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县“水龙”抽水机的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245
颗粒名称: 南靖县“水龙”抽水机的发展
分类号: TH38
页数: 9
页码: 1-9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南靖县“水龙”抽水机的发展史以及其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文章还介绍了抽水机的初创、发展、命名以及相关管理情况。
关键词: 抽水机 发展利用 南靖县

内容

一、“水龙”的初创与发展
  南靖县“水龙”抽水机的发展史,得先从下戴大队抗旱说起。1953年10月中旬小旱,但对下戴村来说已经是份量不轻的大旱了,该村当时有农地760亩,水田540亩,属沙质壤土,保水性极差。群众反映“三天无雨,火烧草埔”。附近的小山包,因山低泉少源短,远不能解决这一千多亩农田的用水需要,故而旱情年年皆有,群众用人工车水灌田。遇到大旱时,群众在荆江河床筑拦沙坝,提高水位后,用长达5.8米的特长水车车水,一层不够长,可用二至三层水车,车水上田,一层车水需八个劳力,两班制轮换。常年每亩车水需用工30余个工日,如果是特大旱灾之年,车水用工就更多了。建国后该队群众干部迫切要求县人民政府替他们解决水利灌溉问题。经过查勘,因为该地没有水源条件,不可能引水自流灌溉农田。怎么办呢?只有用动力抽水灌溉,才能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可是,当时我国机械工业不发达,尤其在本省里抽水机器更缺货。直至1953年底,县长陈锐志与水利技术员赴省城参加农田水利会议时,听省水利局长曹玉昆介绍,福建机器厂,试产一批36匹马力和12匹马力的木炭柴油动力抽水机,随即利用休息时间,赶往福建机器厂订货十来部。由于该厂生产抽水机供不应求,仅先供货二、三部。1959年初着手在下戴寨仔角安装一部36匹马力木炭柴油两用发动机,配套相应十二时口经抽水机,首创建立固定基座的机械抽水站,可灌田二千多亩,(受益区中有一片近1000多亩沙滩地,今已垦荒成田),做为固定示范站。接着在翠眉后河安装一台25匹马力、木框架基座的动力抽水机灌溉站,为可搬动的活动式示范站。此两处示范站的建立,揭开了南靖大搞农田水利机械排灌的序幕,凡是不能用直接开渠引水灌溉的平洋田,都采用安装抽水机提水灌溉防旱,开创了我县用抽水机抽水抗旱的先例。
  当下戴抽水机站落成之日,当地及周围群众非常好奇,称抽水机为“水龙”,称抽水机抽水为“水龙吐水”。附近自然村如沥水、山边、刈山等地群众,也有“三寸金莲”的小脚老太婆,亦一步一摇地,手扶拐杖渡船过河地走来观看,以饱眼福。当他(她)们听到动力机轰轰隆隆抽水声,唏里哗哗流水声,无不唧啷称赞,个个叫奇。有的说:“有共产党领导不用愁,能使低水向高流”。还有的农民称:“铁公鸡能唱歌,河水上高坡。”(指连杆的滴嗒声,喷油嘴发火的爆发声)。
  自1954年初至1957年中期,全县安装动力抽水机30部,其中:36马力13部,25马力3部,12马力14部,合计711马力,并配齐口径相适应的抽水泵:12时口径的13台,10时口径的3台,其他的为10时以下14台。其中木炭燃料机一部,油炭两用机十六部,柴油机十三部,分布在二个区一个农场,11个乡镇(现称为村),30个农业高级社。抗旱、排涝受益面积22168.68亩,其中抗旱面积16027.81亩,排涝面积6140.87亩,每年增产粮食约30万斤。配机司4人,技工学徒53人,县设专职干部一人负责巡回检查指导此工作。
  1957年全县开始征收抽水机折旧费,一般以八至十年收回成本为原则,达到以水利养水利,以机器养机器的目的。收取拆旧费标准:36马力一套年收1000元,25马力一套年收650元,12马力一套年收360元,8马力一套年收160元,5马力一套年收100元。此费由使用抽水机的农业社在年终分红决算时,把折旧费用列为当年农业成本支出,由有关的乡人委会,协助县水利局征收。待折旧费全部收回后,机器所有权即归原使用单位。直至1966年4月,全县共收折旧费16.5万元。
  1960年1月2日至7日,曾在山城公社东田大队,召开全县抽水机站工作人员座谈会,时间5天,当时有26个站49人参加,着重研究排灌站更好地为农业增产服务,贯彻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精神,进行总路线教育,“鼓干劲,反右倾”,推广技术革新,综合利用,解决当时物资的暂时困难,曾一度利用米糠榨油与乌桕叶油代替滑机油,牛油代替油膏,松油代替柴油,还有柴油渗适量的清水节省用油量。并且灌溉亩数由匹灌36.8亩,提高到匹灌40.87亩,经费负担由亩平均5.6元,降低到亩平均4.5元。
  直至1966年4月28日止,全县排灌机械设备发展到130台,计1590马力,排灌面积受益近5万亩。其中:有临时流动租用的18台,132马力,藉以解决临时性抗旱灌田需要,凡临时所租用的社队,必须按规定缴纳租金(折旧费)以日计租。5马力的一元,8马力的1.5元,12马力与16马力的2元,20马力的2.5元,在租用期间设备损坏修理,及途中搬运费用,均由租用社队承担,并执行进出仓当面试车验收手续,以保设备来去完整无损。
  二、机站的管理
  在抽水机的排灌管理上,实行管机、管水、管渠、管田一条龙。用水管理上,采取长藤结瓜一条龙,先用活水即坑水、泉水,后用死水即水库、山塘水,活水、死水全用还不能解决干旱问题,才开机抽水灌溉,这样做就缩短了开动机器的时间,减少了机械消耗,节省了燃料,节约了用水,降低了成本。在机械管理上,当时组织二个中心站点,划分6个管理片,选择十六个人员作为全县排灌机械管理的骨干力量,加强了对各站288个职工(其中管水员218人)的行政领导及技术指导。对机务管理实行“三包”(包开车、包灌溉、包养护)、“四定”(定人、定机、定燃料、定灌溉面积),实行“三要,四不准”,即要有行车记录,要有零件消耗记录,要有事故分析记录;没有大队通知不准开车,没有检查机器不准开车,违反操作规程不准开车,管水人员不在场不准开车。并制定了定期维修制度,做到小修不出站,中修不出社,大修不出县。改变了过去一碰到机械故障,就把机器载到漳州市龙溪机器厂承修,既多花了钱,又防碍抗旱救苗工作。
  此外,当时还做到及时整修水利工程,达到渠水畅通,做到机不白开,油不白耗,水不乱流。并开展综合利用,全县有26个站配套碾米机,年加工粮食523万斤,节约劳力2.5万工日,增加收入6.5万元,并发展多种经营,在站址附近开荒扩种,造林育苗等,种植粮食水果,经济作物等。
  对司机人员进行考核,对管理人员进行训练。常年开会培训学习《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文章和业务知识,激发职工生产工作积极性,在会上总结成绩,交流经验,互教互学,共同提高。1965年终经考核68人,有66人符合一、二级司机要求,并由县统一发给司机执照,以示重视。“文革”前县水电局设有工管股,下设机械排灌负责人,由戴丁贵、张群生、林阿容等人具体管理全县排灌工作。“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各地造反派“应运”而起,单水电局里就有“炮打司令部作战指挥部”,“6711战斗队”,“67112战斗队”,还有一个“小小战斗队”等造反派,造“走资派”之反。继之“二月风暴”造反派夺权,当权派反夺权,结果造成机构瘫痪,工作混乱,派性斗争激烈,因此机械排灌已再没有什么中心站,管理片之分,更谈不上什么统一的收费制度了,逐步转入谁建、谁管、谁受益。由受益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维修,自我受益,因此凡是对机械排灌工程管得好的地区,他们就得益大一点,凡是管得差的排灌站,他们就得益少了,甚至劳民伤财,至于机械管理、司机、管水人员工资收入或由乡社评工记分,或由收水费供给,或由乡镇社副业收入统筹分配,都由受益地区自行处理,各行其是。
  “文革”后,机电排灌工作又走上轨道,机械工程管理养护维修岁修有人管,用电用水副业经营有人抓,水费有人收。
  三、机电排灌取代机械排灌
  随着南靖电气化事业的发展,促使南靖电力排灌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1969年10月1日,船场溪二级水电站第一台1.25万瓩发电机组安装完成正式发电,同月,山城大桥头电灌站建成,安装电动机10瓩一台,抽水灌溉八一大队农田,继之湖前电灌站二级抽水9台725瓩,红岭电排站9台1089瓩,沧溪电排站5台900瓩,还有沥阳电排站、桥溪电排站、牛崎头电排站、阡寨电灌站的相继陆续建成等,至此,南靖县的动力能源已用电力取代木炭、柴油,机械排灌亦为机电灌排灌所取代。迄今,全县已建起的机器电排灌站;一、机100马力,电100瓩以上的(小〔一〕型电力排灌站)8个,即湖前电灌站(2级)、沧溪电排站、红岭电排站、阡寨电灌站、沥阳排涝站、桥溪排涝站和牛崎头电排站,计安装电机35台,变压器安18台,总线路长度48.8公里。电机总功率4103瓩,总扬程72.46公尺以上,每秒抽水总流量42.51立方米以上,排涝受益面积20370亩,灌溉受益面积17600亩。
  二、机40马力至100马力,电30瓩至100瓩(小〔二〕型机电灌溉站)有14站、18台,646瓩(马力),总扬程合301.2公尺以上,每秒抽水总量2.13立方米以上,渠道总长28.31公里,灌田总亩数6937亩以上。
  三、机40马力,电30瓩以下(小小型机电灌溉站)有56个站,安装57台,合704(马力),每秒抽水总量5.295立方米以上,灌田总亩数13065亩以上。
  机械抽水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在六十年代曾经盛极一时的利用水力抽水,并可小型发电的南靖农村山区水轮泵站,至今尚存的已寥寥无几,据调查了解,仅存月桂山村一个站,发电13瓩,旱来用于抽水灌田,闲时发电照明、碾米加工粮食,它至今尚存在的主要条件是水资源大。
  随着电气化、科学化的发展,灌溉农田除引水工程外,抽水灌溉方法已由淹灌发展到喷灌,丰田农场1979年12月就在宝林虎头山,用款9万元,花工3100工日,安装一台35马力固定喷灌机,喷头150把,灌溉柑桔水果150亩。水利水电事业发展方兴未艾,更科学、更先进的灌溉机俱及技术,已在改造更新及发展进程中,比如现今平原田野里抗旱取水,农民就很热衷于潜水泵抽水灌田,电源线路播于田间,潜水电泵一放水里,只要把电绳子接着电泵的龙鼻子,电源开关一拉,“水龙”就哗哗不停地向高处冒水了。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本辑主要介绍了南靖县的历史、地理、文化、人物等方面的内容,包括水利建设、修堤碑记、烟草生产、交通运输、信用合作社、民歌民谣、革命志士、历史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开基
责任者
陈锐志
相关人物
曹玉昆
相关人物
戴丁贵
相关人物
张群生
相关人物
林阿容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1960年1月2日至...
相关事件
1969年10月1日...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戴村镇
相关地名
成田镇
相关地名
后河镇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宝林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