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金榜忆先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694
颗粒名称: 万山金榜忆先贤
其他题名: 记清代著名华侨刘金榜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82-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刘金榜是福建省南靖县人,20岁时前往新加坡谋生。在新加坡,他从建筑行业的小工开始,逐渐积累了财富,创办了“新加坡万山药铺”和“新加坡福南银号”,成为富甲一方的巨贾豪商。他热心佛教事业,捐款修建了“双林禅寺”和重修了福建籍侨民祖庙天福宫等。他为中国的铁路建设捐款,并向清朝政府捐纳了官衔。他病逝于新加坡后,骨灰安放于双林禅寺。
关键词: 刘金榜 人物传略 南靖县

内容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农历十月二十日凌晨,今福建省南靖县船场镇亭仔角村的一户农民家中诞生了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新加坡的商务总会董事、福建会馆董事、华侨参事局参事、保良局委员和皇家艺术学会会员的刘金榜先生。
  因家乡地僻山穷,生活困顿,20岁的刘金榜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离开家乡,与村里的一些宗亲一起前往新加坡谋生。
  在新加坡这个陌生的异国他邦,他当过建筑行业里的泥瓦小工,当过卖鱼卖肉的小商贩,历尽艰辛,克勤克俭,逐渐积蓄了一些钱财,创办了“新加坡万山药铺”,经营正宗的中国药材。他诚实守信,经营有方,财源广进,积蓄日渐丰隆。有了资本,他又把锐利的目光瞄准金融行业,开设了“新加坡福南银号”,以“低息贷款,手续简便”为服务宗旨,赢得了那些常为资金周转不开而发愁的华裔小商小贩们的青睐,业务越来越红火,很快成了富甲一方的巨贾豪商。
  刘金榜发家后热心佛教事业,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慷慨献地10英亩,并独自捐款50万叻币,花九年时间在大巴窑的莲山修建了“双林禅寺”。这座马来西亚半岛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仿闽南古刹的中国式建筑,至今香火依然鼎盛。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刘金榜与17位企业界名流再捐巨款,重修福建籍侨民祖庙天福宫。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刘金榜与几个南洋闽籍华侨捐款3万块银元,从缅甸购买了一尊高2米,重2吨的白玉佛,敬献给重修一新的漳州南山寺。
  光绪年间,中国掀起了回收祖国路权的爱国热潮,福建制定了自办漳(州)厦(门)铁路的计划,成立了“商办福建省铁路有限公司”,闽籍京官内阁学土陈宝琛亲赴南洋召集华侨入股。
  刘金榜在新加坡热情接待了陈宝琛一行,并当场取出5万块银元认购了1万股。在他的宣传带动下,许多侨胞踊跃认股,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就筹得了270余万元大洋。
  当时的清朝政府为了解决财政上的困难和笼络华侨,对华侨实施鬻官买爵的政策,各省都派出代表团或委托当地华侨代理人向华侨游说买官当官的好处。
  刘金榜虽不想当官,但想到这是朝廷的旨意,便先后两次捐款8000元大洋向清朝政府捐纳“同知”和“赏戴花翎钦加二品衔候选道员”的官衔。这两个官衔为华侨在新加坡政界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政治基础。
  宣统元年(1909年)农历十二月十八日深夜,71岁的刘金榜病逝于新加坡,安葬在顺福路海南山麓。
  为表彰他对侨居国社会的贡献,新加坡政府将中答鲁区的两条街道分别命名为“金榜路”和“万山路”。
  1982年6月,刘金榜的遗体由其长孙、新加坡佛学名誉博士刘清银主持火化,骨灰安放于新加坡双林禅寺。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二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二辑》

本文设置名人与南靖、南靖先贤、地方文化、靖台情缘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罗狮
责任者
唐崧
责任者
刘金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