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教,如此令人神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462
颗粒名称: 长教,如此令人神往
分类号: K928.5
页数: 9
页码: 120-1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教位于福建南靖县梅林镇,是一个融合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的村落。村中有独特的土楼群和百年老榕,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长教历史悠久,耕读传家,还涌现出许多人才。台湾的长教简氏宗亲也积极回乡寻根,捐资建设学校和修复宗祠。长教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展现出迷人的风采。
关键词: 南靖县 长教 风土人情

内容

在闽南的山水间,没有哪一个地方像长教这么令人心驰神往,漫步幽长古道,观赏百年老榕,领略青山碧水,品味神奇土楼,让人有一种神飘飘、醉乎乎的感觉。这个镶嵌在瑰丽山景中的村落,位于南靖县梅林镇,处于闽南、闽西边缘,是客家语系与闽南语系相互交融之地。近年来,长教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日益焕发出迷人的风采,使其成为现代人探古寻幽的胜地和台湾简氏宗亲寻根的乐土。
  世代躬耕 田园传家
  岁月匆匆走过600多年,让我的思绪沿着幽深的时光甬道回溯。长教原名张窑,曾是一个不受世局干扰的“世外桃源”。元末明初,群雄四起,战乱濒繁,而长教处在万山重叠之中,交通闭塞,社会比较安定,不仅宜农宜学,而且是躲避兵燹之地。当时有张、邱、郑、王等18姓在此居耕。1358年,一双寻觅梦土的脚从永定洪源踏进了这片肥壤沃土,他甘愿在此当一个异乡客,并于1371年(明洪武四年)入赘张氏家,他就是长教简氏的开基祖简德润。
  简德润凭籍这里阡陌纵横的曲阪、梯坂,世代躬耕,田园传家,很快成为这里的大姓。经过几百年的繁衍,而今长教有官洋、坎下,璞山三个村,人口5600多人,大部分为简姓家族。
  长教田野肥沃,四季苍绿,水稻夏冬两熟,茶果烤烟户户栽种。据《长教简氏族谱》记载:长教的烟叶生产始于明万历年间从闽南引进种植技术,然后发展用烟叶制成条丝烟的加工工业,成为农村商品经济的主要支柱。当时条丝烟加工作坊林立,生产的条丝烟销往全国市场。许多人外出开店设行,由于经营有方,获利丰厚,他们又纷纷回乡买田建屋,至今仍有许多土楼是当年先人在外经营条丝获利归来建造的。同时也购买药材、丝绸、夏布、棉布等土特产回乡销售,促进了商品流通、市场繁荣和民俗文化在长教的传播。
  明清以后,长教种茶盛行,品种有大叶苦茶、红芽茶和白芽茶等。1949年后引进安溪铁观音、梅占、毛蟹、乌龙茶等品种。近年来,长教人大面积发展茶叶、烟叶等农作物。茶叶种植面积8000多亩,有90多家茶叶加工厂。为提高种茶、制茶的经济效益,长教入新种丹桂、铁观音、软枝乌龙等优质茶叶3000多亩,建起800多亩优质茶园示范片,年产于茶叶180多万斤,产值1000多万元。他们还改变过去的粗加工、简包装为精制精装,着力创名牌、品牌,开发“和贵茗茶”精品系列,打造“和贵”品牌,并引进福建凯捷集团茶叶精加工厂在长教落户。该集团在长教征地100亩,首期投资500万元。烤烟每年种植1500多亩,产量45万斤以上,产值200多万元,成为全市最大的优质烤烟生产基地。
  山川娟秀 人文荟萃
  长教四面环山,纵横十余里,?汩日流淌的长教溪从村东面流入,环绕成腰带形,再从北面出口,那江水裹带着古老的历史和浓浓的思绪,流向远方的山峦。溪流间,一座座小桥跨越其上,一处处汀步跃于其间,使两岸村庄衣带相连。
  溪岸两边,由12棵百年老榕组成的榕树群蔚为壮观,老榕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展示着勃勃生机。据考证,一个村有10多棵老榕,在闽南一带实属罕见。长教旧圩尾吊角楼旁的两棵老榕,都有四五百年历史,其地面树茎要10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拢。令人称奇的是这些老榕的根虽然旁引斜伸,但都没有长“须根”,据说都为母榕哩!
  村落中,溪岸旁,榕树下,一条条古老的卵石小道交叉穿梭,在静默中浸透着各种神秘与苍茫。这些古道虽然有的已是坑洼不平,甚至已渐渐被人们所忽略和忘却,但它却依然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长教人的悲欢离合以及梦想与渴望。曲径通幽,漫步其上,土楼胜景、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情趣盎然。
  长教的南华岩是南靖古八景之一。山上岩石怪异多彩,流泉飞瀑错综其间,有命名的就有真武插剑、月峡寒泉、圆潭飞瀑、丽泽怀珠、万笏朝天、仙人寄踪、一龟撑水、童子拜佛等8大景观。徜徉山间,顿时被古木成林,群蝶飞舞,流水潺潺,瀑布轻挂所陶醉;不时可见山獐、鹧鸪、画眉、五彩山鸡活跃林间。岩上建有孔子庙,供奉孔子圣像,它是南靖县唯一祭孔子的庙宇。庙宇飞檐翘角,古色古香,不时有人到此朝拜。祈求子女学途顺畅。远山寂寂,薄暮冥冥,让人心与旷野一起超越遁入空灵。近年来,长教人把南华岩开辟成一个旅游景点,他们改造拓宽道路,修建停车场,重修孔子庙、观音庙,让这一“久藏深闺人未识”的自然景观撩开其美丽而又神秘的面纱。
  踏进长教土地,每走一步都有文化的痕迹,每看一景都有历史的回声,那老街、奇楼,就像陈年美酒,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愈发醇厚。在长教的旧圩尾,有一排两层老式的砖木结构的房屋,那就是长教的老街市了。房屋底层临街是商店,大多保留着木板代墙的特点,门窗上留有设柜台的痕迹。上层多为住房,两层之间用木质屋檐挑向街中,作为底层商店挡雨遮阳之用。店面一间连着一间,不难看出一个山村当年的繁华景象。时至今日,这条百年老街上还有食杂店、理发店、打锡店、药店,只是有些空荡寂寥罢了。因此,当人们走完这条老街,内心不禁感慨,一种对以往岁月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盈盈山水间,40多座土楼星罗棋布在山脚下、溪岸旁、田野上,构成长教的一个亮点。长教人为自己的“小地盘”拥用“二保”而自豪。“二保”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贵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怀远楼。“二保”都是“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点,已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项目”。酷似城堡的和贵楼是目前已知唯一一座五层的方形夯土版筑土楼,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高21.5米,建筑面积6450平方米,楼的外围后高前低,九脊顶随之高低错落,显得格外壮观。楼内院建有“三间一堂”式私塾学堂,楼外建有平房护厝,形成楼包厝,厝包楼,厝包楼的奇妙景观。闽南俗语话:“楼包厝,子孙富;厝包楼,子孙贤”被应用到了这里。楼内天井两口水井水质截然不同,左边井水清澈甘甜,右边并水混浊不清,俗称“阴阳井”。更让人惊奇的是这座土楼建在方圆3000平方米的沼泽地上,初建第一层时因负荷过重而下沉,以后用100多立方米的松木打桩,才得以把楼建起来,且历经270多年依然坚固稳定,巍然屹立。
  与和贵楼相距仅一公里的怀远楼是一座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土楼,建于1909年,高四层13.5米,楼基用巨型鹅卵石和三合土垒筑3米多高。楼内建有精巧秀气的“四架三间”上下堂五凤楼模式的楼中楼“斯是室”,室内以彩绘朱刻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图案多为龙凤狮虎、日月星云、花鸟鱼虫等,栩栩如生。门窗、柱上楹联诗对,随处可见。
  长教建于1431年(明宣德六年)的简氏大宗祠金碧辉煌。祠内悬挂着20多块历代名人及贤士官宦所制匾额对联,有制于1837年(清道光17年)的“文魁”、“进士”匾额,有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赠的“兴学敬教”和民国十五年国共合作时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亲笔所书的“助我义师”等横匾。
  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长教日益焕发出迷人的风采,不时引来电视导演、制作人到此取景拍片,长教已经不止潇洒美一回了。福建电视台就以这里的山水、土楼为背景,以长教魏敢湘创办提线木偶剧团为题材,拍摄制作了《戏班》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还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优秀纪录片二等奖和省台一等奖;中央电视台、福建东南电视台到这里拍摄《东南一台戏》向全国推介,“戏”中还全景式的再现了长教的榕群、碧水、古道,使戏在景中,景在戏中。福建东南电视台的“台标”也是在这里拍摄的,让人们一打开东南电视台节目,便可看到这里的秀水奇楼。2002年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陈家林率30集电视连续剧《台湾雾峰林家》摄制组到长教拍摄外景,戏中许多街道、商店、搏杀的镜头就是在长教完成的。
  崇文重教 人才辈出
  据《长教简氏族谱》记载:开基祖简德润自小文墨过人,博通经史。1351年(元至正十一年),他年方19岁,游学四方,至南靖永丰里梅垅村,在梅垅村教授生徒,造自己的书香生涯。长教简氏家族笃重文明教化的传统思想由此世代相接。
  早在明朝时期,长教人便在南华岩的观音庙设立社学,现社学遗址尚存。这里历史上曾出过巫文达、巫余系、巫余福“父子三翰林”。清朝名臣唐朝彝和族人简逢泰就是在这里读书考中上朝的。
  站在长教璞山村和德楼前,只见对面有一个酷似笔尖的山峰,那是简氏九世祖1735年建和德楼时,为使楼里的子孙能人才辈出,按地理要求,发动参与建楼的所有人挑土所造的一个峰尖。那峰尖位于东方,日出时,峰尖的倒影映在和德楼门前那大池塘里,谓曰:塘为墨汁,峰尖为笔,文房用具齐全,后代可出人才,可谓用心良苦。楼内于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果真出了进士简逢泰。简逢泰12岁参加县试获第七名,被称为“童子秀才”。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乡试获第2名举人,次年殿试为2甲23名进士,朝考一等,咸丰七年官任员外郎,御诰授“奉直大夫”。
  长教人自古就把耕山耕田作为生活之本,把读书识字视为科举进士、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他们在建土楼住居时,也在楼内建私塾学堂,供子孙读书之用。270多年前,长教人建和贵楼,就在楼内建私塾学堂,现学堂内还悬挂着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赠的“兴学敬教”牌匾。最考究的私塾学堂是怀远楼的“斯是室”。它为“四架三间”上下堂五凤楼模式,室的两边厢房是以前教书先生的住房和书房,其门窗上的对联:“书为天下英雄业,善是人间富贵根”,“天下良谋读与耕,世间善事忠和孝”,寓意深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发奋读书,成就伟业。明清时期,长教简氏族人就有7人考中进士、举人。解放以后,考上大学的有200多人。
  游子寻根 倾诉哀思
  走出山门,寻求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长期都是南靖山区居民梦寐以求的夙愿。长教简氏早在公元1551年,第九世裔孙一浩、一让、一谅三兄弟及允文、质公等便相继从长教迁往台湾谋生。公元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简氏群起响应,不少人随同渡台;公元1686年后,海禁重开,简氏相率迁台者众。他们遵循祖宗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进取,荜路蓝缕,繁衍生息,现在台湾的长教简氏后裔达18万多人。
  迁台简氏为追远溯源,普遍仿照祖籍地长教各房系的宗祠形式和名称建造宗祠,有台中溯源堂大宗祠、南投惠宗祠、大林追来堂、草屯思孝堂及教山祠、板桥谦让堂、双溪追堂、宜兰五结乡赞绪堂等,成为全岛建祠最多的姓氏之一。座落在台中南屯区丰乐里的溯源堂大宗祠,规模宏大,堂皇华丽,为台中简会益宗亲所建。其谱牒记载:“会子孙一部,于清代自福建南靖始移台湾,卜居各地,忠厚立家,瓜瓞绵绵,其居台中者,乾隆间建大宗祠溯源堂于南屯丰乐里,追本溯源,克绳祖武,垂今已历一百九十余年矣”。各宗祠都供奉有人垦台和祖籍两地列祖列宗,每年祭祀,香火弥堂,戏乐铿锵,热闹非凡。
  游子离情,动人心扉。两岸一水之隔,却隔不断宗亲探祖寻根的愿望。上个世纪八十年后,远隔百年,失断联系的台湾宗亲如缺口江堤,成群结队扑上寻根祭祖的人流,他们男男女女,扶老携幼,在长教简氏大宗祠列祖的灵前长跪祭拜,倾诉不尽的哀思。为吸引更多的宗亲回乡省亲祭祖,长教人广筹资金,村村通了水泥路、柏油路,还建了商贸市场,设立了简氏台湾宗亲接待站,让台胞一踏进故土,就能感受到祖地的生机和暖暖的亲情。20年来,台湾简氏宗亲回乡省亲祭祖的达2000多人,其中1991年9月20日以高雄县大寮乡追远堂管委会主任简锦堂为总领队的访亲祭祖团一行就有169人,规模之大,盛况空间。台湾知名人士简欣哲、简福辉都曾踏进祖地。
  迁台简氏宗亲爱国爱乡,他们捐资127万元人民币,建设长教中学。中学建筑面积2751平方米,拥有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教学楼和宿舍楼以及200米长跑道的运动场等;此外,还先后捐资113万元人民币,用于修建祖祠,铺设道路,谱写了两岸简氏一家亲的新篇章。2003年10月15日,台湾南投简氏宗亲一行20人回长教祭祖,他们中有古稀老人、企业家、大学生,有一家三口相携回来,有的已回来七八次了,他们对祖地日新月异的变化百感交集。当他们了解到祖地和贵楼、怀远楼已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项目”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勉励祖地宗亲,一定要把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保护好,让它们与宗祠共同成为在台简氏宗亲寻根谒祖的标志。
  智者近山,仁者近水。长教被净化的山水,总是平静与妖媚地伸开双臂,将人们拥入怀中,让人忘却烦恼,品味舒情惬意的心境。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南靖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出版者:福建省南靖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本书介绍了福建省南靖县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了重大工程、烽火岁月、史海钩沉、旅游天地、古村落探秘、人物春秋、名优特产、政协纪事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华章
责任者
笔仲
责任者
张窑
相关人物
简德润
相关人物
何应钦
相关人物
魏敢湘
相关人物
陈家林
相关人物
巫文达
相关人物
简逢泰
相关人物
孙一浩
相关人物
简锦堂
相关人物
简欣哲
相关人物
简福辉
相关人物
舒情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福建凯捷集团
相关机构
福建电视台
相关机构
提线木偶剧团
相关机构
中央电视台
相关机构
板桥谦让堂
相关机构
简会益宗亲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梅林镇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万山区
相关地名
永定区
相关地名
三江水族乡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崇文镇
相关地名
梅垅村
相关地名
璞山村
相关地名
台中市
相关地名
双溪区
相关地名
宜兰县
相关地名
五结乡
相关地名
南屯区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