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田螺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461
颗粒名称: 走近田螺坑
其他题名: 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田螺坑村探访
分类号: K928.5
页数: 5
页码: 115-1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是一处独特而壮丽的景点。土楼群分布在山坡上,形状各异,犹如盛开的梅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田螺坑村的人们以勤劳和聪明才智在这片山区建造了一座座坚固的土楼,实现了世代居住和共同生活。村落环境优美,山水相依,村中的人们过着宁静而淳朴的生活。他们保留了传统的节庆习俗,如山歌对唱和做大福等活动,展现出浓厚的民俗风情。田螺坑土楼群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和赞赏。
关键词: 南靖县 田螺坑土楼群 风土人情

内容

早就在中国邮票上或海内外书刊封面上看过灿若梅花绽放的田螺坑土楼群,初春时日,笔者有幸踏进全国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的“幸运儿”——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去领略这里春的明媚和自然清幽的气息,感受这里土楼人家的生活情趣,让我的心境顿时悠悠地从那山那楼那入中舒缓开来,且兴味盎然。
  举世无双的土楼胜景
  田螺坑村位于南靖县书洋镇海拔787.7米的大湖岽山坡,一座座土楼就座落在山峦中。清晨,云雾缭绕,五座土楼时隐时现,呼之欲出,充满着几分灵性。当我站在观景台居高俯瞰,土楼群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一支气势磅礴的五重奏交响曲,在青山秀水之间激越地奏响;来到坡底的山路上抬头往上看,土楼群犹如西藏的布达拉宫,巍峨耸立,庄严肃穆,构成中国土楼民居绝无仅有的一处绝境。
  田螺坑居住的黄氏客家族人开基于600多年前,当时一个叫黄百三郎的青年从永定奥杳翻山越岭来到这个莽莽密林间,看到这里依山傍水,风水极佳,就在这里搭盖草寮蜗居,放牛、养鸭、开荒种地,繁衍传家。古时田螺坑盛产田螺和鱼虾,为养鸭提供了丰盛的食物,大多数母鸭每天都下两个蛋,由此家境渐富。勤劳的黄氏先民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这里的地形,就地取材,筑起了一座座坚如城堡的土楼。最早的土楼建于1796年,为居中的方形步云楼,以后又在四周建起圆形和昌楼(1796年)、振昌楼(1930年)、瑞云楼(1936年)和椭圆形文昌楼(1966年)。五座土楼依山势起伏,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奇异秀丽,美不胜收。
  走进土楼群,只见步云楼楼内天井自外向内分三级台阶,取平步青云、居中为正之意,寓子孙后代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振昌楼与众不同,它的内堂坐正西南,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反映着一种“富不露白”的风水文化理念;而瑞云楼座落在五座楼的内隅,有藏风聚气之功,体现了含蓄吉顺的朴素观念。据专家考证,五座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的;史学家、地理学家称之为《周易》金、木、水、火、土的杰出代表。
  其实,田螺坑人事先并没有刻意规划,这种美妙组合完全是一种神奇的巧合,但它却成为人们玩味的一道风景线,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日本建筑学家茂木计一郎考察后,把田螺坑土楼群描绘成“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蘑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斯·安德烈考察后称赞“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更绝的是上海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这么说“没有看到田螺坑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还写下了律诗《田螺坑土楼赞》:“田螺坑畔土楼家,雾散云开映彩霞。俯视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达拉。或云宇外飞来碟,亦说鲁班墨斗花。似此楼形世罕见,环球建苑出奇葩”。可见田螺坑土楼群给人的震憾是多么的强烈呀!中央电视台的《天南地北》、《祖国各地》和英语频道的旅游栏目及山东电视台《走四方》栏目等数十家电视台的摄制组都曾到这里拍摄节目,在全国各地播放。
  优美的人文居住环境
  当我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来到田螺坑,只见四周各个山头尖圆秀丽峻拔不一。前边山上绿树环荫,翠竹摇曳,一泓涓涓细流从楼群前面穿过;右边古木森森遮天蔽日,藤萝攀援榛莽丛生;而左边山坡则是桃花盛开、寒梅怒放,处处姹紫嫣红。村落中,一簇簇三角梅盛开着紫红色的花朵。楼前屋后绿草依依,花香四溢,令人赏心悦目。走到这里,深山虫鸣,树顶鸟啼不绝于耳,仿佛身处世外桃源。
  土楼内,一层是厨房、二层是仓库、三层是卧室,每层用木构回廊连接各户;楼内院是宽敞的天井,各种生活设施齐全,适合大家族聚族而居。几百年来,这五座土楼就是田螺坑黄氏客家家族共有的家园,他们在楼时不分辈份大小,一律均等,和睦相处,一家有喜,阖楼欢庆,土楼里辈份高、有学识,处事公正的长者,就是自然的楼长,人们无不尊重乐从。时至今日,田螺坑人仍延续着这种生活方式。瞧,楼内一户挨一户,门洞一个挨一个,不时可看到门口吃饭、井边洗衣,大人闲聊,小孩嬉戏的情景,让人触摸到他们纯朴生活的脉搏,“走进土楼这个家,大家里面有小家。爸爸的爸爸在这里出生,娃姓的娃娃在这里长大,同饮一口老井水,都在一个屋檐下,说什么人情冷和暖,在这里不分春秋冬夏……”《土楼人家》这首歌就是一个生动写照。
  解放初期,田螺坑只有人口130多人,现已有人口530多人。由于这里地处山区,许多村民到外地打工去了,在家的以做手工竹器为主。勤劳的田螺坑人不但在山上大量种植李子、梅子、柿子、茶等农作物,还在稻谷收成后种植蔬菜销往漳州和广东的汕头等地,生活过得其乐融融。田螺坑人就这样在静谧相偕的环境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营造着精神居所。
  在田螺坑,让我想起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这种优美的人文居住环境,怎不让我留连。
  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
  田螺坑民风淳朴,岁时节庆,宗教信仰仍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每年的元宵之夜,田螺坑人都要举行山歌对唱。他们在黄氏宗祠摆上“擂台”,男青年唱道:“正月十五闹花灯,花灯做来万千般;阿妹心灵手又巧,阿哥想妹几多番”。而姑娘就会接着唱:“门前桐树开白花,树上喜鹊叫喳喳;阿哥想妹大胆讲,有花不采会划差”。用山歌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甜蜜爱情的渴望。
  田螺坑人说:现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又是“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点之一,应该用文化来包装一下。因此,他们在最早的方形土楼文昌楼的厅堂内搭上戏台,白天为游客表演木偶戏,晚上除了为住在土楼里的游客表演节目外,还组织村民唱客家山歌,跳客家舞蹈。那悠扬的旋律、朴实的歌声,打破寂静的夜空,在土楼内外回荡。
  在田螺坑土楼村落中,无不让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农家生活气息。逢年过节,他们用安装在门厅的石碓打制糍粑,敬奉祖先,祭拜神灵,祈求来年丰收,全家人品尝柔软的糍粑,美不可言;每年的冬至前后,田螺坑人还用刚收获的新稻制米酒,这种用糯米和清澈山泉配红曲酿制的米酒,酒味甘甜,香气浓郁。田螺坑人还用这种酒给妇女“坐月子”,滋补身子。
  田螺坑最热闹的是“做大福”。做大福是田螺坑人的迎神赛会活动,人多场面大,时间在农历的10月24日至26日,每三年举行一次。做福时,田螺坑人举着旗幡,抬着神轿,吹着唢呐,敲着锣鼓,浩浩荡荡地把村里的土地神和紫云山寺的佛祖迎回村里,那上百面画着各种吉祥图案的幡旗随着迎神队伍在村里穿梭飘扬,蔚为壮观。同时要演戏三天,古乐笙歌庆太平,田螺人沉浸在无限的喜悦之中。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南靖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出版者:福建省南靖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本书介绍了福建省南靖县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了重大工程、烽火岁月、史海钩沉、旅游天地、古村落探秘、人物春秋、名优特产、政协纪事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谢华章
责任者
安德烈
相关人物
路秉杰
相关人物
罗哲文
相关人物
陶渊明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上海同济大学
相关机构
中央电视台
相关机构
山东电视台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书洋镇
相关地名
田螺坑村
相关地名
青山区
相关地名
秀水乡
相关地名
西藏自治区
相关地名
永定区
相关地名
乐从镇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汕头市
相关地名
迎回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