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尔嘉与南靖西河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484
颗粒名称: 林尔嘉与南靖西河堤
分类号: TV3
页数: 4
页码: 12-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林尔嘉向海内外募捐赈灾并修复南靖西河堤的历史事件。南靖西河堤是漳州历史上的十大重点水利工程之一,保护九龙江西溪下游的靖城、天宝及府城漳州免受洪水肆虐的屏障。林尔嘉为了记录南洋华侨的功绩,与当地乡绅在堤岸工程竣工并经受数年的洪水考验后,于民国二年(1913年)五月勒石纪念。爱国实业家林尔嘉等人及海内外捐资修堤人士的功德将与长堤同在,名垂千古。
关键词: 南靖县 林尔嘉 南靖西河堤

内容

在南靖靖城城隍庙保存有一方《重修南靖堤岸碑记》,该碑长2.4米,宽0.8米,勒于民国二年(1913年)五月,碑刻记载了1908年九龙江西溪大洪水及爱国实业家林尔嘉向海内外募捐赈灾并修复南靖西河堤的历史事件。南靖西河堤位于靖城西门外。它是漳州历史上的十大重点水利工程之一,是保护九龙江西溪下游的靖城、天宝及府城漳州免受洪水肆虐的屏障。据《漳州水利志》记载,历史上“漳州市洪涝灾害频繁,洪水为害以九龙江西溪尤甚。”自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至1908年的900多年间,发生洪水44次,平均20年一次。其中洪峰流量达8500~10000立方米/秒的特大洪水5次,分别发生在1474年、1570年、1668年、1794年和1908年。尤以1908年农历九月廿二日的洪水最大,据调查推算流量达8850立方米/秒,相当于110年一遇。
  历次洪水损失、灾情十分惨重。早在清康熙六年(1667)知县白拱薇就开始修筑土堤,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几任知县曾8次对其进行修缮。20世纪初年,水患频频发生,而当清政府已是强弩之末,洪水过后,清政府无力赈济灾民,更无能力修复堤岸。据《漳州水利志》和《南靖县志》记载:光绪三十年(1904年)七月十六日,飓风拔木,暴雨三天。南靖县城西佛坝(当时南靖县城在靖城)决堤二十余丈。县衙、仓库、狱所、圣宫、鼓楼、武庙均毁,淹死153人,知县邱德阶一家除他一人流至东门外视头张社遇救外,全部殉难。城郊民房倒塌百余间,天宝、浦南水淹村舍,屋倾人漂甚众。漳州大水人城,数日未退,沿街屋店货物漂没,新旧桥俱垮,旧桥上两边行铺均遭飘荡,堤堰几乎皆溃。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廿二日,靖城西堤葫芦堀、屈原庙后、张仓、上峰坝四处同时决口长二三十丈,男女死者四十余人,东门外后蒋、新寨、后郊、涂地以及南门布埔各社均冲毁。光绪三十四年大风暴雨两天,山洪暴发,九龙江西溪浮尸漂木,堤岸相继决口,漳州郡城人水,新旧桥冲毁,南门旧桥侍御巷和烧灰巷人家平房水近中梁,楼房楼板水深三尺,地处高水位的北廓顶也受淹。全城惊呼喊救,上千民房倒塌,死亡200余人,城郊堤岸冲崩十余里,田庐淹没。
  故乡漳州的水患时刻揪动着爱国实业家林尔嘉的心。林尔嘉,字菽庄,他就是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的缔造者。林尔嘉是台湾开发史上赫赫有名的“漳州阿哥”——林本源家族的第四代孙,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后,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林尔嘉不愿作日本“顺民”回大陆祖籍地。林家祖
  籍在漳州龙溪县二十九都白石堡莆山社(即今龙海市角美镇埔尾村)。林氏十四世林应寅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迁台,林氏入台后即以雄才大略经营米行、盐务及土地拓垦。林本源家族不仅在开发台湾的历史上赫赫有名,他们还十分热爱家乡,更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作出了巨大贡献。林家致富不忘乡人,在家乡设立义庄,捐助贫苦宗人长达116年之久,是福建省最为有名的慈善事业,捐赠巨款作为中法战争基隆战役及台湾民众抵御日本侵略台湾的军饷。
  更难能可贵的是,林本源家世代以“龙溪人”为荣为傲。从日据时期直到台湾光复,林家裔孙填报户籍、身份证时,都要冠以“龙溪”。林本源家族的“龙溪”情结以及林尔嘉在社会上的声望使他成了龙溪人的当然领袖。面对着漳州屡遭洪灾,据《重修南靖堤岸碑记》记载:林尔嘉以为“救灾捍患古有明训,况属桑梓,责无旁贷”。在1905年以前林尔嘉任侍郎时,他就曾“躬亲履勘,会官绅倡修之。”可是1908年的特大洪水使得“未十年堤再决,灾更巨。”此时,林尔嘉嘉因捐200万银元给清政府发展海军却被慈禧太后挪用建颐和园而愤然辞官,在厦门任总商会长。漳州遭灾后,林尔嘉立即会同厦门慈善机关同善堂主持人叶崇禄及在厦门的漳州绅商,设立筹备赈灾的机构,买米前住漳州救济灾民。之后,漳州官绅“告灾函电日数至”,林尔嘉知道灾情严重,为了更大范围地救济灾民,遂为民请命,“飞电中外华侨诸君。”募集资金赈灾。数月之后,在新加坡总商会、长崎埠建帮、槟城总商会、缅甸总商会、安南福建公所、泗水总商会、香港福建商会、小吕宋总商会、大吡比叻总商会、梭罗总商会、三宝垅总商会、日惹总商会、万那老总商会、上海埠建帮、漳泉会馆、天津埠建帮、北京孝友堂、营口埠建帮、浙宁埠建帮、厦门埠的组织下,各界善士数以万计共捐银十二万七千一百三十四圆七角五分,林尔嘉用其中五万六千多元购买衣物粮食交由漳州商业分会及工赈局分发给灾民。此后,漳州地方人士认为,如果南靖堤岸不修筑,“则田为泽国,民生屡穷。”于是林尔嘉再次致电中外诸君,会同地方官设专门机构(用剩余款项)兴建河堤,他们推举省咨议员杨慕震、徐联林先后主持修建工作。工程耗时近两年,直到1910年农历五月完工,耗资五万多元,共修筑长堤3700多尺,石坝700余尺,疏浚城河9000余尺,修补堤岸4000余尺,是修建西河堤历史以来最为浩大的工程。林尔嘉为了记录南洋华侨的功绩,与当地乡绅在堤岸工程竣工并经受数年的洪水考验后,于民国二年(1913年)五月勒石纪念。在此次修堤的影响下,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海外华侨再次捐修堤岸。自此,南靖西河堤没有再出现历史上曾发生的大溃堤事件,此次修筑河堤是南靖乃至整个漳州防汛抗灾史上的一座丰碑。爱国实业家林尔嘉等人及海内外捐资修堤人士的功德将与长堤同在,名垂千古。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本书收录了名人与南靖,往事回眸,靖台文化,地方文化,古村落探秘,兰水名流,人物春秋,文物史话和政协纪事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春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