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下放梅林的日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489
颗粒名称:
下放梅林的日子
分类号:
D922.9
页数:
14
页码:
31-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70年毛泽东主席下放知识青年到农村“重新学习”的历史背景下,作者被下放到福建省南靖的梅林公社,和妻子汪兰一同安家落户,并在这里迎来女儿的诞生。之后,作者在九龙坡创办梅林中学,以实用知识为起点,自编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
南靖县
下放知识青年
南靖梅林公社
九龙坡
内容
在没有梅花的地方安家落户
1970年,毛泽东主席一声令下,全国无数机关干部纷纷下放农村,进行“重新学习”。当年,下放到南靖的省直机关干部数以千计,每个大队都分配到好儿位——不,更确切地说,是好几家,因为每位下放干部都是扶老携幼,拖儿带女来这里安家落户的。
当年,我只有28岁,是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的一位年轻助教,但也同样逃脱不了举家下放的命运。说是“举家”,其实只有我和我妻子汪兰两口子。另外还有一位,不知是男是女,还没出生呢!
到县里报到时,我指了指妻子隆起的肚子,请求能照顾到一个有公路、能通汽车的地方,以便于不久后分娩。大概是我们的要求不高吧?负责接待的县革委会工作人员当即满口答应,大笔一挥,就把我俩安排去了梅林公社——我在璞山大队任工作组副组长,汪兰则到隔壁坎下大队的“南靖县长教小学”初中班任教。
我们在位于猪圈前面的县招待所住了一夜。查了查随身携带的地图,这才发现,梅林是全县最边远的公社,与龙岩县的适中、永定县的苦竹交界,从县城进去,要翻越一座天岭——这座与新疆天山同名的山,想必也是颇有点高度的了。虽然也通公路也通汽车,但我还是担心妻子分娩的事,毕竟,山高路远,人生地不熟,我们又是要初为人父,初为人母。
倒还是汪兰勇敢,她劝慰我道:“山里人祖祖辈辈都生得下孩子,我就不信我们会生不下来!”是啊,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但愿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难题。
于是,我转念琢磨起地名来:梅林,这名字颇有诗意,想必是个梅花盛开的地方。陆游不是有诗句叫“一树梅花一放翁”吗?作为下放干部,这“放”字于我颇为相宜,只是我才28岁,还不到称“翁”的年龄。至于“南靖县长教小学”,这名字有点怪怪的,明明是坎下村,何以称“长教”呢?是意味着妻子要长期在此执教吗?还有,如果念成“南靖县长——教小学”,岂不十分有趣?
胡思乱想过后,天就亮了。我们坐上每天唯一的一趟班车,进山去也。
经过坑坑洼洼的南坑和没有船只的船场,翻过九曲十八盘的天岭,穿过勉强可称之为山间小盆地的书洋,终于到了坎下停车点。举目四望,没见到一棵梅树,一朵梅花,倒见不少或方或圆的客家土楼,像一个个巨大的句号,在我心中引出了无数问号和惊叹号。
看得出,这里很穷,所谓“南靖县长”教的小学——南靖县长教小学,只有两排平屋,墙上没有粉刷,地上没有铺砖,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好在教师宿舍却是小溪边的一幢双层砖楼。好在我们的行李并不多,只有两袋衣被,外加四只“飞马”牌香烟纸箱,里头装的全是书,“孔夫子搬家——尽是书”么!我们在楼下一小间安了家,推窗一望,一群白鹅正在潺潺流动的溪水中嘎嘎欢叫,这场景,一下子就让人高兴起来,因为我们想起了骆宾王的名诗:
“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唯一让人遗憾的是,溪边无处寻觅梅花的芳踪。好在有一棵常青的大榕树,还有一棵梨树,与我们朝夕相伴。
此后,我每天一早到璞山大队上班,无非是催收、催种、催征粮之类,有时也在所谓“政治夜校”里教唱歌——当然,都是斗志昂扬的“毛主席语录”歌。而汪兰,则一边教书,一边静静地等待孩子的出生。没有医院作产前体检,我们只能反复钻研随身带来的一本《农村医生手册》。临产期快到了,发现她脚上浮肿,我就每天早晚扶着她在溪边散步。
初为人父人母
两个多月之后,随着山中的枫叶纷纷落地,我的女儿也哇哇坠地了。
她的诞生,比我想象中的要复杂许多。
时值冬天,山间自然严寒,夜间犹甚。我虽然准备了炉子和木炭,早早就燃起了炭火,但到最关键时候,即女儿哇哇坠地的下半夜,手忙脚乱之际,忘了添炭,炉火熄灭了。可怜我的女儿,刚出生的那一时刻,便尝到了人间的寒冷。此其一。
其二,因为距公社保健院很远,我们便把产房设在自己的宿舍里。没有正规的助产士,只有一位邻居大嫂,据说曾到公社保健院培训过一段时间,便成了我们唯一能请来的土接生员。她的唯一工具,只有一把剪刀,外加一盏消毒用的酒精灯。偏偏我的女儿又是“脐带绕颈”——属于难产的一种。她大概也很少遇到这种情况吧?好不容易把女儿接了下来,就一把递给我,气喘吁吁地说:
“现在,我只能照顾大入了,这小孩,就交给你处理吧!”
当时,在产房里的,只有我,外加从家乡莆田赶来帮忙的我的小妹妹青青。我们兄妹俩只好用土制的草纸,把红通通、皱巴巴、粘糊糊的婴儿擦了擦,再用小毛巾毯子把她围了起来。她倒也很勇敢,哭了几声,就眯着眼睛、嘟着小嘴寻找起她母亲的奶头来。等她安静下来,窗户也就微微露出了一抹鱼肚白——天快亮了。于是,我们这才分身重新把炉火燃点起来。
第二天中午,我抽了个空,亲自翻山越岭跑到公社邮局,给远在莆田老家的亲人们拍了个电报。为节省时间和邮费,我只用了最简单的四个字:“母女平安。”
万万没想到,这封四字电报传到莆田乡下邮局时,又被漏译了一个字,变成了“母平安。”害得我那年迈的祖母,也就是我女儿的曾祖母,以为电报里不提生男还是生女,肯定是事出有因,母亲还平安,而其他已不存在了,为此,她老人家和全家亲人哭了好多天,直到收到我后来的一封信,才真相大白,破涕为笑。
不过,在梅林地区生孩做月子,也有好处:这里山青水秀,空气好,东西也很便宜,记得一颗鸡蛋才几分钱,一串溪鱼才几角钱,鸡、鸭、鹅肉每斤也只有两三元钱,母女俩及全家的营养倒也丰富,入乡随俗,汪兰还以米酒当水喝呢!在全国兵荒马乱的岁月里,我们的小女儿就这样静悄悄地在山间健康成长。
为女儿取名时,我想到此地四面环山,开门见山,出门爬山,山外还有万重山,便忽发奇想,索性把她取名为“陈山”好了。但妻子不同意,嫌这名字有点男性化,就按谐音正式定名为“陈珊”——海中的珊瑚,红艳艳的,倒适合做女孩子的名字,当然,也更符合当年见红大吉的革命色彩。
女儿的第一张照片
1971年的春节,就在与女儿的逗笑声中快乐地度过了。
不知不觉间,她已经两个半月了。应该为她照一张相了,好留个珍贵的纪念,同时,也寄回家乡,以告慰那些她尚未见过面并一直挂念她的亲人们。
可是,到哪儿去照相呢?这在今天城乡,简直易如反掌的一件区区小事,在当年,在穷乡僻壤,简直成为一种奢望。是啊,面对重重叠叠的大山,我们到哪里寻找照相馆呢?
幸好,一位邻居来告:隔邻公社书洋的圩场上,常有一个永定人过来照相。山间圩市,按传统惯例,是五天一圩,如今“学大寨”,已改为十天一次了。捱到了圩日那天,我和妻子把女儿精心打扮了一番,便轮番抱着她走了二十里路,终于到了那个巴掌大的圩场。
那年头,正在搞“以粮为纲”,圩场上只零零散散地摆着一些鸡鸭鹅兔之类的活物、泥鳅田螺之类的野物和锅瓢碗盏之类的杂物。倘若没有那头穿山甲吸引了一大圈围观者,这圩场简直没有一点活力。我们耐着性子在场子里穿了几个来回,却始终不见那位可爱的摄影师。
问圩尾卖甘蔗的一位老头,他长叹一声,低声道:
“砸了,全砸了,镜头全砸了,上一圩,他被戴红袖圈的人说是外流人员,赶走了,镜头也砸了!”
大概是我们失望的表情让他同情,老人递过来两截甘蔗,安慰道:
“要照相,到县城去吧,那里的人民照相馆,是有执照的!”
可是,从这里至县城,要翻越九曲十八盘的天岭,每天只发一班车,还得在县城住宿,谈何容易!
我们只得抱着女儿,怏怏而归。
天无绝人之路。不久,县里要开大会,突然记起了我这个隐居山里的秀才,通知我去帮忙整理材料。既然我的旅差费可以报销,那么,何不携妻女同至县城照一张相?
主意打定,说走就走,我们便提前一天搭上了那一趟唯一的班车,在九曲十八盘的天岭上颠簸了一个上午,总算安抵县城。
急急忙忙赶到县城唯一的那家人民照相馆,抬头一看,全傻了,紧闭的大门口贴着一张告示,告示上先引了一段“最高指示”,接着赫然写道:
“因革命需要,本馆暂停营业十天。”
我的天,难道我这大半天汽车白坐了?我和我妻子抱着女儿挤进县城唯一的一家照常营业的饭店,胡乱喝了一碗面汤,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那年,我毕竟血气方刚,很快便下了决心:
“走,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到漳州照相去!”
从县城到漳州,不足一百里,抓紧时间,一个下午还可以来回呢!
于是,我们又急匆匆折回汽车站。不料,一趟班车刚走,下一趟还得再等两个钟头。
“算了,有什么车坐什么车,分段走,走一步算一步!”
我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带上妻女,不顾一切地跳上了一辆刚要开动的客车,坐到了与漳州市郊毗邻的靖城。但靖城开往漳州的班车又已开走,我便出高价雇了一辆脚踏三轮车,让蹬车的师傅紧蹬着往漳州而去……
北风卷起九龙江岸因“改天换地”而到处堆积的黄沙黄土,漫漫黄尘肆无忌惮地朝我们心上,脸上,身上摔打而来。我紧紧抱着因哭累而睡熟的女儿,咬紧牙关,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
“为了让女儿照一张相,全豁出去吧!”
好不容易进了漳州,先到汽车站买了返程的最后一班车的车票,屈指一算,所剩下的时间只有十五分钟了。于是,我们又坐上三轮车,奔向最近的一家照相馆。一进门,我便大喊:
“同志,我们赶了两百多里路,给孩子照张相,只剩下十分钟了,请,请赶快!”
摄影师看见我们风尘仆仆的样子,十分同情,立即就摆开了拍摄的架势。于是,女儿坐在前头的椅轿上,我和妻子并肩站在她的背后……
就在摄影师对准我们的那几分钟,我像一位在茫茫大沙漠上经过长途跋涉之后,突然发现绿洲的旅人那样,所有的奔波、辛劳、失望、焦虑和气愤,一下子像大山一样压了下来,一种过度紧张之后突然的松弛,使我感到一阵晕眩,于是,我不由自主地合上了眼皮……
“咔嚓”一声,摄影师已按动了快门。
半个月之后,这张花费了我将近半个月工资的相片,女儿的第一张相片,终于寄到了我们的手中。
然而,照片中的妻子,勉强笑着,笑得有点凄清。我呢,风尘仆仆,一脸疲惫不堪的角色,更可笑的是,我的两眼仅微微睁开一条缝,似乎正在打瞌睡。只有女儿什么都不懂,她坐在椅轿上,一边吐着舌头,一边睁大明亮的眼睛,惊奇地盯着这个新鲜而又陌生的世界。
这,就是我女儿出生后的第一张照片,一张唯一的,任何摄影大师用任何特技都无法重拍的第一张相片。
在荒唐的岁月,这只是一件荒唐的小事。睁一眼,闭一眼,也许正是当年我最真实的写照吧!
创办梅林中学
春耕以后,公社任命我为工作组组长,到九龙坡创办梅林中学。于是,我把女儿交给妻子和妹妹,只身翻山越岭到公社报到,从此揭开了人生道路上粉笔生涯的短暂一幕。
所谓九岭坡,是九座蜿蜒起伏的荒山坡,前不靠村,后不靠店,面对清溪,背临深谷,有人曾看见在茅草窝里,有华南虎的尾巴像色彩斑斓的旗杆高高翘起,但这仅仅只是传说而已。有一次,我倒亲眼目睹过溪对岸的红色狐狸,像一团燃烧的火苗流星般地窜了过去。
当时,九龙坡的荒山坡上,只有几排废弃不用的战备兵营,门窗洞开,如同老人们张开没牙的大嘴。但客家人富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也许是穷怕了,办学的热情特别高涨,报名的学生多达200多人,其中有的年龄比我还大,个子比我还高。为了不辜负乡亲们的厚爱和重托,我们几位工作组组员(清一色的下放干部),连同当地调来的几位公办和民办教师,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开学前的准备工作。好在公社很慷慨,给了一面国旗,两个热水瓶,六盏煤油灯,外加几千斤木薯苗。至于门窗、黑板、桌椅、床架等木料,用多少取多少,一律免费,反正山区有的是。
办学首先要有个校名牌,于是,我从领袖的诗词墨宝里找出了四个字:
梅——梅花欢喜漫天雪;
林——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学——不可沽名学霸王。
我努力仿照伟人的笔体,用红油漆在白色的校牌上书写了“梅林中学”四个大字,围观的群众全都热烈地鼓起掌来,庆贺本乡本土第一所中学的庄严诞生。
尽管预订的课本迟迟没有运来,但五星红旗已插上九龙坡顶,学校于9月1日正式开学。没有鼓乐喧天鞭炮雷鸣,也没花环彩带鸽子放飞直上蓝天,总之,没有任何庆典仪式,因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是下列周程表:
第一周修补校舍
第二周抢种木薯
第三周挖山开辟小操场
第四周请科岭老红军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到了第五周,课本还没到,怎么办?工作组连同全校公办、民办教师紧急开会研讨对策,大家遵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最高指示,决定自编乡土教材,先教给学生一些农村里最实用的知识。好在公社又及时支援了钢板蜡纸,好在下放干部中不缺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于是,我编出了《农村应用文12例》;原农学院助教开讲《水稻病虫害防治》;原中医学院助教带领学生上山辨识采集中草药。还有一位女同志是原部队文工团的团员,她便给大家教唱革命样板戏《红灯记》,后来,还排练出《赴宴斗鸠山》的选段,在公社礼堂里演出呢!我在剧中还粉墨登场,扮演了李玉和这一角色,吊起嗓子,唱起了“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遥想此生,我曾写过剧本,演过话剧,但作为京剧的票友,这还是第一次,当然也是最后一次。
当年我们这些人,说不清是干部,是教师,还是农民?我们的学校,也说不清是小学,是中学,还是半耕半读的农业职业中学?反正,对于一张白纸来说,能描上的都是美丽的画图,对于求知若渴、饥不择食的心田来说,能播下的全是希望的种子……
终于盼来了正式的课本,我们一个个全都已经瘦了一圈,因而,每一双眼睛全都显得特别大,特别圆鼓鼓的。
火的圣浴
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坎坷、泥泞、风霜、雨雪,乃至于种种突如其来的灾祸,全都在所难免。
危难之际,能伸出友谊之手拉你一把,让你挣脱死神纠缠的人,有的是你素昧平生、根本不认识的人,只不过你遇险时,他恰巧路过,顺手拉了你一把,延续了你的宝贵生命;有的,则是你周围普普通通的人,平时,他毫不起眼,你未必注意他,看重他,然而,正是他,在千钧一发之际,成为你的救命恩人。
在九龙坡办学的岁月中,我就曾经经历过一场火的圣浴。
那天中午,后山的森林里突然冒出了滚滚浓烟,紧接着,熊熊的火苗窜上了树梢,燥热的气流连同焦味旋即卷了过来,学生们惊叫着,整个校园都在震颤。按照当年最流行的一句口号:“火光就是命令”,全校师生立即组织起来,分头上山扑火。我也带领一支队伍,冲上山去。平日里甚觉崎岖的小路、丛生的荆棘这时全不在话下,我们很快便赶到了着火的地点。
但这对于我来说,毕竟是平生第一次,毫无经验。好在山区的学生个个训练有素,他们用砍刀砍下带叶的松枝,分给我一枝,要我跟他们在顺风处站成一排,一起往前扑打。
山峦起伏,地形复杂,浓烟遮断了视线,火舌像毒蛇般乱窜,阵阵热浪席卷而来。我们且扑且进,当发现正身处一个深井似的山谷时,身边只剩下七八位学生,与大队人马已无法再联系了。
热风在山谷中回旋,时而东来,时而西来,顺风、逆风?此时此地,已难以判断。一棵本已烧焦的大树突然从树梢处爆出大火球来,顿时,火星、火花、火箭四处进溅,落地后又引发出无数新的火蛇乱钻乱窜。山谷底部全是易燃的茅草,我们随时都可能陷入烈火的包围圈,情况十分危急!
有经验的学生们纷纷建议突围。
可是,往哪个方向突围?往东还是往西,往上不是往下?这可是生死存亡的首要问题。烟熏火燎中众说纷纭,我也一时没了主意。
突然,一位细高个子的学生大喊一声:“老师,不能再拖了,赶紧先往上跑,高处才能看清方向!”
于是,他马上成为我们的领袖,大家都听从他的指挥往上突围。
不料,殿后的我却一个趔趄,掉进了一个深坑。又是他,及时回头发现了,他马上过来,伸出细长的手臂,用力把我拉了上去。
好不容易上了坡,从高处回头一看,好险!刚才我们所处的山谷底部,已是一片熊熊的火海……
人不可貌相。这位细高个的学生平时在班上毫不出众。一篇《寻牛启事》的短短应用文错了八个字。课堂上提问到他时,他双眼老盯着桌上的铅笔盒,脸涨得通红。路遇老师,他也不懂得招呼,只是腼腆地闪在一旁憨笑。而正是他,细长的身影在火海中站成一棵擎天大树。
他,不仅仅是我的救命恩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我的老师,他在火海中的那一声吆喝:“高处才能看清方向”,正是我一生中,时时处处都应该遵遁的人生格言。
1971年11月,我在梅林中学工作还不满一个学期,县革委会来了一纸调令,要我到县报道组去当一名“土记者”。为此,我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告别九龙坡,告别那些可爱的山区孩子,告别与我历尽艰辛共同创办梅林中学的战友们。翌年3月,妻子汪兰也调进南靖一中任教。于是,我们举家告别梅林,从内山迁往山城,又在南靖翻开了我们下放生涯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篇章。
作者附记:2000年,我和汪兰重返阔别了30年的梅林。我们高兴地看到,当年的长教学校和梅林中学都盖起了许多新校舍,山区的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与往昔已不可同日而语。我们还到当年女儿出生的那幢双层楼旧地重游,溪边的老榕树依然枝青叶茂,郁郁苍苍,让人为之眷恋不己。我们特地在树下摄影留念,并把照片寄往美国,让已在美国定居的女儿也能一睹她出生时的场景。人的一生,有可能走遍天涯海角,浪迹异国它邦,但有些地方是永远也不应该忘记的,比如她的家乡,她的出生地,连同她的祖国。因为这是她的根,她的摇篮血地,她的生命的起点,也是支撑她精神的一根强大支柱。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本书收录了名人与南靖,往事回眸,靖台文化,地方文化,古村落探秘,兰水名流,人物春秋,文物史话和政协纪事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章武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南靖梅林公社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