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武状元吴锡璋其人与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775
颗粒名称:
武状元吴锡璋其人与传说
分类号:
K825
页数:
10
页码:
43-52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吴锡璋的生平事迹和成就。文章着重描述了吴锡璋的出生背景、学习经历、考试经历以及在乾隆朝担任侍卫的情况。
关键词:
吴锡璋
生平事迹
南靖县
内容
《漳州府志(上册)》第940页武科进士栏有“吴锡璋南靖人乙未科侍卫”的条目。《南靖县志(民国稿本)》第540页也有“吴锡璋,乙未科进士,钦点侍卫”的记载。比较详细地载述“吴赐璋,南靖尚寨人,臂力过人,十八般武艺俱精,晋京应武试,乾隆皇帝御驾亲临监试,见其武艺超群倍加尝识,钦赐第一甲第一名,武状元及第,即授御前侍卫……”则见诸《南靖县志(清光绪抄本)》上。
那《县志》上说的“吴赐璋”就是吴锡璋。清乾隆13年(公元1748年)出生于风景秀美如画、村民崇文尚武的鱼米之乡——南靖县靖城尚寨村。他家是较富裕的大户。吴锡璋排行老二,而且是庶出(生母陈勤爱本是吴家佣人,因她脚底生有一颗红痣被老爷发现,认为有“贵人相”而纳为妾)。锡璋自幼天资聪颖,长得虎头虎脑,体魄健壮,臂力过人。经延师教习,勤学苦练,终归成就一身功夫。十六岁进县学,三年后考中秀才。戊子年(公元1768年)十月参加乡试中举。又于已丑年、壬辰年两次参加会试,但均名落孙山。虽经两次落榜,他仍不气馁、不放弃,更加刻苦地攻文习武,并潜心琢磨奇招妙诀和决胜套路。于乾隆40年(1775年)第三次参加全国会试,考中进士,并在太和殿举行的殿试中充分显示出文韬武略、智勇双全,“时务策”过硬、书写娟秀,“骑射”、“技勇”俱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湛,刀枪棍棒件件娴熟。其时,他在马上把大关刀舞得出神入化,最终以“魁星踢斗”技压群雄,博得圣上欢欣,当即钦点为武科第一甲第一名,授予御前侍卫,晋封五品武德骑尉。成为漳州地区高中武科状元第一人。
这就是由武科鼎甲而授予的“汉侍卫”。其职责是“随侍宿卫”。少不了掌引奏事官及引见官员、稽查出入;遇皇帝“出巡则随扈保驾,驻跸行宫则守卫警戒”。由于他恪尽职守,又“清音”纯正、口齿流利,深得乾隆帝喜欢。特恩准在原籍建造状元府邸,钦赐“御前侍卫府”匾额一块,悬挂于府第大门上。还加封其祖父为宣武大夫、父亲为武德郎、大哥为守府,其祖母、大娘和生身母亲均诰赠宜人,而侍卫夫人则诰授四品恭人。真可谓皇恩浩荡,光宗耀祖,风光无限。
由于在皇帝跟前四五年的执勤、走动,吴锡璋深得宠爱,由大臣举荐,乾隆爷正欲诏封吴锡璋为两广布政使那会儿,不料突发急症,全身骨痛难忍,不治身亡。时年33岁。对他的不幸逝世,皇上深感痛惜。除追赐“肃杰”谥号,还恩准其“遇葬”(则既可运回原籍,亦可沿途看中什么地方合适就葬在那里)。然而世事难料,辗转多年,直至嘉庆三年,吴锡璋的后人才在故土尚寨村一个称为“网地”的山坡下筑造一座“狮子墓”,将其棺椁与夫人刘氏合葬于斯。
纵观吴锡璋短暂的一生,虽出生于富裕之家,但绝非纨绔子弟。他自幼聪慧,文武双修,勤学苦练,励志向上,具有顽强拼搏,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精神品格。在高中入仕后,恪尽职守,严于律己,且急公好义,懂得感恩。最终虽英年早逝,功绩不是太显赫,然口碑颇佳。二百多年来,尚寨村持续盛传着与“御前侍卫”生前身后事相关的诸多说法。笔者在此择其一二,抑或可从中窥探当年锡璋是如何践行尚寨祖上“文经武纬远追功德”遗训和“修身在家,献身于廷”的。
“石脚桶”与练武石
古时,在进村叫厦旌的一口古井旁,有个直径约80公分、厚度10多公分的大石盆。这种供妇女洗衣服用的石盆人们称其“石脚桶”。传说此石盆是吴锡璋十来岁时从邻村一亲戚家当斗笠“戴”回来的。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当时锡璋随父亲到邻村走亲戚,欲返回时天气突变下起雨来。亲戚找来斗笠让他俩遮雨。锡璋却指着门口井边那个石盆说“我就用它遮雨吧”。父亲责骂他小小年纪不知轻重,乱夸海口。亲戚也以为小孩子在开玩笑,就说“你若拿得动就送给你”。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锡璋站稳马步,蹲下身去,张开双手抓牢石盆边沿,边翻转边举起,不很吃力就把百来斤重的石盆“戴”到头上,说声“谢谢。走了!”就这样举着这石盆当斗笠,踩着泥泞的田间小路,一口气走了四五里地,将亲戚家这口石盆“戴”回家中。
该石盆成为小锡璋神力的一个见证。他的这一举动也不胫而走,传遍了十里八乡。父亲在觉得惊奇的同时,也更加下决心延请名师指导,希望儿子长大能更有出息。
锡璋身体健壮、头脑灵光,在师傅指导下攻文习武,刻苦用功,进步很快。不但学习古籍经书,也修练弓马骑射,逐渐将百八十斤重的练武石舞得得心应手、日臻完美。可惜的是,那个“石脚桶”在“文革”期间被盗,至今不知去向。而两座武石和一柄铭刻有“张茂智”造的、重达120斤的大关刀,则仍在锡璋后人家里摆着(另有一座大的武石据说二百多斤重,被深埋于后人兴建住房的地基下面)。这个传说,这些遗物,足见吴锡璋自小立大志和为实现理想而刻苦练功的美德。
“土地伯公”与柯总兵
随着年龄增长和功夫的长进,锡璋经三年县学认真攻读,考中秀才。这时他已出落得更加壮实魁梧,帅气英俊。大概是因他有超常的饭量、特佳的体魄和非凡的臂力,使人们联想到唐朝的薛仁贵,说锡璋也是白虎神转世。又传说他常在夜间练功,更深夜静时会有一长髯鹤发的老者提着灯笼到场陪他练。家里人曾经见过,但不敢问。于是大家就猜想,这应该是管老虎的土地伯公来了——托神明暗中助他,岂有不成之理?!
锡璋真正的恩师是哪位?确已无从考证。我们从他家承袭下来的祭奠内容和方式,或许能够获取一些信息。首先,土地伯公陪练纯属笑谈。但吴家的确于锡璋高中之后就请名师雕塑一尊将近半米高的土地伯公石像,供奉于厦旌路口土地公庙。每逢农历元月十三日麟山大庵众神明出巡,这尊土地伯公照例要被抬着巡游尚寨各自然村。后因水灾淹了土地庙,锡璋后人才把石雕像请回家中,至今仍作为传世宝物供奉着。其次,锡璋后人每年农历七月中元节都得操办一桌丰盛的菜肴酒席,在露天祭拜一位叫“柯总兵”的英灵,还摆放一桶清水,说是饮马用的。柯总兵何许人也?谁也讲不清。也许这才是真正指点锡璋苦练武功、飞黄腾达的贵人。锡璋及其后人知恩图报,因此每年必虔诚祭拜,乐此不疲。
“魁星踢斗”与披风盖身
话说锡璋经过两场会试落榜,毫不气馁,加紧练功。多年苦练,不仅功力大增,技艺也更加娴熟,加上经验的积淀,终于在乙未年会试时荣登武科龙榜。天子亲临殿试时,他文武奇才表现得淋漓尽致。其间,锡璋在马上把关刀舞得出神入化,收放自如。正当大家看得眼花缭乱、赞叹不已时,大刀突然脱手飞出。就在大伙惊愕的那一刻,只见他从容地伸腿一勾一踢,居然将飞出的关刀收回手上,继续舞将起来,博得全场叫好。皇上问这是怎么回事?锡璋答道:此乃“魁星踢斗”。乾隆帝非常赞赏,当即钦点为武状元,授五品武德骑尉、御前侍卫。
那舞得好好的大关刀咋会突然脱手飞出?到底是忙中出错还是有意为之?传说中有一种说法是他平时食量很大,当天应试太匆忙、没吃饱,关刀舞到没力气出了纰漏。还有说因天子亲临监试,气氛威严肃穆,他一时心慌意乱而不慎失手。说是饥饿出错也好,是慌乱败笔也罢,似乎都不可信。试想,已经三次参加会考又决心夺冠的锡璋,殿试前怎么可能不做好充分准备,没吃饱饭就去应试?再则,俗话说得好,“艺高胆就大”。他又怎会惊慌失措呢?我们从他毫无破绽地一气呵成“魁星踢斗”绝技,并从容不迫地回答皇上问话,不难看出其中的奥妙。一定是他使出浑身解数,决心一搏,终以“魁星踢斗”棋高一招、技压群雄而荣登榜首。君不见,锡璋非但武功了得,而且文采飞扬、书法流畅。当年,锡璋曾手书一副赠“诰授奉政大夫欧阳黼庭仁伯”的贺寿联一——“北阙恩承命夫命妇,南山寿永杖国杖朝”。这一不可多得的稀世墨宝前些年曾于某拍卖行亮出。这也足以说明吴锡璋文章锦绣、诗联俱精,书法功底深厚、笔力雄浑。确是个文武奇才。
他英姿勃勃,风华正茂,在宫中值守尽职尽责,深得乾隆帝喜欢。传说有一天皇上想要外出走走,本欲叫锡璋护驾。不巧他并不当值。乾隆爷到锡璋休息的地方,见他躺着睡着了。由于生怕他着凉,立刻解下身上的披风,叫随从拿它盖在锡璋身上就走开了。次日朝会上,乾隆问“咋不见锡璋?”当班侍卫的回话使清帝深有所感。原来昨天一行人走开不久,锡璋醒来张眼看见盖在自己身上的披风是乾隆爷的,惊得不敢动弹。至今依然一动不动地躺在那儿。这时,只好传旨让他起来。这件事使乾隆更深信锡璋的忠心,对他也就倍加宠爱。
“御前侍卫府”匾与八角旗杆座
锡璋高中武科状元后,家乡父老欢欣雀跃。之后,他家经过几年忙碌,在厦旌建起了金碧辉煌的状元府第,气派的大门上悬挂着钦赐的“御前侍卫府”匾。这是何等荣耀!大概就因为有这块含金量特高的御赐府匾,坊间都称这座宅院为“侍卫府”。
传说那是一座精心设计、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用料考究、配套齐全的三进式大宅院。用地五亩左右,朝向坐南面北,建有大门屋、中门和侍卫堂三部分,并逐步提高地面标高,各部分之间均有庭院埕面连着。传说围墙内还建有小姐楼、金鱼池和小花园,种有一棵贵重的白沉香。什么古井、厕所、马厩,柴房、伙房以及长工佣人住所等等,附属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在这样一座美轮美奂、壮丽辉煌的府第大门前,矗立着八角形基座的旗杆,标示又增添了状元及第的威武与辉煌。对此,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原来就在侍卫府竣工不久,与县城毗邻的天宝墨溪村有个人来尚寨走亲戚。他目睹了这项罕见的工程,深受震撼。回去则传开了他的见闻。当时有的人不信有八角旗杆座。这也难怪,因墨溪村历史上没少出进士,在他们的大宗祠前有不少旗杆,可全都是四角形的基座。他们生来就没见过还有八角形的旗杆座。当即一群人就打起赌来,连夜提灯赶路到尚寨求证。结果让大家开了眼界:“还真有。原来这八角旗杆是状元、是侍卫府才能有的殊荣呀!”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吴锡璋逝世前后,三场大火使吴家蒙受巨大损失和无可名状的痛苦。一是原先筑于名曰“虎架山”一座用来祭拜“虎神”的亭子被焚毁了。之后不久,在京城的锡璋即全身骨头痛不治身亡。二是在锡璋死后不久,侍卫府便被大火烧得楼宇毁坏殆尽,家私几近精光。三是又过几年,故居的大厅再次发生火灾。这次不仅烧光了祖上所有神主牌位,连上次火灾好不容易抢救出来的遗物,如锡璋早年练武时送饭用的提篮式层叠烤漆木盒、家里酿酒用的陶缸等也都难逃一劫,甚至供奉在大厅里的那尊土地伯公石像,也因烈火烤得异常灼热,救火时泼水突然遇冷而头面炸裂(后来又请人重雕一尊金身)。幸好那块乾隆御赐的“御前侍卫府”匾还在,八角旗杆座也依然矗立在老地方。虽然镶嵌于八面的精美石雕尽被人挖走,但经修补后也算是风范犹存。此外,锡璋后人尚保存下来的有:一柄练武用的重达120斤的大关刀、两座武石、一条大板凳、一口据说是用来藏宝的大陶缸和一口金鱼缸。这些遗物,既可印证当年锡璋刻苦练功与超群臂力,也多少还能见证当年吴家曾经的富庶与辉煌。
“狮子墓”与“崩陵”
吴锡璋英年早逝,不但是他家的不幸,也是尚寨的不幸。就在他上任不久,家乡修筑通往县城的大路,急公好义的锡璋就慷慨解囊捐建一座两墩三孔跨沟的石板桥。乡亲们对他不忘故土、行善积德的品行大加称赞,铭记在心。而皇城里的乾隆爷对忠心护主的锡璋突然离世也倍加惋惜。传说当时不但恩准其“遇葬”,还下旨让人替锡璋家人在笔架山南麓延伸到下格山村左边的一个小山包选块风水宝地。原来在这个山包前草地上,有块宛如蛇卵的奇石。而此地通到九龙江边的那条弯弯曲曲的阡陌,就像是条蜿蜒爬行的大蛇。蛇,也称小龙。锡璋又是白虎神转世,将他盛葬于此,岂不就成“龙盘虎踞”的胜地?那蛇卵一定会孵化出神奇,吴家定能更加兴旺发达。可是,不知什么原因,锡璋的后人竟然舍弃这块宝穴,把锡璋遗骸同其夫人合葬在尚寨村仰仗的麒麟山一称作“网地”的支脉底下。说来也怪,这面山坡从上到下就长着一种纯白色的茅草,其形还真像撒开的大网。锡璋后人就选在大网底沿筑起这座合葬墓。那坟墓具有一定规模,用地一亩多,从墓埕到墓堆全部用三合土硬化处理过,还立了墓碑,上刊有“嘉庆叁年岁次戌午腊月吉旦御前侍卫武德骑尉肃杰吴老先生暨诰授四品恭人怀顺刘氏佳城男清桂孙秀殿秀榕秀元等仝立石”字样。在墓前特地摆放一对用三合土雕筑得栩栩欲活的狮子。所以人们称其为“狮子墓”。传说中还提到,“网”要罩住猎物,必须在网口系上铁镇子,如此,“网”才收得拢。当初锡璋后人如果用铁或石来打造那对狮子就太好了。那样,“网地”的风水肯定大不相同。
话说当时格山村有上下两个自然村。上格山就是现在“东南海度假村”一带,下格山就是现靖安村一带。他们得知锡璋后人已经另选墓地了。事有凑巧,刚好那时村里死了个人,经两村“家长”(旧时在村中有威望的人士)紧急磋商,决定连夜行动,抢占村边那块宝穴,偷偷埋上尸体,企盼两村能从此兴盛发达。殊不知,后来有人将此事奏报朝廷,皇上顿时龙颜大怒,举起朱砂笔凌空划了两画。此山包随即应声崩塌,出现两条红红的平行沟壑,就像是朱砂笔划过的样子(直至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319国道厦成线靖城阳星至榕子岭路段,均能清晰地看到那两道红红的山沟)。从此,这一山头称作“崩陵”。山下草地上那块“蛇卵”也立即报废,成了空壳的“石鼓”(距今55年前笔者十来岁时,曾几次到这里牧牛,还真和玩伴们一起玩过敲“石鼓”——拿起拳头大小的石头敲击人们早已在此“石鼓”上击出的深达七八公分大的窟窿,便会发出“砰、砰”的响声)。也就是说,宝穴风水已被“破”了。上下格山两村随之败落,瘟疫肆虐横行,村民除暴死的,其余纷纷逃离。很快,昔日热闹的村庄不见了,逐渐成为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岭……
关于侍卫官与侍卫府,还有一些至今仍搞不明白的谜。譬如正当年富力强的锡璋为何突发急症,全身骨头痛没几天竟不治身亡了?譬如吴锡璋是五品武德骑尉,怎么夫人会获四品恭人封号?譬如民间更崇拜状元,锡璋高中后建的府第为啥不叫状元府而称侍卫府?譬如为什么锡璋逝世没几年,富丽堂皇的侍卫府便被烧毁了呢?譬如为何在锡璋死后十三年才“入土为安”?……
当然,这些传说明显带有离奇成分和不言而喻的色彩,虽然看似乡愚胡编乱造,但不可否认其中确也蕴寓一定的道理。比如告诫人们你拥有健全的体魄和聪明的头脑,也要用在正道上。必须自小立志,刻苦用功,奋发图强,百折不挠才会有出色。比如你不论拥有什么事业,都应尽心尽责做好。胜不骄、败不馁,不忘初心,敬宗行善,修德感恩。比如为人要忠厚。守身自律,不贪不占,“该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别强求”。人在干,天在看,即使你很会耍心计、玩手段,虽一时得逞也终将败露、悔恨终身。比如必须明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绝不可能掉馅饼。做人既要立德修身,“孝自敬宗起,福从积善来”,又要保持平和心态。因为漫漫人生路上十有八九不顺心,遑遑世事十有八九不如意,别想逃脱、只能面对,坚持到底,才有美好的未来!……
附注
参考资料: 1、《漳州府志》(清光绪三年芝山书院本) 2、《南靖县志》(民国稿本) 3、《南靖武状元吴锡璋》(贾建欣整理载于《南靖文史资料》第32辑) 4、《尚寨状元吴锡璋》(吴海川编成稿于2011年8月) 5、《渤海吴氏·尚寨族谱》(尚寨吴氏族谱编纂小组成书于2012年秋)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本书包括名人与南靖、往事回眸、“文革”之忆、地方经济与建设、地方文化、域外掠影、政协纪事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吴文
责任者
吴锡璋
相关人物
张茂智
相关人物
薛仁贵
相关人物
于锡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