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逊勤奋 献身艺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18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294
颗粒名称: 谦逊勤奋 献身艺术
其他题名: 记县第四届政协委员、芗剧名旦黄淑美
分类号: K820.857
页数: 8
页码: 135-142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南靖县芗剧艺术名旦黄淑美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黄淑美出生于南靖县山城镇,少年时接受南靖县戏曲艺术学校的芗剧表演艺术训练,并在艰苦的艺术实践中逐渐成长为一代名旦。她的艺术才华得到了京剧名旦叶筱秋等老师的悉心培养,并在受到严格训练后脱颖而出,成为南靖芗剧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关键词: 南靖县 芗剧名旦 黄淑美

内容

黄淑美系南靖县第四届政协委员,是南靖芗剧团自己培养起来的优秀演员,也是芗剧艺术的一代名旦。她在闽南芗剧流行地区享有盛誉。她一生的艺术实践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南靖芗剧团的发展历史写下光辉的一页。
  黄淑美1945年出生于南靖县山城镇溪边村。13岁小学毕业时被选入南靖县戏曲艺术学校学习芗剧表演艺术。在从温州京剧团聘请来的京剧退休名旦叶筱秋和县芗剧团艺人陈炳元、苏万民的严格训练下,她刻苦学戏,脱颖而出。不但青衣、花旦、武旦表演深得名师真传,而且也师承了叶筱秋、陈炳元、苏万民等老师正直善良、严谨坚韧的秉性和作风。艺训班未毕业,她在叶筱秋、陈炳元两位艺术指导老师导演的《张仓救嫂》、《女审》、《加令记》这三部戏中扮演女主角,因其扮相十分俊美,表演自然清新,唱腔清越甜美,而在漳码厦一带演出时大受称赞。《张仓救嫂》在厦门开明戏院连演十八场,场场爆满。当时,正值盛夏酷暑,扮演嫂嫂角色的黄淑美在一大段荡气回肠的唱词之后,突然中暑昏倒在台上。台下观众一阵惊愕。后台老师和领导急忙冲上去把她抱进后台,扇风、擦凉、喂水,几分钟后,淑美苏醒过来了,说一声“不要紧。”又振作精神上场。上千名观众十分感动,一齐报以热烈的掌声。当时黄淑美才16岁,就为南靖芗剧团赢来了许多赞誉。
  黄淑美从艺训班出师后,与其他青年演员在剧团领导和众老艺人的悉心培养、热情扶持下,表演艺术水平迅速提高。她谦逊又勤奋,钻研角色表演常常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受到领导和众老艺人的表扬和特别的爱护。她不但成功地扮演了一个又一个性格各异的角色,而且在广阔的艺术天地中,领悟人生真谛、汲取真善美的丰富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修养。连续好几年,她都被评为剧团的优秀演员和先进工作者。
  “文化革命”期间,剧团曾一度解散。这时正是她艺术生命处于黄金阶段,离开舞台,未免可惜。于是,她毫无怨言,不论在农场或在农村插队,都不怕艰苦地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并在与群众的共同劳动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加深对群众的了解,更好地体验了生活,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吸取创作的养料。
  1972年,淑美被安排到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她把幼小的女儿交给母亲,全身心地投入到排演现代戏和歌舞曲艺小节目中,打起被包到全县各个角落去为群众演出。在现代戏中她扮演先进入物,与过去扮演才子佳人的表演方法不同。为了演好先进入物,黄淑美在生活中努力向先进入物学习,观察他们的言行举动,细心寻找角色与生活中人物在思想、感情、心理、性格和气质方面相通相似的地方,努力使自己进入角色。所以,她扮演的先进入物如《山英》中铁姑娘王秀花,都能塑造得真实感人。
  黄淑美十分珍惜自己的艺术生命。她认真学习戏曲表演理论,不断总结艺术实践经验,善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她的芗剧唱腔到后来委婉柔美,富有表现力。她的“踢枪”过硬功夫在全漳州市是数一数二的。197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福建前线广播电台曾派人专程来南靖录制她的芗剧唱段。黄淑美还反串老生,老旦、武生、反角等各种行当角色,大胆进行新的艺术实践,开拓自己的戏路,增进表演功力。但黄淑美最擅长最见功力的还是闺门旦和刀马旦。三十几年来,由她主演旦角的剧目如《春草闯堂》、《十五贯》、《路遥知马力》、《红蝴蝶》、《马妃乱朝》、《珍珠塔》、《恩仇记》等,在漳州、泉州、厦门一带久演不衰,观众对她的表演近似痴迷,称她为“淑美旦”。
  80年代开始,一批老艺人相继退休。剧团在生存与发展的路上遇到许多具体困难。黄淑美以极大的努力协助剧团领导支撑着剧团。她在每个剧目中都承担最重的戏,既当主角,又客串配角;既当演员,又协助导演排戏,还兼任新招进剧团学员的指导老师。为带好这批学员。她费尽苦心。排戏中,她不厌其烦地讲解每一句口白。每一句唱腔,每一个动作都亲自设计、示范,手把手地教。她自己的身体因负荷过重日趋虚弱,但她却经常为练功辛苦的学员炖煮滋补的食物。为了节省剧团购置戏装的资金,她动手设计制作戏服和头饰,每年为剧团节约1000多元。1989年以来,她任艺术指导并主演的几部古装戏《秦英征西》、《七宝龙凤箱》、《大破紫虹寨》、《春风奇缘》在闽南地区上演均上百场,广受观众好评,被认为是目前漳州市芗剧艺术融汇吸收创新发展较好的剧目。《春风奇缘》一剧在1991年参加闽南“金三角”戏剧展演中受到专家的好评。
  剧团常年累月在乡村流动演出,住祠庙仓库,吃大桶饭、睡地铺,十分艰苦。亲戚动员她出来开店做生意,免受那份苦。黄淑美就是舍不下芗剧艺术。她以自己热爱艺术事业和吃苦耐劳忘我工作的模范行为来影响青年演员。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有多大的烦恼,一上台她就全身心投入,完全进入角色。所以,青年演员们说:有黄老师在台上,这台戏就肯定演得成功。
  1990年开始,黄淑美终于积劳成疾,经常头晕目眩,浑身乏力。女儿和丈夫要求她去医院检查治疗。她担心自己的戏没人顶替,请病假会影响演出,一直、没去医院,照样每天晚上两场戏,演出六个钟头。这样坚持了两年多,直到1992年6月,病情严重起来,手脚和脸面出现了浮肿,才去漳州市立医院门诊。但已经太晚了,诊断结论是恶性肿瘤。院长洪永寿拿着她的化验单十分感慨地说:“奇迹,奇迹,通常人血色素降到8克就会晕倒,她只剩6克,还能上台演戏,真是奇迹!”经手术和化疗,住院一个多月,病情稍有好转。出院后,她就撑着虚弱的病体看剧团排戏。1992年8月,台湾国立大学戏剧研究中心教授廖琼枝和两位专家慕名特地来南靖看芗剧团演出。为了让台胞看到祖国大陆芗剧艺术的真正魅力,黄淑美主动要求登台演出由她主演并任艺术指导的古装戏《姐妹冤》。演出过程中,她依然声气饱满,动作利落传神,全然看不出是一个才动了大手术的身患绝症病人。台湾的学者专家看后说:“芗剧与歌仔戏同宗,但大陆的唱做艺术是台湾无法媲美的。”
  病魔折磨得黄淑美周身疼痛,夜不能眠。可是,在大家面前,她努力掩饰着痛苦,表现出平静、乐观和自信。她关心着新演员的进步,关心着剧团演出的情况。1993年3月,剧团应邀到广东汕头录制芗剧唱片。组织上考虑她病重体弱,没有安排她去。她恳切要求:“让我去吧,我完全可以支持住。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演唱了。”三百多公里的路途劳顿,她没有给同志们增添一点点负担。在闷热难耐的录音室里,她以惊人的毅力,十分出色地完成了自己在《路遥知马力》、《姐妹冤》两个剧目中的全部唱段。同事们无不惊叹她的顽强和功力。
  就在这最后一次演唱的20多天后,这位在芗剧舞台上驰骋三十多年的一代名旦,终于与她深深眷恋的观众和舞合永别了。
  黄淑美对培养她、关心她成长的老艺人老领导十分尊重和孝敬。当年在艺训班当学员,在艰苦训练之后,她总是殷勤地为老师端茶送水,洗衣打饭。老师身体偶有不适,她就问长问短,待候跟前。后来,叶筱秋老师回温州。她经常去信问候并寄去闽南的土特产。叶筱秋逝世后,她曾专程到温州给老师扫墓。对陈炳元、林秋蝶等剧团的老艺人,在艺术上,她总是以小学生的姿态虚心请教。外出演出中,她尽力照顾老艺人。即使在他们退休后,黄淑美也经常抽空去探望,极尽一个晚辈的孝心。在她溘然逝世时,这些老艺人闻讯,都心痛不已,纷纷赶到她的遗体和遗像前,痛哭失声,悲伤流泪。
  黄淑美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长期下乡演出中,在与群众的接触中,她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可亲。她经常主动与群众倾心交谈,为群众做好事。她在剧团的家,经常有群众来访,遇上她在家,她总是热情招待,体现了一个人民演员的良好素养。她逝世后,仍有不少群众来她家中坐谈。奎洋乡一位农民,得知她去世特地到她家中吊唁,并要求送给他一帧黄淑美的照片以作纪念。这位农民说,几年前,黄淑美到奎洋乡演出,住在他家,看到他患病没钱问医拿药,就掏出五元钱让他赶紧去看病。他忘不了她的恩,忘不了这份情。
  黄淑美,作为一个人民艺术家,把美留在了人间人们将永远记住她。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18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18辑》

《南靖文史资料》 第十八辑,发表了南靖县政协18位委员的事迹。这18位委员在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进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成为各自所在单位、所从事职业范围的行家里手,为南靖经济的腾飞,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展示了政协委员的风采。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少卿
责任者
黄淑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