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科学植树造林 造福子孙后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254
颗粒名称:
科学植树造林 造福子孙后代
分类号:
F326.2
页数:
6
页码:
45-50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东爱村科学造林的经验和成果,包括组织机构规划、典型示范、经验总结、全面铺开等过程以及造林的成果。文章描述了东爱村在造林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促进粮食增产、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变化。
关键词:
林业经济
科学植树
南靖县
内容
为了革除山区植树造林“一锄法”和“年年造林不见林”的弊端,1964年,地区和县的林业局协商决定在龙山公社(现称镇)的东爱大队(现称村)搞科学造林试点。当时,我是参加该试点的工作队员之一,对试点造林的科学方法和造林后对该村经济的发展变化,知之较详,并认为这一造林方法确实对后人有借鉴的俾益,特地把它记述如下:
组织机构规划林地建立股分制
东爱村的宜林山地26000多亩,除原有的稀有林7000多亩,只要加强抚育就可以成林外,有19000多亩的林地需要人工营造。为了有计划地搞好科学造林。大队首先成立造林指挥部,专署林业局副局长林奇明、公社副社长李阿嵩、大队党支部书记郑火炭等都是指挥部的主要成员。指挥部之下设立以林业科技人员为主的规划队,上山搞规划。规划的方法是根据山的走势、背向、高低等的自然条件,而确定宜果或宜林、宜林山还把宜杉、宜松、宜木荷等的不同品种规划好。同时对各个品种的种植规格、挖穴标准也都进行规定:如杉的株行距5×6市尺,穴面宽60公分、穴深40公分,穴底宽30公分;木荷的株行距也是5×6市尺,穴面宽40公分,穴深30公分,穴底宽20公分。从旗仔尾山起经蜘蛛垵、金鸡湖、柯仔林埔直至后畲埔,连片1840亩,作为第一批科学植树规划区。通过规划,发动生产队按人口入股,每十口人为一股,全大队一共104股,造林时按股投工、投资,将来林木收入按股分红。
典型示范 摸索经验 全面铺开
指挥部根据各生产队的认股数,统一抽调劳力,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劈草、炼山、整地、造林。指挥部选择柯仔林埔一片40亩,作为示范片。抽出20个劳力组成突击队,进行培训,在示范片搞出经验后,然后把这20个突击队员分配到各生产队去当骨干;指导群众性开展造林运动。如营造杉木林的挖穴定额,突击队员中的能手一天挖204穴,一般突击人员挖160——170穴。但因突击队员都是各队调上来的精壮劳力,全民定额必须低于这个标准。于是规定十级劳力一天挖100穴,付给10工分报酬。并以此标准分配各生产队应完成的投工任务。
在开展群众性挖穴备林地时,首先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动员,各生产队在群众会上表决心和开展队与队、人与人之间的劳动竞赛。然后把抽调的劳力集中起来,自带工具、被席、粮菜和其他生活用具,到指定的山头,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质量标准,去完成应完成的任务。到该村领导造林的县、社干部和大队干部都到群众中去实行“三共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了保证质量,各队配一名验收员,以木板制定统一规格的验收器,实行逐日挖穴,逐日验收,不合规格的,及时加工纠正。整地结束后,全大队统一组织验收评比,表扬了好的单位,也督促了较差的生产队及时返工,使之符合标准化。
造林时各队派代表到示范片实习,由林业技术员实地操作表演,做到苗植正、根不窝、土踩实,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接着各代表返回各队做示范,然后全面铺开,保证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同时,还规定加强抚育和管理的乡规民约,以保护林木的正常生长。科学造林不仅成活率高,生长也很迅速。九年后,我回头去参观柯仔林埔示范片当年造的杉木林,株高已达15——18米,胸围口径已达10公分以上,可以间伐使用。
第一批科学造林的成功经验,鼓舞群众造林的热情,提高了积极性,从此之后,年年造林,年年成林。至1989年底统计,全村造林12,166亩,加上原有的稀有林经过抚育而成林的面积,计有19959亩(其中杉木林8500亩、松木林6900亩、杂木林4500亩)。此外,群众在自留山和较低的山坡,开荒种上各种水果,全大队已种上柑桔1350亩,麻、绿竹1000亩,杂果700亩。目前林木复盖面积已达91.63%,木材蓄积量963,000立方米,以现有市价估算可达36万多元,柑桔年产量400万斤、产值240万元。群众欣喜地说:“我们东爱村,山下是粮仓、山上是银行、山腰花果山”。真正是林茂粮丰花果飘香,多年荣获省、市、县三级颁发的林业生产先进单位称号的奖状。
开山造林 以林养农 促进经济发展
1、树木成林,山泉旺盛,确保粮田用水需要。蜘蛛垵一片250亩望大田,过去林木稀少,山泉枯竭,历史上只能靠芒种的雨季插上单季稻,常年亩产300——400斤。1970年后,由于树木成林,常年泉水旺盛,已改种双季稻,亩产上千斤,增产2.5倍。
2、以林养农,全面发展。东爱村科学营造的林木,从1972年开始间伐使用或出售。每个社员户分配0.5—1立方米的指标,让社员购回修房、制作农具和家具。收入的款项拿出3万元支持生产队购买化肥和农药,拿出1.5万元建设一条三公里长的机耕路。至1978年以后,由于林木已大部份成材,砍伐出售积累的资金越来越多,于是对公益事业的投资也日益增多。正如党支部、村委会向群众提出的“一年干一项、十年大变样”的口号一样。1978年村建一座装机容量250瓩的水电站,投资32万元,其中由林业收入支出10万元;村建一座500平方米的村址,投资61,000元,其中由林业收入支出30500元;1986年村建一座865平方米投资12万元的小学教学楼,投资12万元,其中由林业收入支出5万元;1988年村在大田社通漳龙公路的江面建一座钢筋水泥平面桥,投资20万元,其中由林业收入支出6.5万元。上述情况说明。林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公益事业的发展。
3、群众生活日益改善。东爱村有465户,2100多个人口,发展林果生产以后,不仅温饱问题已经解决,而且向小康大道迈进。1992年的收入统计,村民人均收入已达1358元。全村有54%%的户用上了电视机,(其中彩电占50%),平均每户有二辆自行车、十户有一部摩托车,还有8个先富户购买了8部运输大卡车。大部份农户建了新房子,其中有20%的房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电冰箱、洗衣机也陆续进入农家。在医疗卫生上,凡到村医疗站看病的村民,免收挂号费,打针不收注射费,其费用统一由村的林业收益支付。
附注
注:整理本文时,蒙县林业局营林股、东爱村杨文川同志提供部份资料和数据,在此表示感谢。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本辑主要介绍了南靖县的历史、地理、文化、人物等方面的内容,包括水利建设、修堤碑记、烟草生产、交通运输、信用合作社、民歌民谣、革命志士、历史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奇芳
责任者
林奇明
相关人物
李阿嵩
相关人物
郑火炭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和县
相关地名
东爱村
相关地名
林山乡
相关地名
大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