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文物史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518
颗粒名称: 南靖文物史话
分类号: J605.8
页数: 7
页码: 192-1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靖地处闽西南交界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南靖县拥有众多的文物,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政府重视文物管理与保护,并成立了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文物保护协会。南靖县进行了多次文物普查,摸清了古建筑、遗址、古墓葬、石刻等文物的分布情况。县政府还积极申报省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设立了文物库房和南靖土楼博物馆来展示和保存文物。南靖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县,文化底蕴深厚,值得人们探索和了解。
关键词: 南靖县 文物 普查 古建筑 土楼

内容

南靖地处闽西南交界处,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就有人类聚居。浮山古遗址出土的大批石器、陶器以及在南坑镇发现的散点原始符号崖刻,就是个印证。南北朝·梁天监年间(502年一519年),在今南靖、平和、漳浦、龙海、芗城一带设立兰水县,隶属南安郡。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兰水与绥安两个古县并入龙溪县。元至治二年(1322年)拆龙溪、漳浦、龙岩3县交界地域建置南胜县,县治设于九围矾山东麓(今平和县东南南胜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至元六年(1340年),南胜县治迁至王官山之阳(今平和县小溪镇旧县村)。至正十六年(1356年),因旧县村地僻多瘴,县治迁到双溪之北兰陵(今靖城镇),因地处福建南陲,且屡寇不靖,故改名南靖县,意为“南方之静”,以兆吉祥。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县治迁至靖城镇北大帽山麓;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复还旧址。民国二十七年7月(1938年),县治迁到山城镇,从此紫荆山下的山城便成为南靖县治所在地。
  历史悠久的南靖县人文荟萃,文物众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8处;还有1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4个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点,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县。
  文物普查与管理
  解放后,南靖党政就十分重视文物管理与保护。1951年设立县文化馆,兼管文物工作。1978年文化馆配备专职文物干部专管文物工作。1985年10月20日,县成立文物管理委员会,地点设在文化馆,负责开展经常性的文物调查、采集、考证、建档、维护管理及宣传展览等活动。1990年全县建立32个文物保护小组,成员197人;2003年8月成立县文物保护协会,拥有成员单位56个,会员390人。文物保护协会成立后,认真抓好县、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完善文物管理小组85个,成员513人,形成多种形式的社会保护文物组织。
  民国前,我县从未开展过文物普查。建国后,我县于1955年首次开展文物普查,重点是革命文物。1965年进行比较全面的文物普查,由省核准的历史文物有25处,其中有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12处,有明、清时代的古建筑4处,有明代古墓葬5处,有清代石刻碑记4处。1976年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重点是革命文物及古建筑、名胜古迹;1979年第四次文物普查,重点是土楼群;1982年第五次文物普查,抽调7名专业人员,对全县153处文物古迹进行考证。
  1986年9月,省博物馆在我县开展文物普查试点,漳州市还在我县举办文物普查培训班。这次普查历时2个月,参加普查人员32人,共发现商周时期印陶文化遗址36处,宋、元、明、清古窑址8处、古墓葬6处、石刻11处,较有价值的古建筑15处,散藏文物8件。
  1999年10月25日一11月24日,配合南靖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立11个土楼普查小组,对全县土楼的楼名、形状、开基年代、始建年代、建成年代、楼内外径、楼高、建筑面积、现住户数和人数等36项内容进行了全方位普查。经过普查,全县有土楼15000多座,其中三层以上大造型的圆楼386座,方楼1751座,其它类型土楼13000多座,现存500年历史以上的土楼有20多座。
  经过数次的文物普查,建立了新石器时代的四房山文化遗址、坑内庵文化遗址和商周青铜时期的马山文化遗址、八斗山文化遗址等36处古文化遗址,通坑窑址、仙师公山窑址等8处古窑址,山城汛遗址等3处古寨,韩婆径关隘等4处古关隘,庄氏六世祖墓等5处古墓葬,岱房庵、九鲤飞真寺等45处宋至清时期的寺庙祠堂,后眷楼、龙山阁、凉露亭、文昌塔等20处楼阁亭塔,节孝旌表坊(梅林村)等6处坊表,建安桥、三空井等6处古桥古井,田螺坑等6个土楼群,和贵楼等100多座重要土楼的档案资料,为实施文物的保护管理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与此同时,摸清了全县革命遗址和革命文物的基本情况,其中有7处苏维埃政府遗址,4处革命委员会遗址,7处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东征漳州驻扎南靖的军事遗址,10多处闽南红军游击队革命活动遗址,10件革命文物,16幅抗日救国宣传漫画和大量的革命标语。
  文物保护单位
  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县政府于1983年11月30日公布34处文物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古建筑10处:文昌塔(明)、道源亭(明)、武庙、观音亭(明)、注生娘宫(明)、登云岩寺(清)、聚精堂(明、清)、圣龙宫(清)、天后宫(清,梅林村)、德远堂(明、清)、桥亭(明),石雕碑刻4处:城隍庙碑刻(元、明)、文庙石雕碑刻(明、清)、大石佛(明)、庄公郑氏墓记铭(明),古墓2处:庄亨阳墓(清)、太监墓(明),名胜古迹4处:鹅仙洞(明)、碧云岩(明)、南华岩(明)、石门岩(明),革命文物14处(苏维埃时期的保林大桥旧桥及13处苏维埃时期的红军标语)。
  1988年7月20日,县政府公布26处文物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古建筑20处:碧阳宫(明)、岱房庵(明)、三空井(宋至清)、关帝庙(明、清)、户部郎王竹溪墓(清)、崇兴楼(清)、云峰楼(明)、古砖塔(明)、显应庙(明、清)、千家宫(明)、慈济宫(明)、聚斯堂(明)、北龙宫(明、清)、天廷宫(明、清)、简氏大宗祠(明)、怀远楼(清)、天后宫(清,南欧村)、水尾庵(明、清)、垂功堂(明)、阁老楼(明),古遗址1处:浮山文化遗址(商、周),石刻5处:雨仙洞(明)、陈天资石刻坊表(明)、奉宪禁示碑(清)、碑坊(清)、古岩画(商、周)。
  1993年6月17日,县政府公布18处文物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古建筑17处:奇特组合田螺坑土楼群(清、近代)、追来堂(明、水尾村)、枫林祠(明)、福庆堂(明)、安善堂(清)、赖太守家庙(清)、前坂帝君庙(清)、显应宫(明)、开山祖庙(清)、徐坑宫(清)、凉路亭(清)、长兴堂(明)、东山祠(明,书洋村)、十一层岩(清)、东山祠(明,官洋村)、丹桂堂(明)、宝树径岩(明);风景名胜1处:紫云山(明)。
  1998年11月6日,县政府公布34处文物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古建筑32处:裕昌楼(元末明初)、和兴楼(清)、炽昌楼(民国)、顺裕楼(民国)、和贵楼(清)、丰盛楼(清)、巧安楼(清)、部前庵(清)、威惠庙(清)、内洞庙(清)、追来堂(明、马公村)、慈济行宫(元末明初)、龙德楼(清)、镇平楼(清)、龙湖祠、酉山书院(明)、翠林楼(明)、追继堂(清)、益美楼(清)、春山保障楼(清)、登峰楼(清)、河坑土楼群(明已酉年至1971年)、南欧土楼群(明戊寅年至1970年)、大坝土楼群(明辛末年至近代)、下坂土楼群(元戊申年至1969年)、头土楼群(清丁亥年至1983年)、裕德楼(清)、长源楼(清)、德庆楼(明)、瑞源楼(清)、瑞兴楼(清)、石头贯(近代)、龙潭楼(清);革命旧址古建筑1处:红军桥●水尾庵(1932年,明);石刻1处:五云岩石刻(明)。
  1999年10月18日,县政府公布5处文物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古建筑4处:砖仔楼(明)、后眷楼(清)、合兴宫(清)、翠峰堂(清);名胜古迹1处:龙井●摩崖石刻(宋●清)。与此同时,积极申报省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提升我县的文物档次。1993年3月20日,我县的德远堂被授予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9月2日,南靖武庙、田螺坑土楼群被授予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月20日,裕昌楼、和贵楼、怀远楼被授予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21日,岱房庵被授予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0日,田螺坑土楼群、和贵楼并入“福建土楼”,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元月8日,塔下村、石桥村被授予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3年11月27日,田螺坑村被授予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文物库房与土楼博物馆
  长期以来,我县一方面抓好文物的出土挖掘工作,2003年配合省、市文物专家,对漳龙高速公路南靖路段古人类文化遗址进行发掘,收集石戈、石锛、软沙陶等古物标本100多件;一方面向社会广征文物,2001年,县政府发出《关于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征集文物的通知》,采用无偿捐献、借用展示、定价收购、单位移交等方法,征集文物100多件,加上原有出土发掘和公安机关查缴的盗掘、买卖、走私的文物,馆藏文物达到500多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157件。设立面积120平方米的库房和标准的“文物橱架”。
  馆藏文物中,有商周时期的戈、锛、矛、钵、斧、箭、环和清代的研磨等石器;有商周时期的豆、杯、钵、瓶、壶、罐、纺轮,汉代的碗,宋代的罐、壶、俑等陶器;有唐代的罐,宋代的盅,明代的碟、壶、碗、杯、油灯,清代的灯、瓶、印、碗、杯、炉、盒等瓷器;有明代的发叉、簪、镜,清代的炮、宝剑、钱币、钢盔等金属;有明代的木梳等木器。
  2002年,配合南靖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把书洋镇田中村建于清康熙年间(1663年)的龙潭楼开辟为南靖土楼博物馆,面积2000平方米。馆内设有筚路蓝缕的创业史话、天人合一的建筑经典、传承不息的文化精髓、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四大主题16个展室,全面展示南靖的早期开发、土楼建造技术和文化内涵、土楼人的生活习俗、南靖古代杰出的历史人物,并配有从新石器时代至民国时期的各种珍贵文物及各类民俗用品、生产用具、根艺作品1000多件。2002年9月5日开馆,成为人们了解南靖土楼的窗口。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本书收录了名人与南靖,往事回眸,靖台文化,地方文化,古村落探秘,兰水名流,人物春秋,文物史话和政协纪事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谢华章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