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一”库区教育慈善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三十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745
颗粒名称: “南一”库区教育慈善会
分类号: G527.57
页数: 5
页码: 112-1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靖奎洋“南一”库区教育慈善会奖学助学基金于2004年建立,已筹措到100万元,受益学生达1486人次。其成功得益于乡贤支持、企业家的资助和各单位领导关心。建立奖学助学基金利于弘扬重教传统、避免学生辍学、激励学生学习。
关键词: 南靖县 教育慈善会 奖学助学基金

内容

南靖奎洋“南一”库区教育慈善会的前身是南靖奎洋“南一”库区奖学助学基金于会,2004年正式建立,并于当年发放了奖学金和助学金。目前,基金会已筹措到资金100万元,有15个行政村15000多个乡亲(含外出外迁)的子女均可享受这一基金。七年来(2001至2010年),共发放奖学助学金61.3万元,受奖励和获助的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1486人次。“南一”库区奖学助学基金之所以能很快建立起来,并得到顺利实施,主要是:一得益于乡亲中的一大批有识之士和企业能人的慷慨解囊和大力支持;二得益于“南一”水库管理局、南靖县教育局、福建漳龙实业公司、奎洋镇人民政府和南靖县移民局等单位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三得益于福建闽星集团董事长庄振生和福建利南集团董事长庄春文的鼎力资助。他们不仅率先捐资20万元和10万元,而且还挑起了大部分资金的保管重任,存放在其公司的基金每年不动本金,用企业的收入支付红利的形式来扶持基金会。企业家的这种宽阔胸怀和无私奉献精神,难能可贵。
  “南一”库区奖学助学基金从建立到实施的过程,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有以下三点:
  一、为什么要建立“南一”库区奖学助学基金呢?居于以下三点来考虑,可以说“三为了”: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美德和祖先“耕读传家”精神。建立和实施奖学助学基金一方面是“尊师重教”的一个体现,另一方面是对祖先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为激励读书人刻苦攻读,求取功名而设立的“书田”,建立的“书院”、“公馆”等做法的继承与弘扬。
  为了不让一个青少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失学。奎洋虽然地处南靖县的边远山区,但历来经济发展并不滞后。由于国家建设“南一”水库的需要,大片良田被淹没,可耕地大大减少,从而给乡亲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许多经济困难户和一些单亲户子女面临辍学、失学的危险;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也因经济困难,难于培养成才。面对现实,为了不让一个青少年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奖学助学机制。
  为了鼓励乡亲们的子女更加勤奋学习,出类拔萃,早日成为祖国建设有用人才,促使家乡教育事业的继续健康发展,也很有必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一套奖学助学机制。
  总之,建立奖学助学基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实事、好事。
  二、怎样才能建好、管好、用好“南一”库区奖学助学基金?我们的体会是,作为倡议者、发动者和组织者,起码必须具有“三心”,即信心、耐心和公心:
  信心。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续编了《南靖庄氏族谱》,就考虑建立奎洋锦绣奖学助学基金,并召开了专题会,发出了倡议书。但由于战线太长,又缺乏做深入细致的发动工作,导致倡议书发下近一年,10多位捐资者都是原店美中学校友。他们每年捐给母校6千元左右,作为施教区学生的奖学助学金。但奖学助学的范围不广,不能实现我们的初衷。我们认真总结教训,寻找时机。2004年初,根据福建漳龙实业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庄文海的建议,我们决定采取“各个击破、步步为营”的做法,即先以原库区的四个行政村为“突破口”,组织发动乡亲捐资,建立“南一”库区奖学助学基金,进而再逐步扩大到整个奎洋镇及南靖县境内庄氏聚居的行政村。现已有15个行政村参加了这一基金会,剩下1个行政村尚在组织发动中,预计今年底可望全部加入。
  耐心。发动建立基金和做其他的事情一样,要想把基金建起来,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耐心、细致的发动工作。我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们做的。“南一”库区四个行政村的乡亲,捐资2000元以上的有135人。我们是挨家挨户登门拜访,有时因户主不在家,我们不厌其烦,一户连跑三、四趟,直至他乐意捐资。
  公心。发动者、组织者出于公心是做好这件事的关键。我们从认识到行动,从发动到实施,从制订发放办法到财务收支管理,事都是力求公平公正,并严格财务管理和节省费用开支。乡亲们也相信我们一定会建好、管好、用好这一基金。
  因此,乡亲们慷慨解囊,踊跃捐资,还出现了一些像县电力公司党支部书记庄坤河那样的好典型。在一没有接到倡议书,二没有人登门拜访,听到家乡在发动捐资,建立奖学助学基金会的消息时,他便主动捐资3000元。
  总之,要建好、管好、用好奖学助学基金,信心、耐心和公心,这三心缺一不可。
  三、实施“南一”库区奖学助学基金后,收到了什么成效?我们认为有以下三点表现出乡亲们有一股很强的向心力:
  向心力是我们用来比喻乡亲们志同道合,齐心协力。就以捐资来说。捐2000元以上的135人中,绝大多数是工薪阶层,甚至有不少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的干部职工。比如,仅靠小学教师工资收入的庄聿民,既要维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又要培养三个子女念大学,经济比较困难,但毅然捐资2000元。所以,捐资热情之高、人数之多,既表明乡亲们有眼光,又体现了乡亲们团结一心,形成了学习上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好势头。
  奖学助学基金的实施,全方位地调动了乡亲子女的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无疑是一大促进,他们感到:领到奖学金既有名,又实惠,成绩越好,受益越大。比如,2004年高考,庄丹丹同学以全县文科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在颁奖大会上她一次性领到奖学助学金4800元。对家庭经济好的学生,能领到奖学金,也感到格外自豪。如闽星集团董事长庄振生的儿子庄宇峰200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一中高中部,当他领到500元奖学金时,自豪地说:“这是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奖学金。”博士庄连生、庄桂林、庄金平,硕士庄志强、庄毅胜、庄锦勇、庄柳彬、庄雄、哈工大学生庄宇,清华大学保送生庄晨宇等都是奖学金的获得者,对实施“南一”库区奖学助学基金都有至深的感言。总之,实施了这一奖学助学机制后,学生们都有一种想法:学习好的争取念得更好,成绩暂滞后的正努力迎头赶上,从而形成了一种学习上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好风气,激发了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和树立感恩思想。
  一个人会不会思念家乡,对家乡有多深感情,应该说因素是多方面的。事实证明,家乡建立奖学助学基金,激发了青少年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东楼村一位乡亲,五十年代离开家乡,在龙岩市成家立业,他儿子从龙岩一中考入厦门大学。当我们把奖学金发给这位考生时,父亲感动地对儿子说:“家乡没把我们忘,我们更不能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今后要争取为家乡多做好事。”又如上洋村一位军转干部安家在厦门,儿子考上大学,我们把奖学金主动送到他们家时,一家人都很感激。奖学助学基金的建立和发放,使不少学生树立感恩思想。他们或打电话给两位企业老总,或写信给奖学助学基金管理领导小组,一表示感谢,二表示要珍惜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父老乡亲的恩情,报效祖国。
  上面讲的是我们的一些做法和点滴体会。不过,这只能说这只是个好的开端,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而面对基金总量不大,给困难学生资助金额还不多,以及奖学助学发放之后的跟踪工作还没跟上等不足之处,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工作,使“南一”库区奖学助学基金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造福于家乡人民,贡献于人类社会。
  为了使奖学助学基金的建立合法,管理更规范,经南靖县民政局批准,于今年五月更名为奎洋“南一”库区教育慈善会。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三十三辑

《南靖文史資料第三十三辑》

本书为南靖文史资料 第三十三辑收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名人与南靖、中国景观村落等栏目,内容包含了仰望星空、革命圣地巡礼、烈士鲜血染关山、从南靖土楼出去的四位新四军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庄伯迁
责任者
庄东木
责任者
庄振生
相关人物
庄春文
相关人物
庄文海
相关人物
庄坤河
相关人物
庄聿民
相关人物
庄丹丹
相关人物
庄宇峰
相关人物
庄桂林
相关人物
庄金平
相关人物
庄志强
相关人物
庄毅胜
相关人物
庄锦勇
相关人物
庄柳彬
相关人物
庄雄
相关人物
庄宇峰
相关人物
庄晨宇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南靖县教育局
相关机构
奎洋镇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南靖县移民局
相关机构
闽星集团
相关机构
福建利南集团
相关机构
南靖县电力公司
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相关机构
厦门一中
相关机构
清华大学
相关机构
龙岩一中
相关机构
厦门大学
相关机构
南靖县民政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