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夕的南靖“一小、读书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493
颗粒名称: 解放前夕的南靖“一小、读书会”
分类号: D922.79
页数: 6
页码: 62-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4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南靖“一小读书会”随之应运而生。中共派出黄风长(原名黄庆云)同志到南靖,利用其在山城镇第一中心小学的教师身份,组织并领导了“一小读书会”。该读书会以培养读书兴趣、增进友谊为宗旨,吸引了大量爱国青年参加,并通过阅读进步书刊、宣讲革命道理和创办油印刊物等活动,对国民党统治进行批判和宣传解放军的胜利。同时,他们还成功地争取了不满国民党统治的地方官员张介义加入革命事业。1949年南京解放后,读书会的大部分会员参加了“南靖解放大同盟”的活动,为迎接解放南靖做出了有益工作。
关键词: 南靖县 黄风长 南靖解放 革命 南京解放

内容

194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全国解放战争形势迅猛向南发展。1948年春,在漳州、泉州、厦门国统区的中共党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逐渐打开了工作局面,由中共闽南党组织领导的革命团体——南靖“一小读书会”也应运而生。
  这一年9月,为了团结、争取南靖县广大爱国青年,引导他们投身革命洪流,自觉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中共闽中漳州工委派出曾在龙溪师范就读时就秘密加入中共党组织的黄风长(原名黄庆云)同志担任南靖工作组组长,到南靖联合反蒋爱国力量,配合开展第二条战线斗争,为闽南游击队的活动创造条件,选送青年知识分子参加革命行列,迎接南靖的解放。
  南靖县城——山城镇虽不是大城市,但它靠近游击区,迫使国民党反动派对其严加防守。黄风长到南靖后,便利用时任国民党南靖县秘书黄庭辉与其父是老乡加好友的关系,到山城第一中心小学(今南靖实验小学)任教,以合法的身份为掩护,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在这种艰险恶劣的环境下,既要保存革命力量,又要发动青年开展革命工作,任务艰巨,客观上要求尽快建立一个公开合法的群众组织。于是,黄风长便以“一小”教师的身份,多方奔走,积极联络山城地区的进步青年和龙师校友,特别是“一小”的大部分青年教师。经请示中共漳州工委同意,他决定在县城青年知识分子中建立以“一小”教师为主体的群众组织——“一小读书会”。
  经过一番紧张有序的筹备,“一小读书会”于1948年9月中旬在山城第一中心小学宣告成立,聘请“一小”校长简会元为会长,而实际领导权则完全控制在中共地下党员黄风长手里,大量的日常工作由黄伦常负责主持。具体分工是:黄伦常负责组织工作,柯纯华负责宣传工作,张振武负责学习工作,阮吴兴负责联络工作。“一小读书会”以“培养读书兴趣,定期交流读书心得,增进友谊”为宗旨,制定了《读书会入会章程》,广泛发动反蒋的爱国知识青年入会参加活动,并规定凡关心时事政治,对读书看报感兴趣,遵守入会章程者,均可报名参加。
  “一小读书会”的活动范围及会员分布主要在南靖、平和、漳州等地,先后吸收的成员主要有黄风长、黄伦常、周少乾、王福铨、张振武、张碧秋、林山华、韩家赖、柯纯华、张国宝、周金才、黄连枝、张安维、简朝商、曾当辉、张安杰、周晋安(后留美)、阮吴兴、林西明、赖朔欣、林爱玲、曾当锋、杨徐宗、刘瑞典、周命、林树枝、曾雅锦、李一心、吴任宝、谢衍熏、赖朝欣、朱绍滨等30多人。
  人会的大多数爱国青年憎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热情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因此,读书会组建后,会员们便三五成群,如饥似渴地阅读由香港地下党转寄来的进步报刊书籍,宣扬进步思想,宣讲革命道理,抨击国民党统治层的昏庸腐败。并以此为内容,创办出版了两期《黎明》油印刊物,向人们昭示黑暗统治即将结束,新中国的曙光就在前头。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南靖新报》副刊上,发表过三期有进步意义、较为含蓄的诗歌、散文、翻译作品等。此外,他们还开展过一次以诗为主体、图文并茂的漫画展览活动。
  读书会创办初期,吸收不少社会进步青年参加,加之黄风长较少公开露面,尚无暴露政治色彩,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读书会只不过是自发的群众组织而已,这就为闽南游击队下山进城联系工作,打听敌情提供了诸多方便。来往于县城的我方工作人员的食宿一般在黄伦常家,游击队里需要知识分子,也由读书会及时物色,秘密输送。
  读书会还教育争取了不满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国民党地方官员——南靖县自卫队副团总张介义,促其倾向革命,为后来南靖、平和两县的解放做了有益的工作。
  张介义早年参加过“芗潮剧社”,后在国民党中任职。1948年到1949年间,他看到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江南半壁江山难保,遂萌发了投靠共产党不为蒋家王朝卖命的念头,在黑暗与光明的十字路口,他犹豫徘徊……读书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此时张介义的思想状态,争取其控制下的国民党武装弃暗投明。当时,张介义寓居山城镇中山路,与黄风长相隔六、七间房子,家门口设有岗哨,身边配有一名干事朱绍滨和一名副官,黄风长便以邻里互相串门为名,常找张的干事朱绍滨聊天,介绍他参加读书会,进而接近张介义,主动与之拉家常,探讨国内外形势,交流对时局的看法,给他看进步书刊,鼓励他投入人民的怀抱。、
  鉴于国民党内线控制严密及由读书会活动造成的社会影响,黄风长不久就引起了敌特的注意,成了政治嫌疑对象。有一天,驻南靖的省保安团唐营长突然找张介义,说黄风长是“正货”(意即“共党分子”),立即逮捕。张介义却不以然,轻描淡写地说:“我知道,我也正在捉拿他,但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其实,当时他要捉黄风长是易如反掌的事。对读书会的活动,张介义也常睁一眼,闭一眼,尽其所能地掩护过关。
  后来,张介义认为要提前在南靖举事,时机尚不成熟,把握性不大,能够掌握的仅有两个连的武装,且南靖国民党内部党、团派系明争暗斗,情况复杂,他生怕弄巧成拙,不敢贸然行动。解放前夕,张介义调回原籍平和县任县长,直接与闽南地委领导成员陈天才取得联系,于1949年9月17日接受中共闽南地委的领导,率部在平和县更旗易帜,为和平解放与接管平和做出积极贡献。
  1948年11月间,闽南支队七连文化教员陈万盛被敌人逮捕,黄风长身份暴露,组织上及时安排黄风长暂避平和县霞寨乡坑内村亲戚家,侍机开展革命活动。与此同时,国民党南靖县军事科长曾捷元因捉不到黄风长,便下令逮捕黄伦常,黄伦常获悉后,即前往厦门转投香港。同年4月,黄风长也辗转于厦门、香港寻找党组织,8月才由香港地下党介绍到粤东游击区。
  黄风长和黄伦常分别到香港后,仍关心着读书会的活动,陆续寄回《华商报》、《大公报》、《文汇报》、《文艺生活》等进步报刊和《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及其它革命小册子给“一小”的周少乾和张振武。随后,读书会的活动化整为零。会员们照常在各自的岗位上秘密传阅着进步报刊书籍,随时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解放大军南下的胜利消息,宣传全国解放在即的大好形势,直至南靖解放,从未中断。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挥戈南下,23日南京解放后,国民党军队如丧家之犬,节节败退,盘踞在南靖的反动势力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至南靖解放前夕,“一小读书会”的大部分会员又参加了“南靖解放大同盟”的活动,为迎接大军南下和解放南靖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本书收录了名人与南靖,往事回眸,靖台文化,地方文化,古村落探秘,兰水名流,人物春秋,文物史话和政协纪事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柳雨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