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员中心小学的创办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182
颗粒名称: 竹员中心小学的创办与发展
分类号: G527.57
页数: 4
页码: 48-51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靖县竹员里中心小学在1934年至1990年期间的发展历程。竹员里中心小学最早于1934年在顶下厅肇庆堂祠堂创办,1936年正式成为公办小学,并更名为南靖县竹员中心小学。1944年,学校更名为雁竹乡国民中心小学,并开始组织学生演文明戏。1942年,学校选派学生参加南靖县第二届运动会并取得优异成绩。解放前夕,学校迁往寨口锡庆堂陈氏祠堂。1949年10下旬,撤销雁竹第二中心小学,取消高小班,改为上苑初级小学。六十年代,在寨口附近建一所新校舍,八十年代改称为甘棠中心小学。自创办中心小学以来,竹员里计培养小学程度学生2884人,同时培育了大批中专、大学以上的毕业生。
关键词: 竹员里中心小学 发展历史 南靖县

内容

1934年秋,在竹员的顶下厅肇庆堂祠堂,民办公助办了一所竹员小学,招收学生30多人。校长、教员都是原私塾的老教师,虽读初级课本,但仍以方言、白话教学。
  1936年秋,县政府正式承认竹员小学为公办小学,校名改为南靖县竹员中心小学。校址仍在太保,县政府委派陈棣华为校长、杨泉源、卢国庆为教员,学生40多名,每两名学生自带一套桌椅,分设两个班级,推行普通话教学,课本有语文、算术、美术等。竹员中心小学的校长领导有方,教员尽职,,入学学生不断增加,教室、校舍都不够了,1938年秋。学校由顶下厅肇庆堂迁往太保的有庆堂,此祠堂建筑面积大,上、下两进,以谷笪为屏,分为五间教室,满足上课需要。这时小学的学制为初小四年,高小二年。1938年,(抗日战争暴发的第二年),校名改为雁竹乡国民中心小学。每日上课前,全体学生按年级排列队形,由值日老师指挥,唱国歌,升国旗,向国旗敬礼,傍晚放学前要降国旗,也要举行降旗仪式。除唱国歌外,还要唱“九·一八”和“大刀进行曲”等的抗日歌曲,每周的第一节课前,各班级在课堂,由教师带领全体学生起立,向孙中山总理遗像,默哀三分钟,向总理敬礼,领诵或背诵“总理遗瞩”,启发学生尊重创建民国的孙总理,热爱祖国。
  1938年学校聘请一位漳州籍的女教师教唱音乐,每周二节课,教当时盛行的抗日战争歌曲,学校还组织学生演文明戏,还学会独唱、舞蹈、纸影……等的文艺节目,除在本乡各保宣传外,还到过龙山乡、县城以及山城的后张、山里蔡等地宣传演出。1942年县的第二届运动会,该宣传队被县府召演,为运动会的宣传服务。
  1942年,南靖县举行第二届运动会,各乡中心小学都选拔运动员参加,该校有八位同学参加。这次运动会,主要以田径比赛为主,有长跑、短跑、跳高、跳远、镖枪、铅球、乒乓球、篮、排球等项目。记得万米长跑,是南靖简易师范的郑宗教师和庄达衡的马伕庄阿民分别争得冠、亚军。该校学生也获得跳远、跳高前四名。
  1944年雁竹乡选举黄正中为县参议员,黄正中是上苑人,由他申请把上苑初级国民学校,改为雁竹中心学校的分校,后又改为雁竹第二中心小学,我家居上苑保,在本保读书可少交学费,所以就转来上苑分校读高小班。同班只有15位同学,至1946年高小毕业时,只有11人,其中2位女同学。
  解放前夕,雁竹中心小学校址由太保迁往寨口锡庆堂陈氏祠堂。1949年10下旬,撤销雁竹第二中心小学,取消高小班,改为上苑初级小学。六十年代,在寨口附近建一所新校舍,至八十年代,由于马山办了罐头厂,甘棠小学学生数猛增,改称为甘棠中心小学。
  解放前,竹员里只有三所小学,而且都是借用祠堂或庙宇做为教室,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视教育事业,逐步改建新校舍,如双清乡(现称双明村),1956年初,就利用旧的建筑用材,在牛福社建筑新教室六间,还建有办公厅、教工宿舍、炊事房和简陋的露天会场。其他学校也都建起土木结构的新校舍。至九十年代,全竹员里七间学校,已有三所建起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教育大楼。
  自创办中心小学以来,竹员里计培养小学程度学生2884人,其中四十年代,三间学校,教师13人,毕业学生166人。五十年代,四所小学,老师16人,毕业学生266人,六十年代,六所小学,教师23人,毕业学生数417人,七十年代,七所小学,教师40人,毕业生数1096人,八十年代,七所小学,教师51人,毕业生939人,教师与学生数分别比解放前增加3—5倍。据1990年底统计,全竹员里已培育中专、大学以上(不含函授、自学、技工,培训等)118人。其中四十年代中专生9人;五十年代,大学生6人、中专生10人。六十年代,大学生4人,中专生9人;七十年代,中专生7人;八十年代,大学生19人,(含3个在校)。中专生46人(含10人在校),如双明村解放前没有一个中专以上的学生,解放后至八十年代末,大中专以上毕业生计36个,其中,大学毕业生14人,中专毕业生22人,现任大学教授2人(一个在南京农学院哲学教授,一个佛山大学教援),一个研究生,一个讲师,五个工程师级,二个高级教师,他们都在不同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作出应有奉献。
  (本文由陈国珍等同志协助收集素材,特此表示谢意)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本文介绍了南靖县推行速成识字法、南靖二中发展史、南靖四中完善管理机制、古湖中学前进、竹园中学创办与发展、龙山中心小学发展史、竹员中心小学创办与发展、航民小学办学经过、南靖电影放映事业梗概、南靖的图书馆、山城的民间社火、龙山涌口崇本堂彩楼盛会、永远结束“戴大笠披棕蓑”看戏的历史、南靖县有线广播发展概况、南靖县医院发展史、南靖县卫生防疫事业概略、南靖山长公路的兴建、般场交通运输话今昔、徐鹏县长统一南靖的度量衡制度、忆教育界老前辈——郑鹏程老师二三事、名中医谢持的事迹、关于庄达衡和庄西言、南靖华侨概况、印尼侨胞张定传建设家乡的事迹、旅台同胞回乡谒祖探亲、不忘故土的台胞张郭田先生、台湾丰原魏氏“光裕堂”宗亲回乡探亲谒祖、台湾桃园吕氏祖籍地龙潭楼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奇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