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过沟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505
颗粒名称: 探秘“过沟钟”
分类号: J605.8
页数: 7
页码: 129-1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过沟钟”是南靖县的一个畲族村落,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天启年间。据传,该村的名字源自于一个古老的故事,讲述了一位畲族部落首领盘瓠与华夏部落联盟的故事。盘瓠奋勇出战,最终获得了胜利,而后成为夏王朝的附属国。村中建有钟氏祠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畲民们都会前来祭拜老祖宗盘瓠。此外,畲民们也敬拜佛祖、观世音菩萨、保生大帝、注生娘娘和孙悟空等神明。
关键词: 南靖县 过沟钟 畲族 盘瓠

内容

南靖县有个神秘“畲族村”的事我是前几年才知道的,听说是在山城郊外的三卞村“过沟钟”自然村。
  因文史资料编纂出版工作的需要,一个晴朗的日子,我电话联系上该村畲族事务管理小组组长(俗称“族长”)钟歹后,便骑自行车独自前往采访。这个年轻的“族长”,憨厚的脸上堆满微笑,一看便知是个朴实的农民。一阵递烟敬茶的寒暄之后,他预邀的五、六个上了年纪的钟姓族人便陆续到齐了。在简陋的“畲族事务管理小组”办公室里,他们打开族谱,摆开了“龙门阵”,你说我补充,我说你补充地向我侃起了“过沟钟”自然村那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过沟钟”的来历
  “过沟钟”畲族自然村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天启年间。那年,平和县长乐乡龙岭背的第19世开基祖钟百十郎的孙子钟才因家中失火,房屋、粮仓、田契等均烧为灰烬,便携妻杨氏到下县(平和县人对琯溪下游南靖县的俗称,至今仍有人这样称呼)替大户人家打工。他们来到山城郊外的“三瓣汀”(一条大水沟在此地分成三条小水沟,像三角梅花开三瓣,“汀”乃水边平地之意,故名。后来,不知怎么就将此地名误写成“三卞”,“卞”乃急躁之意,用“三次急躁”取村名,肯定不是老祖宗的初衷,若能改成“三忭”,那就是“再三高兴又喜欢”了,“忭”乃高兴、欢喜之意),在一户王姓人家当长工,并从此定居此地,与这里的王姓、韩姓、卓姓、李姓、张姓、黄姓等汉族人和睦相处。
  钟才夫妇在三卞村共生有七个儿子,二子、三子、四子、五子、六子均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夺走了生命,只剩头尾两子,长子取名钟大郎,么子取名钟七郎。钟七郎后来迁居到漳州天宝镇的茶铺粗洋坂,在那里繁衍生息,两兄弟的后裔们至今关系密切。
  钟大郎的子孙们后来经商发迹,就在父亲当年“跳过大沟”的地方建房娶媳,与当地汉人通婚,渐渐形成了自然村落。因这个自然村落的人全部姓钟,便取名为“过沟钟”,沿袭至今。
  今日“过沟钟”
  “过沟钟”现有上、下两个畲族村民小组,简称“四组上”、四组下””,共100余户300余人,拥有耕地240亩,过去全部种植水稻、甘蔗,现在统统改种香蕉。
  “过沟钟”至今还保留着一片古村落。这片古村落建于清代庆年间,呈“同”字形,共有房屋60间,外为“门”形的两层青砖青瓦楼房;内为“一”字形的单层青砖红瓦平房和“口”字形的钟氏祠堂(包括两侧厢房)。鹅卵石铺就的小巷互通迂回,给人一种神秘幽深的感觉。古村落的周围,散落着许多畲民们新建不久的汉化楼房。
  过去,“过沟钟”村民因人少势弱,不敢公开说自己是畲族人。1987年12月,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在这里得到落实,“过沟钟”才被定为畲族村,成了南靖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庄,并成立了“畲族事务管理小组”,由畲民们民主选举小组长。首任小组长钟博仁,第二任小组长钟国林,第三任小组长钟歹。小组长均为县政协历届少数民族界的委员。
  为进一步体现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关怀,南靖县民族宗教局领导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福建省民族宗教事务厅于2004年底拨出10万人民币的专款,给“过沟钟”修筑水泥路面的自然村道。这条自然村道全长506.5米,宽4米,2005年1月17日动工,半个月后便竣工了。竣工时临近春节,畲民们家家户户兴高采烈,燃放鞭炮,感谢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厚爱。而整个三卞村的汉人区,至今还没有铺筑这样的水泥路。
  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还体现在教育事业上。“过沟钟”的畲族孩子读大学可照顾两个分数段(20分);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均照顾分数20分以上。如今,这里已出了18个大学生、4个中专生,且大部分安排在党政部门和企业单位工作。
  《狗皇史图》里的秘密
  “龙门阵”摆到一半,“族长”便悄悄地示意保管档案的族人,取来一个大塑料袋。“族长”虔诚地抖落袋上尘埃,小心翼翼地从袋中掏出一轴裱褙不久的画卷,铺展在木桌上让我拍照、观看。
  这是一张由4幅画面合在一起的《狗皇史图》,图中讲述的故事很神秘。
  相传,古时候地处中原的华夏部落经常受到犬戎部落的攻击,有一次,犬戎番王遣大将吴威入侵,华夏族人拼死还击,终不能胜,只好退守孤城。眼看就
  要国破家亡了,帝喾高辛氏(史称高辛帝)优心忡忡,当夜召集文武百官商讨对策。满朝文武面面相觑,谁也拿不出好主意。高辛帝长叹道:“谁能退敌解围,我就把唯一的公主嫁给他,招他为驸马,封他为王”,但还是无人敢请缨。此时,高辛帝身边一条名叫盘瓠的五彩锦毛御犬突然叼着他的裤腿,顿了三下,仿佛在请求出征。高辛帝不耐烦地踢了它一脚,说“去吧,你能解围,我照样招你为驸马。”御犬点点头,飞跑出城,半夜时分窜入番将营帐,咬断番将头颅,叼在嘴里跑回来。
  高辛帝的御前会议尚未结束,忽见御犬叼着番将头颅前来请功,不禁大喜过望。次日清晨,番兵不攻自退。高辛帝果真“君无戏言”,让最心爱的独生女与这条最勇敢的御犬结婚。
  新婚之夜,公主哭哭啼啼,自怨自艾。这时,御犬突然开口说人话:“我原是邻国太子,因被妖人用魔法罩身而变成狗。你不用害怕,把我藏在破衣柜里,七七四十九天后,我就会变成人了。这期间,你只准三餐往柜窟窿里为我送饭菜,不能打开柜盖。”公主含泪照办。到了第48天,公主思夫心切,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衣柜,但见驸马除狗头未变外其它的都变成入了。
  驸马盘瓠以狗头人身的模样被高辛帝敕封为畲王,到南方开疆辟土。他治邦有方,爱民如子,深受人民拥戴,谁也不讥笑他,反而以狗为荣。从此,尊狗养狗的习俗代代相传,直到今天,畲族人都不吃狗肉。
  盘瓠生有三男一女。长子出生时,盘瓠让他承袭“盘”姓,名一郎;次子出生时,有人进贡蓼蓝(一种草本植物,叶汁可提制靛青做染布的原料),盘瓠便取“蓝”为其姓,名二郎;三子出生时,忽闻雷鸣,盘瓠便取“雷”为其姓,名三郎;幺女出生时,正值深夜,远处悠悠传来邻近部落奏乐的钟声,盘瓠便取“钟”为其姓,名四娘。盘、蓝、雷、钟四姓氏从此便成了畲族的标志,狗皇盘瓠也成了畲族人的祖先。
  传说毕竟是传说,据史书记载,上古时期,各氏族部落经常为争夺土地、财产而发生战争。畲族部落打败了,成了华夏部落联盟的俘虏。畲族部落首领盘瓠臣服后,发誓要像狗那样忠勇报主(狗在当时是忠勇的象征)。其时,华夏部落联盟正受到西北游牧部落的侵扰,盘瓠自告奋勇,率部出征,终获全胜。华夏部落首领公孙喾(黄帝之曾孙,史称帝喾,又称高辛帝)见他忠勇异常,便将女儿许配给他,让他独立发展。从此,畲族部落成了夏王朝的一个附属国。
  祭祖“颖川堂”
  “过沟钟”自然村社中建有钟氏祠堂,祠前有半月形小水池,池上开满荷花。祠的面积不大,远没有汉人的祠堂宽敞。祠中的“颖川堂”牌匾乃钟氏祖籍地河南许州颖川郡(宗昌县安乡乐成里)之堂号,颖川堂小巧玲珑,堂中两侧挂有一幅木板凹雕的对联,魏碑字体苍劲有力,右联曰:“安邦定国功建前朝帝喾高辛来敕赐”,左联曰:“驸马金卿名垂后裔皇子王孙免差徭”。这幅对联正好印证了《狗皇史图》里隐藏的那段不足为外人道的畲国秘密。其中的“免差徭”据说是明代朱元璋当皇帝后体恤畲族,免征畲人徭役的优惠政策,这政策究竟优惠到什么年代,不得而知。
  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日,是“过沟钟”畲民祭拜老祖宗盘瓠的日子,这种祭祀仪式过去他们只敢在家中偷偷举行,被定为畲族村后,全村畲民不分男女老少,每年的这一天都要到“颖川堂”来祭祖。祭祖前,钟氏祠堂大门两边各有一个持铁枪肃立的男性畲人,不准让汉族人混进去观看,生怕老祖宗的狗头模样遭人耻笑。祭祖时,供桌上摆满了三牲祭品和一盘制成条状大便模样的香蕉泥(因老祖宗乃狗皇帝,是狗就要吃屎,故有此祭品。此祭品也可用地瓜泥制作。制作时要先将成熟的香蕉或煮熟的地瓜剥掉皮,一只一只地塞进一节已破成两爿后用红丝线缠紧的“长目竹”筒中,祭拜前将之解开,盘绕在祭盘上),堂中挂《狗皇史图》,“族长”跪拜在图前念祭文,后将祭文焚烧,身着蓝色畲族服装的众裔孙们行叩拜大礼,以示尊崇。
  “过沟钟”畲人除祭祀自己的老祖宗外,还与当地汉人一样敬拜释迦牟尼佛祖、观世音菩萨、保生大帝吴夲、注生娘娘陈靖姑、显佑大圣孙悟空。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本书收录了名人与南靖,往事回眸,靖台文化,地方文化,古村落探秘,兰水名流,人物春秋,文物史话和政协纪事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谢新要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