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郭荣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162
颗粒名称: 吴郭荣传略
分类号: K825
页数: 11
页码: 78-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吴郭荣教授是一位杰出的科技人才,他克服经济困难,在法国求学并获得双学科学位。他充满报国热忱,但在回国后由于种种原因报国无门。然而,他在家中自主研制出了“干酪素胶”,并无私上报研究所,虽遭遇不公,但他的贡献不可忽视。吴教授一生清廉,为人正直。
关键词: 南靖县 吴郭荣 无私贡献

内容

吴郭荣教授,福建南靖县人。一八九九年三月廿九日出生于龙山乡庙兜村农家。吴8——10岁,在本乡读私塾,后来乡里开办小学,转读小学,学名友基。
  吴家清贫,12岁就寄养于龙山涌进寨坂外祖父家。吴进龙溪县立第一小学求学,聪明好学,成绩优秀。一九一五年七月高小毕业,升学于设在龙溪的福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校4年(预科1年,本科3年)。毕业后到广东的增步工业学校,学习了两个月法文。
  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吴由香港起程,十二月,到了法国,在巴黎的圣日曼公学就读,攻法文。七个月后,为了节省费用,经巴黎华法教育会介绍,转学圣沙蒙公学,仍修法文。半年后,仍因经济原因,考入沙多居里公学攻读预备学科。在校一年一个月,终因经济困难,无法继续求学,才忍痛弃学就工,进法国的多乃尔木工厂,当了五个月的木车工。
  吴积了点钱后,考进法国Grenoble造纸学校,继续求学。七个月后,因学费告罄,只得踏进巴黎十三区Mlca绝缘厂,干了半年绝缘材料工。
  一九二三年十月吴24岁时,进巴黎法国国立工艺学院化学科学习。一九二六年八月,尚未修完学业、取得毕业证书,即因故匆匆回国。
  回国后,吴到福建省立第三高级中学担任化学教员。
  五个月后,吴由其师林者仁介绍,前往徐州,担任“战地委员会”科员(林系该会委员)。在该会一年一个月,于司法处干抄写翻译等事。后因该机构撤消,只得由北平(该会后迁北平)到南京,等候转入工商部工作。等了几个月,工作无着,只好返回龙溪家中。计自一九二八年四月至一九二九年三月,失业近一年。
  一九二九年四月,吴为投身闽南铁矿采炼事业,得有关部门资助,再度赴法留学。仍进法国国立工艺学院,攻读冶金科,并继续完成化学科的学业。一九三二年七月,在该院获两科毕业证书。八月,由学院介绍,到法国梭因炼铁厂任见习工程师。三个月后,学成回国。
  谁知归国之后,因上层人事变故,闽南铁矿采炼之举搁浅。吴学无所用,报国无门。赋闲三个月之后,只得暂时屈任“龙溪物资陈列所”主任之职。该所系搜集本地上产及外省产品,陈列展出。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得牛刀割鸡,糊口而已。一年后,连此“饭碗”也为人所夺,卸任失业在家。就在这年(1933)跟夫人林如冰结婚。
  数月后,适遇老同学楼桐孙在漳州“绥署”任秘书长。吴遂“毛遂自荐”,起草了一份《热处理计划书》,托楼由“绥署”转寄负责国家航空工业的“航空委员会”。吴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展示满腔的报国热忱!
  不久,吴的才学即被赏识,受聘到南京航空委员会,担任第一飞机修理工厂技士、锻铸股长,结束了七个月的失业生涯。此时,吴经济拮据,赴南京旅费无着,幸得其妻兄资助,始克成行。
  此后,吴工作岗位多次变易。一年半后,调任航空机械学校助教,派驻南京航空委员会技术处任技术员。主要任务是筹建材料试验室,进行材料试验。一九三七年九月,被技术处派到宜昌,任“服务员”。一九三八年四月,派到重庆,任南川飞机二厂技术员。一九三九年七月,调到成都,任航空研究所研究员。
  这时,吴以公余时间,在家中进行“干酪素胶”的制造研究。此胶用途甚广,在飞机、滑翔机的制造过程中,用来胶合木材。在此之前,中国不能制造,全赖进口。因此,吴决心自力研制。
  他自费购买大量牛奶,作为原料,在家中试制。经数月苦心钻研试验,终于摸索出独特的制造方法:先将牛奶以静置或离心法脱脂,发生一定酸性后,使酪素凝聚。洗净、压干,微火烘干,研细过筛。再配以炭酸钠、石灰、阿拉伯树胶粉末,均匀混合密藏。使用时用冷水调和。使用极为方便,粘力极大,遇潮湿不会脱胶。
  研制成功之后,吴欣喜异常,因为自已能为国家作出贡献。从此该胶不必再仰仗外货了。于是,他将自己发现的制造方法(附上制出成品),毫无保留地上报研究所的主管组长和研究所所长,没有要求得到个人任何专利权。
  谁知该研究成果,竟为组长所吞没,并据为已有。另雇他人依法泡制,攫取虚名。至于发明者吴郭荣,反遭打击,被调离岗位,改任烘木工作。
  一九四一年八月,因研究工作缺人,吴又被任命为成都航空研究院的金属材料组组长,进行对材料的试验、鉴定、热处理及铸造等工作的领导。这期间,他还研造过耐火钳锅,试过炼钨。
  一九四四年七月,吴被调往成都(后移南京)航空编译委员会,任编译专员,编译及审查航空机械学校的《航空材料学》教本。
  抗战胜利后,吴的老朋友黄天爵被委任为厦门市长。黄平素对吴的才学,颇为钦佩、赏识。因此,一再劝邀他随同来厦协助市政工作。吴向上级请长假,不获准。后据云被“撤职”。
  一九四六年十月,吴到厦门市政府任建设科长,助友执政。吴在职两年,为官清廉,洁身自好。一日,有人至其家拜访,略叙数言后,即告辞,遗下已启封香烟一包于案上。吴一看,香烟盒内并无烟卷,却塞满了当时通用的大额钞票——“关金”!吴如随手塞进衣袋,当然无人知晓。但他却告知当时在座的一位乡友,并急忙追出门去,将“香烟”送还该客人。此事即为这位在座的乡友道出,传为佳话。
  “发财”非吴之品性,“当官”亦非吴之所愿。他说,在科长任内,只是“等因奉此”,中转公文而己,不能有所建树,鉴此,遂辞职不干。
  一九四八年八月至一九四九年一月,应厦门大学之聘,担任兼职教授,主讲《航空材料学》课程。
  一九四九年二月,吴回龙溪担任私立竹溪工业学校校长。该校是董事长蔡竹禅(解放后龙溪地区专署第一任副专员),为培养家乡的工业人才而创办的。蔡以“培养乡人,造福梓里”为由,恳切动员吴回乡主持校政。吴毅然辞去厦大教授工作,回乡艰难创业。短短数月,为学校充实了许多教学设备,其中不少仪器还是他亲手制作的。
  同年九月,龙溪解放,专署教育科与学校董事会决定停办该校,以致吴失业在家五个月,生活困难,负债沉重。
  一九五〇年八月至一九五三年八月,吴受聘到国立厦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任教授,主讲《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航空材料学》、《工程材料学》、《制造方法》等课程。
  在此期间,吴曾在厦门大学填报一份《高等学校教师登记表》。从他亲自所填的几个栏目中,可以帮助后人对他加深了解:
  《何种专长与技能》:“金属材料热处理,如发动机机件、工具、金相、材料试验、铸工。”
  《可能担任课程》:“航空材料学、金相学、铸工学。”
  《通晓何种文学》:“通晓法国文学,能笔译(中法文对译)、口译(有实际经验),有阅读能力。英文略能阅读,能参考一般书籍。”
  《现从事何种研究工作》:“现从事编译热处理用书”。
  《今后工作的志愿》:“教学,或发动机制造厂、机械厂之热处理工作,或金相部门工作,或有关研究工作。”
  《家庭经济情况》:“竹溪学校停办后,失业一学期,负债二三百万元(笔者按:指初解放时的旧人民币。其后新币换旧币,一般以1元换1万元计算)。二年来在厦大任教,生活较前安定,现积欠款项已大部份还清,目前收支已稍能平衡。”
  从以上所摘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吴郭荣教授有着精湛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有着高尚的志趣,过着清贫的生活,刻若勤勉地追求着贡献!其高尚的人品,跃然“表”上。
  一九五三年下半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吴服从国家的调动,到浙江大学任教。初在机械系,主讲《金属工艺学》课程。当时,缺乏教材,特别是《冶金原理》之部份更是空白。吴教授花了极大精力,付出很大代价,为自编教材而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尽管健康每况愈下,却仍一心扑在教学和科研上,毫不在意。他女儿陵萼回忆说:医生多次开给他请病假休息的证明条子,他每次总是装在口袋里了事,又带病扑到工作上去了。同事和领导都深深为他忘我的精神所感动,对他极为敬重。
  其后,学校增设冶金系。当时一无所有,无教学骨干,无设备,无教材。学校调吴郭荣去创办。吴勇挑重担,以高度责任感,独当一面,不辞劳苦,一面自编教材,一面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终于从无到有,在他的带动、指导、培养下,把浙大的冶金系建立起来了。今天,浙大的领导和教师们,对他的作用、成果和贡献,仍然有着深刻的印象和高度的评价。
  不久前,笔者到浙大采访。该校特地帮笔者召集的一个座谈会上,吴教授当年的同事和学生,一致认为吴教授的优秀品质,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对国家,对共产党及其政策,对新社会有深厚的感情,十分拥护,极其热爱。如他离开厦门,被调到杭州,因天气较冷,水土不服,气喘病严重复发。但他毫无怨言,情绪愉快,一心工作,埋头苦干,坚持讲课。他病倒了,校方送他住院,他对党、政府和集体的关怀照顾,千恩万谢,时时流露出衷心感激之情。病一稍好,就急着要出院回家,要为国家节省医药费开支。历次政治运动,他都态度端正,一次次顺利“过关”。他既不以“极左姿态”捞取个人利益,也不消极对待。更感人的是在逝世前一年——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期间,他当时身体已极为虚弱多病,仍然夜以继日,坚持和全体师生一起,奋战在炼钢炉前!大家耽心他搞垮身体,纷纷劝他休息。他总是说:“大家都在苦战,冶金又是我的本行,我怎能去休息呢?”始终不肯退下“火线”。
  (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吴教育学生,满腔热情,认真备课,注重基础教育,做到呕心沥血,精心培养。学校建立机械工厂,他也是耗尽心血的“奠基人。”治学严谨,在科研上一丝不苟。患病住院期间,还时时记挂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临终前,在浙江医院病房中,还不停地和年青教师进行关于《金属和出土文物保护性涂料》课题的研究(目前这仍是国家的重点攻关课题。初步成果已应用在牙科等方面)。
  (三)热心培养青年教师。他对青年教师既热情指导又严格要求,尽心帮助他们成长,鼓励他们作出贡献。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开新课并亲自进课堂,听他们首次开课。如曹纪旺副教授回忆说:“当年我准备开新课,拟讲《金属工艺学》的冶金部份,吴教授从如何准备材料到如何教学,一一细心指导,简直是手把手地教我!”他还要求年青教师加强动手能力,多下实验室,并经常和他们一起下实验室。青年教师有问题请教他,他总是耐心回答。自己回答不来,就去查阅资料,后来才回答,从无不懂装懂,或敷衍应付。所以,同事们常见他为了找资料帮助年青教师解答问题而奔忙。
  (四)待人诚恳,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有位教师住在他楼上,没有水用。吴主动叫他来家取水用。年如一日,帮助别人解决生活难题。此类事,不胜枚举。这些感人事迹,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还念念不忘,敬佩不己!在家乡时,平日乡人有何托求,只要他力所能及,不论长房、次房,不分亲疏,总是极力襄助,深得乡人爱戴(龙山吴姓是大族,但同族中的长房与次房之间,却时有龃龉)。
  一九五九年,吴病重住院。学校领导关心备至,尽力催促医院抢救。副校长刘丹(后任浙江省人大副主任),亲自排队购买猪肝,煮好送到医院病房,让他增添营养。此事至今尚传为美谈。
  三月五日22时20分,吴郭荣教授不幸病逝,享年60岁。追悼大会上,刘丹副校长充分肯定了他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吴郭荣教授的骨灰墓,在杭州市江干闸口南山公墓骨乙区10排13号。一九八五年八月廿五日,子女们为他立了墓碑。
  其夫人林如冰(1914年11月11日出生)今尚健在。计传二子三女:长子查丹,在厦门罐头厂;次子希维,在厦门二轻局;长女陵萼,在浙江大学;次女蜀萼,在天津半导体器件厂;三女蓉尊,在上海海运局。均已成家,内外孙共10人。

附注

〔笔者附注:为了撰写此文,笔者曾于一九九〇年五月下旬,前往杭州浙江大学采访,历时三天。蒙浙大领导多方提供方便,允许调阅档案,并协助召开了回忆吴郭荣座谈会,邀请至今尚在该校任教的,即当年曾与吴郭荣教授在一起的年青教师们,出席座淡。他们是:程〓萱、黄邦达、翁永麟、朱有华、骆涵秀、张振强、曹征旺、李铭棠诸先生和女士。陵萼女士也参加座谈。甄瑞甫先生写了书面资料。谨附此向浙大领导和诸人士致以深切的谢意!笔者撰写此文时,曾得到厦门方友义同志的大力襄助,一并致谢。〕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十四辑

《南靖文史資料第十四辑》

本书收录了南靖县经济建设、港台讯息、史海勾沉的内容,包含了一条地下交通线、南靖县土地改革运动纪实、为黄碧轩落实华侨政策、张振礼同志传略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向国
责任者
吴郭荣
相关人物
林如冰
相关人物
林者仁
相关人物
楼桐孙
相关人物
黄天爵
相关人物
蔡竹禅
相关人物
曹纪旺
相关人物
吴郭荣
相关人物
陵萼
相关人物
刘丹
相关人物
吴查丹
相关人物
吴希维
相关人物
吴蜀萼
相关人物
吴蓉尊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巴黎华法教育会
相关机构
多乃尔木工厂
相关机构
龙溪物资陈列所
相关机构
南京航空委员会
相关机构
航空研究所
相关机构
成都航空研究院
相关机构
厦门市政府
相关机构
厦门大学
相关机构
竹溪工业学校
相关机构
竹溪学校
相关机构
浙江大学
相关机构
浙江医院
相关机构
浙江省人大
相关机构
厦门二轻局
相关机构
上海海运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