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的典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18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291
颗粒名称: 教书育人的典范
其他题名: 记县第四、五届政协委员、教育局副局长、南靖一中校长林秀山
分类号: K820.857
页数: 9
页码: 111-119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南靖县教育界的优秀代表林秀山同志的生平事迹。林秀山同志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展现了出色的教书育人的典范。文章第一部分着重描述了他在南靖一中的教师生涯,包括艰苦教学条件下的执着教学态度和对学生的关心、引导学生提高学业成绩的过程。第二部分介绍了他在竹园中学和南靖二中的工作经历,以及他创办无线电厂提高学校教学条件的努力。最后一部分描述了他担任南靖县教育局副局长期间,积极配合局长开展各项工作,包括改进招生办工作和负责中学工作,对当地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关键词: 南靖县 南靖一中 林秀山

内容

林秀山同志,系福建省晋江县人,1836年10月出生。1962年8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化学系。大学期间,他是一个勤奋好学、勇于进取、品学兼优的学生,于196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来南靖县工作。三十多年来,在我县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一)
  林秀山同志“福师院”毕业后,即来到南靖一中任教,他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到任就勇于吃苦和挑重担。
  当年的南靖一中,教学条件、生活设施都很差,老师两个人住一间平房,没有自来水,用水要自己到井边去提。年轻的林秀山同志并不在乎这些条件,一心扑在教学上,认真上好课。学校安排他任教高中65届毕业班的化学,同时兼任(2)班的班主任。这一届学生的化学基础较差,特别是他担任班主任的(2)班是全校有名的。“差班”,他毫不推诿,勇挑重担,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的教学、教育技巧,通过谈心、家访等多方面的工作,以德育促教学,经过一年多的教书育人,很快改变了落后面貌,该班成为学校的先进班级。后来,有22人考上大专院校,其中有3个学生被厦大化学系录取,他所任教的两个班高考化学科的成绩在市里列中上水平。往后担任的几届班主任的班级,也都获得先进班级的称号。现在有的学生已成为工程师,有的成为市里的重要干部。林秀山同志并不满足于这些成绩,仍然积极地探索,经过数年的钻研及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即围绕大纲,重视“双基”,注意知识点的联系及运用直观教学,精讲多练,尽量让学生多实践,既培养学生素质又训练学生能力。因此,他获得大家的好评与信任,受到领导的重视。1969年,他受命担任一中七〇届高中毕业班年段长,通过他和各位老师的努力,该年段成为全校先进年段。1978年,南靖高考“剃光头”,此时他已调往竹园中学任校长,县教育局为扭转高考的落后状况,又把他从竹园中学调回南靖一中,担任高二年毕业班年段长兼任化学教师。当时,该年段学生的化学成绩很差,及格率为零,最高成绩才五十分。根据当时学生的学习基础,学校给他的任务是实现“0”的突破,起码要有三个毕业生考上大学。在当时,要实现这一目标确非易事,他感到压力很大,不敢怠慢,除了认真地教好自己任课的科目外,还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各科任老师的积极性,鼓励老师们各显神通,搜集各地信息,每周碰头一次,研究信息及采取措施,师生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终于不负众望,十三人考上大专,考上中专的有四、五十人,林秀山所任教的班级的化学及格率达17.8%,比当年全省平均及格率高出14个百分点,最高成绩达68分。这在当时是惊人的成果。南靖一中打了一个翻身仗,学校由此重显威名,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是同林秀山同志呕心沥血分不开的。
  林秀山同志除了担任班主任、年段长和一般科任老师的职务外,还长期担任一中化学教研组长,他敢抓、敢干,极有责任心,注意指导新教师,培养教学骨干,成为南靖县化学界比较有名望的一位老师。1980年县举办初中化学教师学习全国化学统编教材新大纲的培训班,由他担任主讲教师。他注意以老带新,为新教师开观摩课,深入课堂听新教师的课,在各个环节上认真指导,经过他的精心指导,一大批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即使后来他身任南靖二中校长兼书记时,也没有放弃培养新教学骨干的工作,比如原先只有高中文凭的王西昌、吴安东老师,在他的精心指导培养下,成为南靖二中的化学骨干教师。正是如此,他本人也于1978年被选为南靖县化学理事会秘书长,1985年起任南靖县化学学会理事长并主持化学教学改革论文交流会,成为我县化学界的权威。
  (二)
  一心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林秀山同志,就像一颗夜明珠,把他放到那里,就在那里闪光、发亮,那里有困难,只要他去解决,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1975年9月,他从一中调到竹园中学任革委会主任,这所中学办学几经坎坷,从1970年初创校至1975年9月的四年多期间,历经了四次搬迁,三次更改校名,最后虽然恢复了原“竹园中学”校名,但仍没有可栖身的校舍,学生上课的教室,暂借高寨农民牛栏边三间废弃的破营房,教师没有宿舍,也暂借民房居住。林秀山同志面对这个几经折腾的烂摊子,并没有畏难情绪,而是迎难而上,他发动师生搞勤工俭学,带领师生自己动手,自挖地基,下河捡石头,上山砍杉木,终于盖起来四间教室。另外,学生边上课、边劳动,用三年的时间,又建成了七间教室,十四间教师宿舍和一个操场,这样用三年时间,国家只投资1500元,就建成一所学校。
  在当时的特定形势之下,他和师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及星期天在学校旁边的荒山上,造田十二亩,种植水稻、地瓜和柑桔,走出一条勤工俭学的道路,以培养师生的劳动品质和弥补学校教学经费的不足。今日的竹园中学拥有一定规模的水果生产基地,年收入近十万元,应该说,得益于林秀山及当时师生的努力。
  1980年5月,林秀山调任二中副校长,1982年原校长林家明去世,林秀山接任校长并兼任党支部书记职务。当时,二中曾一度出现“师资贫乏”的严重危机,民办、代课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师资队伍素质整体不高,教学质量下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拿到教育局下达的聘请代课教师的指标以后,不辞劳苦,亲自到龙岩物色招聘十三名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以解决二中的“燃眉之急”。事实证明,另辟蹊径的做法在当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他还善于审时度势,调整布局,去取得成绩。根据南靖二中的部份学生转到南靖一中学习之后,高考成绩也只是接近录取线这一实际情况,决定“转轨”,即把培养学生考大学变成考中专为主。这一转变,完全是对的,在连续几年的时间里,南靖二中考入中专的生数位居全县之首,改变原来的被动状况。此外,他在业务上严格要求老师,生活上处处关心老师,奖惩分明,严格管理制度,经过几年的努力,南靖二中建立了良好的校风,高、初中的教学质量也大面积的提高,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南靖二中荣获省、市、县先进单位称号,荣获县文明单位的称号,荣获市“办好初中教学先进单位”称号。这一切的成绩和荣誉都倾注了林秀山同志的一片心血。
  林秀山在二中又一辉煌成绩是创办无线电厂,该厂现在已是排名全国第二的校办工厂。为了生活上照顾教师,激发他们的教学积极性,他先后在二中校园内创办棉花画厂、小卖部、卫生室和无线电厂,最具成功和获益不浅的是无线电厂。
  1984年,原二中的民办教师吴惠天向学校提出共同创办企业的要求,林秀山早已了解到吴惠天的坎坷经历,了解他的才能,于是答应他的要求,并建议他先到各地考察后,再来决定创办什么企业。吴惠天到各地考察后,了解到近几年黑白电视机需求量很大。因此,在县教育局的指导下,双方决定成立无线电厂,组装黑白电视机。在林秀山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拨出两间教室,几十付桌椅和安排一名物理教师,借到三万元的贷款,使无线电厂正式投产,后来林秀山又力排众议,为工厂担保,从银行贷出数十万元的资金,支持工厂生产。经过数年的努力经营,南靖无线电厂,发展规模越来越大,1993年无线电厂搬迁到县城,1994年的总产值可达两亿元。南靖无线电厂能有今天的辉煌,应该说有林秀山同志的一份功劳。而无线电厂也给二中改善办学条件起了很大的作用。数年来,无线电厂为学校建操场,砌围墙,建套房,盖宿舍投入了大量资金,大大地改善学校的生活条件。同时厂里也安排了许多教师家属子女就业,解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加上有了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这一切都有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勤工俭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生了良好的效应。因此,林秀山同志也荣获了省勤工俭学先进个人的称号。
  1991年南靖一中因原校长工作调动,上级派已担任县教育局副局长的林秀山同志再次兼任一中校长。于是,他面对着信任与怀疑的目光三进南靖一中。
  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接任后,针对当时学生纪律涣散、教师不安心教学等现象,开始全面整顿校风、校貌。首先从教师自身抓起,制订严格的奖惩制度,要求班主任上好每一节班会课,教师晚上轮流值班,教研组每周都要开展活动等等,这些制度刚开始实行之时,遭到一些人的非议,但他顶住压力,终于使制度得到执行。
  两年后的1993年和1994年,南靖一中的高考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高考上大专线的考生有287人,创下该校历史的最高纪录,一位考生的总分位居全市文科第一名,首次成为漳州市的文科“状元”,另外,还有两名学生分别获得全省中学生物理、数学竞赛一等奖,这在该校也是前所未有的。与此同时,学校获得省、市“文明学校”称号,被省确定为达标重点中学。南靖一中终于恢复了美誉。
  (三)
  1987年5月,林秀山同志调到南靖县教育局任副局长。职务变了,可他虚怀若谷的品质和艰苦细致的工作作风仍然不变。到任后,他以配角的身份,积极配合并协助局长搞好工作。在局务会议分工他负责的主要工作,都能在局长的领导下认真搞好。如负责中学工作时,重视抓好初中的“四率”(巩固率、报考率、及格率、优生率),支持开展教学比武活动,经常与教师进修学校中学组同志一起研究问题,一起深入乡镇中学听课,了解情况,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改试验。1992年我县初中综合比居全市第二名,福建省第三名。1990——1992年连续三年获市政府授予“办好初中先进县”称号,连续两年被省教委评为“初中综合比先进单位和初中巩固率、及格率评比先进单位”。在负责职称评定事务方面,他主张既要吃透政策,又要同情教师,该上的就要让他上,不该上的就不让上。对有争议的对象,他建议请他们到县里述职,然后由评委表决,这个建议得到领导小组采纳,市职改办对此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在负责招生办工作方面,为了杜绝虚报年龄、学历,减少违纪现象,他做了大量工作,组织有关人员持之以恒地整顿学籍制度,建立可靠的学籍档案,使我县的招生工作越做越好。
  林秀山同志无论做那一项工作,都能胜任,都能做好,党叫他做啥,他就做啥,小到普通教员,大到校长、副局长,他都勤勤恳恳,尽心尽职,这与他的道德修养有很大关系,他有一个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默默作出贡献的信念,及相信人能战胜困难的决心,正是凭着这一高尚的品格和能力,认真做好每一件工作,赢得人们对他的尊敬。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18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18辑》

《南靖文史资料》 第十八辑,发表了南靖县政协18位委员的事迹。这18位委员在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进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成为各自所在单位、所从事职业范围的行家里手,为南靖经济的腾飞,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展示了政协委员的风采。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朝国
责任者
林秀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