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中学在南靖山城抗日宣传纪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19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306
颗粒名称: 大同中学在南靖山城抗日宣传纪事
分类号: G122.2
页数: 5
页码: 30-34
摘要: 本文描述了厦门大同中学在芦沟桥事变后转移至南靖山城的历程,以及在南靖山城开展的一系列抗日宣传活动,包括写标语和出版壁报、演讲和演抗战话剧、春假下乡演皮影戏宣传等,展现了学校师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抗日救国事业所做的努力。
关键词: 大同中学 南靖县 抗日宣传

内容

“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后,金门沦陷,厦门岌岌可危。大同中学为了安全计,即从厦门迁校于海澄。因常受日机骚扰,1940年春又迁往南靖山城,借南苑楼为校舍,开课历经五载。到了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以后,大同中学才迁回厦门原校址。
  厦门大同中学在南靖山城这个阶段,体现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爱国主义思想。做出了下面几件抗日救国宣传活动的工作:
  (一)写标语和出版壁报
  大同中学利用课余时间,由总务主任胡张政率领善写楷书的学生杨钟蠡、黄少乾、王福铨等人,在山城市场一带的交通要道墙壁上,写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杀汉奸卖国贼”、“抗战到底”、”收复失地”等标语。因标语字要写得特别大,才能醒目引人注意。为了节省墨汁,就采用鼎锅的木炭烟混合胶水来代替墨汁书写。
  同时,又出版了“救亡壁报”,张贴在山城小学对面的墙壁上。内容有“新闻报道”、“战地动态”“时事述评”以及漫画等栏。两周出版一期。国文教员苏眇公任编辑兼主笔,郑启华摘录报纸上的重要新闻,美术教员陈再思、陈郑煊负责插图和漫画。学生杨钟蠡、黄少乾,职员杨新民做抄写工作。因为要及时出版,经常工作到半夜里才休息。每期张贴的“救亡壁报”,总是吸引着路过市场边山城小学的民众驻足围看。特别喜看“时事述评”,认为言论正确,文句通俗,笔锋尖锐。
  (二)演讲和演抗战话剧
  大同中学的师生,经常利用星期天到山城市场进行抗日宣传活动。首先由歌咏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救中国》、《打回老家去》等抗战歌曲。等群众听到歌声围绕上来,才开始用方言演讲:揭露了日寇侵华罪行,指出救国人人有责,号召各阶层要团结一致,抗战到底。演讲的学生有马长荣、陈丙森,薛安和、马再杨、黄其海等人。有一次,教务主任黄梅生(厦门人)也参加了宣传队,他站在椅子上,向群众叙述从厦门沦陷区逃出来的经过,并控诉日寇杀害厦门百姓的惨状罪行。听得十分感动,个个切齿痛恨日本鬼子野蛮残酷。宣传的效果,收获甚大。
  1943年的“五·四”青年节,大同中学在山城的广场露天戏台(今法院地址),演出抗战话剧《悔罪男》和《有钱出钱》(陈郑煊编)两个独幕剧。导演陈郑煊,主要演员有教师李冬雨,学生薛安和、马长荣、陈及楷、陈丙森、黄其海、孙仁惠(女)等人。当时学校没有设备舞台布幕,则向南靖县党部借用(原是南靖抗敌会所存的布幕)。服装和道具由学生设法拨借。化装油彩由陈郑煊自制。
  演出时,台下观众挤得水泄不通。演员演得十分卖力。如李冬雨扮《悔罪男》中的主要角色,声泪俱下歼悔当了汉奸。扮母亲的孙仁惠,演得声色俱厉,怒目痛斥儿子做了日寇的走狗。由于表演迫真,受到观众的好评。
  1943年秋,大同中学一些爱好话剧的师生,排演一个抗战三幕剧《红心草》、在校内礼堂演出,招待学生家长和当地各界人士,济济一堂,座无虚席。由于群众的喜爱和要求,又在“忠烈祠”公演一场。
  陈郑煊任导演兼主角,参加演出的有教师陈彩云(女)、许扬三、黄梅生、吴秉义、游秉诚、黄家栋,学生林惠音(女)、邱金瓯(女)、陈丙森、杨XX等人。其中有几位教师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如陈彩云、许扬三),表演相当成功。演过后,《南靖新报》的编者王元(曾任过大同中学的语文教员),在副刊上发表一篇赞扬的剧评。
  (三)春假下乡演皮影戏宣传
  1944年的春假,大同中学组织抗日宣传队下乡巡回宣传,由教师陈郑煊、蒋维周领队。参加的学生有陈及楷、陈丙森、苏万明、曾元记、庄天两、陈金海、林达芳、张安维、黄连枝、张俊杰、阮吴兴等人。他们为了抗日救国宣传,放弃了春假回家探亲扫墓的念头,爱国热忱可嘉。
  因为感到山村交通不便,宣传形式拟定以轻便易带的皮影戏作为宣传活动。当地缺乏皮料,则用厚纸板代替,陈郑煊自画自刻一套《抗日英雄小白龙》的皮影人物道具,又用硬木条订成一个可以折合的影窗架,加上一幅透明的白布作为银幕。学校拨出经费购置一套乐器,物色几个略会乐器的学生做后台乐队。如陈及楷司板鼓作指挥,陈金海击堂鼓,林达芳敲铜锣,张俊杰敲小锣,陈丙森打铜钹,曾元记拉二胡,苏万明吹横笛。首先在校内练习试演。陈郑煊任主演,蒋维周做助手。
  剧目《抗日英雄小白龙》(陈郑煊编),内容是描写东北沈阳沦陷后,一个绿林好汉拒绝日寇收习当汉奸,组织抗日义勇军袭击敌人的故事。对话唱词全用方言,曲调采用闽南流行的“锦歌”,出发时,各人头戴斗笠,脚穿橡胶底鞋(有的穿草鞋),身背简单行李和水壶,还分配携带影窗、皮影人物道具、乐器。庄天两(书洋奎坑人)在队前带路,手上执着一面三角的宣传队旗(上写大同中学宣传队)。山路虽然崎岖不平,难于行走,尤其是头顶烈日,汗流浃背,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沿途边走边唱《开路先锋》和《大路歌》歌曲,精神奋发。
  皮影戏在船场、奎洋、梧宅等乡各演一个夜场,又继续长途跋涉转往龙山乡进行宣传。
  皮影戏上演时,观众十分拥挤,当演到义勇军打杀日寇和汉奸的场面,台下观众鼓掌称快,有的还高喊“杀得好!”“该杀!”抗敌气氛十分高涨。据群众反应,这是首次看到别开生面的宣传方式。
  此次大同中学下乡宣传,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和协助。如安置住宿膳食,设法搭戏台借汽灯等,使宣传工作能得顺利开展。
  皮影戏在龙山乡演出后,则乘帆船回到山城校舍。(因学校经费有限,船费各人自理)。校长沈君泽自己掏腰包买些糕饼、水果慰劳全体的宣传队人员,并当场表扬热心爱国参加抗日宣传活动。
  1995年8月4日忆记于厦门
  附记:事隔四十余载,记述难免有差错,切望知情的大同中学旧校友补正。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19辑

《南靖文史資料第19辑》

本文讲述了关于南靖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的文章或者有关人物的历史回顾。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郑煊
责任者
胡张政
相关人物
杨钟蠡
相关人物
黄少乾
相关人物
王福铨
相关人物
苏眇公
相关人物
郑启华
相关人物
陈再思
相关人物
陈郑煊
相关人物
杨新民
相关人物
马长荣
相关人物
陈丙森
相关人物
薛安
相关人物
马再杨
相关人物
黄其海
相关人物
黄梅生
相关人物
李冬雨
相关人物
陈及楷
相关人物
孙仁惠
相关人物
陈彩云
相关人物
许扬
相关人物
吴秉义
相关人物
游秉诚
相关人物
黄家栋
相关人物
林惠音
相关人物
邱金瓯
相关人物
王元
相关人物
蒋维周
相关人物
苏万明
相关人物
曾元记
相关人物
庄天
相关人物
陈金海
相关人物
林达芳
相关人物
张安维
相关人物
沈君泽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厦门大同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金门县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山城区
相关地名
东北镇
相关地名
沈阳市
相关地名
船场镇
相关地名
龙山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