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郭氏渡合先祖墓地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三十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756
颗粒名称: 南靖郭氏渡合先祖墓地纪实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
页码: 140-1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探访台北市郊区的两座郭氏渡台先祖的大型墓地的情况,介绍了郭锡镏和郭崇鲍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并阐述了两岸郭氏宗亲之间的血肉情谊。
关键词: 南靖县 郭锡镏 郭崇鲍

内容

现在在台北市郊区保存有两座郭氏渡台先祖的大型墓地。1995年3月,我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地质学术讨论会”,会议结束后,我去探访了在台北市内湖区的郭氏宗亲,清明节又参加了他们的扫墓活动。现记实如下。
  一、郭锡镏墓地
  郭锡镏、字天锡,又称宽和先生,福建南靖县涌口庙兜社古溪厝人。生于清康四十四年(1706),康熙五十年(1711年),随父(仕楷)渡海到台湾彰化开荒造田,建基立业。乾隆元年迁居至松山(今属台北市)一带继续开荒种地。当时,在松山一带缺乏水源,农田遭受旱灾的威胁。郭锡镏决心兴修水利,灌溉农田,解决农友之难。他将在彰化的所有财产变卖得银两万圆作经费,并招二百余民工劳作。水圳于乾隆五年(1740)动工,开圳导新店溪水灌溉农田。水圳所经路线,多为丛山峻石,且常有高山族番民袭击。郭锡镏凭智慧、毅力,奋斗二十二年,终于完成自青潭至台北之通水大圳,长达数十公里,灌溉面积达1.5万亩,从此之后,这里五谷丰登,旱涝无忧。
  不幸的是,乾隆三十年(1766年),台北地区暴雨成灾,水圳多处决口,特别在景美溪路段暗渠被冲毁,锡镏公无法修复,积忧成疾,于当年十一月十八日逝世,享年61岁,葬于松山之旧里族。民国七十四年,台北市镏公农田水利会又把他和夫人的灵骨迁移到新店安坑,重新兴建一座非常壮观的锡镏公墓地。整个墓地面积有3分地左右。墓埕全由青石板铺成,周围种树植草。在墓地右前方立有“郭锡镏先生墓志”。
  郭锡镏逝世之后由其儿子郭元芬继父遗志,通过募捐钱银,组织民工修复了水圳并雇员看守,使得这条水圳能长久使用,造福于民。
  水圳原称石川圳,后人为纪念锡镏公建造水圳的功德改名为“镏公圳”。郭锡镏是个水利专家,为解决当时台北市农田水利灌溉贡献了毕生精力,立下汗马功劳。据说在五十年代之前,每年清明节扫墓,台北市镏公圳农田水利会都要派员参加,以示敬意。
  二、郭崇鲍综合墓地
  郭崇鲍,南靖郭氏十三世祖(渡台开基始祖),又名食夫,生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原居福建南靖涌口庙兜社,于雍正五年(1727年),在其先父朴公逝世,丧事办完后(当时郭崇鲍38岁),奉先父神主牌,并带夫人,儿子渡海到台湾,筑居台湾府淡水厅芝兰一堡内湖洲仔(今属台北市内湖区新坡尾),租园开荒,刻苦开基创业。生有五子,传下子孙后代,至今约有200多人。他卒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享年78岁,葬在内湖区新坡尾。于民国五十六年由郭氏宗亲在内湖区内湖段新坡尾(七星佳城)建造了大型崇鲍公派下综合墓地,占地面积四分左右,坟墓中容纳崇饱及同夫人伏娘、十四世祖郭锡格及夫人寅娘,十五世祖郭太平及夫人、伴娘与却娘,计七位遗骨。墓地是乡土文化,它记载着大陆移民,开发台湾的历史贡献。
  三、两岸郭氏宗亲血肉情
  根据郭氏南靖十六世公郭文斗所写的族谱记载,在明末清初时期,现住在南靖涌口庙兜社的郭氏家族有15个先祖渡台开基立业,蕃衍后代。现今的台北市、宜澜县,台南、彰化、新竹、台中都有郭氏家族居住,其中在台北市、宜澜县最多,现有人口300-400人。
  现住在台北市内湖区的郭氏宗亲是崇鲍公和锡瑠公派下的后裔,分别在1990年、1992年由郭万生、郭信吉父子组团回庙兜探亲祭祖,共计20人,有南靖十九世至二十三世五代同行。年纪最大的是郭诗奥(79岁)、年纪最轻的是郭德发(29岁),还有四位女士。探祖团回到庙兜时受到热烈的欢迎,并在郭祠堂两地宗亲同堂祭祖,热烈隆重,体现了两地宗亲的血肉亲。(关于渡台郭氏宗亲寻根认祖情况1991年南靖文史资料第十四辑已有作过报导,这里不重复)。
  临别时,台湾郭氏宗亲盛情邀大陆庙兜郭氏宗亲在适当时期到台湾探亲访问,并表示回台湾后要筹备资金回大陆修建郭祠堂,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至今尚未落实。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三十三辑

《南靖文史資料第三十三辑》

本书为南靖文史资料 第三十三辑收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名人与南靖、中国景观村落等栏目,内容包含了仰望星空、革命圣地巡礼、烈士鲜血染关山、从南靖土楼出去的四位新四军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郭连生
责任者
郭锡镏
相关人物
郭元芬
相关人物
郭崇鲍
相关人物
郭锡格
相关人物
郭太平
相关人物
郭文斗
相关人物
郭万生
相关人物
郭信吉
相关人物
郭诗奥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