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长绿播芬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18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290
颗粒名称: 诗心长绿播芬芳
其他题名: 记县第五届政协委员、青年诗人唐耘
分类号: K820.857
页数: 7
页码: 103-110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南靖县第五届政协委员、青年诗人唐耘的成长经历和文学成就。文章讲述了唐耘从贫困的家庭出身,通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逐步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诗人和文艺工作者的故事。唐耘从小就热爱文学,并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坚持阅读和写作,尤其喜欢唐诗宋词。从南靖一中求学到农村务农,再到担任党史办公室工作,唐耘始终坚持诗歌创作,用诗歌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他多次发表文学作品,包括散文、报告文学、人物传记、电影评论和诗歌等,并出版了多部诗集。文章还介绍了唐耘在教育、工作和生活中兢兢业业、勤奋好学的态度,以及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深情。
关键词: 南靖县 青年诗人 唐耘

内容

南靖县第五届政协委员、青年诗人唐耘,本名谢新鎏,现为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三明市作家协会会员、漳州市文学协会会员。
  唐耘1951年1月2日生于福建省龙岩市适中镇中溪村鄂韡楼,3岁时离开故乡,随在外谋生的父母迁居南靖县。他自幼爱好文学,在汤坑小学读三年级时,就开始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苦菜花》、《林海雪原》、《一千零一夜》、《斯巴达克思》等古今中外名著,尤其喜欢唐诗宋词,并试写诗歌散文投寄《漳州报》、《中国少年报》、《儿童文学》等报刊,时有发表。1963年初考时,他的应考作文《勤劳的双手》获南靖县自1949年以来的最高成绩。在南靖一中求学期间,由于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寒冬腊月他连双当时最普通的篮球鞋也穿不起。教导主任黄瑞英见到这个全校唯一穿木屐的学生,很是同情,当即带他到山城镇买了一双篮球鞋。刘惠楠、简洛音等语文老师也常为他赠买学习用品,鼓励他努力写作。尽管营养不良,长得脸黄肌瘦,但他仍然锲而不舍地刻苦攻读,学习成绩每每名列前茅。课余时间,他常到校图书馆借阅课外书,接触了更多的文学书籍,在校刊《语絮》上发表了不少习作。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狂飙乍起,全国到处都在停课闹革命。年仅15岁的唐耘,从此告别南靖一中的大门,回到迁居地——南靖县山城公社汤坑大队务农。他身体瘦弱,仍然跟大人们一起参加体力劳动,学插秧、学割稻、学犁田、学耙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也毫无怨言。他白天劳动累得精疲力尽,晚上照样在煤油灯下偷偷地看那些劫后余存的《唐诗三百首详析》、《唐宋词一百首》……等被造反派们视为洪水猛兽的所谓“禁书”;偷偷地模仿古诗词的格律,吟绝句、写律诗、填词曲、作小令,抒发人生的酸甜苦辣,赞叹世间的悲欢离合。他喜欢唐诗,立志在诗的沃野上辛勤耕耘,遂取笔名为“唐耘”。与此同时,他还用日记的形式,将每天的劳动情景、生活感受写成新诗,名白“日记诗”。从1966年起到1976年十年间,不管当农民、还是当采石工、糖厂季节工、业余文艺宣传队创作员,他都坚持天天写“日记诗”一天一首,从不拉下。生病时(一般都是感冒、中暑),躺在床上照常构思新词佳句;劳累时(特别是劳忙季节),梦中的灵感依然进发出诗的火花。田野、石场、车间、陋室……到处留下他的诗踪词迹。十年动乱,十年坎坷,他没有悲观失望,没有迷惘彷徨,没有去冲冲杀杀,而是闹中取静,“躲进小楼成一统”,心歌只向诗中求。那时,新诗极难发表,旧体诗词更无立锥之地。他敝帚自珍,把自己的“脑汁心血”集中起来,每月30首为一本地装订成册,闲时自我欣赏,自我推敲。十年耕耘、十年播种,3600首新诗习作,每一个字都镶嵌着他坚韧不拔地追求诗神缪斯的脚印。
  1976年秋,在万众欢呼“十月胜利”的凯歌声中,唐耘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上讲台:先在汤坑小学代课,1977年3月起又到南靖县实验小学(当时称东方红小学)代课。鉴于他的才华,陈金石校长安排他教毕业班语文兼班主任。尽管每月只有28元的代课费,生活过得很清苦,可他还是认真地教。强将手下无弱兵。在他呕心沥血的培育下,他教的班级,年年被评为先进班级,他教的学生,语文成绩都有长足的进步。1979年,县进修学校编选一本《小学生作文选》,在数百篇各校寄来的作文习作中,封名评选出14篇习作结集。结果拆封一看,14篇选文中,他班的学生居然占了8篇。这一突出成绩,一时在全县教坛上传为美谈,因此,全县小学作文公开教学请他开课,连民办教师要转正的应考作文都请他初评定分。在每周要教24节课的繁重工作中,他依然一往情深地垂青于缪斯女神。这期间,他发表了大量的电影评论和诗歌新作。
  1981年,他被聘到县第一糖厂任简报编辑。1982年,山城公社党委聘请他到“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五斗山女民兵场任民兵政治文化教员,他白天跟女民兵们一起劳动、练武,晚上教她们学文化、学唱歌。空闲时间,他便扎在诗海遨游。四围青山,赠他智慧,赠他力量;万顷林涛,启他思维,启他灵感,促使他的诗歌风格,逐渐摆脱“假大空”的影响,而趋向自然纯朴。
  1983年春,五斗山女民兵场解散了(实行承包制)。唐耘一下山,就被聘请到县委党史办公室,从事地方党史研究工作。他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为征集地方史料,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南靖的每个乡村和有关县、市,写了许多党史人物传记和英雄事迹,并将之编写成145篇的章回故事,在县广播站演播,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和领导的好评。
  1986年10月,唐耘参加全省招干考试,在587名报考仅招收20名的情况下,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用为国家于部,分配到与江西省交界的贫困山区建宁县工作。这期间,不管是在政府办任秘书,还是在县委党史办研究地方党史,他都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特别是被抽调到农村搞“社会主义教育”时,他广泛地与农民交朋友,为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而奔走呼号,做了许多诸如兴修水利、筑道修路、建山村单人校、设立村邮员、种桑养蚕等功德无量的好事、实事,被农民兄弟称为“咱们种田人的贴心人”。
  1993年7月,他从建宁县调回南靖县,继续从事地方党史的征编研究工作。
  诗人,是一顶多么迷人的桂冠。这桂冠,不是用权力或金钱买来的,而是用缕缕诗情和灿烂诗心编织成的。为编织这顶桂冠,唐耘在诗路荆莽中垦拓耕耘。有耕耘就有收获。从1977年至今,唐耘已在国内50多种报刊上发表散文、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民间故事、电影评论、诗歌(包括旧体诗词)等文学作品400多篇(首)。福建省人民广播电台和《厦门日报》、《闽南日报》、《文艺之窗》杂志等报刊均介绍过他自学成才的先进事迹。他的小传,被收入《中国当代诗人大辞典》、《中国当代文学艺术新闻人才传集》、《中国民间名人录》、《中国当代文艺美学新闻人才大辞典》等4部大型工具书。
  唐耘勤奋好学,虚心向上,招干之前,先后结业于山西刊授大学和南京青春文学院,并积极参加福建省大专(汉语言专业)自学考试,取得6门合格证书。他还善于向有创作经验的人学习,听说东山岛渔民诗人刘小龙诗写得很好,就自费专程去拜访请教,并与之结下莫逆之交。
  唐耘性格开朗,心地善良,待人诚恳,勤劳俭朴,敬老爱幼,珍重友情。他的周围,团结着许多文朋诗友和同志。全国各地,都有他的知音和崇拜者。
  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崇尚徐霞客的探险精神,喜游名山大川,善访名胜古迹,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履痕处处,留下许多优美诗章,有的风景区还把他的旧体诗刻在岩石上。
  唐耘的作品清新俊逸,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深受著名诗人李瑛、贺敬之、臧克家等赞赏和广大读者的欢迎。郭风、何为等26位著名作家和诗人在他的笔记本上题词,勉励他为人民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1990年10月,唐耘的第一部诗集《大地之恋》出版了。文坛泰斗冰心老人为其题写书名并赠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在这部共分三辑收入155首诗作的诗集中,无一不洋溢着诗人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恋之情;无一不透明着诗人晶亮的拳拳诗心;无一不体现出诗人清新质朴的艺术风格。
  诗是心灵发出的歌,是情感浓缩的产物。唐耘的诗,短小精练,没有虚无飘渺的朦胧,没有难吞苦咽的晦涩,而是贴近现实生活,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弥漫着馨香的乡土气息,漾溢着大地深情。他的语言清新自然如流水行云,在琅琅上口的句势中让人感到富有音乐节奏感的美的旋律。读唐耘的诗,每每能感受到他那百折不挠的追求精神,感受到有股催人奋发进取的力量。
  唐耘的第二部诗集《八闽吟旅》即将出版(油印本已在内部交流)。第三部诗集《天涯孤旅吟》也在孕育之中。
  “操如竹气融高洁,诗似荷情播远芳”。这是唐耘的诗句,也是他的座右铭。愿唐耘继续挥舞手中的生花妙笔,描绘祖国的万里春光。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18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18辑》

《南靖文史资料》 第十八辑,发表了南靖县政协18位委员的事迹。这18位委员在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进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成为各自所在单位、所从事职业范围的行家里手,为南靖经济的腾飞,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展示了政协委员的风采。

阅读

相关人物

今声
责任者
唐耘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