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二中发展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177
颗粒名称: 南靖二中发展史
分类号: G527.57
页数: 7
页码: 9-1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靖二中的创办历程、艰苦创业的十年、动乱曲折的十年以及改革振兴的十五年。南靖二中在建国初期创办,得到了各级党政的关怀和当地人民的支持,经过历届师生的共同奋斗,事业不断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遭受了严重破坏,但仍然坚持招生,并开始办高中。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南靖二中不断探索、实践、进取,形势发展很快,面貌焕然一新。
关键词: 南靖二中 创办历程 南靖县

内容

南靖二中创办于1956年秋,位于九龙江西溪中游畔,金山乡马公圩后,遥对遐迩闻名的鹅髻峰,是一所农村普通完全中学。现有教师、职工263人(包括校办工厂工人),学生1456人,校园总面积3596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84平方米。拥有教学楼两座,教工宿舍楼两座,学生宿舍楼一座,校办工厂厂房两座,各处、科、室配套成龙,图书、仪器设备较齐全,已达到相当的规模。
  办校以来,它得到各级党政的关怀和当地人民的支持,依靠历届师生的共同奋斗,事业不断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1984年创建无线电厂后,校容校貌发生较大变化,进入全面振兴时期。三十五年中,它共为社会培养了6075名初中毕业生,2900名高中毕业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624名合格学生。办学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赢得县、市、省各级政府的表彰,终于崭露头角,脱颖而出,跻身于全省农村重点中学行列。
  艰苦创业的十年1956—1965年,是南靖二中艰苦创业的十年。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期间,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安定,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显著改善。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教育建设的高潮。在大好形势的推动下,应人民群众的要求,1956年,南靖县人民政府授权金山小学附设初中班,由金山小学校长黄洪生负责,主要招收金山、龙山、和溪、奎洋四个区的学生,这就是南靖二中的前身。当年招收两班,学生120人,教师7人。校部设在金山乡畬仔内,借民房当教工和学生宿舍,因随就简,条件极差。1657年开始酝酿搬迁,当时金山乡和马公乡争夺校址,后因马公有一座属于公产的四角楼可作为现成校舍面定址马公。1958年正式搬迁,任命施正炯为教导主任,主持学校工作。当年只建一座四间的土木平房教室,教师和寄宿生都住在四角楼,周围是田地、荒冢,不成校园。在这样的困难条件下,师生员工在第一任校长蓝锦章(1959年上任)和第二任任校长曾纪荣(1960年上任)的带领下,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勤工俭学,集资创业,用勤劳和智慧改变着一穷二白的面貌,先后盖起四座十六间土木平房教室,盖食堂、礼堂各一座,终于在杂地荒冢上辟成初具规模的校园。这时期,勤教勤学蔚然成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师生关系密切,感情深厚,学生独立能力强,文体活动丰富,经常举行周末晚会,还组织文宣队下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受政府和群众欢迎、好评。十年中,班级扩充到十二个,学生达600多人,教职工发展到40人。学校共培养100多个中专生,毕业生多才多艺,素质良好,在各行各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1959年首届毕业的吴番根同学(现任南靖县副县长),吴惠天同学(现任南靖二中校办厂——南靖县金山无线电厂厂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省劳模),还有1963年第五届毕业的徐海土同学(现任南靖县副县长),吴进贤同学(现任漳州市公安处副处长)等就是典型例子。
  动乱曲折的十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掀起,至1969年,四年中,学校中止招生,学生回校闹革命。一所好端端的学校被胡乱拆腾,残酷摧残。校舍被破坏,设备被毁坏,图书被抢夺,领导、老师挨批受整。1970年,学校恢复了招生,而且开始办高中。1972年,首届高中毕业生走上社会,这是二中由初级中学转办普通完全中学的起点。
  但是由于“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教育仍没有走上正轨,学校片面理解党的教育方针,机械地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实行开门办学,一放而不可收。教学中心被冲淡,普通中学的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教学质量大降低。当时,学校在冬瓜蕊办了农场,学生每学期要到农场劳动一至两周。此外,学校还常组织学生参加公社分配的改溪、平整土地等劳称,一学期中,学生在学习的时间屈指可数。这时期,两度工、贫宣队进校管理学校,高中还分了机械班、农医班、师资班,这些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改革振兴的十五年
  在四化建设的新时期,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决断,把教育事业当成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培养四化建设人才,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都得到提高。形势大好,振奋人心,广大教育工作者欣喜若狂,更坚定了为教育事业献身的信念。南靖二中也在这大背景下大踏步前进。1977年,恢复了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二中当年有38人考上大中专。八十年代,是我国进入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全面改革振兴的年代,改革浪潮席卷全国,竞争机制引进学校。南靖二中在改革年头思考、探索、实践、进取,形势发展很快,面貌焕然一新。1987年5月,校长林秀山调任县教育局副局长,由李奕枝接任校长、书记。,他团结支部、行政一班人,带领全校师生努力奋斗,在巩固已取得的教学教育成果的同时,使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大的飞跃和质的变化。1980年以来,特别是1987年以后,南靖二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令人欣喜的大好局面。
  政治方面,由党支部直接领导,建立了一支由政治处、团委会、工会、保卫科、生管组,年段长、班主任组成的政工队伍,强化了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学校制订了《班主任手册》、《班会课教案》,管理严密,指导具体。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经过几年软硬环境的建设,校风校貌大有改观。
  教学方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实际,狠抓教学管理。学校制订了《教师教学手册》,《教案、作业检查记录本》、《教研活动记录本》,教学管理日趋科学化、系列化。学校还鼓励教师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深入教改,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每年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论文评选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近几年,学校为新教师开展评优创优、教学比武活动,并形成制度,大大促进了教学研究,提高了教学质量,使许多年轻教师脱颖而出,从一九八六年起到1990年止,共有11人获得县级教坛新秀。十五年来,学校共为大中专学校输送了520合格学生。其中,有占贻寅同学考上清华大学,王小兰考上华东水利工程学院,并留学西德、攻读博士学位。1987、1990两年,中考综合比均居县、市同类学校前列,受到县市政府表彰。1987—1991高考年年上新的台阶,年年有新的突破。
  后勤方面,开辟拓展了新的勤工俭学路子。1984年,校长林秀山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大胆起用民办教师吴惠天,创办了校办工厂——南靖县金山无线电厂。吴惠天勇挑重担,不负众望,把全部心血奉献给工厂的发展事业。几年后,工厂发展成为全省电子工业和校办厂中富有活力的先进厂,1989年12月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990年12月,所生产的美灵牌T44—2B型黑白电视机获省优产品,1990年4月获省集资办学先进单位,1990年获省1990年度双增双节劳动竞赛先进企业,1991年通过国家级验收,获得安全认可证。六年中,校办厂为国家上缴税利600万元,为学校投资150万元,用于扩建校舍,添置更新设备,改善教工福利,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办学效益的提高。以校扶厂,以厂养校,校厂并进,二中的事业发展有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三十五年过去了,南靖二中已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丰硕成果。但它任重道远,面临着1992年省教委的验收和竞争强手的挑战。为了“四化”大业,为了给二中校史谱写新篇,二中全体师生,正意气风发,团结一致,开拓前进。
  南靖二中的前景必将是灿烂锦绣!
  一九九一年九月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本文介绍了南靖县推行速成识字法、南靖二中发展史、南靖四中完善管理机制、古湖中学前进、竹园中学创办与发展、龙山中心小学发展史、竹员中心小学创办与发展、航民小学办学经过、南靖电影放映事业梗概、南靖的图书馆、山城的民间社火、龙山涌口崇本堂彩楼盛会、永远结束“戴大笠披棕蓑”看戏的历史、南靖县有线广播发展概况、南靖县医院发展史、南靖县卫生防疫事业概略、南靖山长公路的兴建、般场交通运输话今昔、徐鹏县长统一南靖的度量衡制度、忆教育界老前辈——郑鹏程老师二三事、名中医谢持的事迹、关于庄达衡和庄西言、南靖华侨概况、印尼侨胞张定传建设家乡的事迹、旅台同胞回乡谒祖探亲、不忘故土的台胞张郭田先生、台湾丰原魏氏“光裕堂”宗亲回乡探亲谒祖、台湾桃园吕氏祖籍地龙潭楼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吴跃民
责任者
黄洪生
相关人物
施正炯
相关人物
蓝锦章
相关人物
曾纪荣
相关人物
吴番根
相关人物
吴惠天
相关人物
吴进贤
相关人物
林秀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南靖二中
相关机构
完全中学
相关机构
金山小学
相关机构
南靖二中校办厂
相关机构
漳州市公安处
相关机构
福建县教育局
相关机构
福建省教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