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下村:传统村落农耕文明保护“南靖模式”的例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810
颗粒名称: 塔下村:传统村落农耕文明保护“南靖模式”的例证
分类号: C912.82
页数: 7
页码: 40-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塔下村是福建土楼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具有中国传统村落、景观村落等称号,村中德远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下村位于闽西南交界处,是客家、闽南混居地。明朝宣德元年,华一娘携次子光绍肇基塔下,经历代子孙的耕耘,逐步奠下基业。随着家族的兴旺,人口的增长,原来居住的土茅屋已不适应聚居需要,于是张姓族人沿着沟谷两旁建造了一座座集居住、防御等功能于一体的土楼建筑。
关键词: 南靖县 塔下村 传统村落

内容

一、塔下村历史与农耕文明
  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是福建土楼(南靖)旅游田螺坑景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拥有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景观村落、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村中“德远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下村属闽西南交界,是客家、闽南混居地。这里两座自南而北的蜿蜒大山,如巨臂揽住一道生机勃勃的峡谷,一道弯曲的山溪从峡谷中穿过,被誉为“太极水乡”、“闽南周庄”。
  明代宣德元年(1426年),华一娘携次子光绍肇基塔下。当时这里一片荒谷,满山荆棘,他们辛勤劳作,经历代子孙的耕耘,逐步奠下基业。
  随着家族的兴旺,人口的增长,原来居住的土茅屋已不适应聚居需要,特别是闽西南一带山高林密,盗匪猛兽时有出没,民系之间和村落之间的争斗也时有发生,于是,张姓族人沿着沟谷两旁,建造了一座座集居住、防御等功能于一体的土楼建筑。最早的土楼福兴楼建于明代崇祯四年(1631年),为七世东崖公所建,以后又陆续建造42座土楼,有方形、圆形、围裙形、曲尺形等,这些土楼沿山溪呈长形摆布,高大雄浑,气势恢宏。清末后,由于地理环境所限,张姓族人在沿溪两岸的空地上,又建起一座座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奇妙景观。楼前屋后铺就的卵石小径,被几百年先人的足迹磨得圆润,细雨轻烟,闪出柔和的光泽。
  为敬奉先祖,弘扬祖德,塔下张姓族人于明朝后期在村庄东面山坡、肇基始祖原住地上建造“张氏家庙”德远堂。家庙后面是一片眉月形斜坡的草地,宛若天然地毯。草地连着一片葱郁的风水林,树林随着山峰向上延伸,直入云天,风吹林涛,气势磅礴。家庙前是一口半圆形池塘,塘中鱼儿遨游,庙宇疏影,增添了幽美的意境。池塘前边两侧石坪上耸立24支高过10米的石龙旗杆,杆柱浮雕蟠龙,腾云驾雾,势欲腾飞。
  新中国成立前,从村头到村尾只有三座木桥,若遇山洪暴发,木桥被冲毁,只相隔30多米宽的两岸村人便中断过往。后来在热爱家乡的侨胞资助下,溪流上建造11座石拱、钢筋水泥桥,使两岸村庄衣带相连。放眼四望,层层山岗茶园翠绿,果树飘香。1954年,塔下创办南靖第一个茶场,规划种茶种果。现在拥有茶园2000多亩,果园近千亩。年产茶叶12.5万公斤,柑桔、柿、梅等鲜果50多万公斤,收入120多万元。青山古木、小桥流水、土楼人家、茶果田园,妖娆景致,朗朗书声,款款笑语,好一派农耕文明的和美家园。
  二、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南靖模式”
  随着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传统村落面临不断消失的窘况。为保住这个不可再生的资源,更好延续闽南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近年来,南靖县以“四共同”(共同保护、共同挖掘、共同发展、共同监督)为引领,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力度,不仅进一步增强村民的保护意识,完善保护发展规划,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实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五性”(整体性、原味性、延续性、示范性、规范性),走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南靖模式”。
  (一)共同保护,逐步提高规划保护意识和力度
  1、大力开展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四共同”的核心在于调动百姓积极性,突出百姓的主体地位,实现全民参与的格局。“人”是村落传统文化构成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村落文化的信奉、传承、创新者。为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传统建筑风貌及村落格局得到合理保护和延续,防止历史街区、建筑日渐衰落,南靖县完成所有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保护发展规划,对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及传统建筑的保护范围进行系统划定,营造保护发展的氛围。
  2、筹措资金,提前谋划。南靖县一直注重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县财政每年都安排专项经费对古建筑、古文物进行维修,并聘请专人进行管护,仅塔下村就投入资金600万元。
  此外,南靖县提前谋划,对其它具有保护意义的村庄,如云水谣片区璞山、官洋、坎下等编制保护发展规划,为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作准备。
  (二)共同挖掘,逐步提升传统村落内涵和底蕴
  1、开展普查工作。积极配合省住建厅、省文化厅联合委托厦门大学开展历史建筑、特色建筑普查工作。根据普查成果,通过县政府网站公布历史建筑。
  2、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人文要素。积极发挥村民主动性,及时发现具有历史价值的村落,挖掘、培养当地人才为传统村落讲解员,提升文化内涵。
  3、加大文化建设。仅塔下村,就完成文化步行栈道工程建设和村口孝文化牌坊与村民文化走廊工程建设。
  4、激活和发挥乡贤的文化“黏合剂”功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选择具有良好社会声望和较大社会影响的乡贤,从家族认同上升到乡土认同,再上升到国家认同。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家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基于虚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乡贤和村民可以对自己的家谱进行展示,建立自己的家族树,晒家规、家训和家风,口述祖先故事,写家族日志,拍家族微视频,线上祭祖,设立家族文化论坛和乡贤网络学堂等,家族成员之间也可以利用评论、点赞、收藏、转发等形式展开互动,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实现虚拟家族社群的运营。每逢春节、清明节和祖先诞辰日等节日,可组织家族举行各种祭祖活动,定时编修家谱,并在网上动态更新。
  (三)共同发展,逐步增强百姓认同感和获得感
  保护为了更好发展,发展为了更好保护。南靖县不仅做好宣传,让社会各界对相应政策多一些理解,还充分调动百姓积极性,让群众支持参与和自我管理,逐步增强百姓认同感和获得感。
  1、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1)积极向上申请补助资金。南靖县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等各类申报工作,获得相应的上级补助资金,为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2)鼓励吸纳民间资本参与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积极引进有实力、有责任心的企业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拓宽保护资金投入渠道,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传统古民居保护维修,享有相应的合法权益。塔下村引进北京青普公司,以租赁形式对闲置古建筑进行原味原貌修缮,建立高端民俗馆,设立以家训、家规为主的讲坛,村民收入租金,传统村落也借助企业品牌进一步保护和传承。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传统村落内进行道路硬化、拓宽和亮化工程建设,对传统村落进行环境整治、绿化与不协调建筑、广告拆除工程,做好绿化工作。在传统村落建设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设施,设立垃圾收集点,购买大垃圾箱,配备保洁员全天候保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形成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对传统村落河道整治和拦河坝、护堤工程建设,美化村落环境,为百姓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
  (2)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传统建筑保护、道路交通、环境整治、文化提升、旅游配套设施等方面下功夫。塔下村完成大坝停车场建设和水尾停车场征地、赔青等工程,完成全村10多套消防栓设置,设置消防取水口,确保消防用水安全,在重要建筑及人员密集区配齐灭火器100多个。
  3、营造保护发展浓厚氛围。始终突出以人为本理念,通过开展传统村落普查,摸清家底,把宣传传统村落保护意义、作用、方法等工作,与赶集、下乡等活动结合一起,营造人人参与保护传统村落的良好氛围。将传统村落与旅游开发相结合,鼓励村民开办传统村落“家居旅游”,建立村级旅游开发公司,让村民在古村落保护开发中得到实惠,让传统村落在保护和开发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四)共同监督,逐步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范机制
  1、遵守乡规民约、做好日常监管工作。建立和完善以领导集体、职能部门、专家团队、操作主体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组成的联合工作机构,对全县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统筹指导。在传统村落改造中,因势利导,让当地“土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使之与古村古镇建筑风貌、环境融为一体。同时建立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管理系统,实时跟踪每个项目实施信息,开通传统村落建设公开举报电话、邮箱和微信平台,接受公众对各类破坏行为的举报,确保村民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发挥村民参与保护开发的积极性。
  2、做到传统村落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时进行。不断创新传统村落保护方法,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促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并行不悖,使传统村落保护可以有效地安顿过去,从容地赢得未来。
  3、让村落民众“在场”和“文化自觉”,发挥典型村落的“领头羊”和“引阵雁”作用。在保护传统村落中,做到典型引领和带动村落民众自觉珍惜传统村落,自觉保护传统村落,自觉利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进行“文化再生产”,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从而实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整体性、原味性、延续性、示范性、规范性,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三、塔下村农耕文明保护的典型意义
  农耕文明,是指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农耕文明集合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国家管理理念、人际交往理念以及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农耕文化曾经覆盖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成分,也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
  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南靖、永定、华安三县中,南靖建县最早,有准确纪年的土楼历史最悠久,因而土楼文化极具代表性,保护发展塔下村的农耕文明,无疑富有典型意义。
  (一)底蕴深厚的文化
  在塔下,不管是土楼还是其它砖木结构的楼房,都在楼门上方镶嵌一个吉祥如意的楼名,如勤和、裕德、睿源、顺昌、永兴等,以此表现楼主的向往与追求。而且,每座土楼都有言简意赅、隽永深远的藏头嵌字联,体现耕读为本、忠孝仁义的传统思想,构成了张姓家族传统族训的核心,对后人起着灌输、训诫、敬策的作用,形成土楼内部独特的文化氛围。
  德远堂前竖立的石龙旗杆,阴镌姓名、世次、功名、年代科次、官衔品位爵位及立石龙旗杆的年代等文字。文官的石龙旗杆顶端饰物多雕毛笔锋,武官则镌坐狮,给人以静穆、严肃、荣耀的感觉,成为一道稀世罕见的文化绝观,人若身临塔下,就能领略到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
  几百年的繁衍发展,使塔下村形成了淳朴的民俗文化。正月十五日,凡是新婚的人要置果品到德远堂闹灯花,寓添丁进财。每年要举行春福、秋福、冬福的庆典,请“大班戏”到德远堂前演3—5天。做春福时,村里人要祭拜城隍妈,晚上还要燃放烟花,把“做福”活动推向高潮。
  (二)勤耕长寿的村落
  塔下是南靖县第一长寿村,这个山明水秀的“世外桃源”犹如一片清净乐土,民风淳朴,勤劳耕作,孝敬老人蔚然成风。村里设有老人协会,经常组织老人开展吹拉弹唱、下棋垂钓等活动。现全村1600个人口中,60岁以上有220多人,其中80—89岁30多人,90岁以上3人。近20年全村有6位百岁人瑞,1999年去世的李香英寿达108岁。村里人介绍:环境优美、素食为主、热爱劳动、子孙孝敬是塔下村老人普遍长寿的秘诀。村里群众吃的是大米、甘薯、芋头和蔬菜,喝的是高山流下的泉水和土楼里的井水;劳动人家长期风里来雨里去,练就了一身强健体格,他们不贪图非分,心绪保持安定,故而长寿。
  (三)崇文重教的家族
  第16世祖嘉程公为了给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振家声建了一座“文选楼”供子孙读书学习之用。楼内“炽昌庭”对联:“世间善事忠和孝,无下良谋读与耕”,体现了“兴诗立礼”的儒家思想,告诫后代要注重礼义,读书求进。
  从《张氏德远堂族谱》考证,塔下从九世开始就创书租儒租,以后各房都有儒租田产。清朝道光年间,还组织“曲江文会”,经常举行作文评讲活动,并在族规中规定:凡取得秀才以上学历者,可获得数十担儒租田;中举、中进士或取得一定官职的乡贤,可在祠堂前树石龙旗杆,藉以激发人们努力向上。民国初年,废科举兴新学,村里办了西园学校,原国民政府县长还赠“毁家办学”牌匾。民国初期,南靖县留学生10名,德远堂张姓家族就有4人分别在法国、英国深造。新中国成立后,在旅外华侨资助下,建起中学校舍1座、小学校舍4座,还设置“德远堂教育基金会”、“张秋光教育基金会”、“张荣汀奖学金”等。20年来,共发奖教、奖助学金100多万元,有123名大学生享受奖学金,每人每年1000元发至毕业。现南靖境内德远堂张姓派下4000人中,就有大学生200多人。
  (四)心怀故土的侨裔
  塔下人从清朝开始就陆续有人跨出家门,民国时期有300多人飘洋过海,现在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各国、美国、加拿大的德远堂派下裔孙有1万余人,许多人成了当地社会贤达、殷商巨富。如旅居泰国曼谷的张建禄、张翰锦、张翰湍和张翰书经营钢铁器材,产品行销世界各地,为泰国经济繁荣做出杰出贡献,多次荣获泰国国王颁赐的白象勋章、皇冠勋章。
  出仕发迹的张姓族人,秉承传统的土楼文化,回报祖国,回报乡亲。曾任新加坡张氏总会第25届主席、印尼泗水漳州同乡会主席的张庆重,抗战期间多次捐献救国,1961年捐资创办南靖县曲江华侨医院,后又捐建南靖“南侨戏院”、百岁楼,助建县图书馆,倡议设置“南靖华侨社会福利事业基金会”等。泰国福建公馆名誉理事长张建禄,捐建塔下小学秋光教学楼、操场、围墙和南靖三中秋光门。还设立慈善基金会,每年向德远堂派下的高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发放一次敬老助残福利金。他为中泰友好交往做了许多有益工作,多次应邀回国参加“五一”、国庆等庆典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新加坡丰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张博仁曾代表其父在曲江中学兴建“荣汀教师宿舍楼”、“荣汀学生宿舍楼”、“荣汀图书馆”。这些都表现了张姓族人心系祖地,走遍天涯不忘根的宽阔胸襟和文化理念。
  福建土楼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产物,不仅是一种民居建筑形式,还是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载体,涵盖建筑、绘画、书法、雕塑、风水、民俗、美学等许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思想意识范畴的家族宗法秩序和理念。南靖土楼文化的精髓是以耕读传家为核心的家族宗法秩序和理念,其要义为尊祖敬宗、尊卑有序,积极入世、建功立业,耕读传家、崇文重教,尤以耕读传家、崇文重教,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土楼文化卓立于世。
  塔下村是福建土楼(南靖)5A旅游景区的重要村落,保护发展农耕文明特别引人注目和迫切。南靖县努力写好塔下村这篇文章,交出合格的答卷,对推动其他传统村落农耕文明保护将起到促进作用。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本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峥嵘岁月,讲述南靖县的抗灾和革命历史; 第二部分史海钩沉,探讨南靖县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部分本地风情,介绍南靖县的茶业、土楼和民俗风情; 第四部分家风家训,讲述南靖县的传统家风家训; 第五部分靖商风采,介绍南靖县的商业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蔡建南
责任者
华一娘
相关人物
肇基塔
相关人物
于明朝
相关人物
林涛
相关人物
李香英
相关人物
张秋光
相关人物
张荣汀
相关人物
张建禄
相关人物
张翰
相关人物
张庆重
相关人物
张博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