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女士情系故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512
颗粒名称: 张月女士情系故乡
分类号: J605.8
页数: 3
页码: 171-1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月女士是一位在家乡和香港都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医生。她在南靖县长大,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五官科医师。1989年移居香港后,她在那里开设了中医、针灸门诊部,深受患者的信任和喜爱。同时,她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成为香港永靖同乡会的秘书长和副会长,并回到家乡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她以诚实守信的个人品质和慷慨捐助的精神成为家乡的楷模,积极参与家乡的水力发电、梯田开发和公路修建等项目,为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南靖县 张月女士 医生 香港 家乡

内容

在人生的旅途中,她走过崎岖不平的路子,烙上所有知识青年的痕迹,在客家山村印上她行医的足迹。尔后,她走出大山,步入香港艰苦创业十二个春秋。如今,事业有成。她就是张月女士。1953年,张月出生于南靖县书洋镇石桥村一个农民家庭,1967年南靖第三中学高中毕业后,由政府安排到书洋镇保健院当药剂员。由于她勤奋好学,组织上保送她到漳州市医院进修五官科,结业后又回到书洋保健院当五官科医师。她工作上兢兢业业,医学上刻苦钻研,技术上精益求精,服务上全心全意,山里人无不啧喷赞叹。
  1989年,张月女士到香港定居,在紧张的家务压力和繁忙的生活节奏下,她仍然孜孜为医,应聘在一家教会医院工作,后来自己开办中医、针灸门诊部,博得了香港同胞的欢迎和信任。她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很快蠃得患者的信赖,门诊部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提高。随着医务事业的发展,张月女士在香港的知名度逐渐提高,社会接触面愈来愈广,社会活动能力随之增强,被推选为香港永靖同乡会秘书长,后又提升为副会长。1997年,她以香港永靖同乡会代表身份回祖国参加永定县高头乡乡政府成立庆祝大会;1998年应邀出席在泉州召开的世界华人、华侨恳亲会;2000年11月,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在闽西中心城市龙岩隆重召开,张月女士作为香港客属代表团员出席。她的爱国爱乡热情,受到政府和人民的赞扬。
  张月女士常常往返于香港、内地,热切关注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她为人诚实守信,生活非常俭朴,尽管自己的经济实力有限,但她慷慨大方,积极为家乡创办各项事业。她想起家乡的小溪水源十分丰富,大可开发利用创造财富,就于1998年,与一位老乡共同投资人民币250多万元,兴建一座5000千瓦的水力发电厂,去年已投产发电。该电站建成发电之后,全村路灯及石桥小学照明电灯均免费照顾;1999年她回到家乡,看到村里的山头岽近1000多亩的荒山无人开发,就想方设法与村干部协商承包经营,并自筹资金30多万元人民币,雇请当地劳力开山造园,环山开成梯田,并种植从台湾引进的枇把、酸梅、李子等水果,以及中药材,树木等等。眼下,水果、药材、树木均生长良好。昔日的荒山今天已披上绿装,给家乡带来希望。
  她的家乡石桥至曲江有段三公里长的简易公路,因乡村资金困难,长时间没维修,路基坎坷不平,车辆通行受阻。她春节回乡省亲看到这一状况,毫无迟疑拿出资金,雇请工人载沙运石进行维修,很快就通了车;1998年县政府提出实现村村通柏油路,她又慷慨解囊,捐资人民币8万元。在她带动下,全村群众纷纷捐献资金,多者一万元,少者几百元,集沙成塔,一共筹集资金15万多元,很快把柏油路建成,为山区发展经济带来福音。
  张月女士说:“祖国、家乡培养了我,我就要尽力报效祖国和家乡。”她每次回乡探亲,都要拜访老年人,问长问短,十分亲热。她热心支持教育事业,石桥小学的学生桌椅全部由她捐赠;又赠送给南靖三中4部竖采器,捐献给永定金丰中学60台电脑;赠给南靖县侨联一台传真机,又为家乡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资金的短缺。张月的父母生有三男三女,她排行老三,对父母极尽孝道,对兄弟姐妹情同手足,不论在家乡或县城、厦门都建有新房给亲人居住,生活安排得妥妥贴贴。全家14人日子过得舒心如意。众乡亲经常向她父母翘起大拇指夸奖二老生了个好女儿。
  愿张月女士以博大胸怀、坚强毅力、聪明智慧和勤劳双手,继续为祖国、为家乡增光添彩!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本书收录了名人与南靖,往事回眸,靖台文化,地方文化,古村落探秘,兰水名流,人物春秋,文物史话和政协纪事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志忠
责任者
苏森盛
责任者
李崇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