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植物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二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592
颗粒名称: 马鞭草(植物传说)
分类号: I277.3
页数: 3
页码: 154-156
摘要: 本文讲述了麒麟山下流行的一种怪病,人们通过使用马鞭草来治疗这种病的故事。文章中提到了马鞭草的形状、用途和疗效,并融入了一段神话传说,表达了人们对这种草的信仰和感激之情。
关键词: 传说 马鞭草 南靖县

内容

麒麟山麓的沟边路旁,长有一种奇特的草。这种草的茎高有两尺多,方形瘦长,有短刚毛,叶子对生,叶形三裂,叶边有不规则锯齿,背脉突起,夏秋时节开花,花色淡紫,呈瘦长穗状花序,聚成“鞭鞘状”。人们把这种气味苦咸,能通经散瘀,消肿解毒,清热利尿,又能杀虫、止痒的草药叫做“马鞭草”或“铁马鞭”。提起这种草,麒麟山下的村民们总要津津乐道一段美丽的神话。
  不知哪朝哪代,麒麟山下流行一种怪病,凡是三十岁以上男子,都莫名其妙地涨肚子,痒肚皮。那生不如死的滋味实在让人受不了,只有靠马鞭抽打才能消涨止痒,所以,家家户户都传来鞭打声、叫喊声。
  这稀奇古怪的声音,被云游四海救苦救难而路过麒麟山的观世音菩萨听到了。她赶忙步下云头,变作化缘的老尼姑进村探个究竟。一到村口,观世音菩萨就被眼前的惨景惊呆了。只见一个妇人,正用一根马鞭抽打仰面朝天躺在石桌上的老公。望着老公大肚皮上道道鲜红的鞭痕,那妇人泪流满面地问:“孩子他爹,这样好受些吗?”他老公正咬紧牙关,顺着鞭声,忍痛默数“101、102、103、104”猛然听见妻子问话,便张开嘴巴说:“别问了,赶快鞭打吧,打到一千鞭就好了。”
  观世音菩萨不忍心再看下去了,连忙上前劝阻:“大嫂,不能再抽打了,你看,你男人的肚皮都抽出血来了!”
  那妇人叹了一口气,停下手中的马鞭,泪眼婆娑地望着这个陌生的老尼姑,凄惶得说不出话来。
  那男人肚皮一挺,坐起身来,抱怨道:“你这个老尼姑,真是多管闲事,我们村个个青壮男子都得了这种怪病,都靠这马鞭治疗,不打行吗?谁愿意被打得皮开肉绽呀?你快走吧,别耽误我治病了。哎呀,孩子他妈,快抽吧,我痒得好难受……”
  观世音菩萨笑了笑,从妇人手中要过马鞭,说:“这马鞭治病,也太过残忍了。我让马鞭变成草,你们拔去煎汤喝,就能治好这种怪病!”说罢,她掷鞭落地,又从怀中掏出净水瓶,用杨柳枝沾水洒鞭。刹那间,马鞭生根、发芽、长叶、抽茎、开花,一株株露牙冒棱如马鞭。
  夫妇俩看傻了,正要问个明白,却见观世音菩萨已现身空中,踏着一朵祥云渐渐远去。夫妻俩磕头拜谢。
  以马鞭草煎汤服用,果然药力无穷,大肚子瘪下去了,奇痒消逝了……麒麟山下又传来了欢歌笑语。
  【附录】
  马鞭草
  别名:铁马鞭、风颈草、蜻蜓头。
  识别特征:多年生草本。生于原野路旁。茎高二尺余,方形瘦长,有短刚毛,叶对生,通常三裂,边有不规则锯齿,背脉突起。夏秋开淡紫花,呈瘦长穗状花序,聚成“鞭鞘状”。
  采集加工:全草。夏秋采,鲜或干用。
  气味性能:苦咸微寒。通经散瘀,消肿解毒,清热利尿,杀虫、止痒。入心肺脾肝四经。
  成分:含马鞭草甙、转化酶和鞣质等。
  主治用法:痢疾,疗疮,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跌打,疟疾,疝气,闭经,白喉,小儿疳积,结膜炎,中耳炎,小儿皮肤湿疹,每用干草五钱至一两。
  附方:1、痢疾:鲜草五钱至一两,水一碗煎半碗调蜜服。
  2、防治肝炎:干草五钱,甘草一两,加水一百五十毫升,煎成四十毫升,成人一次服,日三次,连服四天。
  3、肝硬化:鲜根一两,水两杯煎五分调蜜服,每日二次。
  注:本品对葡萄球菌抑菌敏感度为1∶32。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二十九辑

《南靖文史資料第二十九辑》

本书设置报告文学、动植物简介、散文、散文诗、新诗、旧体诗词、楹联、景区传说、遗址传说、景点传说、风水传说、动物传说、植物传说、民俗传说、灯谜十五个栏目,介绍了麒麟山森林公园。

阅读

相关人物

吴春燕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马鞭草
相关专题
痢疾
相关专题
防治肝炎
相关专题
肝硬化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