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情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510
颗粒名称: 大海的情怀
其他题名: 记南靖籍作家黄港洲
分类号: J605.8
页数: 6
页码: 158-1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黄港洲是一位中国作家,他热爱大海和海军,通过多年的创作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并出版了多本著作。黄港洲在童年时期就对海洋和海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梦想成为海军水兵。后来他进入海军,从事过医学、教师、新闻记者和政治工作。他通过艰苦的采访和写作,创作了许多关于海军和勇敢海洋人的作品,受到读者的好评。此外,黄港洲还收藏了许多名人赠送的著作,并积极支持家乡的发展和公益事业。
关键词: 南靖县 黄港洲 中国作家 大海

内容

在浙江宁波供职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南靖籍作家黄港洲,20多年来先后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求是》等报刊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新闻稿和理论文章约300多万字。近几年相继出版了《感悟名人》、《荡海集》等著作,硕果累累,受到文坛同仁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1952年10月,黄港洲出生在福建省南靖县靖城镇湖山村。童年的他,非常热爱大海,热爱海军。父亲给他买的第一件小玩具是一艘小炮艇,那小炮艇是点煤油的,火一旦点燃,放在水里,小炮艇就会突突突地行驶起来,令小港洲高兴极了。后来,他写了一首儿歌,叫《造炮艇》,就是根据童年的情景写的,这首歌经上海广播艺术团的红领巾演唱后,获得了优秀奖。上小学时,他看的第一本连环画是《海鹰》,人民海军的光辉形象从那时起就悄然地在他幼小的心灵里闪现。读小学五年级时,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写海的小散文。尔后,他雄心勃勃地将自己关在破旧的木结构房子里,使劲地折腾一个写海的长篇,直至把他母亲画鞋样的纸都用尽,把一本字典翻得毛了边。少年的黄港洲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天赋,他能吟善写,还会吹拉弹唱和雕刻。
  1969年,黄港洲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来到村合作医疗站当一名“赤脚医生”,他勤奋好学,掌握了许多医药知识和治病的本领,为今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70年,黄港洲应征人伍,在海军东海舰队当一名水兵。从此,他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海军,他担任过司令部干部区的卫生员,后来到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深造。在学校期间,他就经常搞创作,时有作品发表在上海的报刊上。1979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在海军的一所护士学校当教员。1982年,进入而立之年的他弃医从文,组织上调他到海军东海舰队宣传部从事新闻工作。
  在新闻事业的海洋里,黄港洲每前进一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有过失败,也有过深深的苦恼。但他有“不怕失败,乐于吃苦”和勤学苦练,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一边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一边刻苦学习马列著作和新闻理论,广泛涉猎文学、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并写下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写作技巧,成功地步入了文学殿堂。他写下了许多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被人们誉为新闻与文学的“两栖快手”。他多次获奖,其中有解放军报短新闻二等奖,全国第三届法制新闻二等奖和国务院文化部主办的儿童文学评选三等奖,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比赛他还得过名次。特别是1986年,他获得海军新闻特等奖,荣立三等功,并提前晋级。
  黄港洲在新闻采编中,有一种吃苦耐劳,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1985年5月,海军准备授予海军4805厂女高级工程师萨本茂“热爱海军事业的模范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为了配合这次宣传,黄港洲深入4805厂,下车间,上船台,找工人师傅采访,挤公共汽车,到市区登门拜访退休职工。公交车停开了,他就徒步走10多里路。一个多月来,白天,他风里来,雨里去,四处奔波;晚上,他整理材料,挑灯夜战,终于写出了反映萨本茂攻克科学难关事迹长篇通讯和一篇报告文学,分别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等军内外20多家新闻单位采用和转载,在全国引起了反响。
  黄港洲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在一家国营公司任会计师。为了工作,黄港洲经常顾不了自己的家,而贤惠的妻子理解他,支持他。有一次,他到厦门某船队采访,孩子得了急病,妻子冒着风雨送孩子上医院,过桥时,雨伞被大风刮走,妻子把孩子紧紧捂在胸前,顶着大雨赶到医院,孩子被抢救过来了,而妻子却晕倒在长廊里。黄港洲出版多本著作,从书稿整理,索检到打字、堪校,他妻子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因此,黄港洲常向人说起,自己在文学创作上获得成功,与妻子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军功章有妻子的一”。
  黄港洲爱海,写海,他写蔚蓝的海、神秘的海、海的风采和勇敢的弄潮儿。1990年,由张爱萍将军题写书名的《海上飘着一片绿叶》出版,这是一本海味很浓的散文特写集,它以海为主旋律,讴歌当代水兵的精神风貌;用海的抒情曲,去赞美追海者的人生哲理;以海作基调,抒发爱海人的情怀,深受读者的喜爱。
  1989年4月23日,在庆祝海军成立40周年的日子里,黄港洲采访了当年受命组建华东海军并任司令员兼政委的张爱萍将军,撰写了一篇访问记。文章发表后,他仍感到余音未尽,一篇访问记远远不能反映老一代海军的战斗风采。在部分老海军的启发下,他萌发了应用纪实文学的手法来写张将军创建华东海军的经历,再现老一代海军艰苦创业的革命气概的念头。这一想法得到许多老海军的支持。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给张爱萍将军写了一封信,得到张将军的大力支持,张将军拒绝了有关部门组织的写作班子和北京的一些大作家要为他写传的要求,决定让黄港洲来写。黄港洲高兴万分,经过两年多的艰苦采访写作,长篇纪实文学《张爱萍与海军》于1991年4月出版,浙江广播电台和《宁波日报》都作了连载和连播。这本书也获得浙江省优秀作品奖,成了写张爱萍将军的第一部著作。
  《张爱萍与海军》一书出版后,浙江电影制片厂看中了这个题材,要他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由于他当时较忙,没有时间改编剧本,就与浙江省作家协会的黄亚洲联系,共同完成了十五集电视连续剧《中国大舰队》。
  在24年的军旅生涯中,黄港洲从事过医学、教师、新闻记者和政治工作,他曾任海军东海舰队政治部政研室主任,中校军衔。
  1993年,黄港洲转业到浙江省宁波市委办公厅工作,曾任市委督查室主任。1999年,被国务院经济管理研究院聘为特约研究员(教授);入选《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现任宁波市科协党组成员、秘书长。
  脱下军装的黄港洲,仍然辛勤耕耘在文学园地里。2002年,他的著作《感悟名人》出版,全书收入近百篇关于名人的文章,荟萃了不少精英人物,包括政治要员、军事家、文坛泰斗、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等,如:陈丕显、彭冲、张爱萍、杨成武、叶飞、肖克、赵朴初、卢嘉锡、钱伟长、费孝通、巴金、冰心、牛满江、臧克家、贺敬之、王蒙、金庸、于光远、启功、彭丽媛、唐国强等。这一个个人物,都是他不辞辛劳,登门造访,或者在某一个场合获得亲历其境的机会,满怀真诚的热情,以细致独特的艺术手法写出来的,读后令人感动,受益匪浅。
  2003年,黄港洲又一部著作《荡海集》面世。全书分成五辑:第一辑《军旅听涛》,主要是反映军营生活的作品;第二辑《战事弄潮》主要是写南沙海战和其他重大的军事活动;第三辑《诗海掬澜》是以散文诗为主;第四辑《萍踪踏浪》则是一些游记,其中有几篇是以散文诗形式写的;第五辑《草堂扬波》,远怡草堂是他书房的号,这些散文大多是在书房里写的,所以借用了“草堂扬波”作题。全书除了来不及收入《感悟名人》一书的个别人物外,其余都是叙事性散文。他以散文这种文学形式来讴歌生命,讴歌世界。
  此外,黄港洲还著有诗集《残酷的相思草》、理论专著《新时期领导工作方法初探》等。
  黄港洲的文学创作之路,最先是写诗,但写得最多的是歌词。以后才开始散文创作。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黄港洲与许多名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收藏了许多名人墨宝和名人著作。如费孝通“业精以勤”、巴金“奋勇前进”、谈家祯“人勤于思”、牛满江“科学长青”、赵朴初“书卷长留天地间,画图妙现江山美”、冰心“屋大于军舰,春深似海洋”、夏衍“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勿为”、贺敬之“发扬延安精神”、金庸“敬之者,人恒敬之”、臧克家“凌霄羽毛原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魏巍“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陈复礼“艺海无涯”、彭丽媛“吉祥如意”等。著名诗人臧克家为他书“静耕斋”匾,著名红学家周汝昌为他取“远怡草堂”斋号,张爱萍将军书写斋号名。
  他收藏的名人赠送的著作有冰心的《关于女人和男人》、柯岩的《寻找回来的世界》、杨成武将军的《忆长征》和季羡林、王蒙、施蛰存、启功、钱钟书、余秋雨、冯骥才等名家著作。
  30多年工作、生活在外地的黄港洲,心系家乡,故土情深。他说:“在我的老家,有许多红土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垒堤坝时,人们把一担又一担的红土垒在堤上,挡住肆虐的洪水,保护故乡的家园;平日,我在九龙江上筏渡船,从靖城往湖山村筏去,看那一片片山间被挖掘的红土,就象舞动的大旗,迎风招展,象红霞飘动,刹是好看。我永远忘不了那片红土地,忘不了故乡的养育之恩,那里的山山水水给我留下了太深太深的印象了”。家乡发展教育,他踊跃捐资;兴办公益事业,他慷慨解囊;三个文明建设,他出谋献策;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他尽心尽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作家的生命力就在于作品,面对未来,黄港洲正构思着两本新著:一是《彭冲传》,因为彭冲是漳州人的骄傲,他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这件事他已做了很长时间,力争早日完稿;二是完成散文诗集《紫楝花》,因为老家紫楝树很多,楝树花呈紫色,很好看,所以,他想用它作书名。
  我们期望黄港洲有更多的新作问世。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本书收录了名人与南靖,往事回眸,靖台文化,地方文化,古村落探秘,兰水名流,人物春秋,文物史话和政协纪事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岗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