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湖中学在前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179
颗粒名称: 古湖中学在前进
分类号: G527.57
页数: 12
页码: 21-3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古湖中学的历史和迁建过程,以及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管理改革。古湖中学原是一所农中,后因布局不合理而迁建。学校在建立之初就制定了教育目标,并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量化目标。近年来,学校总结经验,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并朝着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迈进。文章还介绍了古湖中学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但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们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努力改变学校的落后面貌。
关键词: 古湖中学 教学管理 南靖县

内容

古湖中学地处圆山西北麓,位于靖城镇古湖村西端的布间仔、王爷园连接瓮崎脚。这里原来除了四丘农地外,大都是一片杂树野草丛生的荒凉冢丘。该校前身是建于榕仔岭下的“靖城农中”。由于“农中”与南靖四中仅两三里之距,布局不合理。为使古湖周围11个村村民子弟入学方便,由当时公社工农教育干目前,南靖四中在总结实行量化目标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实行严格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全校领导、教师进一步地统一了认识,认为抓好常规管理制度是提高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他们正瞄准省普通中学办学水平评估六十六条的要求,朝着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迈进,决心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振兴南靖经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九九一年十月
  部魏深渊同志提议,经党委、县教育局同意批准,并由魏主办,古湖党支部书记张肥及大队长蔡川积极配合,于1968年8月组织人员,拆下“农中”唯一的一间教室,把木料和几件农俱搬迁到古湖重建校舍,校名改称“古湖中学”。
  学校始建由古湖村负责,在布间仔盖有南北对向的两坐土墙平屋,北座有三间教室,南座有两间小宿舍和两间小厨房。1970年又于王爷园建南北两座12间教室,所需的砖瓦、木料及施工均由施教区内的古湖、天口、草前、大房、草坂、武林、游坑、部前、径里、沧溪、下魏11个村分担,是一所由群众集资,自力更生建起来的农村初级中学。第一任,校长周南海,教师有高开枝、张俊炉两人;有2个教学班102名学生,因逢“文革”,学生于1968年9月入学念初一年级,至1971年7月就是高中毕业生(称古中首届高中毕业生);1974年9月至1978年7月,又有文科、理科各一班67个高中毕业生(称古中第二届高中毕业生。)其实古中至今仍为初中校。
  1968—1980年,专任校长王添寿、黄宗锦,均尽力为满足增生的需要,积极扩建校舍。他们以自筹自备为主,不辞劳苦地亲自带领师生勤工俭学,自制大量土砖,以施教区群众支持为辅,上级少量拨款相助,陆续延伸于王爷园、瓮崎脚再盖上六间土木结构的平房教室,把旧教室改为教师宿舍。
  直至1985年,不合格的土木建筑校舍已逐成危房,家距学校十多公里远的学生也得走读;学生桌椅欠缺,不少学生站着听教师讲课;校居黄土高坡,师生用水十分困难,寄蒸午饭的学生,大都要在家里把米洗净,用瓶子装带饭汤用水。但每逢下雨,有的师生会滑倒滚身黄泥;而晴天,又会黄尘弥漫染黄头发。59位教职工中仅有三个大专生(至87年才有4个),大都是中专、高中生,且其中有两个是高中肆业、一个初中毕业,九个民办教师,九个代课教师。更加上历年初考录取线都是全县倒数一、二,经常录取不到上百分(语、数两科总分)的学生,(至1991年录取线还是100分)。历任的校长、教师都是作出了努力的,也有了进步,但未能甩掉后进的帽子。
  面临重重的困难,1984年9月新上任的校长兼党支书张建设同志是对此早有思想准备。他决心迎难而上,立下了“不改变古中落后面貌,决不罢休”的誓愿,定下了“一年弃后进,二年上中游,三年争先进”的雄心壮志。上任的第一天,他召开校党支部、行政领导联席会议,与大家共同拟出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大抓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逐步改善办学条件的长远规划和“向管理要质量”的措施。
  在张建设校长的积极领导,和副校长王旺火的配合下(王从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任校副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七年来,学校党支部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狠抓《师德》、《守则》、《规范》等正常的品德教育,特别是坚持不懈地开展以“三热爱”和艰苦奋斗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此统一师生思想,激发师生增强信心,团结一致,奋发向上。且通过经常性地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教师争先地为培养“四有”人才而教,学生拼搏地为“四化”建设而学蔚然成风。又逐步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学校管理章程》,更加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
  1985年学校全面工作顺利开展,中考综合比成绩由下游进居全县初中校中游;1986年跃居第二名,受县委、县政府表彰,授予“教育先进单位”的称号。1987年中考成绩在县夺魁,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五,其中报考率100%,学生人均成绩368.7分,个人最高总分474.35分,还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个学科计七项名列全县初中校第一,评为县市教育先进单位。1987年10月,张建设校长代表古中。以《严格、勤奋、求实、积极办好初中校》为题,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书面材料印发全市各中学。市教育局长陈玉璋在大会上肯定地说:“古湖中学,条件很差,质量确是全市前茅。”
  古湖中学在短时期内取得可喜成绩,党政各级领导看在眼里,群众喜在心头。于是,他们对继续办好“古中”,,帮助解决危险教室问题都下了决心。由省拨款4万元,县拨款75000元,学校自筹4万元,施教区群众集资95000元,合计25万元,于1989年建成一座三层二十四间的教学楼,解决了教室、实验室、阅览室、教师会议室的需要。
  1988年以来,学校进一步遵照“三个面向”的原则,不断吸取传统管理中的精华,学习和运用现代化管理理论,使学校管理逐步完善,更加科学,效益更高。突出地表现在教学上的“三大管理”。
  一是实行教风管理。学校建立并健全“三考四制五不准”的教风管理。“三考”是对每位教师实行考勤、考纪、考绩;“四制”是制定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及听课四项责任制;“五不准”是不准私自调课,不准把应上的课拉为他用,不准上无教案的课,不准迟到、早退,不准自由主义教学。执行好坏,均有明确的奖惩规定。这些教风管理制度,在古中已基本形成教师的自觉、积极行动。张建设校长有一次因家事,开会迟到三分钟,便立即请财务人员按学校规定扣其奖金;为兴建教学楼,1989年春节(正月初一)他也出门往十多公里外的程溪乡找建筑师傅商讨基建事宜。在领导以身作则的带动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1989年的一次洪水,陈木溪老师家受淹,人们都在慌忙地搬家。为了不影响教学,陈木溪把搬家的事丢给家人去干,自己划着竹排,渡过千米滚流的洪水,准时到校上课。由于他平时善钻、勤干,六年来所任教化学科,学生中考成绩均名列全县初中校第一、第二,得满分者89、90、91年分别为16、16、2人。
  二是实施目标管理。学校党支部、行政领导及年段长于每学年初,都要根据各年段学生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各学科目标管理,即按中(会)考的平均成绩、及格率、巩固率、优生率、综合比率和满分卷、全县“状元卷”,以及录取重点中学、中专人数,还有体、音、美、技能科11个项目的具体“过关”规定,每学期量化记载于各科任教师业务档案,落实奖惩规定。近三年来,教师们明确目标,奋力进取。林清河老师,爱人身患“甲亢”症,三个孩子在校念书,家庭分得的八亩六分责任田,几乎要他一人承担,且在校要担负两个班的教学课,每天一百多本作业簿,还兼年段长及党支部一些事务,繁重的担子压在他那患有慢性胃病的身上,是够呛的。可他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从不因责任田而缺过课,因家事而影响上课,对教学工作总是那么认真钻研,讲究教法,脚踏实地,积极创优。他所担任七九、八二、八五、八八、八九届毕业班数学教学,学生中考成绩均名列全县初中校第一。
  三是落实质量管理。学校在抓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有初一至初三年的全盘计划——定员“小循环”,有立足初一,重点抓初二,狠抓初三的具体规定;各教研组有年段知识过关规定;备课小组有单元过关要求。除积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认真培养尖子生外,突出地抓差生转化工作。近三年来的每学期初、期中,分年段列出各学科学生学习成绩最差的50名左右,分别于每周1—2个课外活动时间或假期集中一些时间进行补知识缺漏;平日,对他们加强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加强家校联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感到温暖,树立信心,学有奔头,促使大面积提高教质。九一届之所以取得破校史的好成绩,主要的就是采取以上措施,对学习差生班的48位学生加强知识性的总体补课,针对性地个别辅导(包括学习目的、知识缺漏、学习方法等),慈母般的关怀鼓励,中考成绩人人均达300分以上,100%合符上级规定及格毕业。原沾有小流氓习气、贪玩懒学、被称为“双差生”的陈勇斌同学,经过班主任、年段长、政治处、校长的严肃批评教育,联系家长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及加强个别辅导后,由原来每次会考(六个主科)总分不超200分的成绩,中考跃上339分,由于他有体育特长被南靖一中特招录取。
  学校对技能学科,体育、音乐、美术同样有严格的质量要求规定,做到定期不定期的汇报、检查、评比,成绩记入各教师的业务档案。有力地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据1990年统计,体育达标人数达81%;每次参加县举行的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总分均居全县第二、第三名;近几年参加镇举办的文娱会演,均获得最佳称赞;凡县镇举行的书法美术赛,学校均有不少学生获奖,蔡锦森同学于1989年获市书法美术比赛二等奖。
  同时,为提高师资水平,促进教学质量,学校还有进修、函授、培训的具体规定。据统计,1985—1990年,参加在职函授的9人,其中已取得本科毕业的222名,大专毕业的4名;参加离职培训的3名(短期除外),其取得大专毕业的1名,结业的22名;离职进修的3名。
  1988年学校获省“先进基层工会”表彰,中考成绩综合比率跃居全县(包括完中校在内)第二。1988年12月13日,漳州市教育学院杨副院长带领六位教研人员及县局简煏勤、县中学教研室黄雨济同志,特往古中检查、指导。通过看、听后,杨副院长肯定地说:“象古中客观条件、师资、生源这样差的学校,教学质量提得这么高,确实不简单,真正是一所‘低分进、高分出’的好学校!”
  1989年评为县、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张建设校长于1990年2月,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题,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言,书面材料印发全县各单位、各村;1989年11月,市教育局长陈玉璋在市中学德育工作会上感慨地说:“特别指出的是南靖古湖中学多年来中考‘两率’一直居全市独立初中校前列,今年及格率达99.51%,巩固率达97.72%,这是一所条件简陋,教师学历不高的学校,他们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主要经验是:校领导有高度的责任心,以身作则,善于团结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有好的教风和学风……。”1989年中考成绩综合比率居县初中校第一,居市前茅,成为南靖县唯一一所省级达标中学,3月份,县毕业班工作会议在该校召开。
  1990年,中考成绩综合比率居全市第五名,同类学校第二名。又评为县教育先进单位,市“办好初中先进校”。9月10日,县委书记黄琼、靖城镇党委书记王天辉亲临古中慰问,参加教师庆祝会,黄琼霞书记在会上感激地说:“……古中交通不便,吃水困难,没有圩场,住宿破烂,生活困难,教师配备差……如今成为市的先进单位,为我县树立榜样,太不简单了!”“希望你们戒骄戒躁,争取更好的成绩,并把经验推广,把我县的教育事业带动起来……。”10月30日,张建设校长以《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教学管理》为题,在市中学校长会上交流发言,并印成书面材料发至全市各中学。漳州市长韩玉琳在会上说:“漳州一中、龙海一中、南靖古湖中学等14所中学,成为我市办好初中的先进校。”
  1991年1月5、6日,举行古中首届田径运动会,莅临指导的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其川等县一级领导和镇党委书记刘国瑞等的镇、村一级领导以及兄弟中学的领导计53位同志。运动会由校长张建设主持开幕式。历时一天半,共进行八个项目的田径比赛,章赛的第二天下着小雨,但小运动员均坚持到底,取得圆满成功,深受到会领导的称赞。1991学年度中考成绩又有新进展,综合比率居全市前茅。9月10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其川和县教育局长郑新民亲临古中慰问,在参加第七个教师节座谈会上,陈部长肯定了“古湖中学成绩优异,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已经是六连冠了!”
  由于上级领导重视,施教区群众支持,学校积极筹备,如今,学校有了自已的满足供应的自来水,小型火力发电设备,标准的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厕所、水泥校道、篮球场、自行车棚、能满足300多位学生寄宿的简陋房间、床铺、洗衣槽、浴室等配套设施,办学条件是大大地改善了。
  1990年底和1991年初,中共漳州市常委、宣传部长吴凤章两次亲临古中视察、慰问,关怀地说:“古中师生住宿太困难了,要尽快解决,首先要盖教师宿舍楼。”吴部长回市后,亲自与市教委商量拨款5万元,并要求县长陈莘给予大力支持。目前,古中一座三层42间的教师楼正在动工兴建。
  由于古中办学成绩卓著,校长张建设于1986年获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9年被县、市评为德育先进工作者,1990年获省庄重文优秀校长奖,1991年评为省劳动模范,5月1日光荣赴榕参加省政府召开的劳模表彰大会。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本文介绍了南靖县推行速成识字法、南靖二中发展史、南靖四中完善管理机制、古湖中学前进、竹园中学创办与发展、龙山中心小学发展史、竹员中心小学创办与发展、航民小学办学经过、南靖电影放映事业梗概、南靖的图书馆、山城的民间社火、龙山涌口崇本堂彩楼盛会、永远结束“戴大笠披棕蓑”看戏的历史、南靖县有线广播发展概况、南靖县医院发展史、南靖县卫生防疫事业概略、南靖山长公路的兴建、般场交通运输话今昔、徐鹏县长统一南靖的度量衡制度、忆教育界老前辈——郑鹏程老师二三事、名中医谢持的事迹、关于庄达衡和庄西言、南靖华侨概况、印尼侨胞张定传建设家乡的事迹、旅台同胞回乡谒祖探亲、不忘故土的台胞张郭田先生、台湾丰原魏氏“光裕堂”宗亲回乡探亲谒祖、台湾桃园吕氏祖籍地龙潭楼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炳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