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还需“三贴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626
颗粒名称: “三下乡”还需“三贴近”
分类号: G127.57
页数: 4
页码: 123-1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靖县政协在实施“三下乡”活动中,针对老区地处偏远的问题,组织了卫生、司法、科技、文化等部门到偏远村开展活动。活动内容贴近实际,适应农民需求和接受能力,与农村发展形势相协调。活动方法完善组织方式和投入方式,领导干部参与其中。活动要求贴近基层,由“常下乡”发展为“常在乡”,使先进方式扎根于农民,并发展科技文化资源,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活动要求由部门行为发展为全局工作,使服务意识扎根于领导干部心中。
关键词: 南靖县 三下乡 服务发展

内容

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是着力服务基层、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有效举措。几年来,南靖县政协积极参与并努力探索其中的方式方法。
  2004年,县政协针对老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问题,组织卫生、司法、科技、文化等部门到大岭村开展“三下乡”活动。2005年,县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农业、科技、工商、卫生、政法、文化等15个单位100多人,到和溪镇开展义诊、法律科技咨询、预防禽流感专题宣传、普及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宣传、计生咨询服务、文艺节目演出等活动。共发放宣传材料近2万份、科技小册子520本,发放种植养殖技术VCD光盘120盘,为群众义诊435人次,无偿提供药品价值近三千元。2006年,县政协决定在象溪村开展比较高规格、更贴近群众的“三下乡”工作,计划于下半年实施。
  县政协的“三下乡”活动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思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们总结以往工作成果,分析县内外各地“三下乡”工作的不足,认为:“三下乡”有必要“三贴近”,并提出一些意见建议。这也许可为探索提高“三下乡”活动实效的参考之一。
  我们曾经在外出考察中了解到,由于调查研究不够等原因,个别地方“三下乡”服务不尽符合农村和农民实际,农民不屑接受、无法接受、不愿接受,一些单位出现“工作走过场,活动一阵风”。因此,活动缺乏吸引力,工作实效较低。实践证明,“帮扶当帮到点子上”、“给人予鱼不如教人以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中,必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必要把提高农民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作为活动的根本点,解决“三下乡”要“下什么”、“怎么下”、“下到什么程度”等问题。
  一、活动内容要贴近实际,重在“三适应”。一要适应农民群众的具体需要。活动之前的调查研究和义诊、咨询等“问式”服务,对于确定活动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要适应农民群众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科普宣传和送书、送培训、送信息等科技下乡内容,要在提高科技含量的同时,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文化程度、阅读水平。送戏、送文艺节目等文化下乡内容,要在提高品位,加大启发引导力度的同时,注意人的思维规律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三要适应农村发展的形势要求。“三下乡”活动的内容还应与党委政府决策、农村产业现状、经济社会环境、未来发展潜力相协调。
  二、活动方法要贴近中心,重在“三完善”。一要完善的组织方式,统一在党政领导下。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三下乡”活动是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各部门各单位开展活动要坚持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巩固“变部门抓为党委、政府抓”的态势。二是完善投入方式,政府财政舍得下。各部门各单位要合理安排“三下乡”活动的专项经费,各级政府要将“三下乡”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特别是保证“政府买单、群众看戏”和建设乡镇文化站的经费。三是完善激励方式,领导干部一起下。把“三下乡”活动的力度、方法、实效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
  三、活动要求要贴近基层,重在“三扎根”。一应由“常下乡”发展为“常在乡”,使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扎根于广大农民。技术人员要经常在乡、常指导,同时要培养一批农民骨干,引导农民自我教育。二应由单纯自上而下的“送”,发展为“送”、“建”结合,使科技文化资源扎根广大农村。建设一批设施,夯实农村文化科技卫生阵地;发展一批基地和中介服务组织,引导农民走向市场。三应由部门行为发展为全局工作,使服务意识扎根于广大领导干部心中。由注重集中活动转变为规范化制度化的经常性抓手,由小范围的试点和受益人群,转变为由骨干队伍和示范基地带动广大农民受益。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本书南靖文史资料 第三十辑的情况。其中包括往事回眸、人物春秋、文物寻踪、域外掠影、政协纪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常姓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