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公正的明代名宦王命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264
颗粒名称: 清廉公正的明代名宦王命爵
分类号: K825
页数: 8
页码: 122-129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王命爵的为官经历和其廉洁、正直的形象,同时描述了他对民众的关爱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关键词: 王命爵 生平事略 南靖县

内容

王命爵(1525—1603),字仁卿,号一所,明代嘉靖四年(1525年)二月三十日戍时,出生于福建南靖县金山乡水美社(今新内村)石桥头井仔丘。王命爵居官近三十年,由教谕历升嘉议大夫(正三品),素以廉能公正著称,三次受赐“清廉宴”,是明代名宦。
  命爵父王良佐,曾任广东徐闻县教谕,平素礼贤下士,崇尚教育,为当地造就不少人才。命爵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学业日有长进,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考中乙卯科举人。
  嘉靖四十年(1561年),广东饶平农民军张琏率部攻下南靖县城,良佐被掳走。命爵只身赴军营面陈义军首领,自己愿代父滞留军中,恳切至情感动了农民军弟兄,父子遂被放回。命爵舍身救父的孝行,受到当时社会的赞誉。不久,命爵出任河南密县教谕。
  隆庆元年(1567年)六月,命爵由密县教谕调升安徽庐江知县。到任的第二天,便召集当地父老询问民间疾苦和地方积弊。众口反映:“庐江八乡积弊甚多,为害不浅。最突出的是田粮不均,农民连年赔累粮赋,苦不堪言。”命爵一面宽慰父老,一面将田赋不均、贻害贫民的实情和主张丈田均赋的办法,俱文详陈两台司府。翌年(1568年)十二月初,他接到上司批文后,立即召集乡耆公布丈田均赋的办法。十二月六日,命爵带领一批经过精心挑选的人员到离城五里多路的南郊临田丈量土地。实施过程中,稍有不符要求,命爵亲临指导,下田示范,发现差误,当众查验,忙到日暮,才与众人同归。通过一天的现场操作,丈田人员认为这种方法简易可行。翌日晨,命爵把丈田人员分为几个组,派赴各乡清丈。临行前,他再三嘱咐:“你们一定要认真搞好丈田,千万不能徇私情,日后我要亲自抽查,发现差错,决不宽贷。”到了己已(1569年)三月三日,各乡纷纷完成丈田任务,簿册堆叠满案。命爵挑选四十余名善于计算的人,集中食宿,进行田粮核算。他每于公余时间,前往巡视或参与校正,常忙到深夜。在核算过程中,凡有疑议的,马上派人下乡复查、纠正。庚午(1570年)四月,全县田粮核算结束,呈报上司。从此之后,按户按田计赋立籍,把盖有大印的田赋帖子发给各户收存。自丈田均赋之法实行之后,无田载赋的农户解除了多年赔累重负,致力发展生产,农业年年丰收。因而,两台司府除将命爵的才干、政绩奏荐朝廷外,还行文所属府州县:“丈田均粮,苏民困苦,以庐江为法,率来求式。”
  命爵在庐江知县任内,除竭力搞好丈田清理粮赋外,还对县政进行全面整顿。他清除杂役,禁止滥派,豁免马税,退还额外报酬等。由于命爵视民如子,秉公办案,刻意革除积弊,当地乡民交口称道:“天赐我们的好父母官。”当他离任时,父老乡绅联名挽留,为之竖立“去思碑”,缅怀其功德。
  隆庆六年(1572年),命爵调任南京城兵马指挥,兼管讼狱之职。他仍以公正廉明著称,深得民众爱戴。进京觐见皇帝时,受封六品承德郎,御赐“清廉宴”。
  万历二年(1574年),命爵升任广东韶州同知。时逢洪水泛滥,庄稼被淹,房屋冲塌,百姓流离失所,缺吃少穿,面黄肌瘦。命爵见黎民遭此大难,顾不得劳累,一面设法赈济,一面发动民众疏通河道,加固堤防,兴修水利,动员外逃乡民返乡发展生产,重建家园。民众感恩载德,众口皆碑。
  万历五年(1577年),命爵奉令随军出征广东罗定县罗滂山洞和督建西宁城,屡著功绩,晋级四品官阶,赐金甚厚。嗣后,又奉派监课南雄关税务。他一秉过去倡廉肃贪作风,一尘不染,又以考绩为最,受两台御史交章奏荐。
  万历九年(1581年),命爵升任广西太平府知府。此地僻处南疆,地旷人稀,交通不便,文化落后,汉人和各溪洞少数民族混居杂处,民情朴实淳厚。历任地方官视为化外蛮番,愚弱可欺,任意巧立名目,肆行搜刮,仪粮赋一项,正额之外的地方附加即超过数倍。番民有事进府衙,必先填饱小吏私囊,方肯引见官府;贫民偶犯刑法,无法满足差役敲诈,唯有坐牢终身。因而民众视府衙如陷井,视官吏如虎狼,相约逃避,唯恐不及。部分强悍番民不服,相聚反抗。命爵初到任,一面着手整肃官规,清除奸吏囊役,严禁苛捐摊派;一面出榜安民,加意济困扶贫。他下巡不住宿不接受招待,以免惊扰百姓;办案不拖延,及时惩恶扬善,为平民百姓排忧解难。被迫为乱的番民感其德,相率庭下叩首伏罪。对此,命爵非但没给治罪,还好言安抚,赠银返乡。不上半年,官场恶习革除净尽,民心归顺,社会秩序井然。命爵不安于现状,他深感兴办教育,提高乡民文化素质的必要性。因而,他节衣缩食,带头捐俸兴办社学,倡建学宫,呼吁社会尊重乡贤,崇尚教育,鼓励汉族与少数民族送子上学。这一善举,受到当地民众的拥护和敬仰。
  命爵就任太平知府次年,部分地区蟹厄如蝗,平田皆满,稻谷荡尽。面对这些八只脚,舞着两支蟹钳的怪物,当地人视若神明,不敢冒犯。农户为保护自家庄稼,恭敬地把田蟹捡起放到别家田里,由此引起积怨,械斗时有发生,死伤不少。命爵闻讯亲临田边察看,笑向乡民解释:“此物乃田蟹,可煮食,味极鲜美。”并命人以石垒灶,将洗净的田蟹放入锅中煮熟,当众与随从同食之,尝后连称:“美食也!”众乡民见状也争相试口味,食后皆大欢喜。自此,吃蟹之风在太平府盛行,从而消除蟹厄,保护了庄稼,使乡民免受械斗之苦,汉族和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万历十三年(1585年),命爵依例进京述职,按常规,膳宿旅费概由辖属各县和番民如数供应。命爵一洗过去历任陋规,不惊扰地方,仅带两名随从和必要的图书簿册轻装上路。此举在当时官民中引起极大反响。两广总督郭应聘、吴文华,巡按吴善和马呈图、黄钟等封疆大吏,交章举荐其德才与政绩。当他入朝觐见时,皇帝朱翊钧厚加赏赐,第二次御赐“清廉宴”并晋封中宪大夫。不久,又调升两浙盐运使。盐业为朝廷经济收入要务,对国计民生关系重大。命爵作为专管盐业的行政长官,手握一方盐务大权,但他从不滥作威福,徇私舞弊。
  万历十四年(1586年),命爵因母亲逝世回家奔丧,三年孝服期满,调任河东运使。时值河东地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庄稼失收,饿殍遍野。命爵眼见生灵涂炭,忧心如焚,即刻派人回家乡变卖自家部分田产,连同自己的薪俸一并捐出赈济灾民,当地官绅富户在其感召下,解囊助贩,灾民得以逐渐排脱困境。在河东任职期间,命爵政余常对盐务官吏的子弟勤加课督,不少秀才在他教导下考中举人。他坚持倡廉肃贪,赏罚分明,所属官吏均能同心同德,恪守职责,廉洁自爱。
  万历二十年(1692年),命爵奉令进京述职,又以考绩为最,第三次御赐“清廉宴”,晋封嘉议大夫。命爵时已年近古稀,实感力不从心,上表奏请告老退职。皇帝谕示,准于依照正三品章服仪仗衣锦致政还乡。在当时众多官员中能获此殊荣的实属罕见。
  命爵返乡时,两袖清风,仅有几担行囊和三大箱书籍。地方官怀疑箱里尽是金银珠宝,即刻飞报上司转报朝廷。皇帝闻奏,手谕派人赶至途中验看,发现箱中除了书籍衣服之外别无它物,当即据实回报。万历皇帝念其廉勤可嘉,御书“卓树清标”大匾派专人送往王氏大宗“追来堂”悬挂,以示褒奖。同时,赐给他一枚“狗头玉印”,准其返乡后,可随时向当地府库支取银两赡养天年。
  命爵家乡水美社地势低洼,一遇洪涝,低下田园尽成泽国。为此,他寝食不安,决心治理水患造福桑梓,遂不顾年迈体衰,拄着拐杖多次到实地考察,建议族人在社中开一道水渠,雨天既可排涝,旱天又可用以灌溉,并将自己微薄田产尽数变卖资助,作为首倡。因而,生活更加清苦。眼看年关将至,只得启用玉印支取十两库银应急。过了年,转眼又到了青黄不接,家中实在揭不开锅,无奈又写了支取十两的银票盖上玉印,命家人到府库支银并嘱咐说:“吾已返乡,无功受禄,于心有愧,银两支回,须勤俭度日,休言再取。不料,命爵的第三儿子看到玉印的妙用,为还清赌债,趁父亲外出,写了支银二千两的银票,盖上玉印,径往府库支银。知府见其支取数额颇大,不敢大意,怀揣银票,面见命爵,请求宽限。命爵否认此事,知府见状忙取出银票请验。命爵一看知是儿子笔迹,命儿子跪在厅中,盛怒之下一脚踢去,不意竟中要害,其子登时气绝身亡。命爵悲忿交加,遂将玉印缴还朝廷,上表奏道:“臣已老朽,无功焉敢受禄,子不教父之过也,望圣上恕罪!”皇帝见奏,不觉脱口赞曰:“命爵真乃廉吏,清如佛也!”当下赐给一幅唐寅画的《百子图》,以慰其丧子之痛。
  命爵居家近十二年,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六月初一日逝世,寿七十九岁,谥称八十岁。因家境贫寒,靠亲友借贷料理丧葬。
  明吏部文铨司朱来远为纪念恩师王命爵,曾撰一联:“廉能三赐君臣宴;德孝双全父子恩”并镌刻在水美王氏大宗“追来堂”的石柱上。
  本文参考资料:
  ①《漳州府志》、乾隆版《南靖县志》、民国版《南靖县志》。
  ②水美《王氏族谱》。
  ③口碑。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本辑主要介绍了南靖县的历史、地理、文化、人物等方面的内容,包括水利建设、修堤碑记、烟草生产、交通运输、信用合作社、民歌民谣、革命志士、历史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惠芬
责任者
王命爵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