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耿耿为革命艰苦奋斗创业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350
颗粒名称: 忠心耿耿为革命艰苦奋斗创业绩
其他题名: 赖高丁事略
分类号: K295.7
页数: 11
页码: 86-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赖高丁,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革命事业不懈努力,卓有成效。他在战争年代积极参与游击队地下工作,为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建国后,他担任多个职务,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勤政为民,不畏艰险,甘为人民的公仆。他在担任区长、副县长等职务时,积极开展扫匪、抗洪救灾等工作,力求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后来,他被安排在紫胶工作站担任党支部书记,艰苦创业,推动紫胶生产取得了重大进展。赖高丁是一个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革命志士,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民公仆。
关键词: 赖高丁 共产主义 革命事业

内容

赖高丁同志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念和对革命事业执着的追求,为他铸就了高尚品德和光风霁月的胸怀。在战争年代,他风餐露宿,不畏艰险,出生入死,矢志不渝于革命。建国以后,他艰苦朴素,勤政为民,身先士卒,甘当人民的公仆。因此,在南靖干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深受人们的敬重。
  投身革命 矢志不移
  1916年6月11日,赖高丁出生在平和县下寨镇大湖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清贫,幼时即为人放牛,12岁为帮养双亲和全家生活。就与哥哥、嫂嫂一同挑柴到板仔圩贩卖。饱尝艰苦日子的赖高丁,具有强烈的求解放、盼翻身的欲望。1937年11月,当共产党游击队在大湖一带活动时,他就当上接头户,搞联络、提供情报,积极参加游击队地下工作,1942年2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脱产参加革命,先后担任过武工队长、交通员、靖和浦工团主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恶劣环境中,他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历经艰险和困苦,迎来了解放。
  1944年10月,赖高丁负责中共闽南特委机关设在平和县砖仔厝的交通站,为掩护党的干部,传递文件,输送情报,做了大量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闽南国民党反动派坚持反共立场,加紧对革命基点和游击区进行猖狂“剿共”,张贴“通缉”和悬赏:拿到卢叨、陈文平、陈天才的头颅各赏银500块;拿到赖高丁头颅赏银250块。赖高丁遵照特委书记卢叨关于“保存力量,等待任务”的指示,与赖新旺、张振兴隐蔽在砖仔厝村后山林里的一个阴暗潮湿的草寮。5月26日,赖高丁等人从草寮搬到砖仔厝的一间破房子里。此时,负责铜场一带游击队工作的老杨也来到砖仔厝。这个小山村只住两户姓沈人家,都是游击队的接头户,群众基础好。第三天上午,邻村赤竹坪黄越树心怀叵测来到砖仔厝,说要去下寨赶集,问赖高丁要不要帮买东西,实际上是来侦探情报。当晚,赖高丁因睡山寮身染湿疹,皮肤糜烂化脓,出现阵阵剧痒,加上白天的不速之客,使他辗转难眠。至凌晨4时左右,赖高丁警惕地观察窗外的动静时,借着月光发现不远处有几十条人影向其住处挪动。他立即叫醒大家,说:“有情况,快离开!”然而,大家虽迅速起床,但房前屋后已被敌人包围,无法从大门冲出去。赖高丁沉着地指挥大家从窗口逃出去。4个人离开破房子没几步,敌人发现后即开枪疯狂扫射,当跑过三四丘田时,赖新旺小腿负伤,张振兴脚趾和背部受伤,老杨也受伤。赖高丁鼓励说:“要拼命跑,不能在这里等死。”他带着赖新旺、张振兴连跑带滚,一口气跑进大山林而脱险。当晚,老赖潜回村里,得知老杨负重伤昏倒在稻田,被敌人割下头颅;接头户沈阿发、沈端、红柑等5人也被抓走。他强忍悲痛,与砖仔厝群众就地掩埋了老杨的遗体。
  5月30日,赖高丁和两位伤员在向基点村陈东坑方向转移时,发现敌人进山搜剿,便迅速卧倒躲在离敌四五十步远的枝叶茂密的薇草丛里,避过了敌人的搜剿,继续隐蔽在深山里。
  在这荆棘载途、艰险困苦的日子里,赖高丁始终坚持革命,矢志不移。接头户沈阿发的母亲,在儿子被抓、敌人威逼的情况下,仍然千方百计筹措粮食、油盐等食用品,冒着生命危险送给游击队,使赖高丁等人深受鼓舞。数日后,赖新旺和张振兴的伤情有了好转,但赖新旺小腿内的弹头仍未取出,老赖凭着自己的经验和胆量,用力按住他的伤口边部,用锋利的小刀划开伤口,利索地取出弹头,再用青草药外敷,经过10多天的治疗,伤口日渐愈合。敌人“驻剿”砖仔厝一个多月,赖高丁一边为伤员疗伤,一边带着伤员在大山林里与敌人周旋。一天,特委书记卢叨来到砖仔厝,还带来了王涛支队挺进闽南的好消息。6月17日,王涛支队抵达砖仔厝。翌日晚,赖高丁即配合王涛支队战士,前往赤竹坪镇压敌人的密探黄越树,为烈士报了仇。从此,他协同王涛支队在古树坪、高坑等地开展惩治反动分子,开仓济贫,宣传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日的主张。
  1946年夏天,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福建保安二团,在地方反动武装的配合下,大举向革命基点进犯,残酷进行“清剿”,在平和县山内烧毁民房250间,强迫移民40多个村,害群众8人。县委书记陈天才三次遭包围袭击。赖高丁与五六名游击队员隐蔽在际尾,枕头湖山上。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无粮、无钱,经常以野菜充饥。在这种情况下,赖高丁与赖国文商量决定分散隐蔽。1947年农历5月,赖高丁与妻子张珠莲(共产党员、游击队员)夫妇辗转到南靖县武山乡沦溪村红楼仔,化名赖福,以打工和开荒种田为掩护,一方面深入群众、秘密宣传党的政策,一方面摸清敌人活动和当地反动势力的情况。他和珠莲坚信一定能够找到党和游击队,农历11月下旬,日夜盼望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党组织派中共靖和浦县工委组织部长黎炳光和游击队员陈古老到红楼仔找到他和珠莲,他俩立即与黎、陈一同上狮头山,向中共闽南地委委员卢炎汇报了半年多在红楼仔的情况。因游击队需要筹集一些资金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卢炎向老赖询问了当地土豪剥削压迫群众的情况。赖高丁反映径里村有个土豪叫林狐狸,家有两间土糖坊、一条货船,仗势欺压剥削群众,民愤很大,卢炎听后高兴地点点头,并吩咐他回去后更详细地了解一下林狐狸家的情况。老赖愉快接受任务回到红楼仔后,不巧刚生下几天的男孩发高烧,病情危急,抢救无效而亡。夫妻痛哭一场。但为了革命的需要强忍受着失子的悲痛,擦干眼泪投入新的斗争。一天夜晚,他带领张振礼等游击队员从狮头山来到径里村侦察林狐狸的住宅、土糖坊和货船航行情况。卢炎听取侦察情况汇报后,决定向林狐狸派款。翌日晚,赖高丁与张振礼带领10多名游击队员,深夜包围林狐狸住宅,将林押解到平和县一个游击区里看管起来,由其家人送交一笔款后才放他回家,并教育他不得欺压贫苦人。由于赖高丁夫妇暴露了身份。双双回到平和县际尾(此时地委机关设在这里)、大湖一带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1948年1月,担任靖和浦工团主任的赖高丁,带领4名游击队员,在南靖县程溪、平和县文峰内东溪一带开展反“三征”斗争。为了保证斗争的顺利进行,他首先到塔潭村找即将出任国民党程溪乡乡长的欧阳养,向他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革命形势,并给他约法三章,第一,不要抓兵;第二,不要摊派苛捐杂税;第三,有情况马上向工团报告。从而,使活动在程溪一带的游击队和工团,能够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同年夏,黎炳光派赖高丁到漳州购买《观察》杂志和游击队的餐具等物品,黎交代如果遇到国民党便衣问,就说是替塔谭小学校长购买的。赖到漳州后,在杂货店买盆子等餐用具,在电影院附近(太古桥)书店买了6本《观察》杂志,走出书店时,正好碰上一群国民党便衣,他们一直盘问买这么多东西做什么用。老赖按照黎炳光教的办法巧妙应付,终于顺利完成了任务。
  服从组织 热忱工作
  赖高丁同志党性和组织观念很强,时刻听从党的召唤,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不管单位、职务高低差别,党分配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毫不怨言。请看他的职务变动:交通员——武工队长——工团主任——区长——县公安局副局长——副县长(其间曾兼任县森工局党委书记)——县总工会主席——县紫胶站党支部书记——县政协副主席。每次工作变动,他都无条件地服从,愉快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竭尽全力履行职责。1949年9月17日,中共闽南地委书记卢叨派人到程溪外云找赖高丁,说大军已经南下,漳州即将解放,要他到龙溪县林下接待游击队,负责集训的后勤工作。20日开始,游击队指战员和国民党起义人员,陆续集结到林下,共有2000多人,经过18天的学习,为接管政权做好思想和组织的准备。是时,由于共产党尚未掌握基层政权,要立即安排好这么多人的吃、住,确实很不容易。赖高丁接受这个既艰巨又光荣的任务后,率领5名工作人员,积极筹措粮、油、菜、柴,每天保证供给大米2000多斤,各类蔬菜2000多斤,猪两头,还有大量油、盐、柴。多数物资是在林下附近发动群众出售,按价进行收购。同时安排每个工团准备1000至2000斤大米和1000斤鱼干。由于赖高丁等同志想方设法做好后勤工作,保证了集训任务的顺利完成。老赖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他经手这么多的钱和物,没有一分钱落到自己腰包,集训结束时,节余黄金1斤多,银元200多块,都如数上缴给地委组织部长卢炎和闽西南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兼八支队支队长李仲先。
  1949年10月,赖高丁担任第二区(靖城)区长,为肃清匪特、支援前线、建立民主政权等做出了贡献。1950年元旦,天下着雨,靖城区公所得到草板匪首陈东风在村里赌博的消息,赖高丁立即与区委书记杨培堂带领区干部和区队战士奔赴草坂,兵分三路,分别包围赌场和陈东风家。赖高丁与朱学良、郑赐福及几名区队战士承担包围赌场任务。土匪发现被包围后,利用地形熟悉的有利条件纷纷逃跑。老赖和其他干部、战士立即向土匪开枪、投手榴弹,当场击毙两名土匪,缴获短枪两支和部分鸦片。匪首陈东风被击伤后,潜逃上山,不久,被草前乡民兵击毙在水沟里。
  赖高丁同志善于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当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例如,他的爱人张珠莲,是抗日战争时期入党、参加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由于文化程度比较低,子女化较多,1958年被组织上精简回家,从国家干部变成普通家庭妇女。这无疑在思想上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经济上也受到很大影响。但他服从组织上的决定,牺牲个人的利益,做好妻子的思想工作。承受着经济上的损失,克勤克俭过日子。
  赖高丁同志不仅对党忠诚,而且对工作极端负责任。1960年“6·9”特大洪水,国家伐木场的木材从船场溪漂流而下,被沿溪两岸的群众拾去很多。当时老赖任副县长兼任森工局党委书记,亲自到山城安美村向群众做工作,采取法律宣传和过细思想工作相结合的办法,做通了群众的思想,收回了全部被拾去的漂木,使国家减少了损失。洪水期间,县委安排他到船场公社协助开展抗灾救灾工作。该公社赤坑大队因渠道崩塌,冲倒了几间民房和部分稻田,群众损失较大。老赖带着县民政科副科长刘敏章和公社领导深入灾区,当他在现场堪察灾情时,泥土还在下滑,淹到他的膝盖,在场的同志为他担心,喊催他离开,但他仍然继续工作。在现场勘察和救灾,生产、生活安排妥当之后,回到公社又与党委研究抗灾、救灾措施,直到工作安排就绪才回县向县委汇报。
  1962年由华侨投资兴建南侨戏院时,他是分管人委办公室的副县长,对该工程非常重视,除安排人委办领导具体负责外,还亲自检查督促、抓具体事项的落实,经常到工地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并出面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工程需要100立方米杉木,他便出面联系,由森工部门采购解决;当时机砖紧俏,工程队很难买到,他就出面协调,由华侨支援的化肥等价交换机砖,为工程解决了一大难题;工地上曾一度出现建筑工人罢工,影响工程进度,他又出面找建设局领导,对工人做过细的思想工作,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终于提前在1963年元月建成,造价也由原28万元减少到15万元,占原预算的53.57%。
  身先士卒 艰苦创业
  1969年12月,赖高丁被组织上安排在县紫胶工作站(今系省林业厅直属单位)担任党支部书记兼革委会主任,他淡泊名利,毫无怨言地来到这小山沟任此卑微官职,且乐此不疲,一干就是13个年头。
  南靖紫胶工作站创建于1963年10月,担负着全省紫胶科研、生产和推广的任务。做为工农分子出身的赖高丁,要领导好这项事业,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他迎难而上,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不耻下问,耐心向科技人员学习科学技术、虚心向工人学习操作技能,并积极参加科学和生产实践,以身作则,艰苦奋斗,为我县紫胶生产做出了贡献。他一上任就深入工区、山地、紫胶林,既了解情况、解决具体问题,又参加生产,指挥生产。
  1970年元月2日,刚上任的赖高丁,在深入荆洋工区调查了解情况时,发现有一片1965年种植的400多亩紫胶树,由于“文化大革命”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无人抚育、杂草丛生,已经荒抚3年。他回站后立即进行宣传发动,亲自带领全站干部、职工40多人,吃、住在山上草寮里,一鼓作气苦干半个月,完成了垦复、抚育任务。嗣后,组织工人开始在这片紫胶树放紫胶虫。1973年夏,为了扩大紫胶生产基地,他又带领50多名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住在小山城,奋战52天,开垦种植紫胶树200多亩。在老赖发动和以身作则影响下,连干部、工人的家属也纷纷上山帮忙垦植。
  紫胶站原在溪边有一个3亩多的标本园,被洪水冲掉后迟迟未能复建。老赖了解到标本园对科学实验和生产推广的重要性后,即带领干部、工人大干起来,有的叠砌石堤,有的整地填洼,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在大家的努力下,新的标本园建成了,面积由原来的3亩扩大到10亩,为指导紫胶生产和科学实验,提供了基地,并在以后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赖高丁的领导和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南靖县紫胶站工作有着很大发展。先后举办19期990多人次参加的紫胶生产训练班,印发有关紫胶生产技术材料5万余册(份),创办为期1年有44人参加的半工半读学校,为各紫胶生产地区培训了技术人才、提供了技术资料。至1975年。紫胶虫在该站已繁衍28个世代,共育各种寄主树苗74亩、51.8万多株;营造以南岭黄檀为主的优良寄主树2200亩;为北京、湖南等10个省市和本省各县提供种胶4万多斤。特别是1975年,紫胶科研、生产有了更大发展,完成育苗6亩、补植256亩、垦复胶园700亩、采收种胶1.3万多斤、挂种胶5600斤。当年,全县共种植紫胶树2720亩,保存面积达10300亩,挂放面积7500亩,收获原胶8.8万斤,比老赖上任前的1969年7713斤,增长11.4倍。
  平易近人 关心下属
  接触过赖高丁的同志,从他身上得到深刻的印象:他是那样平易近人、和霭可亲、艰苦朴素。他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和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不论走到那里就与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1956年12月,赖高丁在南靖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副县长。他的职务和地位改变了,但他那种艰苦朴素、联系群众、热爱劳动的优良作风始终没有改变,家里摆设简陋,仍然过着粗茶淡饭生活,补了衣服照样穿,还经常与机关干部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并以他的生产技能做出示范,指导干部插秧、种地瓜等农活。
  赖高丁分管林业工作时,经常下基层场、站,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不让接待,吃饭也不让加菜。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不但不搞特殊,而且千方百计改善工人生活。1961年,他在永溪伐木场蹲点时,认真实施“砍一造二”方针,边砍伐、边炼山、边造林,组织600多名工人在五里亭种上400多亩杉木林。他一边参加劳动挖穴植树,一边严把质量关,使这片山林成为全县有名的高标准、高质量的杉木林,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为了改善职工生活,他组织工人上山开荒种植油茶,并与工人一起冒雨奋战两天,完成了500亩油菜的种植任务,翌年就开始收获,解决了工人食油紧缺的问题。30多年过去了,当年种植的油茶至今仍在发挥经济效益,工人仍在享用。在紫胶站工作期间,他看到工人劳动强度比较大,口粮标准低,为了解决工人吃粮问题,他率领全站干部、工人开荒造地30多亩,每年收获谷子2万多斤,职工口粮每月补到45斤大米,大大地改善了职工的生活。
  赖高丁同志不但善于联系群众,而且十分关心干部、工人,不仅从生活上关心,而且在政治上关心。1958年至1960年,他担任森工局党委书记期间,非常关心、爱护干部和职工。1959年反右倾时,船场木材采购站党支部书记简维允,因讲过一些话被认为是右倾言论,县某领导在会上宣布给开除公职处分。赖认为简维允本质不错,主要是有个人主义,讲一些偏激的话,不是恶意攻击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且身体也不好,提出不要开除回家,给安排在县林场当工人,后于1962年平反,恢复干部待遇。又如,都美木材采购站站长方济川和干部吴育祺,1963年被工作组整二三个月,因运动中出现“顶牛”,工作组扬言要处理方、吴。赖高丁深入该站调查了解以后,认为方、吴在政治上、经济上没有什么问题,工作积极肯干,责任心强,任务完成好,不应再整下去。于是,撤回工作组,避免了对干部的继续伤害。
  对于重大的工伤事故,赖高丁都非常重视,并亲自进行处理。1960年夏,树海伐木场出现溜木,有一支木头砸死两名靖城籍工人。由于高温天气,尸体运到山城时已开始发臭,人们避而远之。处理工伤事故和死人的善后工作,是一项非常辣手的差事,可老赖却迎难而上,他说:“靖城地区我较熟悉,我去处理。”即刻随运尸体的车到死者家,慰问死者亲属,并给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好善后工作。此事,在森工系统干部、职工中反映很好。1960年1月2日,水溪伐木场在炼山时烧死两名云霄籍工人。老赖得悉后连夜赶到现场妥善处理。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南靖文史资料 第二十辑》收录了一系列南靖地区革命先驱和干部的传记、事略和诗歌作品,展现了他们为革命事业和人民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各个领域的人物故事,体现了南靖地区丰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阅读

相关人物

吴荣寿
责任者
韩来生
责任者
赖高丁
相关人物
卢叨
相关人物
陈文平
相关人物
陈天才
相关人物
赖新旺
相关人物
张振兴
相关人物
黄越树
相关人物
沈阿发
相关人物
沈端
相关人物
红柑
相关人物
张珠莲
相关人物
黎炳光
相关人物
卢炎
相关人物
张振礼
相关人物
林狐狸
相关人物
李仲先
相关人物
陈东风
相关人物
杨培堂
相关人物
朱学良
相关人物
郑赐福
相关人物
简维允
相关人物
吴育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和县
相关地名
下寨镇
相关地名
大湖村
相关地名
武山乡
相关地名
沦溪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