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兰香报春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18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288
颗粒名称: 幽幽兰香报春晖
其他题名: 记县第五届政协委员、兰花协会副会长张森苗
分类号: K820.857
页数: 8
页码: 89-96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张森苗先生在南坑镇创办兰花圃的创业经历和成就。文中描述了张森苗先生对野生兰花资源的深入研究和珍惜、创办花圃、精心培植珍贵品种以及与花商兰友建立联系、提高兰花品种管理水平和观赏价值的努力。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持不懈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他为南坑镇兰花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和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张森苗先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不仅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同时也带动了全镇兰花产业的发展,展现了他的创业奋斗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南靖县 兰花协会 张森苗

内容

每当走进南坑镇张森苗的兰花圃,你就会被眼前品种繁多、清香四溢的兰花所迷住。观赏那一畦畦、一盆盆生机盎然、高雅质朴的兰花,平常的人,一定会感到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被园丁的创业精神所感动,行家们更为主人辛勤培育出不可胜数的兰花珍品所吸引。
  张森苗,这位三十五、六岁的农民,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和探索,对野生兰花资源的价值和人工繁殖的潜力深入研究。因此,他珍惜兰花资源,率先创办花圃,精心培植珍贵品种,引起海内外行家的注意,令人刮目相看。他以花为媒,结交了南朝鲜、台湾、香港、广州等地的花商兰友,建立了兰花交流的信息网络,发挥了南坑兰花生产交流的“龙头”和“窗口”作用,为南坑兰花产业的形成和培育新的生长点做出一定的贡献,使南坑“兰乡”的名声逐渐远扬。
  1975年,张森苗从南靖一中毕业,回家务农,两年后的一个偶然机会,他被南坑供销社招为亦商亦农职工,干了八年的供销工作。85年,他离开供销社,到南坑镇经委,被派驻厦门,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他意识到农村也大有发展前途。因此,经过一番思考,他终于决定放弃那份工作,于88年5月辞职回家。凭着多年在外闯的所见所闻和农村青年的勤劳朴素,开始栽培蘑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就在这个时候,村子里逐渐有广州、漳平等地来的花商,大量收购野生兰花。当时,村民信息闭塞不知道兰花的价值,上山采回后,就以重量计价卖给花贩子,每斤才值几毛钱。花贩子收购后,筛选好的品种带回去,为了使买回的良种成为奇货,他们毁灭性地破坏兰花资源,把剩下的用火烧掉或倒进河里让水冲走。许多兰花贩子到南坑收购兰花才三、五个月,就发了大财。张森苗意识到兰花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于是,他开始通过多种渠道,见缝插针地接触花贩子,和花贩交朋友,从中了解兰花知识,学会识别兰花品种,从株形、叶和花的不同分辨出每株兰花的价值。
  后来,他自己上山采集兰花,不愿廉价卖给花商,在自己的庭院里种下来,发展庭院经济,日积月累,越种越多,办起家庭兰圃,并开始独闯门路跑广东。首次做这行当,情况比较生疏,他就通过一个熟人,把带去的兰花出售给当地的花圃。虽然价格不高,而且还是赊账,可他没灰心丧气,认为做生意是一回生,二回熟,下决心闯出道路来。于是,回来没几天,他再次出发,赶到广州,由于年关已到,农场已经放假,没有收购。这里又人生地不熟,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地把这些兰花扔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搭上汽车,直接赶住花市场,摆起小摊,没想到买主不少,价钱也高,因此一发而不可收,…个月闯两次广东,从中结识了广州、南海、台湾等地的花商和兰花爱好者,从交流中获取信息,从交流中获得知识,收获很大。
  从广东花市的经历中,张森苗增强了信心,看到了兰花的发展前景。后来经人介绍,他又结识了南朝鲜的兰友,在与对方的交往中,增长了许多见识,了解到国际市场对兰花的需求。通过几次的接触贸易,他才知道,原来国家不允许野生兰直接在市场交易,有些珍贵的品种,必须培植两年以上,子母两代完整的植株才能出口。因此,张森苗认识到中国兰花要打入国际市场,就必须进行人工培植兰花品种。他不辞辛苦,爬山涉水,足迹踏遍南靖,平和有野生兰花资源的每一个村庄和角落,去收集兰花品种,这些地方大都比较偏僻,山高岭陡,交通不便,每到一处,几乎都得走路。所以,他总是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历尽艰辛,经常深更半夜才回到家里,第二天又要早早出门。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他收集、培植的兰花品种不断增多。
  面对野生兰花资源逐渐减少的趋势,张森苗意识到,扩大规模培植大有发展前途,也是保护国家资源的一种途径。他所处的南高村交通不便利,信息不灵,各种条件都较差,不利于与花商的交流,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他四处考察理想的场所,最后决定到镇所在地的南坑村桥头去开辟新天地,这里交通方便,信息灵,生态环境优越。他的想法传出去后,习惯日出而种,日落而息,温饱就知足的村里人都觉得他这样做划不来,家里人也很担心,说自己村子的土地不比外面差,花一大笔钱去外村建花圃,弄不好会亏本,当时他的思想也有些动摇,但他脑中惦记着花商兰友“利用资源培植,一定会提高效益”的话,认为人的眼光不能只盯在眼前,要树立风险意识,目光要看得远点才有出息,他在为自己打气。于是,他开始苦口婆心做家里人的思想工作,分析兰花的发展前景,父亲、妻子看他信心十足,终于表示理解和支持。1992年7月初,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再向亲戚朋友筹集了一部分钱,一共投资5万多元,在南坑村桥头租赁3亩土地,建起简易的砖木结构的房子,用毛竹尾围篱笆,开发花圃,添置遮阴网等设施。就这样,张森苗以自己的胆识开了全县的先河,成了较早培植兰花的专业户。
  兰花作为较高价值的观赏类植物,由野生到成片栽培,生长环境改变,如果管理不得要领,往往会受到损失。为更深刻地认识和掌握品种、管理和造型技术,近年来,张森苗一共花了4000多元,分别购买了《国兰艺道》、《兰花专辑》、《养花指南》、《四季专辑》等书籍,订阅了《中国兰花》、《中国兰花信息》等报刊。有的书一部就得花上600多元,可他毫不吝啬。书买回来后,他就钻了进去,如饥似渴地学习、领会和研究。同时他还利用到广州、南海等地交流兰花的机会,参观台湾、香港客商来办的兰圃,获取更多国内外兰花需求的趋势和信息,并向他们学习兰花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因此,他不仅认识了更多的品种,而且对黑斑、软腐、拜拉丝和烂芽等病症也有一整套的防治技术。一株兰花的价值,除品种是重要因素外,造型也不可忽视。如果好品种的兰花造型不好,不仅会影响观赏价值,同时也直接影响经济价值。对此,他倾注了许多心血,深入研究和实践,所以,他的兰花造型雅观大方,姿态袅娜,深受花商的赞赏和喜爱。目前,张森苗培植的兰花品种达到200多种,其中有不少奇花、矮种、艺兰、奇叶等珍品。
  无论干什么事情,特别是成功者,每人都得经历一番艰辛。品味一番苦衷。张森苗从上山采集兰花,到经营、创办花圃,已经历尽磨砺。他的花圃品种繁多,引人注目,又在野外,因此,管好花圃更让他费了一番功夫。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全家人都得露宿在花圃里搭起的小茅棚看管。遇到夏天,遮阴网下的气温闷热得很,加上蚊虫咬叮,常常被搞得难以睡好;碰上刮风下雨天气,往往被淋得象落汤鸡。白天没有花友会集时,他就在花园里仔细辨别新芽是否发生变异,发现了就收藏到珍品兰圃里,对病虫害也仔细检查,修剪枯叶,不完整叶等。就这样,他对自己的事业不辞辛苦,致力耕耘,取得了成功。
  张森苗的兰花事业发展了,但他没有忘记其他兰友,把自己搬迁兰圃的经验和效益告诉他们。在他的带动下,南坑镇经营、培植兰花形成一股热潮,遍地开花,令人鼓舞。目前,全镇栽培兰花的达100户以上,从事花商的60多人。成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新兴产业,列入镇政府发展高优农业和重点计划,说南坑是兰乡一点也不为过。南坑的群众谁都会识别名贵兰花品种。原来,一株兰花珍品的最高价才卖500元,通过培植和经营,加深对兰花价值的认识。现在,好的兰花一株可卖到近8000元,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有的品种比黄金还要贵重。
  多年来,南坑不断地发现名贵兰花品种,在港澳台、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产生广泛影响,因此,前来参观、考察的港、澳、台兰商络绎不绝,有的甚至组团到南靖进行考察交流,他们惊叹南坑丰富的兰花资源,认为南坑是发展栽培名贵兰花的宝地,许多兰商确定了在南坑投资兰花业的意向,目前已有两个台商到南坑办园,他们把台湾、广州的兰花搬到南坑来,台商张先生一家投资300万元,专门培植名贵的品种,他们将为南坑兰花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起到龙头作用。这一切与张森苗等兰花专业户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分不开的。有资源不一定就会为人所知,张森苗认为,要广泛宣传,使更多的入了解兰花,获得更高的宣传效益,因此,电视台、报社记者来参观采访时,他总是热情接待,不厌其烦地介绍,为他们提供素材。1992年8月,漳州电视台还特地到张森苗的花圃来拍摄专题片,分别在市电视台和福建电视台播放,扩大了影响,南坑的兰花已成为文人、记者、电视台宣传的一个热点。
  张森苗培植兰花创造了不少经济效益,带动了全镇兰花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如今,他的花圃生机勃勃,兰香四溢,令人赏心悦目。而他的兰圃周围已经建立起了更多的兰圃,形成南坑观赏农业的一大自然景观。张森苗找到了致富的门路,可他总忘不了家乡的还比较落后的教育事业,每逢“六一”儿童节,他都为孩子们送去札品;南高村建教学楼,他又慷慨解囊;镇政府规划城镇建设,他带动镇兰花专业户,准备建一幢兰花楼做为南坑兰花对外交流的窗口。他对兰花的发展前景充满乐观,在继续培植好兰花的基础上,将发展新的花卉品种,搞盆景栽培,开发室内观叶植物。他的心目中,早已播种出一片品种齐全、姿态万千的绿韵,无时无刻不在想创造美的生活。他的未来充满希望。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18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18辑》

《南靖文史资料》 第十八辑,发表了南靖县政协18位委员的事迹。这18位委员在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进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成为各自所在单位、所从事职业范围的行家里手,为南靖经济的腾飞,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展示了政协委员的风采。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海波
责任者
张森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南靖县兰花协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