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出任南靖县长的王吴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19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321
颗粒名称: 民国时期出任南靖县长的王吴彪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124-126
摘要: 本文讲述了王吴彪(1886-1937年),出生于南靖县靖城镇田中央村,早年与父母因贫困而过继给绅士王森,后继承王氏姓氏。他曾在南靖县担任浚河委员会委员和南靖县长,积极致力于维护河流安全和推动地方发展。与他人交往中,以公正诚实著称,受到相当好的印象。他还参与了南靖县城迁移工程的筹款和实施,推动了新县城的建设。王吴彪具备风度和广交朋友的品质,以仁厚朴实、廉洁自守的态度待人,以其影响力成功调解了当地的宗派纠纷,促进了两姓和解。然而,1937年因肝肺综合病症逝世,享年52岁,安葬于九美山麓。
关键词: 王吴彪 南靖县 宗派纠纷

内容

王吴彪(一八八六---九三七年)出生于南靖县靖城镇田中央村农民吴某家,原名吴本仔,父母因村小房弱常受人歧视,才以本仔过继县城绅士王森为嗣(当时县治在靖城),更名为王吴彪,字溯源。
  王森在县城颇有声望,视溯源好学聪颖,送进社学读书。稍长,往漳州考进师范讲习所肄业,毕业后,适值政制更变,在县衙任县办(书记之类),未久,王森病故,溯源继任南靖浚河委员会委员,他对浚河事务极端负责,如号召民工加固河堤,防洪排涝,作出不少的功绩。
  一九一四年,溯源与张龙光、林价人等,在安溪县知事张际升任内均属幕僚助理县政,张知事调任后,溯源回家从事实业,继续进行社会活动。
  一九二〇年王宪臣、张毅、赖世璜等联军驻漳州时,仰望溯源为人公正诚实,聘为联军司令部咨议。
  一九二二年,张毅驻防漳州时,以地方贤达委任溯源为南靖县长,在他任职期间有关地方应兴应革事宜,悉听民便,因之群众对溯源印象是较好的。
  一九二五年,溯源与沧州李济理,县绅陈鹤年(又名衍庆),王育如、王永昌等,因县府所在地经常受洪水威胁,危险性大,向县长张瑶渠建议亟需迁移,得到县长同意后,成立了迁移县城委员会,溯源与陈鹤年、王育如、李济理、王永昌、王连科等任委员主持其事。
  为了新县城早日建成,溯源与陈鹤年、王育如等筹款四万元,并着手在大帽山下进行建筑县公署,监狱及人员宿舍、市场、公园、公共厕所等。新县城的房建,从设计施工到材料采集,溯源都在一一参与筹划和实施。
  溯源性好客广交朋友,廉洁自守。为人仁厚朴实,平易近人。当时,山边村王姓与邻社涂尾村陈姓,常因事口角引起纠纷,几致酿成械斗,经溯源前往调解,晓以利害,劝两姓和睦相处,才能发展生产。双方经此劝导,具各醒悟悦服,对溯源十分崇敬。
  旧社会靖城素有王、陈两姓宗派斗争,溯源从事社会活动后,力主互让互助,消除成见,因而农村中有王陈纠纷涉讼时,溯源就和陈姓家长陈鹤年在县城调解息事,迄今多年王、陈两姓都能相安共处,很少发生事故了。
  一九三七年九月,因肝、肺综合病症复发,医治无效、遽然逝世。终年五十二岁,安葬于九美山麓。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19辑

《南靖文史資料第19辑》

本文讲述了关于南靖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的文章或者有关人物的历史回顾。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张清
责任者
王吴彪
相关人物
张龙光
相关人物
王宪
相关人物
张毅
相关人物
赖世璜
相关人物
李济理
相关人物
陈鹤年
相关人物
王永昌
相关人物
张瑶渠
相关人物
王连科
相关人物
王育如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迁移县城委员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靖城镇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沧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