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工商联合会的组织与作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 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229
颗粒名称: 南靖工商联合会的组织与作用
分类号: F727.57
页数: 7
页码: 112-11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靖县工商业发展历程和工商联合会的组织活动,表达了工商界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经济复苏、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外交流的历程。
关键词: 工商联合会 民间商会 经济复苏

内容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为了加强对私营工商业者的领导,着手建立“南靖县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52年12月7—9日,召开南靖县第一届工商联合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主委陈炳均(已故)、副主委李玉贵、于陈恩,常委10人,执委8人,正式成立“南靖县工商联合会”。同时各区成立分会。
  工商联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商界组织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民间商会团体,是爱国统一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县工商业者在建国后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积极影响党的号召,生产自救,积极经营,搞活流通。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认购国家公债,保家卫国的运动中,与全县人民一道,有钱出钱、有物捐物,慷慨解囊,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2年后,为了搞活经济,扩大流通,繁荣市场,保证供应。我县全体工商业者积极配合国营贸易公司和供销社商业,认真开展全县城乡的物资交流,为稳定市场,平抑物价,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起着有益的促进作用。
  1955年至1956年,在全县合作化和对私改造高潮中,工商联合会组织发挥了应有的推动作用。积极配合党和人民政府派出的工作组,对工商业者进行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召开青年会、妇女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动员全体工商业者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积极过渡到国营、集体、合作商店的轨道上来。从而,使我县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加快步伐。据1956年底统计,全县纳入社会主义改造的私营商业户共1211户,从业人员1448人,资金187199元。其中:过渡为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商业的259户,占总户数的21.28%;公私合营的117户,占总户数的9.66%;组织为合作商店的383户,占总户数的31.62%;组织为合作小组的366户,占总户数的30.22%;经销代销小贩86户,占总户数的7.1%。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转化为全民、集体的经济体系,是社会经济改革的一大转折,使商业企业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957年6月4—9日,召开全县第二届工商联合会代表大会。会上选出于陈恩为主委,陈炳均(已故)、欧云飘、郑向仁为副主委,常委有刘月娥、郑荣山等5人,执委10人。
  是年,工商业者入股资金,实行按月发放定息。以后几次政治运动虽然取消定息,但党的政策一直坚持发放,被停发部分的定息,经过落实政策,给予补发。
  1960年,因受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国家定量供应口粮不足,市场物资短缺,物价昂贵。为开展生产自救,县工商联合会与县饮服公司联合在猪母坑禽丰举办畜牧场,作为工商界人员生产锻炼和自救的基地。饮服公司派一名党员领导,县工商联派干部邓绍英负责。据统计全县工商界下放该场参与劳动生产的有139人,发展饲料基地65亩,饲养生猪和禽畜508头。延续四年时间,到1963年全县基本恢复生产,经济形势逐步好转才下马。在三年困难时期,为生产自救作出了有益的成绩。
  1962年,在县工商联合的倡导下,成立了“南靖县工商界生活互助金委员会”。各公社和城关各行业都分别成立了“互助金小组”。采取自愿结合,资金专人保管,自筹自用的原则。由集体讨论制订了制度和会员的权利与义务。工商界人士,小商小贩遇到困难或天灾人祸时,按章办理申请手续,经委员会审查批准,可以享受困难补助。使一些有较大困难的人,得到经济上的援助,体现了团结互助精神,使其更加热爱集体。据统计全县工商界参加互助金的会员395人,占会员人数的80%以上,从1962年开始到1966年止,得到困难补助的有78人次,金额达1913元。
  1963年4月11—16日,召开南靖县第三届工商联合会代表大会。会上选出陈炳均(已故)为主委,郑荣山、吴飞云、于陈恩、郑向仁、欧云飘为副主委;常委有张盛福、张洪发、陈有利等5人,执委16人。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在极“左”路线影响下,各级领导班子基本瘫痪,工商联合会组织也不例外,基本上停止活动。
  1970年9月24日,由南靖县革命委员会财贸组出面,集中县城的合作商店人员、小商小贩共108人,到靖城公社草坂农场(打石坑)办“商改学习班”。参加学习的学员,人人查家底、查思想、搞“人人过关”,后又转入农业劳动。先后学习时间15个月,到1971年12月31日才结束。把城关百货商店、糖烟酒商店、理发社、饮食商店、土产商店5家多年经营积累的资金11万元,作为全体学员的工资支出和办公费用,全部吃光用光,学习班结束回到县城时只剩下27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点转移到抓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放开了城、乡集市贸易,社会上个体的商业户应运而生,私营商业、集体商业、小商小贩获得了重新恢复和发展。
  1984年和1985年,贯彻中央〔84〕一号文件,城乡市场进一步开放,实行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渠道少环节的“三多一少”流通体系。全县包括国营、集体、三资、私营、个体、乡镇企业犹如雨后春笋,成倍增长。1985年,据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全县有证经营的个体商贩和私营商业户发展为3176户,从业人员3899人。其中,山城镇私营商业户262户,从业人员363人。
  1985年7月,在县委县府的重视支持下,恢复南靖县工商联合会的组织活动(续第三届)。人事进行调整,于陈恩、欧云飘、吴德署为副主委(主委暂缺);常委有石志光、庄春水、何志雄等11人,执委18人。
  1988年2月1—2日,召开南靖县第四届工商联合会代表大会。选出高荣宗(县财委副主任)兼主委,游佩芬、林垂荫、吴德署为副主委;常委有庄春水、何志雄、黄光荣、陈振林、谢义彰、石志光、周金才7人,执委17人;顾问于陈恩、欧云飘。县工商联合会现有干部编制4人,全县现有会员285人(其中,新会员24人,团体会员10人,个人会员32人,特邀会员4人,老会员215人)。从而,使我县工商联合会的组织活动走上正轨。
  1990年3月,认真组织学习省委〔1990〕7号文件,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工商联合会的性质、任务和作用的认识。积极开展会务活动,不断加强工商联的自身建设,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发挥参政议政,开展港、澳、台胞联络等一系列工作,作出了可喜的成绩。
  几年来,在县委县府的重视和县委统战部的领导支持下,共接待处理信访工作30多件(次),对原工商业者的冤假错案基本得到落实和解决。新发展团体、企业、个人会员15人,增强了工商联合会的组织力量。根据省闽联〔86〕039号文件《关于查清工商界互助金工作的通知》精神,县工商联合会组织力量,深入到城关、金山、靖城等乡镇,共查出互助金存款10680.72元。并帮助建立管理制度,规定了补助对象和审批手续,为老会员办了一件实事。在参政议政方面,县工商联合会的全体成员,经常参与讨论国家大事,副主委于陈恩和常委周金才等同志曾多次向县人代会和党代会提出造庵美路、抓紧修好防洪堤等书面建议,都被县委、县府所采纳。1989年以来,台胞和港、澳同胞回乡探亲认祖、洽谈生意的日益增多。县工商联合会副主委游佩芬等人,积极主动配合台办、侨联热情接待宾客,应台胞胡先生的要求,深入船场等地调查杂竹资源。陪同台胞林、李俩先生考察马山罐头厂、丰田米粉厂、茶厂等生产的优质产品,向他们详细介绍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1990年10月,台商陈义哲先生向我县购买一批麻竹叶,成交额达3万余元,开辟了海峡两岸的贸易渠道。仅1990年一年中,先后接待港、澳、台胞和海外侨胞210人次,对于增进互相了解、建立感情、促进三通、开展海峡两岸贸易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 第十六辑

《南靖文史资料 第十六辑》

本书介绍了福建省南靖县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红军进漳60周年纪念、山地开发、工商经济、史料汇集、人物春秋的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灿达
责任者
陈炳
相关人物
李玉贵
相关人物
陈恩
相关人物
欧云飘
相关人物
郑向仁
相关人物
刘月娥
相关人物
邓绍英
相关人物
陈炳均
相关人物
郑荣山
相关人物
吴飞云
相关人物
张盛福
相关人物
张洪发
相关人物
陈有利
相关人物
吴德署
相关人物
石志光
相关人物
庄春水
相关人物
何志雄
相关人物
高荣宗
相关人物
游佩芬
相关人物
林垂荫
相关人物
黄光荣
相关人物
陈振林
相关人物
谢义彰
相关人物
周金才
相关人物
陈恩和
相关人物
陈义哲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城关区
相关地名
石坑镇
相关地名
南山城镇
相关地名
汤山城镇
相关地名
山城镇
相关地名
金山区
相关地名
向县
相关地名
马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