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异邦 心怀桑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199
颗粒名称: 身居异邦 心怀桑梓
其他题名: 记旅印尼侨胞张定传建设家乡的事迹
分类号: TU984.257
页数: 5
页码: 153-15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张定传先生在南欧村建设家乡的事迹。他多次归国回乡,捐资建路、修水电站、建校舍等,并捐款支持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他还热心于维护古迹、保护环境等工作。他的行为对于南欧村的发展和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家乡和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爱国情怀。
关键词: 建设家乡 爱国情怀 南靖县

内容

张定传1910年生于书洋乡南欧村,家境贫寒,十多岁跟大哥务农,累得腰酸腿痛,偶或依傍田坎休息,仰天思忖:“咱家祖祖辈辈耕由难翻身,村里许多人过番(指到南洋)发了财,难道自己不如人吗?!到十七岁时,储足了川资,不辞而别,走到邻境广东省大埔县跟水客(带路人)往南洋。到了印尼三马林达埠,在胞兄定忠商店内任职,勤奋工作获利后,至二十一岁归国回乡省亲和娶妻黄氏,随即携眷再往印尼。之后在原埠独资创办荣兴商号,经售批发土产,运筹帷幄,商务发达。定传在异邦发迹后,始终没有忘记养育他长大的家乡和亲人。1979年他已年届古稀,不顾年迈,毅然再度归国回乡,在书曲公路〓下桥头下车后,回村还需经过一段难行小道,家属体念他年老,事前要为他雇轿代步,张先生即时拒绝说:“我的父亲在生之日当过轿夫,把肩膀当路给别人行,今你们千万不要为我备轿!”因他能设想当轿夫的苦楚,终而坚持步行到家。回到久别家乡后,与亲人欢聚一堂和拜祭祖墓,心中感到无限欣慰!唯因家乡地处偏僻山区,一切起步慢,见乡亲们生产条件差和生活尚未富裕,又联想昔日本身家世的贫苦,顿使他产生为建设家乡多作贡献的愿望!他于1979年至1988年共四度归国回乡,做了许多造福桑梓的事,现概述如下:
  建生产基地 修路办水利
  1979年他首次回乡,即发现乡亲们因缺乏资金,山地没有开发,立即捐资1万元,开辟茶山,发展种茶实业。现在村北山上,一片翠绿,硕果已见,村民欣喜异常。1981年,他第二次归国回乡,发现书曲公路际下桥头到本村建筑一条三公里长的公路,路基开好后,路面未铺。他毅然为筑此公路捐资人民币1万元,以遂其成。接着,又捐资5千元,在村内建筑过溪石拱桥三座及修砌石路多处,方便群众。1983年他第三次归国回乡,听说本村水电站的水圳约一公里长,经过山坡石骨地段漏洞颇多,圳水常流失,影响发电。张先生立即解囊捐资人民币1万元,作为该水电站改建水泥圳沟之用,使水不再泄漏,保证发电用水需要。
  爱护古迹 募捐修宫
  张先生1981年归国回乡后,目睹本村水口山的一座明末清初建的飞檐翘角天后宫损毁极为严重,下厅已全部倒塌,令人叹惜!他出洋后,心存维修天后宫古迹的志愿,不顾本身年老,自费奔赴印尼各埠,向侨胞张超美、张建生、张世贤、张潮川、江庆昌等18人,捐款共计人民币3万6千100多元(包括其本人捐资一部分)。1982年修宫告竣,保护了古色古香的天后宫古迹,成为游览胜地,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热心教育 募款建校
  原南欧小学校舍系土木结构老式建筑,因光线不足,影响教学;兼之本村人口剧增,新建住房延伸到下村洋,学生上学相距路远,往返不便。在家侨属为了重建南欧小学新校舍,因资金拮据,发函海外向侨胞联系。张先生接信后,更想起他本人幼年时少读书出洋经商缺乏知识之苦,且经多次回乡藉悉本村小学教学成绩显著,人才辈出,倍加高兴!今拟重建南欧小学新校舍,以改善教学条件,为祖国建设培育更多英才,正合夙愿。故他不顾年近八旬,再次自费奔走印尼各埠,达数月之久,辛劳备至,向侨胞张国芳、张松杜、张超美、张华芳(张先生之子)等30余人,募捐款共计人民币十万多元。1988年在本村中心地区创建一座三层钢筋混凝土的南欧小学新校舍,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可容学生300人。,为乡梓培育人才做出贡献。
  扶助疾苦 敬老济贫
  张先生1979年归国回乡后,了解到本村合作医疗站资金缺乏,储备药品甚少,村民购药常感不便,他即时慷慨解囊,为该医疗站捐献了购买药品基金计人民币1000元,从此村民购药和医疗得到便利。他1981年归国回乡后,曾亲到本村各楼住家探访孤寡老人及病疾者,并赠送给他(她)们生活费用。他1988年归国回乡后,借用南欧小学新校舍,宴请本村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并赠送七十岁以上老年人每人生活费人民币20元,表达其尊老敬老之情!张先生为人心性善良,对家乡扶助疾苦,敬老济贫的情怀,博得众人钦敬!
  张先生爱国爱乡,他1981年归国回乡后,向当地人民政府申请建房,经批准后在原籍南欧村下村洋创建一座三层钢筋混凝土“凹”字形的楼房,共二十八间,建筑面积450平方米,造型宏伟美观,共用经费人民币5万3千元,作为本人回乡和子孙居住之用。他身居异邦心怀桑梓,年逾古稀远涉重洋四度归国回乡,爱国爱乡的精神,诚堪为乡亲的楷模!他建设家乡的事迹显著,对南欧侨村的变化起了莫大影响!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本文介绍了南靖县推行速成识字法、南靖二中发展史、南靖四中完善管理机制、古湖中学前进、竹园中学创办与发展、龙山中心小学发展史、竹员中心小学创办与发展、航民小学办学经过、南靖电影放映事业梗概、南靖的图书馆、山城的民间社火、龙山涌口崇本堂彩楼盛会、永远结束“戴大笠披棕蓑”看戏的历史、南靖县有线广播发展概况、南靖县医院发展史、南靖县卫生防疫事业概略、南靖山长公路的兴建、般场交通运输话今昔、徐鹏县长统一南靖的度量衡制度、忆教育界老前辈——郑鹏程老师二三事、名中医谢持的事迹、关于庄达衡和庄西言、南靖华侨概况、印尼侨胞张定传建设家乡的事迹、旅台同胞回乡谒祖探亲、不忘故土的台胞张郭田先生、台湾丰原魏氏“光裕堂”宗亲回乡探亲谒祖、台湾桃园吕氏祖籍地龙潭楼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国亮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