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乡和溪绿意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24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423
颗粒名称: 兰乡和溪绿意新
分类号: G127.57
页数: 3
页码: 66-68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南靖县和溪镇兰花产业发展的情况。和溪镇以其丰富的兰花资源和人民对兰花的热爱而著称,兰花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文章中提到,镇上拥有多种兰花品种,如报岁兰、建兰等,并且一些罕见品种也在当地出现。随着竞争加剧和环境恶化,当地兰花大户联合起来推动兰花产业的发展,并在1997年成立了兰花协会,通过组织培训、规划建设花卉走廊等方式促进兰花产业的发展。目前,和溪镇的兰花产业已初具规模,拥有精湛的培育技术和不断拓展的销售市场,产值近千万元,受到兰花界朋友的广泛支持。
关键词: 南靖县 兰乡 和溪

内容

兰花、兰香、兰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如今已进入了寻常人家,更多的人在养兰、爱兰、以兰会友,素有采摘、培育兰花传统的和溪镇更是立足优势,抢抓机遇使当地的兰花走出家门、国门、香飘四海。
  享有“天然温室”之称的和溪镇地处闽西南交汇山区,境内崇山峻岭,山河交错,蕴藏了丰富的兰花资源,盛产塞兰(报岁兰)、建兰,另有春兰、蕙兰、寒兰、兔耳兰、石斛兰、气生兰等100多种,不仅保留了和溪素、报岁素心、永福素、龙岩素、鱼鱿素、大凤素、寒兰素心等品种,而且不泛有素心、叶艺、水晶艺等新奇品种,此外,罕见的达摩、皱皮矮兰、佛心线艺兰也在和溪山上出现。
  早在80年代初,和溪镇就以兰花之乡传遍周边地区,其中一株和溪矮兰售价高达4万元更是引起当时兰花界的轰动,后来,随着国内外竞争的加剧,和溪自然环境的一度恶化,当地养兰大户林福土、傅秋枝等10人在1996年联手自发在全镇范围内搞兰花发展与环境规划,不仅及时探讨解决兰花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对策,更是唤醒当地干群对兰花发展的重视,引起了东南亚各界的关注,为和溪兰花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1997年,和溪兰农面对着发展中存在的小打小闹多,未能走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精品意识不强,档次低,奇、特、新品种外流严重,种养停留于初级水平,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主动联合了奎洋兰农召开了和溪与奎洋两镇的兰花交流会,广泛探讨研究,并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确立了发展项目,做到方向要对,步子要稳,从两个层次上起步,以规模吸引客户,以新、奇、特开拓市场的战略规划,决定扬长避短,针对和溪是报岁兰、建兰集中产地和种植原生地,尽快促成报岁兰、建兰的规模;不搞一哄而上,全面“开花”,而是要有论证、有规划、有组织、有引导地进行。在积极扶持已起步的林福土、游其印等花农的同时,在环境适宜,资源俱备的,有栽兰兴趣的农户家中发展庭院兰花圃并由镇政府牵头,全镇兰农代表,种兰专家共同成立兰花协会,负责全镇兰花品种及其数量的登记,新品种的开发、申报与宣传,兰花知识的普及和指导、出版兰花信息材料等工作,并投资100多万元,规划占地30亩,在319国道旁兴建和溪千米花卉走廊,引进了省内外30多位花商落户,从而不仅在品种、技术、规模一跃成为闽西南边界一大兰花集散地,而且充分发挥了调节产销规模、拓宽销售渠道,搞活兰花流通,促进和溪兰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窗口作用。此外,兰协及其基地除了发展自己基地培育开发和参与批发市场外,还认真负责起面上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特别是兰花知识的培训与指导,产品的销售服务,财政、银行、农业、林业等部门在资金、政策上对种兰大户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发挥兰花大户的示范影响作用,及时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兰农,发动千家万户为兰花之乡增光添彩。
  众人划浆船行忙。几年来,和溪镇的兰花发展已初具规模,日益精湛的培育技术,不断拓展的销售市场,不仅在生产、销售、培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全面改善了本地兰花发展的资源环境,深受众多兰花界朋友的拥护、支持。如今全镇发展兰花规模500亩,年产值近千万元,出现了栽培技术精湛的林福土家族,有在出口量首屈可数的傅和枝,有在闽、粤享有声誉的刘龙山,有擅长收集新品种的游其印……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24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24辑》

本书记述了南靖县兰花历史悠久飘香海内外、南靖县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兰花为“县花”的决定、关于兰花为南靖县县花的提议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林赞坚
责任者
吴元斌
责任者
林福土
相关人物
傅秋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