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靖城镇名优特产—下魏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166
颗粒名称:
靖城镇名优特产—下魏席
分类号:
F762.7
页数:
2
页码:
117-1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下魏席是靖城镇的名优特产,历史悠久,草质干松、光滑、坚韧,经久耐用,不同于外地草席。下魏席的种植和加工过程精细,经济价值高,远销各地,深受人们喜爱。
关键词:
南靖县
下魏席
特产
内容
靖城镇的下魏草席,历史悠久,名闻遐迩。下魏席的特点是草质干松、光滑、坚韧,经久耐用。
席草种植,每年农历的二月间,移苗插种田间,经过耕耘除草,追施肥料,促进生长,七、八月间,席草成熟,即可收割。割草期间要选择晴朗天气,切忌阴雨天。因为晴天收席草,容易晒乾,色泽鲜艳,质地优良,在市场上易于出手,而且价格较高。据一九八七年靖城镇志办调查,一亩席草经加工成草席后,能收入人民币三千元,经济价值较高。
收割好的鲜草,每根从中间劈为两半(有经验的农民一次可并排连劈三、四根),晒干封存待加工成草席。织席的工具和旧式织布机大同小异。有一台纺经机,用黄麻做原料,纺成经线,一台草席规,用两根长1.23米,直径16公分左右木料,竖立两旁,再用两根长1.63米的木料作为上下杠杆,中间放一根凿有88个小孔的席扣。加工时要一人司席扣,一人司席草,互和配合,织成长1.93米,宽1.54米的草席(特殊规格例外),经晒干整理完善后,即可拿到市场上出售。
下魏席不同于外地的草席,其主要特点是:下魏席属淡水草席,外地的席子属咸水草席,在春夏霉雨季节,淡水草不易发霉,能保持干鲜洁白,咸水草却易潮湿发霉,因而不仅在使用寿命上,下魏席比外地草席时间长,面且人们睡在下魏席上要比睡在某他草席上感到舒适。
建国后,下魏种席草和织草席的技术传播到附近的郑店、珩坑、草坂等村落,成为该地家庭手工业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据一九八四年调查,靖城镇年产淡水席52,000件;其中下魏的草席15,700件,占30%强,远销大江南北及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
由于靖城镇的下魏村,靠近漳州市天宝镇。天宝镇圩场繁荣,物资交流四通八达,下魏出产的草席大量发往天宝圩交售。而外地来天宝购草席的客户,认定天宝有此草席,就称为“天宝席”,实际其产地在南靖县靖城镇的下魏村,应称“下魏席”。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十四辑》
本书收录了南靖县经济建设、港台讯息、史海勾沉的内容,包含了一条地下交通线、南靖县土地改革运动纪实、为黄碧轩落实华侨政策、张振礼同志传略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兆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