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南靖县供奉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庙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670
颗粒名称:
南靖县供奉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庙宇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5
页码:
153-1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靖县龙山镇宝斗村威惠庙,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主供开漳圣王陈元光和保生大帝等。每年农历8月13日至18日举行参拜庆典活动,家家户户制作“碱子果”,正月十三日举行“迎火烛”活动。龙山宝斗威惠庙在海内外具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南靖县
陈元光
庙宇
内容
福建省南靖县有11座供奉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庙宇,其中,靖城镇2座,龙山镇6座,金山镇3座。
陈元光,字延炬,号龙湖。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农历2月16日出生于河南省光州固始县。唐总章二年随父亲归德将军、岭南行军总管陈政率府兵平定了闽粤边陲骚乱。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陈政病逝后,陈元光奉敕代掌父业。
唐永淳二年(公元683年),陈元光上奉《请建州县表》奏请在泉州和潮州之间增置一州。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朝廷批准在云霄县漳江之畔建立漳州郡治,设治所于今云霄西林,下设漳浦、怀恩两县,陈元光担任首任漳州刺史,长达26年。
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农历11月5日,陈元光在战斗中牺牲,享年55岁。百姓闻讯,如丧考妣,纷纷举行悼念仪式,有人还捏塑陈元光像奉祀。陈元光最初葬于云霄的大峙原,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因州治迁至龙溪,为祭祀方便,移葬于今芗城区浦南镇石鼓山。
历代对陈元光屡有封赠,唐追封他为豹韬卫镇军大将军兼光禄大夫、中书左丞临漳侯,谥忠毅文惠,颖漳侯;宋追封开漳主圣王,加谥忠毅文惠王、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明追封昭烈侯、威惠开漳主圣王;清追封高封祀典开漳圣王。
南靖县龙山镇宝斗“开漳圣王”威惠庙,位于村址东侧1公里处。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4年),距今已300余年。庙建于山坡,北屏山林茂,万树扶青,南观永丰溪流,宽阔村道、戏台广场,东西两侧高楼林立,民居密集,风景绮丽。庙内主供开漳圣王和保生大帝,还有辅佐将军、伽蓝菩萨、观世音菩萨、福德正神等。
据《南靖县志》乡土资料卷第一页中的建置沿革记载:“陈元光开辟漳州之后,始建南靖,位于龙溪、漳浦、龙岩三县中间。”《南靖县志》1—6卷,规制表第27页记载“永丰巡检司至明景泰二年(公元1450年)。”从以上文史资料可以看出,陈元光平闽开漳后设置南靖县,南靖建县后,永丰设有巡检司管辖,永丰开发至今已有500余年。
据宝斗村陈氏族谱记载,八世祖:“升授浑水邑侯康公(陈康),长子知由,初补南靖学庠生,明宣德五年(公元1431年),授潮州府潮阳县训异升混水县知县。知由生于明洪武26年,卒于明天顺8年,享年72岁。康公生有五子,三子用举,移居永丰。”九世祖:“开丰始祖,浑水邑侯三舍——用举。于明正统年间(公元1449年),与其弟知仁偕生母李氏移居永丰崆口总习贤里而为永丰始祖。用举生四子传八孙,次子廷斌为十世祖,廷斌长子友惠为十一世祖,子子孙孙传至二十四祖(解放初期)。”至今,永丰繁衍的陈氏子孙已有宝斗、梧营、西山、圩埔、蓬莱、南坪等7个村,人口18000多人。永丰陈氏子孙也有迁居台湾的,据不完全统计,在台子孙已有1万余人。解放前夕移居台湾的陈自由,曾担任台北市的铁道部长,他的两个儿子于1992年回家乡探亲,并与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陈朝木合影留念。
宝斗威惠庙于1997年修复,主庙配套拜亭3间,仓库、捐资亭、戏台、老人协会活动中心,仙祖庙,石坎台阶,智勇双全公园,文物保护亭,总建筑面积1153平方米,占地总面积17500平方米,用资72万元,庙门前石柱有副对联:开疆拓土兴兵南国定乾坤,漳玄大业伟绩丰功世代传。199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依法登记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
每年的农历8月13日至18日,当地都要举行群众性的参拜庆典活动。早已形成的乡规民约是:1年1台戏,3年2台戏,5年3台戏,每年演戏3个晚上以上。剧种有木偶、芗剧、潮剧等。在庆典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运用祖传民间手艺,用糯米加工“碱子果”,其做法是:先洗掉米汤,后加碱水浸泡5、6小时,再经过磨浆,将淀粉压干,使米浆成黄色,蒸熟后按春臼大小,分次放入春臼翻春,到粿成胶状体,然后用手擦腊油,进行分粒,每粒约2-3钱重,排叠盘中,奉敬神明,请客人吃。男女老少都称此粿好吃。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日,他们都要举行“迎火烛”活动。就是取较有胶质的松木片,用一根5厘米宽左右的竹竿,头部留50-60厘米作为手、肩膀来扛外,以上部分将其破为4片,然后将松木片一片插在竹竿内,约10-15厘米绑一圈,从头到尾绑有10圈以上即可。总长约2-3米,大小长短由参加人数而定。火把装好后,外面加贴纸圈,每支6-12圈。这些工作必须在13日前准备好,到13日晚上,所有参加的人和火烛全部集中到庙门口,待开漳圣王上轿后,各人互相点燃火烛,一派“行香”、“迎火烛”的队伍,数阵锣鼓队,跟在神明后面,一起出发,巡行全村,各家各户,备有“牲礼”,在门口等候,神明一到,烧香朝拜,鸣炮答谢,热闹非凡,到晚上12点左右,整个活动才结束。
龙山宝斗威惠庙在海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2006年12月,新加坡陈宽成先生带领亲属7人,亲临威惠庙奉敬开漳圣王,交流海内外开漳圣王信仰情况,他表示,今后要多介绍一些同行到宝斗来朝拜开漳圣王。
金山仑子威惠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林、吴、邓、阮、黄、邹六姓群众捐资建成,供奉开漳圣王陈元光。威惠庙历代均有维修,香火旺盛。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中,庙宇被毁。
1998年,当地群众筹集资金重建威惠庙,并把社里保存的具有500年历史的观世音菩萨神像和天妃娘娘妈祖神像供奉在庙宇中。把“惠”改为“慧”,故名叫“仑子威慧庙”。
仑子威慧庙大殿供奉开漳圣王陈元光和淑英夫人及辅顺马李两位将军的神像,左侧供奉观世音菩萨,右侧供奉妈祖神像。庙宇两边各有一间厢房,左边有一间办公室,庙前有戏台一座。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六月十八日,庙里都要举行庆典活动,当地群众和四方香客欢聚在一起,热闹非凡。
2005年,仑子威慧庙依法登记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
本书包括名人与南靖、往事回眸、“文革”之忆、地方经济与建设、地方文化、域外掠影、政协纪事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岩
责任者
陈元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