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洁自律 甘于奉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352
颗粒名称: 谦洁自律 甘于奉献
其他题名: 记离而不休的老干部张水达同志
分类号: K295.7
页数: 10
页码: 107-1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南靖县工作人员张水达同志的生平事迹和贡献。他出身贫苦,参加革命后,先后在革命斗争和各项社会工作中表现突出,特别是在华安水电站和南坑水电站的建设中,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无私奉献精神。他是一位甘于奉献、勤勉恳勤、廉洁自律的优秀领导干部。这一段传略描绘了张水达同志的一生经历和奉献精神,体现了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热爱。
关键词: 张水达 南靖县 革命

内容

在南靖,凡是认识张水达同志的人,都说他是一位工作上勤勤恳恳,生活上艰苦朴素,作风上平易近人的好干部。跟他一起工作过的同志,更赞扬他是一位廉洁自律,甘于奉献的好领导。他从1987年6月离休之后,仍一直被群众推举和组织任命,继续担任一些社会工作至今还在“关心下一代”的岗位上,离而不休。
  张水达同志1927年8月出生在云霄县下河乡梅林村(今七高村)的一个贫农家里,因为家庭贫困,到了13岁那年才上学,翌年就又为生活所迫而辍学。1947年10月参加革命,入伍后在云和诏边区工作团工作。1949年7月参加和平解放平和县的庵后、大溪、湖仙等乡镇,之后在庵后区工作。同年12月参加龙溪地委干校学习,到1950年8月结业,分配来南靖工作。在南靖历任团区工委干事、书记、区长、区委书记、副县长、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离休后先后担任县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县计生协会名誉会长、县老龄委主任,现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提起张老参加革命,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预备期”。
  情况是这样的,在他14岁辍学回家谋生后,经常和村里的穷哥们在一起,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和地主老财的残酷剥削,大家愤愤不平,心里都燃烧着一股抗争的怒火。转眼间到了1945年,他已经长成年轻的小伙子。这时,边区工作团的赖枝生同志到村子里发展游击队地下通讯组。赖见他精明能干,有一颗为大伙的热心,就秘密吸收他为地下交通员。同时参加的还有吴玉金(已故)、吴秋峰两人。通讯组直接与地下联络站联系,负责送信、购物,有时还要雇请可靠的人为游击队运送粮食,支援游击队后方工作。这一段时间,张水达同志表现出灵活机动、吃苦肯干,胜利完成了各项预定的任务,经受了锻炼和考验,也学到了一些革命的基本道理。因此,他表达了参加游击队的迫切愿望。两年后——1947年10月,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他被正式吸收为游击队队员。从此,他公开投身于革命队伍,开始了革命斗争的生涯。这就是他入伍前经历过的两年“预备期”。
  张水达同志入伍后分配在云和诏边区工作团工作。主要任务是打土豪劣坤、筹款筹粮,参加反“清剿”战斗,保卫边区。他在每次战斗中都表现英勇顽强。当时担任工作团主任的张水满同志,非常器重他,一有重要任务,都要找他参与执行。一年后因斗争需要,水达同志被调到后方工作。后方负责人吴国枝同志对他的到来,打心底里高兴。后方工作的任务是搞好后勤保障,照顾伤病员、看管俘虏,有时还要担负开辟新区的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又没有固定的地点,经常转移,并且随时有战斗任务,其环境的恶劣和斗争的艰苦是难以想象的。那时候,水达同志年轻力壮,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曲折,任务都完成很好。有一次,执行任务时,突然遭到敌人包围,在敌众我寡的危急情况下,水达同志机智勇敢,引开敌人,掩护战友脱险,一直被传为佳话。
  那是1948年的一天,张水达和负责人张郁枝以及小陈等三人,连夜到平和县的大溪与黄田交界的东坑村执行任务。东坑村是个山区小村,全村只有十五、六户人家。他们到达村子后,直接找当地一名甲长接头,邀集村里的基本群众开会,宣传党的政策,为开辟新区作前期工作。甲长把他们安排在村里一座公有楼房里。这座低矮楼房三间并列,楼后紧靠山林,楼前有围墙,围墙外是水田,在右前边有一块小树林。根据经验,他们事先观察了楼房周围的地形地物、熟悉环境,以防不测。
  待群众到齐,会议开始后,甲长遂提出为大家煮“点心”而离开会场。大约过了一顿饭的功夫,会议还在进行,忽然听到村里狗吠声此起彼伏,而且越呔越急,大家感到情况异常,张水达同志机警地开门察看。糟了,只见四处手电筒光在闪烁,敌人包围楼房来了。就在他回头重新关上门并用近乎命令的口气叫张、陈两同志迅速爬上阁楼躲藏的一刹那,敌人开始敲门了,吆喝声,狗吠声乱作一团。此刻,水达同志镇定自若,看到战友已经隐蔽,群众也做好疏散准备后,果断地把大门打开,并就势闪在门扇后。门一打开,一名敌兵荷枪跨进门槛,凶神恶煞般地对着大家吼叫。这时,水达同志刚好站在敌兵的背后,情况万分危急,眼看一场流血的惨案就要发生了。他情急智生,使出浑身力气,用勾拳扫腿重重地把这名敌兵击倒在地。说时迟那时快,在敌人还来不及反应过来时。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推开门前的敌兵,三步并成一步,冲出大门翻过围墙跃入水田中。门外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敌人没有看清冲出去几人,就狂呼乱叫:“共军跑了!游击队跑了!快追呀!捉活的!”一时间几百名敌兵都被吸引过来了。发泄似地朝楼前胡乱打排枪,子弹蝗虫般在水达同志头上飞过,发出了刺耳的呼啸声。张老此时已经右拐潜入小树林里,尽管敌人的长短火力仍在密集地倾泻,他避开了敌人的火力,脱离了险境。在同一时间,隐蔽在阁楼上的两位战友也跳窗潜入楼后的山林里,安全脱险,群众也趁机疏散。
  事后得知,这次事件是因情报不准所致。甲长表面是人,暗中是鬼。他借口作“点心”,实则去通报附近国民党保安队和反动民团,连夜赶来包围村子,妄图活捉我游击队员,好邀功请尝。
  建国后张水达同志被分配来南靖三区(龙山区)团工委工作。他立场坚定,作风正派,工作积极肯干,1952年10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升任该区区长。在区长任上,又在龙山十八重溪仔出色完成了一个特殊的战斗任务。
  十八重溪仔位于龙山、山城、南坑、金山四个乡镇的交界处,因其山重水复而得名。这里山高林密,道路陡窄,山涧往复环绕,地形十分复杂。解放前后这里就住进了许多外来工,他们搭山寮为家,或伐木、烧炭,或制竹器,同时开荒种粮种菜,十天半月才外出赶一次集,平时过着与外界隔绝的日子。1953年初,南方各省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各地一些漏网地富反坏分子纷纷潜逃来这里藏匿。据了解,当时那里聚集着六省37个县的社会渣滓,连同原有居住的外工,人数多达600多人。他们混杂于外工之中,公开以伐木烧炭,开荒种地为掩护,暗中接受国民党反共救国军“两龙”指挥部直接指挥,自成体系,形成一股顽匪,妄图长期潜伏下来。
  迅速端掉这个窝点,干净彻底地消灭这股顽匪,已成为当时一项十分紧迫的战斗任务。怎么“端”?这就不是一件易事。由于那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环境条件,加上鱼龙混杂,如果硬攻猛打,既不能保证一网打尽,又容易造成误伤。权衡利弊,最好的办法是派出精干人员,深入“虎穴”,摸清底细,相机一网打尽。办法确定后,按照分工,张水达同志担负起这个特殊使命。因为他有一定的斗争经验,又有当地区长的公开头衔,有利于工作开展。县公安局派出治安股长陈雷金同志协助配合。
  水达同志以区长的公开身份,以了解生产情况,组织销售服务(收购产品)为由,深入到深山老林,一个山寮一个山寮地接触沟通,调查了解。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在初步摸清情况后,又以组织“木竹炭工会”为名,发动大家填表申请。不出所料,填表的结果表明,凡是来历不明的人都填报假名假姓,企图蒙混。然而,这“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伎俩,恰恰暴露了他们的狐狸尾巴,为调查工作进一步提供了线索。
  县公安局迅速与各地公安机关取得联系,对有关对象进行调查。经内查外调,摸清每一个环人的身世、特征、生活规律,为一网打尽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3年6.7月间,经上级党委批准,对十八重溪仔顽匪窝点展开一次大搜捕行动。这次行动由地区公安处马处长亲自指挥,集中七百多名军、警、民兵,连夜出击,一举捕获“国民党反共救国军‘两龙’指挥部政治处主任”及其他匪徒66名(同时另一路从南坑方向出发,也捕获20多名坏人)。这一仗铲除了隐患,确保了民主改革的顺利进行。这样大的行动,没有漏掉了一个坏人,也没有错捕一个好人,是不容易的。张水达同志功不可没。
  执行这个特殊任务历时四个月,在这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他风里来雨里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有时为了了解一个情况,在山寮里一住就是好几天,与“虎”同眠,熬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最后他摸清了各方面的情况,提出了切实可靠的搜捕方案,保证了大搜捕行动的顺利进行。
  1955年7月张水达同志调任南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同年12月经南靖县一届二次人大会选举连任副县长职务。1956年10月带职到福建省干部文化学校学习,1958年8月结业分配到省地质局物探大队担任副大队长职务。1962年8月物探大队撤销,张老被分配回南靖工作。1966年5月至1977年11月,在县六、七、八届人大会上连续当选担任副县长、县革委会副主任。
  1956年5月水达同志在中共南靖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县委委员。1965年12月至1980年11月,在县二、三、四次党代会期间,连续当选为县委委员、常委。
  1980年10月至1987年6月,在南靖县第九、十两届人大会议上当选担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水达同志在担任县委、县人大、县政府领导职务期间,先后分管工交、财贸、农委系统工作,为全县的工业建设、经济恢复与增长和水土保持,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1972年8月,他受命带领我县民兵团参加华安水电站工程建设,成绩斐然。
  华安水电站是地区新建项目,工程量大,施工条件比较困难,南靖抽调600多名民工组成一个民兵团。张水达任团长,开赴工地参加会战。他在民工上场前开了动员大会,向大家提出要发扬游击队的艰苦奋斗作风,不怕苦、不怕累,特别能战斗,保证完成上级交给的施工任务。民工一进工地,他和大家一起,突击筑工棚、修道路、建锅灶,忙上忙下,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
  进入工程施工,先要在洞口开挖出一个断面和平台,这个断面是个高坡,高近百米,几个县区集中分层开挖,近万名民工会战一起,场面煞是壮观,安全却是件大事。张水达同志以身作则,天天起早摸黑、跟班作业,一刻也不敢疏忽。有时工地出现“哑炮”,他就亲自指挥排除,未处理完毕,他决不离开现场一步。
  完成断面明挖土方任务后,就转入开挖隧道工程。这个隧道高7.7米,长8000米。南靖民兵团担负洞口正面凿进。由于施工质量要求严格,开挖误差不得超过10厘米。当时土法上马,施工难度很大。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工地实行“三班倒”。张老与团里几位领导一起轮流跟班作业,从不脱班。并且建立一整套安全施工规程,做到班前讲安全、防事故,班后找差距、挖潜力,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炮位、药量、出渣等一系列科学施工方法,使开挖进度逐渐加快,全团由起初日进0.7米提高到日进1.9米,实现工程进度翻番的目标。
  张老在施工中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但一到休息时间,则经常下连队,与民工聊家常、问寒暖、促膝谈心、情如手足。一发现哪个伙房伙食不好,马上帮助他们找原因,并且与有关公社领导联系,取得支持,保证伙食标准。他还把随团的医务人员组织起来,认真做好卫生防疫、减少疾病,还大量采集中草药,防病治病,节省医疗费用,改善生活,使大家吃好吃饱,保持强壮的体质,饱满的干劲,加快施工进度。这段时间,他自己却熬出了严重的胃病来。
  由于加强领导,科学施工,不但进度快、质量好,而且安全无事故,南靖民工团成为工地的一面旗帜。指挥部号召开展“学习南靖,争当先进”活动。经过近两年紧张施工,张老奉调回县另担他任,他的后任者继续发扬传统,勇于拼搏。最后,全团提前圆满完成施工任务,荣获“先进单位”的称号,载誉归来。
  如果说,参加华安水电站建设是外援工程,张老的奉献只有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那么在南靖许多中小水电站的建设中,多处洒下张老的汗水,记录着他的辛勤劳动和默默奉献,则是历历在目的。南坑水电站的建设就是一个例子。
  南坑水电站于1976年初开始投建。首期工程是测量定线和平台土方施工。至1977年初开始转入渠道开挖和电站土建工程施工。就在这时,张老受命出任总指挥。上任后,他时刻惦记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两件大事。天天带领技术人员下工地、抓进度、查安全、保质量。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工地除保留原有农建团这支骨干施工队伍外,渠道开挖土方分配到各公社(场)民工连分段施工。上场民工最多达两千多名,人多事杂,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渠道总长8.3公里,每天往返一趟就得步行30多华里,途中又免不了要处理一些临时发生的情况,要解决这样那样问题,耽误吃饭时间是经常的事。张老严格要求干部不得下基层连队吃“白饭”。他以身作则,说到做到,饿肚皮就不在话下了。到1981年初终于完成渠道土方开挖和护坡砌体的施工,电站土建工程也告竣工。接着开始进入电站机组安装、调试和输电线路架设。至9月中旬完成安装、架线后,初定于9月23日试机运行,国庆节正式投产。
  孰知天有不测风云。9月22日一场特大洪水把计划全部打乱。这次历史上罕见的洪灾流量大,来势猛。洪峰一到就把机房山墙冲塌,机房进水达2.3米高,周围一片汪洋,交通、通讯全部中断。当时张老和副指挥陈宝船在现场组织抢险,终因人力无法抗拒,工程蒙受了巨大损失。
  灾后,县委组织力量突击抢修,由张老坐阵指挥。他和大家一起,日夜奋战,仅用48小时就完成站区土方回填和机房清淤任务。接着开始机房维修和电机清洗烘干,重新安装调试等,在关键时刻常常几个昼夜睡不上一觉,张老的眼睛熬红了,人也憔翠了,他顾不得这一切,一心扑在事业上。与此同时,派出人马,寻找被冲走的物资器材。最后,连被洪水漂到漳州天宝一带的吊杆也一一寻找回来,把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半年后,水电站终于正式运行投产,至今仍运转正常,为全县经济发展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南坑水电站建设前后历时四年,完成土石方227万立方,动用木材达700多立方米。然而,那时身为工程总指挥的张水达同志家里正缺用一个木锅盖,家人四处购买无着。而张老连这制锅盖的几片木材下脚料也不准家人向工地要。其廉洁自律的高贵品质可见一斑。
  张水达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好领导,革命半个世纪,党指向哪里他就奔向那里。在革命和建设的征途上,勇挑重担,默默奉献。如今,他虽年届古稀,然身体硬朗,精神焕发,为了关心下一代的光辉事业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正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南靖文史资料 第二十辑》收录了一系列南靖地区革命先驱和干部的传记、事略和诗歌作品,展现了他们为革命事业和人民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各个领域的人物故事,体现了南靖地区丰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阅读

相关人物

洪甘
责任者
张水达
相关人物
赖枝生
相关人物
吴秋峰
相关人物
吴玉金
相关人物
张水满
相关人物
吴国枝
相关人物
张郁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云霄县
相关地名
下河乡
相关地名
梅林村
相关地名
平和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