漳州市,地处福建省南部,漳州市西北部,九龙江西溪上游。介于东经117°0′12″—117°36′36″、北纬24°26′20″—24°59′58″之间。东与芗城区相连,西与永定县交界,南与平和县毗邻,北与漳平市接壤,东北界华安县,东南界龙海县,西北界龙岩市。境内南北长62.2公里,东西宽61.4公里,土地总面积1962平方公里,折合2945945亩,其中:山地面积2138088亩,耕地面积298279亩,总土地面积中:林业用地面积2138088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2.57%;非林地面积810206亩,占27.5%。整个地形四周环山,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生态优美,是原中央苏区县、全省首批国家生态县和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主要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优秀旅游县,有大型土楼300多座,以造型最奇特、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排布最密集而闻名于世。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有全省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田螺坑村和6个中国景观村落;有乐土雨林“中华第一藤”、被誉为“华东黄果树”的树海瀑布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
  境内交通方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里交通主要靠江河航运。主要航道有山城溪、船场溪、花山溪、龙山溪、永丰溪、黄井溪6条,且有山城、靖城、翠眉、水潮、都美、龙山、船场、南坑、寨口、宝林、永丰11个港口。木帆船运输和排筏运输并驾齐驱。城乡贸易大部分依赖木帆船运输。清末民国初,全县小木帆船近一千艘,船工近四千多人。排筏运输历岁久远,船场、山城、水潮、都美、永丰、宝林、靖城等地历来有排工组织。清末民国初全县专职排工多达500多人。沿溪出产的大量木材、毛竹全部靠排筏运输到漳厦一带。漳龙公路和靖和公路建成通车后,航运才逐年衰落。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县木帆船仅剩下267艘,船工310人。陆上运输道路主要靠纵贯南北的汀漳古驿道和以兰陵为中心通往永定、龙溪、平和等县的七条县际大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发展公路、铁路运输,至1984年,有公路233条,总长1115.742公里,全县200个行政村(居委会)都通公路。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南靖已与漳州市区相连,龙(岩)厦(门)高铁、厦蓉高速、福广高速、靖海高速和国道319线穿境而过,属厦门湾1小时经济圈和厦漳泉大都市区范围。
  农业优势突出。主要产品是稻谷、茶叶、香蕉、麻竹、兰花、金线莲、巴戟天、白背毛木耳、小麦、地瓜、大豆、花生等。水果主要有香蕉、柑桔、荔枝、菠萝、龙眼等。拥有兰花、金线莲、香蕉、麻竹、芦柑五个“中国之乡”,是中国白背毛木耳生产示范基地、南靖兰花国家级兰花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全省最大的兰花集散地和咖啡、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是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县和高优农业示范区。
  二、自然资源
  南靖属丘陵山区县,博平岭山脉支脉朝天岭、板寮岭逶迤进入县境西北部。境内山岭连绵,千米以上的高山有67座,峰峦叠翠,云雾缭绕,溪流潺潺,正合“高山云雾出好茶”之说。其中茶区书洋镇有33座:石崎岽1090米、羊羔尖1168.6米、蛟塘岽1390.9米、南蛇坑1051米、崩山头岽1021.2米、杨顶山1047米、洋竹岽1123.6米、白叶林尾山1195米、山猪牛1115米、摇坑尖1283米、狮仔山1010.1米、石矿尖1113米、风聚半尖1155.1米、大坑尖1110.2米、杨枫岽1015米、东山塘尾1011.5米、岽尾1057.4米、尖仔山1066米、观音石1035.7米、粪箕头1055.5米、狮尾林1081.5米、滑死狗山1097.5米、杨竹山1086.4米、天门1020米、磨石尖1119米、水头尖1211米、南畲尖1220.5米、岭头1031.6米、三义墩1128.4米、塘边山1082.7米、长岗岽1021.5米、野岽1072.8米、白虎岭104.4米。茶区南坑镇有9座:内舰山1168米、东山林1107.7米、薄岽1097.3米、崩山头1021米、虎尾1011.5米、潮□山1025.2米、上尖岽1116米、□下尖岽1000米、石井岽1040米。茶区梅林镇有8座:杨顶山1042.7米、上马岽1007.1米、银山岽1102米、葱埔林尖1034米、三柏林1091米、鸡公顶1012.5米、大山母1100米、斋堂岽1011米。茶区船场镇有4座:十二排1100米、石鹰山1020.5米、狮石尖1054.6米、大尖林1078米。还有与漳平市交界的茶区和溪镇朝天岭主峰金面山高1342.7米,鸭尖山高1225米,迎富村的东溪炉山高1232.7米。海拔最高的是书洋镇的蛟塘冻,高1390.9米。河流主要有船场溪、龙山溪、永丰溪等三大水系,大小支流72条,总长1066公里。与自西北向东南的山脉,构成山谷相间的复杂地形。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多高山峻岭,东南部较低平,有金山、龙山、山城三个较大的盆地。靖城属漳州平原,海拔最低的是靖城镇沧溪5.6米。
  (一)气候资源:
  茶树是亚热带多年生常绿灌木,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喜温、喜湿、喜荫的生物学特性。茶树最适合的气候条件是:气温15~30℃≥10℃的年活动积温4000~6500℃;年降雨量1000~2000毫米,相对温度78~85%。茶树受害的临界低温﹣8℃以下,临界高温40℃。南靖,四季如春,森林覆盖率71.64%,林地绿化率98.3%,均居漳州市首位,拥有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福建土楼南靖国家森林公园。这里山清水秀,竹茂林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7~21℃,年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340天以上,素有“树海”、“竹洋”之称。热量资源丰富,雨水充沛,温暖湿润,极端最高气温40.5℃。极端最低气温:山城一2℃,书洋一7.5℃,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80%保证率的年活动积温4941~7181℃。霜期出现在12月至翌年2月,无霜期322天,霜期最长时间达7天;年降雨量在1588-1800毫米之间;山城镇年平均日照时数2051.6小时,年平均辐射量0187.9卡/平方厘米。相对湿度79~87%。茶树生长期达8~11个月。
  综上所述,本县的气候条件对茶树的生长普遍适宜,但由于地形和海拔的影响,各地的气候条件迥异(见表1),以致对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各兼利弊。
  从表看出,随着海拔的升高,年平均气温和≥10℃的年活动积温渐降,而雨水渐增,相对湿度愈大,茶树生长期渐短。海拔较高的山区,茶树生长良好,芽叶不易老化,持嫩性好,茶青更能符合乌龙茶初制要求,成茶质量好,且易培育稳产,优质茶园,海拔较低的丘陵台地,茶树生长较快,产量较高,但芽叶容易老化,纤维含量高,茶青和成茶质量较差,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二)土地及土壤资源:
  全县有宜茶宜果荒山荒地63021亩,茶树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一般要求是:土层深度80厘米以上,地下水位低于80厘米,有机质含量1%以上,PH值4.5~6.5之间,土壤含钙质0.2%以下的红、黄壤均适宜茶树生长,据土普资料,南靖荒山地大多数土层深1米以上,地下水位低于100厘米,有机质含量2.63%,PH值4.5~5.5之间,适宜茶树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对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是一个影响因素。据土普资料统计,县内山地有机质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渐增,大于2%的面积占率自300米以下至700米以上的趋势为44.6~60~89.2%,各镇情况来看,低海拔的靖城山地有机质含量最低平均1.87%。
  (三)制茶能源:
  南靖传统制茶能源丰富,现有森林178万亩,蓄积量250万立方米,每年可生产木森26.7万立方米;长塔煤矿(工业储藏量约为57万吨)每年开采1.4万吨。全县100□以上的水电站近300个,累计开发水电装机容量达171875千瓦。因此,制茶能源无论柴炭、煤、电均为丰富。
  综上所述,南靖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从地理、气候到立地条件都有利于发展茶业、林果和各种经济作物。
  茶树种植历史
  茶叶是中国的“国饮”,中华民族在3000年的历史长河,创造了灿烂的茶文化。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西川,一向为世界所公认。我国劳动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积累了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推动了茶叶采制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三国时魏朝(220-265年)张辑在《广雅》中已有生叶制成茶饼记载;唐朝发展到蒸青团、饼茶;明朝出现窨花茶,制法由晒青、烘青演变为炒青;十八世纪乌龙茶演变为工夫红茶;以后又创造了不少其他制法。自唐朝陆羽撰写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问世之后,一千多年来,《茶序》、《茶论》、《茶疏》、《茶笺》等著作相继产生,文人墨客烹泉煮茶品赞佳茗的诗词歌赋大量涌现,茶区民间还流传着许多采茶山歌和优美的神话传说。各地的名茶品种如雨后春笋,油然而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茶叶花色品种最丰富的国家,在茶叶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中国茶叶很早就输入其他国家。现在世界上“茶”的名称,都是从我国人民称呼的“茶”或“茶叶”的音译过去的。俄语的“yau(茶)字,是由我国北方音“茶叶”两字转变的;英国和美国的“Tea”(茶)字,是由厦门音“茶”(TE)音转变的;日语的茶字的书写法就是汉字的“茶”;茶树最早的学名——Theasinensis,即是“中国茶”的意思。
  福建是乌龙茶的原产地,福建产茶历史可上溯到东晋以前,至今已有1600多年。最早系统记述闽茶的史书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唐朝陆羽的《茶经》(760年前后),其中有:茶“生福州、建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唐时福州、闽侯、建瓯、武夷山一带均产茶。五代闽国龙启年间(933~934年),建瓯人张延晖,以其住地北苑(今东峰镇凤山茶场一带)适宜种茶,献之官府;官府设官焙,制贡品,历史上著名的“北苑茶”由此兴起。宋朝以北苑茶为代表的福建茶叶进入兴盛时期。宋代福建茶文化鼎盛,论述闽茶栽制技艺和品茶艺术的专著、诗文空前兴旺,“斗茶之风”盛极一时,丁渭《北苑茶录》(962~1033年)、蔡襄《茶录》(1049~1053年)、宋子安《东溪试茶录》(1064年前后)等专著。元朝,福建茶产基本与宋代类同。武夷茶崛起,备受重视,官吏争相插手监制武夷茶入贡,深得皇帝尝识,武夷茶之名逐渐超过北苑茶。明朝,福建产茶更盛,技术也有更多创新。先后以福州、建州为主的茶区,逐渐扩展成为闽北、闽南、闽东同时并进的局面。产量迅速增长,福建贡茶一度曾占全国的58%。洪武(1368~1398)初年,罢造龙团,改制芽茶,出现散茶;品饮方式亦渐改过去碾成末茶为全叶冲泡。又引进安徽黄山松萝制法,以炒代蒸,因而有了类似现代之炒青绿茶,继而又推动其他茶类创立和发展。明末清初,武夷山茶农先后创制乌龙茶和小种红茶,并逐步向省内外传播。明末,福建茶叶开始大量输出海外。清朝,福建茶叶生产进入鼎盛时期,茶区进一步扩大,产量大增。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口通商后,福州、厦门成为华茶重要出口口岸,大大推动闽茶发展。到光绪初期(约1878年前后),福建茶叶达到最盛时期。民国初期,受军阀混战之苦,茶业一蹶不振;抗日战争期间,茶园大量抛荒,新中国成立后,茶业得到各级政府支持,茶业进入发展时期,福建茶叶产量,从过去名列全国第五、六位,进到第三位。
  南靖县是福建乌龙茶主产茶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虽然具体时间无从查证,但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清乾隆《南靖县志》记载,明正德年间已为贡品,每年进贡茶叶76斤,嘉靖年间,每年上贡茶叶114斤。万历年间,南坑村雅已有茶园30亩,年产30担,茶树品种为本地野生的红芽及白芽菜茶,因发芽较早,制作的茶叶号称“清明茶”,清明茶香清、味苦、去痰消食,茶农称菜茶。明代,漳州茶叶列为贡品。漳州茶商标名“漳芽、漳片”,其数量为叶茶400斤,芽茶511斤。明末清初释超全(俗名阮□锡)所作的《武夷茶歌》中有这么一句“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各异”。《海澄县志》也记载,明朝中叶从漳州月港出口的茶叶年销售上百吨,最多一年达300吨,居全省之冠。这其中就有南靖的茶叶。乾隆《南靖县志》还记载,南靖产茶、饮茶之风甚盛,南靖产的茶炉质优量多,远销各地:“茶炉出马坪。以白土为之,其色如施粉,雕刻花丽工致。以大壮炉为佳。里人许大壮,幼读书,祈梦九鲤湖,仙人告曰:‘鸿炉首唱。’晚年造炉极工,雅擅名。”清光绪年间,奎洋上洋村合福坑有菜茶40亩,年产40担,远销缅甸仰光,1932年缅甸华侨庄春乡回奎洋办茶厂,制出铁罐精装“茗苑优等金泡种”畅销缅甸,年出口量15担(至抗战时止)。1947年,新加坡爱国华侨张荣订集资回家乡书洋塔下村投建塔下茶场,1949年扩建南欧茶场共29亩,茶叶全部出口新加坡。民国经济萧条,社会动乱,茶叶销路不畅。茶园荒芜,产量逐年下降。至1949年,南靖全县茶园面积仅99亩,年产量3.5吨。
  新中国成立后,南靖茶业生产较大发展。1964年起,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从安溪聘请了一批茶叶生产师傅,更有力地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1968年全县茶园面积4157亩,茶叶总产量达516担。1978年以后,南靖茶业进入一个新发展时期,据1982年统计,全县茶园面积19007亩,产量7735担,比1949年面积49亩增长192倍,产量比1949年70.75担增长109倍。特别是2005年,由于全国茶市价格□升,南靖山区各镇掀起种茶热潮,茶叶生产出现有史以来最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当年,全县茶园面积66748亩,茶叶产量1.25万吨。至2010年,由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和福建省农学会联合举办的“2010年度福建十大茶新闻”评选活动中,南靖县荣获“福建十大产茶大县”称号。至2015年,全县有78个行政村种植茶叶,有7.6万农业人口从事茶叶生产,涉茶人员12万人,1.5万户的农户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茶叶。全县有1.2万亩茶园通过无公害基地认证,1000亩茶园通过绿色食品基地认证,2200亩茶园通过有机认证,已创建全国茶叶标准园1200亩,建成标准化生态茶园1.8万亩。全县拥有“南靖丹桂”、“南靖铁观音”两个产地证明商标,省名牌农产品茶商标2个,省著名茶商标4个,市知名茶商标4个,通过QS认证茶企业12家。全县茶园总面积12万亩,年产量2万多吨、产值16亿元以上,品种有铁观音、丹桂等20多个,素有闽南乌龙茶区“品种园”美称,是福建省十大产茶县之一、闽南乌龙茶第二生产大县。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本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峥嵘岁月,讲述南靖县的抗灾和革命历史; 第二部分史海钩沉,探讨南靖县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部分本地风情,介绍南靖县的茶业、土楼和民俗风情; 第四部分家风家训,讲述南靖县的传统家风家训; 第五部分靖商风采,介绍南靖县的商业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韩士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