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抗洪救灾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248
颗粒名称: “9.22”抗洪救灾纪实
分类号: D632.5
页数: 9
页码: 18-26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1981年9月22日,南坑公社受台风影响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以及当地政府和人民解放军的抗洪救灾情况。
关键词: 抗洪救灾 南靖县

内容

1981年9月22日,因受16号台风影响,南坑公社的乌石山降雨量达631.1毫米,县城所在的山城降雨量达413.8毫米,全县各公社普降大雨,一时山洪暴涨,境内的船场、龙山、永丰三溪洪水横溢,县城洪峰超过警戒线3.015公尺,比1960年“6·9”洪水位高出1.36公尺,比1908年(戊申年)洪水位高出40公分左右,是我县近百年来罕见的一次特大洪水。这次洪水来势迅猛,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堤岸多处崩缺,部份良田变成沙滩,受淹公路路面被冲毁,电杆被台风刮断,供电受阻,电讯中断,大片水稻甘蔗等农作物被毁,台风、洪水还摧毁不少居民住房,残墙断壁举目可见,损失极其严重。全县181个单位(大队、作区、居委会)中,有156个受灾,占86.2%,灾民32055户,180868人,分别占全县总户数、总人口的63.7%和63.5%。其中受重灾814户、4346人,无家可归的649户、3465人,受伤3021人,重伤450人,死亡25人。居民房屋倒塌14528间,其中:民房8407间,还有严重被破坏的6141间,此外还有用于生产性的禽畜舍,蘑菇房、烤烟房、猪舍、牛栏厕所等24000多间被毁。储粮受淹被冲走和霉烂达1496.4万斤,家禽、家畜被淹死和漂流15万多头,其中:猪5672头、耕牛55头、鸡鸭等105152只。农作物受淹损失惨重。中晚稻受淹14.4万亩,测算损失粮食3752.89万斤;地瓜受淹3001亩,估计损失折谷116.6万斤;甘蔗倒伏、折断、沙压损失6万吨;花生、柑桔、香蕉等经济作物也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水利水电工程被毁的有防洪堤缺口11条32处,长3259米;灌溉工程毁坏1252处,涵洞毁坏825处,水陂冲毁246处,小水电有62处装机容量9520瓩被毁,其中(重点水电52处,7700瓩)。需修复的总工程量达159.6万立方米;其中:石方31.78万立方米;10kv以上输电线路倒杆,断线49处,76公里;公路被毁流塌方1302处,阻车161处(不包括社、队公路),桥涵被毁19座,3034米;邮电中断,线路倒杆110支,断线85处,大队建的线路倒杆4000多根,致使72个大队通话中断。全县受灾损失财物价值计达15373万元,其中属于个人财产11474万元,机关企事业单位损失2027.4万元,水电、交通、邮电设备损失1872.07万元。
  洪灾面前,县委、县府领导及时抽调33名机关干部,组成抗洪救灾工作队深入灾区加强领导,基层党政组织也各自为战,抗击洪峰,抢救险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县委和山城公社党委以党团员、民兵为骨干,组成一支支抗洪救灾突击队、抢险班,驾轻舟、撑竹排、顶风雨,闯洪峰,穿街串巷,抢救数千名受灾的群众和大批财产,把损失压到最低限度。
  靖城公社阡桥、寨联两个大队村庄相连,土地毗邻,休戚与共,协同作战,两个大队的党支部、管委会带领青壮年300多人,齐心协力,聚集于防洪堤上的五个险段,当防洪堤出现裂缝冒水危险时刻,共青团员林溪水不顾危险,潜入二米多深的水中,几上几下与洪水扑斗一个多小时,探测漏洞、堵塞住漏水,保全了堤岸。大队长王汇川带领寨仔山120多名社员,在溪仔门崩隙堤坡出现裂痕60米长并已向内倾斜,个别地方甚至已下陷二米的严重险情面前,他们毫不畏惧,坚持抢救,打下木桩130支,填上沙包200多包,胜利地保住了险堤。
  郑店大队党支部在水位超过警戒线3.28米,比“6·9”的水位还高出18公分时,处险不惊,镇静自如,科学安排,充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做好两手准备,首先在山上或高地上搭盖30个草寮,把老人、妇女、孩子以及粮食、生猪、耕牛转移到山上。并从安在基坑2米深的一台重500多斤的发电机也抢在洪水淹来之前搬到安全地点。其次,由代理党支部书记杨龙根,组织支委,管委18人,生产队长12人,率带280名身健力壮的社员,在长堤上奋战二天二夜,在险情堤段打下木椿250支,填上沙包100袋,终于抗住怒吼的洪峰,保住了长堤。
  亲人解放军顶风冒雨,爬山涉水,很快赶到我县灾区。当靖城大堤出现险情时,空八军几十名指战员,及时赶到现场,与群众一起垒沙包堵漏洞,保住了堤岸安全;山城公社因下潘大队下路边堤岸缺口,附近的刈山、桥头等5个大队18个自然村尽成泽国。32404部队23名勇士驾冲锋舟,顶风破浪,连续作战28个小时,救出2000多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当灾区群众被水包围而断炊时,空八军派出飞机20驾次投送大量干粮,以解灾民饥寒之急,洪水退后一些地方堤缺路毁急需抢修。人民解放军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帮助社队修堤筑路,翠眉大队因崩堤,水从缺口汹涌奔流直冲公路。在堵缺口时,32449部队六连副连长廖玉川和战士李慧龙、李华绍,跳进水中垒沙包、堵急流,连续作战8个小时,终于堵住了缺口,制服了河水,修复了公路。
  在抢修下潘大队的崩堤时,身患结肠炎的32450部队八连长周光平,不顾指导员劝阻,抱病带领连队奔赴工地征战,三天后,他病情加重,脸面发黄,身冒冷汗、恶心呕吐。领导命令他去住院治疗,他却说:“堤岸没修好,人民利益得不到保障,我在医院那能躺得下”。就这样坚持施工,推车挖土十多天。堤岸修成后,他的体重,掉了十二斤。
  在抢修堤岸缺口的战斗中,除了人民解放军2000多名指战员的大力支援修堤外,本县的和溪、金山、龙山公社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亦亲自带领民工4500多人,到重灾区支援,在县抢修堤岸指挥部的直接指挥下,只用半个月的时间,就帮助山城公社抢修堤岸决口9处,完成土石方9.63万立方米。
  “9·22”特大洪灾威胁我县的消息牵挂着全省上下,省直机关、驻军部队、各兄弟地、市、县和各系统、各企事业单位,纷纷向我县发来了慰问电、慰问信,捐献了大量的资金和衣服、粮食、木材、医药、生活用品等救灾物资,派来了医疗队,送来各方面的技术力量及救灾工具。
  龙溪地区抗灾办公室及时组织大批抗灾物资进行支援,他们克服运输重重困难,送来饼干17595斤,各色糕饼81箱、酱瓜12缸、米酱20缸、豆粒25缸、火柴40大包,明矾800斤等。
  平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叶副主任,于9月25日,乘汽艇送来了抗洪草袋3000条,抽水机10台,潜水泵4套,还送来饼干1000斤、馒头400斤、蜡烛250包、火柴二件、乘风牌香烟二箱、金叶过滤嘴香烟15条,并派来医疗队,为灾区群众治伤看病和搞防疫工作。还有漳州、云霄、长泰等县、市,虽然自己也受灾,但他们还是省吃俭用,也专程送来大米、食品、蔬菜、食盐和火柴等大批急需的生活物资。据我县抗灾指挥部不完全的统计各地捐献给我县灾区人民的救灾物资有衣服93733件、布票285.5市尺、粮食194266斤,蔬菜24034斤、糕饼92019斤、资金4561.73元。
  本县也有许多非灾区、轻灾区支援重灾区的动人场面。龙山公社圩埔大队党支部最先发起捐献。他们在当月24日召开支委会讨论支援重灾区的措施时,支部书记黄乐土带头捐献十元,支委个个捐献,会后分头深入各生产队去发动群众,你五元,我十元,全队户户都捐献。宝斗大队170多户共捐献大米1600斤,钱款300多元,华星大队于25日、26日两天中就发动捐献大米6000斤,钱款89元。奎洋、书洋、南坑公社和丰田农场,根据县委指示,一方面组织群众开展本地区的抗灾救灾工作,一方面发动社、场员帮助重灾区修建住房,解决居住问题。全县社场群众共捐献各种木料19180支,毛竹3298支,谷笪217领,机砖7万块,还有油毛毡、铁线、铁钉等建筑材料。他们把这些支援物资陆续运抵灾区,还组织民工,自带粮食、工具、生活用品无偿地帮助山城地区无家可归的灾民和小学校搭盖简易住房和教室。使重灾区人民很快就解决了栖身之所,停课的20所学校,147班,也于10月15日全部复课。
  在清理山城市区淤泥的战斗中,解放军指战员、机关干部、本城居民、学校学生一起奋战,省七建、漳州市环卫处派来了十五部自动翻斗车,并配备人员协助清理。本县金山、龙山、和溪公社和林业车队等单位,出动汽车,拖拉机69台,近200人参加山城地区清除洪水后的淤泥杂物大会战。经过军民共同努力,国庆前夕,县城主要街道可通行,25家主要商店开店营业,影剧院电影上映,市容得到初步改观。至10月20日城区街道淤积的五万多立方米淤泥,全部清除运出郊外。
  在救死扶伤、医治灾民伤病痛的战斗中,驻军部队和省、地县共派出11个医疗队、131名白衣战士,深入灾区26个大队,为灾民治病医伤,他们不顾长途跋涉的劳苦,克服了医疗器械不足、环境条件差、饮水、生活等困难,因陋就简,设立露天门诊、送医送药上门。共医疗伤病员22582人,其中:外伤7000多人次。并协助清理消毒受淹水井69220次,水沟1819条,为4341户、7311间房屋进行消毒,收埋死禽、畜4443只,对街道、村庄、猪牛舍、厕所以及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使灾区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免除灾后瘟疫危害,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龙溪地区电力、邮电、广播部门,派来技术骨干,帮助我县抢修电网,通讯和广播线路,使我县几乎全线崩溃的电力、通讯和广播设施在短期内得到恢复。10月1日,全县电网全部恢复正常供电,主要的广播线路恢复播音。10月6日,全县十二条中断线路和市内电话全部通话。
  在这次抗洪救灾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全县经县委县府表彰的有86个先进单位,其中立为一等功的19个,受表扬的67个;先进个人461人,其中立为二等功的5人,三等功的119人,受表扬的337人。
  洪水退后,县委县府立即把上级拨给的救灾粮款和各兄弟单位支援的物资,分发到灾民手中。重灾区每人发给粮食60斤。食油6两、救济款15元、布票10尺、衣服一套,每户棉毯2条、棉被2—3套,及时解决了灾区人民的吃饭和穿衣问题,使南靖人民,在前所未有的大灾中,不饿死一个人,也没有一人沦为乞丐。这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它是一曲团结抗灾胜利的凯歌,也是一部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抗洪救灾史话。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本辑主要介绍了南靖县的历史、地理、文化、人物等方面的内容,包括水利建设、修堤碑记、烟草生产、交通运输、信用合作社、民歌民谣、革命志士、历史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开基
责任者
王汇川
相关人物
杨龙根
相关人物
廖玉川
相关人物
李慧龙
相关人物
李华绍
相关人物
周光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船场镇
相关地名
永丰县
相关地名
三溪乡
相关地名
泽国镇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长泰区
相关地名
龙溪镇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