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印尼排华”前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650
颗粒名称: 忆“印尼排华”前后
分类号: K265
页数: 6
页码: 47-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一个华人在1960年代遭遇印尼排华事件后回国的经历。文中描述了他们家被暴徒放火焚烧,随后被接回中国安置并接受援助和关怀的情况。他描述了华侨在当地遭受的迫害和逃离的艰难,以及中国政府及时派船接回华侨的援助。文中还提到了他从农场到煤矿再到大学的经历,并且通过工作为当地电力事业作出了贡献。最后,他表达了对祖国的感激和感恩之情。
关键词: 南靖县 印尼排华

内容

我国于1950年4月13日与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二十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应印尼要求,中国提供了大批经济援助和军事装备,两国关系迅速发展。这一切引起印尼右派军人集团和英、美等国反华势力的仇视,尤其是印尼右派军人集团,他们制造谣言,污蔑中国参与策划军事政变,组织群众到中国大使馆游行示威,阴谋发动军事政变。他们不仅要推翻苏加诺总统,而且要铲除支持苏加诺的印尼共产党。因此,自1957年起,迫害华侨的事件就屡有发生。后来,印尼排华丑剧愈演愈烈,不断扩大,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难于愈合的创伤……。
  我于1953年农历8月18日出生在印尼的西加里曼丹·邦戛。1960年3月的一个凌晨,一伙印尼暴徒放火焚烧我们华人区木板房屋。当时,我才7岁,睡梦中惊醒时只看到火海一片,喊叫声、敲砸声、救命声不绝于耳。当时,爸爸拖着我们兄弟姐妹,哥哥姐姐拖着既将分娩的妈妈往外跑,妈妈跑得很慢很慢。我们刚跑出家门不远,我家对面的一间油库传来一声巨响,油库爆炸了!顿时,火光冲天,烟尘弥漫。记得当时我们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穿着睡衣。一无所有的我们,逃到附近的山上避难。我的大哥当时在中华中学教书,他是个爱国青年,兼做华侨工作,也遭印尼暴徒追杀。我妈妈受这场暴乱的惊吓,第二天就早产了,最后一个苦命的妹妹生不逢时地来到了乱世人间(现定居香港)。房子没了,东西没了,大哥也不知去向,妹妹整天哭着要吃奶,真是“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印尼排华”事件发生后,当地的中华工会和中华有关社团组织,首先承担起安置、救济工作,尽最大努力为难民寻找住处,送来衣物、食品,帮助难民渡过难关。
  这起火烧华人区事件,致使许多华人惨遭杀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许多华侨学校、华侨社团先后被关闭,被强占,有的地区还被集体驱逐离境,数十万华人举家出逃避难,流落街头。
  天无绝人之路。正当我们走投无路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及时派出大轮船,把我们一家和千千万万的同胞接回祖国。印尼暴徒无情,大火无情,但是祖国深情、政府热情、人民友情。
  当我们踏上祖国的轮船时,船上许多华人高喊“祖国万岁!”“毛主席万岁!”我和哥哥姐姐也跟着高喊“祖国万岁!”“毛主席万岁!”。接侨工作人员给我们发放衣服、棉被和生活用品,我们每天三餐都有大米饭吃,我和哥哥姐姐高兴地唱起“红太阳,升东方,海外孤儿有了娘。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海外孤儿喜洋洋……”的歌曲。这首歌我至今还会唱,而且最喜欢唱。
  1960年4月16日,回到祖国的我们在广东省汕头市一个码头下船,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热烈欢迎。几天后,我们全家被安置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县双第华侨农场。当时双第华侨农场条件很差,但是当地农民还是把自己最好的房子腾出来让我们住。刚回国时,我们不会做农活,他们就手把手教我们。继我们之后,双第华侨农场先后又接待安置了来自印尼、缅甸、越南、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国的归侨、难侨4285人,是福建省重点安置难侨的农场。
  回国时,由于我们语言不通,大多数是讲印尼话和客家话,生活习俗也不同,吃饭时用手抓,不论是炎热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都习惯用冷水冲凉洗澡,加上那时国家正值“大饥荒”年代,粮油非常紧张,生活非常艰苦,部分归侨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人心涣散。党中央、毛主席及时派出接侨干部,给我们送来了大量的物资,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保证我们每天有饭吃,有房住,有衣服穿,有棉被盖。而那些接侨干部却只吃野莱和杂粮。南靖县原侨联主席张维盼(现在已退休)就是60年代被选派到双第华侨农场工作的接侨干部。
  我们回到祖国后,印尼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反华排华事件。1965年9月30日发生的血洗华人事件更是震惊世界。华人政党、华侨社团和华侨学校被关闭,所有华文报纸被停办并禁止华文书刊的使用和流通,禁止华人讲华语和使用华文,禁止任何报刊刊登华文广告、新闻和文章,禁止进口、出售和发行华文书刊和印刷品,禁止使用进口华语、录象带和唱片,禁止放映华语影片。他们在消除中华文化影响的同时,强制华人改名换姓和异族通婚。华人为了在当地生存发展,绝大部分加入了印尼国籍,取了印尼人的名字。每当听到印尼反华排华时,我们都很担心大哥是否又被追杀,当时的情况使我们不敢写信到印尼,只好委托在香港的亲戚、朋友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1974年才得知大哥还活着。原来,在排华动乱中,大哥被他的一位女同学救了,后来两人结了婚,生育了三男一女,大哥在印尼创办了电视机纸盒厂、彩印厂等,生意做得红火。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大哥也加入印尼籍。那时候,我们每年偷偷地通过香港的亲戚、朋友与在印尼的哥哥取得联系,大哥也以做生意为由,偷偷地到香港与我们见面,还经常托人带衣、物、钱给我们。
  1967年10月23日,中国与印尼中断了外交关系。此时,我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正闹得天翻地覆。这期间,我因“海外关系复杂”,父亲被“莫须有”地打成“华侨地主”,我也因此像被“卖猪仔”一样被人从家里押上工具车,强行送到南靖县金山公社都美大队“上山下乡”。那时,我的个头还没锄头柄高就下地干活,常年种田、割稻,到了冬天脚板被冻肿痛。我多次找队长,吵着要上学读书,也没人能理解我帮助我。家里不放心,哥哥姐姐经常来看我。在当时那种环境下,我只好老老实实地干农活,老老实实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1年,上级有关部门下来落实华侨政策,县里安排4名招工指标,其中教师、营业员、医务人员名额都被人拿走,唯独一名煤矿工没有人要。大队党支部书记来找我,给我做思想工作,我只好服从安排,到了长塔煤矿报到,成为一名煤矿工人。从第一天上班开始,我就非常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由于能吃苦耐劳,又能钻研新的业务知识,组织上选派我到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学习电工业务知识。经过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考试,我达到二级电工的技术水平。而后,经组织上推荐,我考上了福州大学。大学毕业后,同班同学大部分分配到闽北,我因是华侨子女,照顾分配到南靖县龙山水电站,担任技术管理干部。后来,经过严格的职称考试,我取得助理工程师的职称。在龙山水电站工作期间,我参加过龙山水电站三级电站(三·八电站)、四级电站、五级电站、升压变电站电气部分的设计和安装工作,还参加了南靖县电气化县、县电力公司、南坑水电站、南三水电站等电气部分的设计描绘等技术工作,为我县电力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78年至1980年,我们全家陆续被批准出国定居。我可获准随父母到国外居住,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当时因为南靖侨务事业的需要,组织上希望我继续留在南靖工作,于是,我就留下来了。
  1984年,组织上把我调回县城,安排在县人大办公室工作。1992年调到县政协,历任南靖县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兼县侨联副主席、秘书长等职。
  1990年8月8日,中国与印尼恢复外交关系。我们可以与在印尼的大哥及家人和亲朋好友直接通电话和书信往来。如今,大哥的子女分别在美国、印尼、新加坡、加拿大及东南亚等国家,时常与我联系。
  回国后,党和政府免费送我上小学、中学、大学,在学校期间还享有每月18元的归侨侨生生活补贴,以后退休还可享受每月60元的归侨生活津贴。
  忆想“印尼排华”前后,我不会忘记祖国母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更不会忘记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使我和千千万万的侨胞过上幸福、安康和快乐的生活。每当我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的时候,“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侨胞的一切”的感慨便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深深体会到伟大祖国是我们侨胞最坚强的靠山。我由衷感恩新中国、感谢人民政府、感激中国共产党。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

本书包括名人与南靖、往事回眸、“文革”之忆、地方经济与建设、地方文化、域外掠影、政协纪事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施碧娥
责任者
张维盼
相关人物
毛主席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