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山多优势 开发种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 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222
颗粒名称: 利用山多优势 开发种果
其他题名: 南靖山区柑桔发展势头好
分类号: F326.1
页数: 9
页码: 77-85
摘要: 本文讲述了南靖县利用山地发展柑桔产业,通过科学种果和扩大规模,实现了水果产业的发展,并对农村经济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南靖县 柑桔产业 经济发展

内容

利用山地,科学种果,特别是种植柑桔,这是南靖山区近几年来,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南靖县种植柑桔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清朝代。清康熙进士庄亨阳《送李靖亭省觐归里》诗有“南国薄方美,深山桔又肥……”佳句。清乾隆版县志记载:柑桔品种有芦柑、桶柑、四季桔等11种。芦柑又称“椪柑”,它是柑桔中的佳品,自古盛名。《福建经济植物画册》芦柑图中载“闽产天下最,靖漳尤称佳”,说的是南靖、漳州一带的芦柑,“颗皆硕大”,它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的名、优、特产,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东方佳果”美称。
  柑桔上山 规模可观
  民国期间,南靖柑桔产地仅限于靖城、程溪一带。由于当时柑桔病害、滞销、价格低廉,以致废柑种粮。到1949年解放时统计,全县仅有柑园189亩,产量不上3万公斤。1953年,省农业厅把南靖县列为发展柑桔的重点县之一。1957年已种植柑桔2345亩,产量50万公斤。到1978年,国营和社、队共种植柑桔12554亩,产量213万公斤,同年,中央规划南靖县为全国柑桔生产基地县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了国营和集体的柑桔园,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许多柑桔承包户成为先富户、万元户。1984年国家取消柑桔派购任务,并划定自留山,允许社员开山种果。1985年,县委、县政府区划根据全县宜果荒山有20万亩,资源丰富的实际,发动“户种百株果”活动,千家万户充分利用丘陵山地资源优势,新种以芦柑为主的50余种水果。1986年,县委、县政府制定水果生产“四个一”(即县种一万亩,乡镇场各种一千亩,村各种100亩,户各种百株果)的奋斗目标,为此,多渠道筹集资金:乡、村、户集资1360万元,引进世界银行贷款和侨资644万元,县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600多万元,支持种果。每年投入富余劳力3万余人开山种果。至1991年6月,县果树站调查统计:全县水果种植面积192941亩,其中:县办10几个场共种12104亩;10个乡、镇场共种8918亩,山城镇、龙山镇、南坑镇均实现千亩集体果场;172个行政村共种水果29682亩,其中有142个村实现村办百亩集体果园,全县6万余农户种果142237亩,户均种果2亩130株以上。在水果总面积中,柑桔有102617亩(其中芦柑6.3万亩),采摘67371亩,产量50388吨,比上年26559吨,增长89.7%(其中芦柑产量32752吨,占柑桔总产量的65%)。正如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题词说的“种果不占好粮田,家家户户齐上山,每户种下百株果,果中珍品是芦柑”。
  在橙黄桔红农家禧时,我曾两度结伴环游柑乡,从山城镇三卞村出发,仰望北隙岭两边山坡上层层梯田,途经全县种果首富的龙山镇、观音山下的奎洋乡店美村、直至南坑乡朝阳山柑桔场、山城镇炭坑柑场,随处可见苍郁的柑桔林带,硕果累累,犹如万千红灯挂满枝头,有的把粗壮的树杈都压弯了腰。一路上领略了柑乡“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的迷人景象。山城镇三卞村是个芦柑村,近千户农家建立家庭果园1045个,种果6360亩,其中柑桔3610亩(芦柑占90%),全村五年树龄的芦柑平均亩产2000公斤,1990年有200多万公斤芦柑远销深圳、济南、哈尔滨等城市。全村当年水果产量400多万公斤,收入380万多元,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60%,人均水果收入490元,有80%农户靠种芦柑致富。龙山镇致富的经济支柱之一是发展以芦柑为主的水果3万余亩,1989年柑桔种植22627亩,当年采摘面积8490亩,产量693万公斤。1990年柑桔总产增至901万公斤,其中镇、村二级集体柑场6千多亩,产量400万公斤,占总产44%。该镇双明村1972年在下径山办场种芦柑80亩,1981年又在坑内山办场种芦柑100亩。从1984年芦柑投产后,集体年纯收入在12—25万元。不仅取消向村民收取“三金”,减轻农民负担,而且办了许多公益事业,如建一座横跨龙山溪的石拱桥,新开一条18公里长的环村至果园公路,加固8公里长防洪堤,兴建小学教学楼,架高压线路和建卫星地面接收站等,被中共漳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双文明村光荣称号。南坑乡朝阳山柑桔场,创办于1977年,到1978年种柑桔1.8万株(其中芦柑占70%),开始由于经营不善,成果不大。1985年在农村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果场实行职工集体承包。场长刘水波带领场员建立高标准柑桔园365亩,其中结果树1.5万株,1989年收柑桔75万公斤,产值112万元,纯收入28万元,1989年产量达到90万公斤,产值117万元,上缴乡财政574000元,纯收入29万元,每个场员为国家、集体创利近万元。刘水波连续三年被市、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5月荣获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依靠科技 喜结硕果
  民国时期,南靖柑桔仅限于水田栽培,面积少,技术简单,采用高压苗,挖深沟,做高畦或筑土墩种植。建国40余年来上山种芦柑,积累了丰富经验:开水平梯田,前做岸,后做沟,保护生态平衡,开大穴,施大肥,种大苗。县办柑桔苗圃在50年代末,曾从省内外引进芦柑优良品种单株母穗嫁接柑苗200万株,提供优质芦柑苗木195万株,被誉为闽粤桂三省优良的柑桔苗圃。1982年之后县果树站试验推广枳壳做砧木嫁接芦柑技术,栽培二年即可投产,五年后进入盛果期,适应山坡地栽培,获得早产、丰产。如龙山镇东盘山柑场,1980年定植的1042株枳壳砧芦柑,1982年产柑7763公斤,平均株产7.45公斤。奎洋乡办林场1981年定植的1200株枳壳砧芦柑,1983年产柑10980公斤,平均株产9.15公斤。对幼柑树扩穴改土,深翻熟化,套种绿肥,客土培园,修剪树冠,培育立体丰产树形,达到丰产稳产。对密闭老柑园实行间伐,或回缩修剪,或截枝带土移植均取得增产。过去集体柑园办猪场,采取“以猪养柑”,增施有机肥,使柑桔生长枝壮叶茂。随着柑园承包、家庭柑园的发展,竞相购买集镇厩肥、垃圾、猪屎,用拖拉机或板车载运到柑园,保证柑桔生长所需的有机肥。,在柑桔缺硼,出现花而不实或少实难题时,得到厦门大学生物系、地区农科所协助,开展喷硼科学试验,使芦柑产量成倍增长。全县多年来推广使用花前喷硼和保果灵、助果灵、防落素、快丰收等激素,对保花保果均取得一定效果。
  依靠科技兴果,提高柑农栽培管理技术素质,这是保证柑桔丰产的关键措施。1953年全县只有2名果树技术干部,而今全县配备县、乡、镇、场果树技术干部54人。这支技术骨干队伍运用举办柑桔技术培训班、乡(镇)办文化技术学校、村办科技致富夜校,普及种柑科技知识;印发技术材料广播宣传;组织各村水果技术员定期碰头,互通情况,交流经验;县果树站从1964年起在龙山公社推行每月一次柑桔生产技术交流碰头会形成制度,沿续至80年代,坚持下来。并且组织技术员到外地学习取经,回来言传身教,就地辅导。如在开展“户种百株果”活动后,县果树站先后编印《柑桔栽培管理要点》等小册子,发到果农手中,做到每户一册。100多位果树技术干部和水果技术员深入山地柑园面对面辅导,有的放矢。以往果农常说:“柑桔好吃,虫害难治。”如今,果农依靠科学技术依靠传、帮、带,边学边干边提高。全县调查材料表明:芦柑主要病害有疮痂病、缺素病、黄龙病等;芦柑害虫主要有红蜘蛛、锈壁虱、潜叶蛾、天牛、吸果夜蛾、蚜虫等。各地柑农普遍推广波尔多液防治芦柑疮痂病;使用锌肥、镁肥,解决缺素病;使用石硫合剂防治锈壁虱、红蜘蛛;使用敌百虫和松脂合剂混合液防治潜叶蛾、螨类、蚜虫等。县果树站还从平原到山区设5个柑桔病虫测报点,配备测报员,坚持常年测报,对柑桔主要病虫害的消长规律进行观察,结合物候期、气象,天敌因子,研究分析,对近期内病虫发生的趋势作出预测,然后向全县发出柑桔病虫情报,指导柑农防治,做到有备无患。芦柑保鲜,解放前柑农只采用缸、柜、箱藏传统方法,如今保鲜技术提高,由松毛针、地窑、沙藏,发展到塑料薄膜单果包装、温湿度调节保鲜法等综合保鲜设施,又采用分级打蜡机和保鲜果蜡。1988年全县还建成各种保鲜仓库5000平方米。
  南靖柑桔 誉满中外
  南靖柑桔中的芦柑其主要品系有硬芦(俗称八卦芦柑)、有芦。20世纪80年代,南靖从芦柑芽变中选出无籽芦柑、少籽芦柑、高桶芦柑等优良品种,进行推广。1985年,无籽芦柑参加全国优质柑桔鉴评会,荣获同类产品总分第一名。高桶芦柑是港澳市场的热门货、抢手货。
  南靖的柑桔特别是芦柑早熟、丰产、稳产,果实大,单果重150克左右,大者250克以上,果皮橙黄色,有光泽,易剥离,汁多味浓,肉质脆嫩,爽口,风味独特,品质极佳。成熟期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冬至过后的芦柑,一向被消费者誉为清热退火的佳果而卖价甚高。八卦芦柑扁圆形,果顶宽,有明显放射沟纹,形似八卦,果汁多,味甘美,糖和维生素含量高,商品性状好,是芦柑中的珍品,颇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南靖芦柑除大量畅销京、泸、杭、宁、穗、济南、沈阳、深圳、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外,还出口到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1977年出口最多达到96.5万公斤。1988年12月25日,“福建省南靖县柑芦基地开发成果汇报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举行。会上,南靖芦柑被视为柑中珍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题词为“柑中之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题词为“南靖芦柑,芗江佳果,品种优良,美名远扬”。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题词为“果中佳品”。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嘉锡题词为“佳果色香味,蜚声海内外”。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杨成武题词为“品优质高,蜚声中外”。中央电视台专门采访汇报会,在该电视台经济信息节目中播出。由于中央首长的重视,更提高了南靖芦柑的身价。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 第十六辑

《南靖文史资料 第十六辑》

本书介绍了福建省南靖县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红军进漳60周年纪念、山地开发、工商经济、史料汇集、人物春秋的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叶千
责任者
林智仁
责任者
陈旺泉
责任者
庄德成
责任者
庄亨阳
相关人物
周谷城
相关人物
彭冲
相关人物
方毅
相关人物
卢嘉锡
相关人物
杨成武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漳州市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福建省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中央电视台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靖城街道
相关地名
程溪镇
相关地名
自留山
相关地名
青龙山镇
相关地名
阿龙山镇
相关地名
南坑镇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三卞村
相关地名
北隙岭
相关地名
奎洋乡
相关地名
店美村
相关地名
南坑乡
相关地名
朝阳山镇
相关地名
芦柑村
相关地名
深圳市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
哈尔滨市
相关地名
双明村
相关地名
径山镇
相关地名
龙山溪
相关地名
石拱桥
相关地名
文明村
相关地名
盘山县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龙山区
相关地名
黄龙县
相关地名
平原县
相关地名
沈阳市
相关地名
马来西亚
相关地名
泰国
相关地名
东南亚
相关地名
柑芦基地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