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文物“淘金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704
颗粒名称:
文物“淘金者”
其他题名:
记南靖县方志委干部江清溪
分类号:
K928.74
页数:
9
页码:
153-16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江清溪作为南靖县方志委干部的淘金历程,他在南靖的山山水水中历尽艰辛,拍摄了大量的历史文物照片,为南靖的历史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还介绍了他在南靖的生活经历和在摄影领域的成就。
关键词:
江青溪
淘金历程
南靖县
内容
你看过《热爱生命》这部书吗?
它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叫比尔,是一个淘金者。淘金者的生活是既冒险又艰苦的。有时,他要孤独地穿行于危机四伏的茫茫林海;有时,他要越过荆棘丛生、崎岖坎坷的山地;有时,在渺无人烟,惟有狼嚎的荒原,他要面对死神的考验……比尔就是这样的一个淘金者。他胜利了,他淘到了金光闪闪的黄金!今天,在荆城也有一位“淘金者”,二十四年来,他头戴一顶旧草帽,肩挎一部照相机,历尽艰辛,踏遍南靖的山山水水——他就是南靖县方志委干部江清溪。江清溪,共产党员,龙海老知青,1999年福建省地方志先进工作者。不过,他与比尔不同,他淘的是比黄金更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
就这样,他和一帮热血青年,来到了南靖的和溪公社插队清瘦的身材,晒得略为黑里透红的皮肤,朴素的装束,站在我们面前的“淘金人”江清溪,仿佛就是大山里的一株愈老弥坚的生机勃勃的青青翠竹!他虽年逾六旬,却双目有神,精神饱满,但饱经风霜的脸上,还是刻满了很多曲折的故事。
他,祖籍永定。他的父亲在民国时期就在龙溪的石码镇酿酒为业,兼开金益丰酒店,以后他们就定居于此,“日久他乡即故乡”。1945年,江清溪在龙海石码出生。1962年初中毕业。1963年,他在石码的照相馆当学徒。这个工作是来之不易的:想当年,他是一个摆地摊照相兼洗相片的,属于“无业游民”,是师傅这个“星探”,在马路上发现了他,并提携了他,使他得以进入照相馆这个大门。他手脚勤快,虚心好学,很得师傅的器重。因而在照相馆的六年时间里,他打下了摄影扎实的基本功:不仅照相技术过关,洗相片的技术更是过硬。这为他以后搞文物摄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命运之神总爱捉弄人。尽管江清溪在照相馆里积极肯干,表现良好,但是因为土改时他家定的成分是“工商业者”,属于“黑五类”,因此,在那“唯成分论”的年代,由于家庭出身不好,他工作的“转正”机会,也一次次的“有缘无分”。1969年,经过六年的打拼,他终于由临时工转为合同工了!工作相对稳定,在照相馆里干得也顺手。但是,他却生不逢时:就在这一年,十年内乱已进入第四个年头,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正拉开序幕。镇上,巨幅宣传画“毛主席挥手我前进”挂得高高的,格外醒目;大幅标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横挂在街道当中。广播里,传达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在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那播音员铿锵有力的声音,似一声声战鼓,擂得人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就这样,在1969年9月22日这一天,天下着毛毛细雨,他带着简单的行李:捆好的被席,叠装衣服的一只旧肥皂箱,与1000多个热血青年,带着红花,来到南靖县和溪公社和溪大队插队。没想到在南靖一住就38年!那年,他24岁,未婚,正当风华正茂。
插队的那段日子
在南靖下乡,他们六位男同志住的是一座小土屋。说他土,是因为它完全是由泥土夯筑成的农家小屋,上盖青瓦。没有天花板,没有粉刷墙壁。门窗是木版的,地板是泥土的。他们睡的是总铺。说是床铺,其实是地板上打几根木桩,木桩上架几根木头,木头上铺上木板,木板上再垫上一层稻草——这就是他们的“席梦思”!他们各自的被席,就在床上摊开。没有电灯,只有昏黄的煤油灯。也许,他是世界上最简陋的宿舍吧!晚上,他们几个睡在上面,稻草窸窸窣窣地响,木板咿咿呀呀地唱,没有天花板的屋瓦,风一吹,落下几抹灰尘。吹灭油灯,四周漆黑一片,老鼠在床底下窜来窜去,有几只胆大妄为的,竟然溜到床铺上探头探脑。
在南靖插队的那段日子,生活是艰苦而又充实的。他抡锄头,挥汗如雨,两脚污泥;他摔打稻谷,两臂酸痛,手心起泡,浑身尘土;他挑稻谷,170斤重的担子压在肩上,走在狭窄的田埂上,双脚颤抖,肩膀磨肿。
1970年,他参加农业建设兵团,先建设南靖大桥,后建设和溪大桥。建桥是重体力活,他肩扛重石块,头顶烈日,大汗淋漓,一步一步地走在木梯上,其艰辛可想而知!尽管他脸晒黑了,但他的腰杆挺得更直了,人生的阅历更丰富了,对摄影艺术的爱,也更强烈了!
1972——1975年,他和一批知识青年,被调到和溪公社农科所。他们不仅搞农业科研,还编辑出版《农业快讯》油印刊物,普及农业知识,介绍农民预测天气的经验等。江清溪当时是大忙人,白天在碾米厂里碾米、粉碎饲料,晚上还要刻蜡版油印,平时还要搞烤烟试验。当时农科所搞得红红火火,上海电影制片还专门来此拍摄了纪录片,在全国放映!
1975年,江清溪招工到了南靖县良种场,干得是“三系”的摄影宣传工作。由于他有一手过硬的摄影技术,1976年,他被借调到县展览馆,后调到文化馆。他常常下乡进行文物普查,摄影报道,宣传南靖。
1980年,他有幸参加了在莆田举办的全省文化干部摄影学习班,使他的摄影艺术更上一层楼。1981年,对于江清溪来说是难忘的:自1908年戊申岁以来的73年间,最大的洪灾暴发了!洪魔肆虐,千房倒塌,田园淹没,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损失惨重!江清溪又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及时进行摄影报道,荣立三等功。那年,他36岁,已婚。1984年,他转干后,调到了县志办,正式开始了文物的“淘金”生涯。正当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1985年,他的爱妻病了,得了乳腺癌。江清溪不得不担当起全部的责任:照顾重病的妻子,带好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还要上班。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于筋骨,饿其体肤,空泛其身……增益其所不能。”江清溪的经历,不正是这样吗?
从此,他开始了文物的“淘金”生涯1983年,福建省开展文物大普查,江清溪有幸参加在龙岩古田举办的文物专业培训,较系统得学习有关文物的发掘、鉴定和保护知识。这次培训,他收获颇丰。这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也是他工作的新起点。从此,他与文物结下不解之缘;从此,他开始文物的“淘金”生涯。
靖城镇是南靖县的古县城。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南胜县改名南靖县,治所就在靖城。从县治始迁入,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迁到山城止,靖城镇作为县城,时间长达582年之久!因此,那里存有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古迹,但散失、损失的相当严重。江清溪在当地文物的考察中,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一方面反复地向群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苦口婆心地动员群众交还所占用的石碑等文物,一方面及时地进行整理、登记,尽量恢复它的原貌。
2007年6月的一天,江清溪接到一位姓李的群众报信:在靖城的郑店村,发现“一品夫人”的石碑!时在南靖县方志委编纂《南靖石刻集》的江清溪,得讯后欣喜若狂,不顾自己年已花甲,体弱多病,立即搭车赶往靖城。到那里一看,该墓碑已被铺路。看见历史文物遭此厄运,江清溪心里很不是滋味。该石碑长2.6米,宽1米,厚0.2米,重达千斤,人工搬运十分困难.江清溪又拖着疲惫的身体,马不停蹄地联系当地政府,请来铲车,把它挖出运走.经考证,它是清朝咸丰年间诰赠荣禄大夫林兆柯的夫人余氏,谥慈慎,诰赠一品夫人。至此,他疲倦的脸上才露出微笑。
又有一次,江清溪在靖城的江边发现一块长2.4米,宽0.95米,厚0.15米的石碑,内容是记载著名的爱国华侨实业家林尔嘉发动海外侨胞捐款重修九龙江靖城九美段堤岸之事,很有历史研究价值。林尔嘉祖籍龙溪,他好善乐施,爱国恤民。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岁(公元1908年)九月十一日,漳州暴发了数十年未见的特大洪灾,民房田园尽没于水中。南靖地势低洼,灾情更重:堤岸溃决,民房倒塌,百姓沦为鱼鳖。时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兼厦门商物总会总理的林尔嘉,惊闻此讯,立即四处奔走疾呼,飞电中外侨界,募捐救灾。一个月内,即筹到十二万七千余两白银。所捐款额,用于赈灾、筑堤疏河,以及修补堤岸等项。
江清溪发现此石碑,就像淘金人发现金矿一样,十分兴奋。时值正午,烈日当空,他和几位帮忙的群众一起,又挖又撬,人人大汗淋漓,又饥又渴。他又自掏腰包,花50元钱买来馒头和矿泉水,给大家充饥解渴。等到石碑从泥沙中挖出清洗,并运到城隍庙保存后,他才觉得浑身像散了架一样。
南靖县龙山镇的双明村,有一座姓陈的古太监墓,民间盛传墓主人是宋代“狸猫换太子”里救太子的陈太监。江清溪为了搞清这个历史悬案,多次奔赴那里考察。可惜古墓和文物被盗被毁十分严重:太监亭毁于浩劫年代,十二生肖与其他石雕像十去其九,就连一块珍贵的纪事碑,也被敲成四块,铺在水沟上,石板上还浇灌了水泥,根本无法翻动。为了查看碑文,他爬进沟里,翻转身体,摁亮电筒,躺在沟底仔细的辨认碑文。原来碑名叫《皇帝遣布政司参政魏翰谕祭于南京守备司礼太监陈祖生母柯氏惟尔贤淑闺范》,碑文记述的是朝廷派员祭祀墓主人母亲的事略,时间是“弘治三年”。原来,太监墓的主人叫陈祖生,是明朝的司礼太监,曾匡救幼主孝宗皇帝,并托其母抚育七年,为明室立下大功。陈祖生死后,葬在家乡凤山的柯氏墓旁,陪伴母亲。孝宗皇帝继位后,感念陈母的抚育大恩,故派特使魏翰代帝吊祭。至此,江清溪终于搞清楚了墓主人是明代的陈太监而非宋代的陈太监的历史悬案。
经他不懈的努力,紫荆山终于在1996年批准开发紫荆山,当地人称“水尖山”,位于南靖县城的南郊。它海拔640米,方圆十数里,由大小五座山峰组成,连峰叠翠,古树参天,风景秀丽,野趣横生,是人们休闲、观光和朝圣的好地方。
但在二十多年前,这里却是一片荒芜的山林:荆棘丛生,山茅成片,灌木遮天蔽日。1986年的一天,江清溪与县志委的林天麒老人首次登上紫荆山,发现这里风景独好,只是古迹名胜尽淹没于荒草丛林中,“养在深闺人未识”。1993年,江清溪开始了紫荆山文物的发掘工作。他广泛发动群众,遍访当地老人,深入调查研究。清早,他戴上斗笠,背上干粮和水壶,与几个当地民众一起上山。劈去比人还高的山茅,砍去横叉斜伸的灌木,清除如网密布的荆棘,寻找古道,勘探名胜古迹。就这样,一处景点一处景点地开辟,一个古迹一个古迹地发掘。每天,他们只能找到一个景点或一处古迹。第一天,始建于宋代的“兴牌庙”遗址清理出来了,还发掘出清乾隆年间的碑刻。以后每天都有收获:惟妙惟肖的石龟;巨大无比的磨剑石;充满神奇色彩的龙井和雨仙洞;有如出浴的少女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美人照镜”飞瀑;还有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兵防古寨……
有一次,他与当地一位79岁的老人一起上山,在挖掘文物时,老人的额上不小心被反弹的竹枝划伤而流血,他心里很过意不去。又有一次,他在石龟的背上,发现有“玄武听禅”四个石刻大字,题款是“妙应禅师”,但不知是何时人?他查找资料,多方请教。县方志委的王少卿、陈春梅两人也帮着寻找答案,还远赴漳、厦查询,终于搞清他是宋淳佑年间的名禅师。龙井,始建于宋代,是古人祈雨的所在。江清溪为了探求
它的奥秘,特地请来地质人员,研究它的水纹线。
1993年至1995年的三年间,为了紫荆山的开发,他先后数十次登上紫荆山,合计行程达几百公里,却不拿一分的津贴!
1995年,经多方努力,失落民间的“三宝佛”—阿弥驼佛、药师佛与释迦牟尼佛三尊宋代古石佛像也在山城炭坑找回来了,其中有一份江清溪的功劳!1995年,由江清溪撰写的“关于加快开发南靖紫荆山森林公园旅游风景区的调查报告”,以及他所摄的宣传图片“紫荆山揽胜”,呈现在县人大、县政协面前。紫荆山,终于在1996年批准开发!
经江清溪发掘而后开发的名胜古迹还有很多:石门岩,1979年普查,1983年开发;和溪热带雨林,1989年普查,1993年开发;正峰寺,2003年开发……埋没多年的诸多“金子”,经江清溪锲而不舍的发掘,终于一个又一个重放异彩!
他的收获自然是颇丰的
不说江清溪早期跋涉在野外发现的石刀、石锛、陶器和雕像等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以此证明那时候南靖就有土著人;不说在靖城部前村发现的距今926年的北宋时期的造桥碑记;也不说在靖城部前村发现的一品夫人陈氏墓道、在奎洋发现的民国早期国民革命军布告碑、在龙山发现的红军桥等等,仅仅就桌上摆着的一部厚厚的《南靖石刻集》就够了!这部由江清溪主编,于2007年8月出版的著作,用了400幅极具史料价值的石刻拓片,20多万字。
值得一提的还有:2005年12月出版的《不可磨灭的印迹》,这是由南靖方志委王少卿主编的大型画册。其中所用的500多幅珍贵史料照片,全是江清溪不辞辛苦,入书洋,爬版寮,去梅林、科岭,转和溪、坂场和月水等革命老区所拍摄的,是一部反映南靖革命史料的汇集;2006年12月出版,并荣获福建省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的《中国福建民居瑰宝·南靖土楼》大型画册,则更是方志委同仁心血的结晶,其中江清溪更是功不可没。自2001年起,为了配合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南靖县方志委王少卿主任和江清溪两人,跋山涉水,深入到高山僻壤,对一座座土楼进行实地勘察。土楼布局分散,他们攀山越岭,走着崎岖的山路,经常挨到下午两、三点钟才吃中饭。身患甲亢、胃溃疡、胆囊炎等疾病的江清溪,常常捂着肚子带病坚持工作。三年多来,江清溪拍摄了3000幅土楼照片,王少卿撰写了十几万字的土楼调查资料。
江清溪还是最早宣传南靖土楼的人之一。约在1985年,他拍摄的“田螺坑土楼”照片,就已经刊登在大型画刊《农民画报》上;1989年,南靖的宣传画册《南靖》中仅有的两幅土楼照片“怀远楼”与“田螺坑土楼”,就出自他手。
“天道酬勤”,对于二十四年如一日,且锲而不舍的“淘金者”江清溪来说,收获自然是颇丰的。1989年,他荣获漳州军分区政治部授予的“部队民兵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同年10月,漳州市总工会、市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学会举办的“庆祝建国四十周年,漳州市第三届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中,他的摄影作品《飞瀑泻玉》荣获优秀奖;1993年,他参加“煤海杯”、“隆中杯”摄影比赛,均得鼓励奖;1999年12月,他荣获“1993——1999年度福建地方志工作积极分子”称号。
两年前,江清溪就已经退休了。但因为工作的需要,这位“淘金”老将,至今还留在方志委继续的做着文物的“淘金”工作。南靖县老年大学还聘请他讲授摄影艺术。
江清溪,这位荆城“淘金”人,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啊!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二辑》
本文设置名人与南靖、南靖先贤、地方文化、靖台情缘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魏鸿志
责任者
江清溪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