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城堤岸修筑史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164
颗粒名称: 靖城堤岸修筑史实
分类号: K928.6
页数: 10
页码: 98-107
摘要: 本文简述了南靖县靖城堤的修筑历史及其在抵御洪水、保障城市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多次修复与加固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长期斗争与和谐共生的历程。
关键词: 南靖县 黄叶沱 起义策反活动

内容

靖城堤是南靖建县为了护城而修筑的大堤。公元一三五六年(元至正十六年),县尹韩景晦把旧县治从平和山格旧县迁到兰陵(今靖城镇),并把南胜县改名为南靖县,先建城并未建堤。因为那时“以河身深浚,上流之水易泄,城濠疏通,下流之水不滞”①故没有水患之虞。“迨后,沙土停淤,河身日高,每当连雨,山水暴下,常泛溢为灾”②从此才有了建坝护城的议论。
  公元一六六七年(清康熙六年),知县白拱薇一到任就提议修建西河坝堤(即靖城堤首段),以防龙山溪、永丰溪西来的洪水直冲城垣。据清乾隆版《南靖县志》第六卷第六页记载“拱薇始至,以邑多水患,议筑西河坝护城。甫鸿工,洪水骤涨,诸屯落多漂殁,拱薇悉心筹划,收殓赈济……卒成西河坝之功”由此可见,靖城堤的兴建距建县已有三百十一年的历史。
  到了公元一六九六年即康熙三十五年,在知县邱宪章任内,由黄方伯领导重修双溪坝,堵塞大脚盆,还置义田收租,做为不时修筑的费用③。
  公元一七二六年(雍正四年),“城困于水,冲塌若干丈,沿城马道十无半存”④,县尹彭璋,毅然增修西河坝,水灾已减其半,公议再续堤堰至南门外定水桥,可保永无水患⑤。实际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关系,西河坝的培修并没有向下延伸。直至公元一七二九一——七三〇年(雍正七、八年),知县金鼎锡、沙汉缨相继申请拨款增筑此段堤坝,也没有延伸至定水桥。
  上述康雍年间约六十七年之久,仅修复了西河堤坝。其作用正如乾隆已未科进士许元瑛在《西河堤记》中记叙的“顾堤身低薄,长不数寻,仅捍城西一隅耳。”
  《西河堤记》还记叙了乾隆十九年甲戍闰四月十八日发生的洪水灾害“甲戍夏连月淫雨,溪流暴涨,决坝冲城,民居屋顶泊舟,士女栖梁。决口更从西北流,湮及墨场等六保,势弥漫不可当。”为了抵筑洪水为患,时任汀漳龙道观察的杨景素建议,增筑长坝,经巡抚陈宏谋亲勘指示机宜,酌定自西门总起至龙眼树止,改筑石坝三十六丈,筑高一丈六尺,外用双层排椿夹填大石,筑宽八尺,内帮培土堤,底宽七尺,并建涵洞一口,二尺见方。从龙眼树南起至定水桥止,增筑土堤三百五十丈,内筑涵洞一口,宽四尺高五尺。”此段土堤的涵洞通水,可灌龙溪县属各村的田地,其修筑费用龙溪县按田地负担十分之七。接着,趁热打铁,又从定水桥至塔仔尾修筑一条底宽四丈,高一丈二尺,长一百五十丈的土堤,接连龙溪墨场的长堤。龙溪县邑亦帮修十分之三。合计自西门总起至塔仔(文昌塔)止,共长六百丈,工费浩繁,除群众负担外,知县何洽远率先捐俸,衿监黄天华及陈为光等十一人出资董事。自六月起动工,越四月告竣,即在公元一七五四年十一月完成。民感观察扬公之德,名曰扬公堤”,有勒石为记(今毁)。靖城堤至此方连龙溪堤。
  公元一七六〇年(乾隆二十五年)堤被洪水冲决,由知县李浚领导群众修复。
  公元一七六一年(乾隆二十六年)知县李本楠加筑西河坝码头三处(今称丁坝)此三码头,一在屈原公处,一在今桥头尖处,一在今土笼洞处。并增补培修塔仔脚堤岸。
  公元一七七〇年(乾隆三十五年)堤又被冲决,知县任〓修复。
  公元一七七六年(乾隆四十一年)五月,霖雨连日夜,溪水暴涨,定水桥以下土岸冲决一百余丈,城墙亦被冲坏,知县王保序通详列宪,督同董事戴珍、王得安等修筑,其未决堤身并加阔增高,务极坚固,三越月而工竣⑥。
  公元一七九四年(乾隆五十九年)六月二十九日大雨,山洪暴涨,靖城堤岸同时冲塌,淹没田园庐舍牲畜无数。
  公元一九〇四年(光绪三十年)甲辰七月十六日,阴霾巩怖,飓风大雨历时三昼夜,十八日晨五时左右,靖城西门石佛坝被洪水冲决二十余丈,县衙、仓库、狱所、圣宫、鼓楼,武庙均毁,淹死一百五十三人,知县邱德阶全家十五人落水,只有知县本人漂流至东门外景头张社遇救生还。
  公元一九〇六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年七月二十二日又一次水患,靖城葫芦堀,屈原庙后、张仓、上峰坝四处同时决口,长二、三十丈,淹死男女四十余人,东门外的后蒋、新寨、后郊、涂地以及南门布埔各社,皆被冲殁。
  公元一九〇八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年九月十一日大水,九美四枞羡仔脚及路亭二处又告决陷,靖城淹殁男女十三人(此次水灾全县计淹死一千余人,房塌二千多间,二十多个村庄冲成沙滩,到处哭声载道。当时群众称为猴年大水灾。)
  公元一九〇九年(宣统元年)二月,厦门总商会长林尔嘉,电南洋各埠爱国华侨募款赈济,计得捐银三万多两,派杨慕震主持修复靖城堤戊申年被冲毁的决口,并沿堤外围殖以竹林。邑人立碑纪德,碑在中路亭。竹林至今生长郁郁苍苍,万古长留,既体现了华侨一向爱国心长存,亦体现出竹林长期的护堤雄姿。
  公元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南靖县呈请展限三年续收丁粮附加浚河捐税,以资修理第七段堤脚和第四段文昌塔前堤岸。经省长令省水利局议复,由当时省实业厅转令下达⑦。
  公元一九三六年(民国二十五年)华侨又一次投资修复靖城堤。一九四二年原堤加高二市尺。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又将原堤加高二市尺,花用国币三千元。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南靖县解放了,人民政府掌握政议,人民的事人民办,从此以后,靖城堤防比历朝历代更被重视了,每年的冬春农闲季节,大修农田水利时期,在靖城镇来说,主要是增高培厚靖城防洪堤,保堤如保命,尤其汛洪来时,上堤抢险防范,已成惯例。
  一九五〇年出勤全劳力修堤3600米长。
  一九五四年九月在桥头尖土笼洞处(古称桃源洞)修建浆砌条石靠船码头长六十米,高四米,面宽1.2米。既让当时来往的帆船,在此停靠,装卸物资,上镇赶集赴圩,又起了护岸的作用。
  一九六〇年六月九日,庚子年为建国后有名的六、九洪水。从六月六日至九日连降大雨,山城降雨360毫米,地圆雨量395毫米,平均降雨量336毫米,郑店流量站洪峰流量6140m2/See。靖城堤于10日,在塔仔脚堤段以上,被冲塌长700公尺。灾后,人民政府发动各兄弟地区大力支援,抽调劳力有漳南铁路二大队,平和县民工团,和本县民工共4557人,组成强大的抗洪大军,投入突击抢修靖城被洪水冲崩的江堤。七月十五日因夏收夏种农忙紧迫,平和县和漳南铁路的支援民工都返乡加强农业第一线,在场民工数仅留1240人,把缺口迅速堵高,防止洪水再度漫入,冲垮提段,前功尽弃。地委、县委又立即从船场溪水电站(南二)工地,调来第一、第五大队民工1412人,和本公社金星、古湖、大房、草前、径溪、珩山、草坂、院前等八个大队的民工420人,继续进行抗洪抢修工作。
  在抢修堤岸决口的进行中,福建省委杨书记和省长魏金水,水电厅长曹玉昆,专署的专员秦秀峰,县委书记赵苏太等各级领导同志,相继陆续到现场视察指导,並把决堤地段列入专区抢修的三大重点工程之一,派出工程师、技术人员协助工程抢修设计和工程施工指导。当年雨季台风频繁,第八号台风警报又来时,堤岸抢修未及顶高,堤身单薄,危险性极大,县委王怀信副书记于八月八日晚连夜从县里赶到工地指挥抗洪战斗,专署鲁光副专员九日带来工作组协助抗洪抢修,並作重要指示。解放军9164部队在田团长率领下,三百多个官兵深夜二点钟从漳州赶来投入紧张的抗洪战斗,县小教训练班、林场、糖厂、建筑公司,漳州香料厂,龙海县之九湖公社,南靖县的靖城公社等职工、社员也都冒大雨大风及时赶到工地现场抢险抢修。龙海县委连夜派汽船送来草袋三千条,以备抢堵缺口,(因当时漳龙公路已冲毁、中断通车)。
  抢险工地成立抗洪指挥部,南靖县委副书记王怀信,副县长郑赐福负责抗洪抢险指挥并参加抢险战斗。9164部队田团长、朱参谋长亦与战士们同挑土,同打夯,共同战斗。他们提出“那里有危险就到那里,有解放军在就有江堤在”。船场溪水电民工提出“雨大水大,没有我们的干劲大,水高一寸,堤高一尺,决心保江堤,战胜风水灾”。塔仔段决口抢修在地、县委的领导下,在工农联盟和军民合作抢险的战斗中历时144天,投入资金219,400元,劳动力185,303工日,至十一月十六日,胜利地修复了。决口以顶宽4公尺,外坡1∶4,内坡1∶2.5的施工断面完成144587土方,占计划数98.71%。石方1823方,堤顶高程已达22.5公尺。在较薄弱堤段三枞榕树脚等堤段,也同时培修加固完成土方14173公方。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靖城防洪堤列入国家管理项目,自一九六二年十二月至一九六四年初,为了除险加固防洪堤,由国家投资80万元,群众自筹8480元,折迁民房1262m2,厕所140口,砍伐大树木221株,投入七十万工日,用去木材104立方米,水泥九吨。完成土石方四十一万立方米,其中石方一千二百立方米。
  一九六四年冬靖城防洪堤又一次进行全面加高培厚,提高抗洪标准。
  一九六五年对靖城防洪堤进行土堤灌浆防渗工作,並建立防洪堤管理暂行办法条例,制定护堤手册,並组织灌浆队伍一个队,十二人,开展对全提进行钻探灌浆。
  一九七九年四月十六日,龙溪地区财政局,水电局拨给南靖五千元专项经费,向地区设备厂购卖灌浆机械设备用以灌浆加固堤岸防漏防渗及防治白蚂蚁为害之用。
  一九八二年度由国家投资十八万元,堤岸又进行险工加固,防漏防渗冒水处理。搞倒滤墙3600米,堤脚平台化(内平台)一般宽5米,最宽达9米,堤脚压载单台达1000米。迎水坡红黏土斜墙400米,堤岸红粘土截水墙1200米。修建防汛仓库混凝土房一座250m2,围墙420米,还在堤内建成减压井二十四口。到此期止,计抛石砌石护岸长1300米,护坡800米。
  一九八三年四月一日至五日,由省水管局,地区农委,财政局,水电局,农行,水电工程处及县的财政局,水电局,农行和所属的堤管所,工程施工指挥部,组成九龙江重点堤段除险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小组,对南靖靖城堤加固工程进行验收。
  一九八四年度靖城镇党委会和靖城村党支部,妥善解决了多次研究处理但久拖未决的靖城堤段五间楼房撤迁问题,为搬迁的有七户四十六人建楼房509平方米,投资2.5万元。同时建成堤顶防汛仓库一座120平方,投资1.2万元。並在险工地段填土1500立方,使当年的“8.31“洪水发生时,此堤段不再向外冒水。
  一九八五年度把靖城堤3.6公里长,划为四个村管理,五个护堤员每人月工资25元至32元,由各村负担,並完成堤内坡脚管涌段压红土长900公尺,外边坡压红土防渗长300公尺,并利用塑料薄膜止水防渗等办法,提高堤岸抗洪能力。
  同时,将靖城堤管所扩建成为二层的钢筋混凝土楼房一座建筑面积240平方。
  一九八六年六月三日贯彻南靖县人民政府(86)第062号《关于加强河道堤防管理的通知》,使靖城堤岸管理更加条理化、法律化。

附注

注: ①、②见郑丰稔编寨的民国‘南靖县志’‘堤工’篇。 ③见陈汝咸著《重修双溪坝碑记》 ④见乾隆版《南靖县志》卷八第四页。 ⑤见乾隆版《南靖县志》卷一第十六页。 ⑥见《福建通志》 ⑦见《福建实业月报》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十四辑

《南靖文史資料第十四辑》

本书收录了南靖县经济建设、港台讯息、史海勾沉的内容,包含了一条地下交通线、南靖县土地改革运动纪实、为黄碧轩落实华侨政策、张振礼同志传略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开基
责任者
白拱薇
相关人物
邱宪章
相关人物
黄方伯
相关人物
金鼎锡
相关人物
沙汉缨
相关人物
许元瑛
相关人物
杨景素
相关人物
陈宏谋
相关人物
何洽远
相关人物
黄天华
相关人物
陈为光
相关人物
李浚
相关人物
李本楠
相关人物
王保序
相关人物
戴珍
相关人物
王得安
相关人物
邱德阶
相关人物
林尔嘉
相关人物
魏金水
相关人物
曹玉昆
相关人物
秦秀峰
相关人物
赵苏太
相关人物
王怀信
相关人物
郑赐福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厦门总商会
相关机构
平和县民工团
相关机构
南靖县委
相关机构
福建省委
相关机构
靖城公社
相关机构
南靖县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